APP下载

守正与创新:日本能剧舞台设计理念研究

2023-04-29潘贵民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6期
关键词:舞台设计非遗保护理念

摘要:脱胎于中国傩戏的日本能剧,以其独特的面具艺术、舞台艺术著称于世,并于2001年成功入选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能剧舞台作为日本能剧保持独特魅力的重要载体,在日本能剧传承与发展中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论文对日本能剧舞台变迁及其设计理念进行分析,探究日本能剧舞台的设计与其核心理念“幽玄”与“神圣”的关系,并进一步从舞台的“实用性”与“展示性”方面探寻日本能剧舞台的设计样式,从而找出日本能剧舞台守正与创新的演变思路,为世界戏剧舞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守正与创新 日本能剧 非遗保护 舞台设计 理念

一、引言

日本能剧,又称“能乐”,是日本最古老的专业戏剧。学界一般认为其起源于公元8世纪前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散乐①,散乐后经过吸收杂技、舞蹈、中国傩戏②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最终于14—15世纪由日本能剧的集大成者观阿弥、世阿弥父子完成最终改造。日本能剧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国历史传说故事为剧本,以独特的面具艺术、舞台造型等为表现形式,演绎“人与神”的交流与纠葛。其中《白乐天》《东方朔》《张良》《项羽》《杨贵妃》《咸阳宫》等与中国相关的能剧剧目影响深远。日本能剧舞台以其固定的构造、尺寸与样式,成为日本能剧传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日本能剧舞台的历史变迁

舞台作为戏剧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戏剧的作用不言而喻。离开舞台,戏剧表演则无从谈起。有学者甚至认为“没有上舞台的表演叫排练,只有在舞台上演出过的作品才能叫戏剧或者戏曲”③。戏剧舞台空间甚至“决定着不同时期的戏剧形态”④。日本能剧自产生以来,在舞台设计方面既坚持贯彻其核心理念,但又不过于保守,不断兼容并蓄、守正创新,通过舞台设计使能剧的艺术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显现。日本能剧舞台的历史变迁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特征。

日本能剧最初没有特定的舞台,多在神社、寺院的前殿或草坪空旷之处就地临时搭台演出。日本辞典之所以将“戏剧”一词称之为“芝生”,就与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日本能剧最初在草坪上演出有关,“芝生”的基本义就是“草坪”的意思。现在日本一些地方仍保留在户外甚至在水上进行能剧表演的习俗,如京都平安神宫的薪能等,这是展现日本能剧最初没有固定舞台这一事实的历史遗存。

室町时代(1336—1573年)后期,为修建寺院或为佛像募集资金,演出开始在寺院的空旷场所搭建有着固定装饰的、比较规范的临时舞台,这种舞台便成为日本能剧固定舞台的雏形。此后,日本能剧舞台经过不断改造,在世阿弥之后形成了由主舞台、后台、桥廊等构成的简易舞台,基本上具有现代日本能剧舞台的主要元素。据考证,固定的日本能剧舞台大约出现在东山文化时期(约1436—1490年)之后。由于当时的日本能剧舞台都是临时搭建,不仅耗材大、耗时长,且制作粗糙,不利于能剧演出。据《申乐谈仪》记载,日本能剧在演出前,需要由专人查看舞台上是否有冒尖的钉子,以免对能剧演员造成伤害。①临时搭建的舞台严重影响了日本能剧的发展。

此后,日本能剧舞台不断改进,最终在近代形成了遍布日本的固定舞台样式。据日本古籍《芨莲江问日记》(1582)记载,当时书中所绘日本能剧舞台图中没有后面的伴奏位部分,而十四年后的《舞台之图》(1596)中所绘制的舞台却已经有了后面伴奏位的部分。②该记载充分说明日本能剧舞台样式在当时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改进。但我们亦不难发现,日本能剧舞台在室町时代基本定型后,其基本样式总体保持不变。甚至从世阿弥时代开始直至近代,日本能剧舞台所规定的“能剧舞台到贵宾席的距离要保持舞台面阔的 3 倍尺寸”③的规定都一直被严格遵守。明治维新后,在日本政治家岩仓俱视等人的推动下,日本能剧积极引入西洋剧场概念,推动舞台室内化变革,使近代日本能剧舞台得到了快速发展。④1881年,由岩仓俱视等人发起并建造的现代日本能乐堂在东京芝公园内落成,这是日本第一座将舞台搬入室内的日本能乐堂,为日本能剧舞台的近代造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今,日本能剧舞台遍布日本全国各地,许多主要城市均建有供日本能剧演出的专门舞台。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各地约有40余个专门的能乐舞台,如名古屋能乐堂、东京的国立能乐堂等。不仅如此,日本能剧亦十分注重对舞台实体的保护。据考证,建于16世纪后叶的京都西本愿寺中的北能舞台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能剧舞台,被认定为日本“国宝”。日本能剧大师世阿弥曾流放过的新潟县的佐渡岛甚至成为日本能剧之岛,至今仍保留有30余个日本能剧舞台。

由前述不难发现,相对于世界其他戏剧,日本能剧舞台产生的时代较晚,但日本能剧却在其舞台设计方面既坚守传统,又不断吸收其他舞台艺术精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日本能剧在舞台设计方面,这种既与时俱进而又不失保守的“性格”,为日本能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与保障。

三、日本能剧舞台设计的“幽玄”与“神圣”理念

舞台设计的理论化与标准化是戏剧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舞台设计亦是该种戏剧艺术理念的重要体现,对戏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戏剧艺术和舞台设计就曾影响了整个欧洲近代戏剧,使“欧洲各国纷纷仿效意大利,修建新式的剧院和发展舞台布景艺术”⑤。

日本能剧集大成者世阿弥在能剧理论著作《风姿花传》中将日本能剧的精神内核概括为“幽玄、模仿、花(即美)”⑥等。“幽玄”作为日本艺术审美理念之一,是日本能剧中十分重要的理论观念,主要指缥缈的、难以捕捉的优雅之美。日本能剧大师世阿弥曾在《花镜》中对“幽玄”阐述道:“唯有美而柔和之态,才是‘幽玄之本体”⑦。日本学者大西克礼则将“幽玄”概括为遮蔽不露、深远、神秘等七个方面。可以说,“幽玄”是日本能剧这一文化符号产生独特魅力不可或缺的因素。日本能剧的“幽玄”之美,在舞台设计方面体现为阴柔与虚空,即明暗对比的阴柔之美与结构的简单朴素之美。

日本能剧舞台从整体上看,其舞台基本上由绘有松树的镜板和绘有翠竹的侧板及简陋的廊桥和台柱等构成,既没有华丽的装饰,亦不追求梦幻的效果,尽显简单、朴素之美。从灯光道具来看,日本能剧舞台追求自然采光效果,营造出上黑下亮的神秘氛围。日本能剧舞台顶部一般不设置任何照明工具,即使现代的日本能剧舞台亦较少运用照明设备,以明暗对比烘托出虚无缥缈、难以捕捉的神秘意境。日本能剧舞台的这种采光设计,往往能营造出一种明暗相接的神秘气氛,契合了日本能剧所倡导的“幽玄”理念。日本美学大师谷崎润一郎曾在《阴翳礼赞》中对日本能剧舞台的这种明暗对比的设计进行过论述,认为“地板散发着自然的光泽,梁柱与板幕乌黑发亮,从屋顶到房的幽暗像一个大吊钟覆盖在演员头顶上,这样的舞台设计最适合能乐的演出”⑧。

日本能剧所演绎的故事大多为空灵世界的爱恨情仇,抑或佛经故事,所出场的人物多为神灵、鬼怪,体现“人与神的交流”。因此,日本能剧甚至可以被称为人神对话的戏剧。日本能剧的“神圣”理念不仅通过面具、谣曲来实现,还通过对舞台背景图案与舞台装饰物的设计来实现。我们不难从日本能剧舞台对白州、镜板、廊桥等的巧妙设计中看出端倪。

首先,白州是观众与能剧舞台之间的一道间隔,用白色的鹅卵石铺成,象征洁白与神圣。白州最重要的有形物除了白色的鹅卵石外,还有一个独特的白州梯子设计。白州梯子在历史上曾是达官贵人在能剧演出结束后,向能剧演员们致意时使用的工具,具有沟通、交流舞台内外的重要作用。现在日本能剧舞台的白州梯子虽然看似成为一道摆设——并非能剧演员上下场的工具,但日本能剧仍刻意保留这一舞台设计具有深意——既将演出与现实世界区分开来,又保留沟通渠道。①

其次,日本能剧的主舞台由四根柱子及镜板组成。舞台的正后方是一堵名为“镜板”的封闭木板墙。镜板作为日本能剧舞台的背景墙,与其他戏剧在背景墙上追求华丽与变化不同,日本能剧的“镜板”图案基本上保持不变。镜板上所绘制的图案一般为日本风格的翠绿松树。松树在日本人眼中是神圣的代表②,在日本能剧舞台中,松树则被隐喻为神祇的映现,具有神圣、庄重之感。因此,“作为永久的装饰,舞台的后壁绘有一棵松树,右侧后方则绘有一丛竹子”③。日本能剧主舞台背景墙虽未安装有镜子,却被称为“镜板”,意即镜子“映照”之意,主要想表达神灵在场的证明,以监督灵魂在现世的演出。日本能剧舞台在“镜板”中使用苍劲的古老松树的设计缘由,从日本的祭祀文化及神灵信仰中亦能找到这种设计理念的源泉。日本人对神灵十分崇拜,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日本艺能史》中就有关于日本自绳文时代开始人们就相信神灵居住在茂密的森林中的说法:“人们设置了一些物体与场所作为神灵降临的标志。祭祀时,常放一块巨石作为神灵下凡镇邪的座席,放置常绿树作为神篱(神木、神座)。”④此外,日本人在新年来临之际在门前装饰“门松”饰物,也起源于招神之说。因此,作为“人神交流”的日本能剧在主背景的“镜板”中使用苍劲松树的图案设计就不足为奇。不仅如此,日本能剧舞台不仅在“镜板”处运用了松树的图案设计,在廊桥处也运用三棵大小不一的松树进行装饰。可见,松树作为神树在日本能剧舞台设计中占有较重的分量。

再次,廊桥作为日本能剧舞台中较为独特的存在,亦是日本能剧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廊桥在日语中被称为“桥挂”。从字面意思可知,该处是日本能剧演员上下场的通道,连接着主舞台。廊桥的设计看似与许多建筑物的走廊相类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廊桥的地面从出口的“扬幕”往主舞台方向设计有一个逐渐升高的坡度,该设计使能剧演员在上场时步伐缓慢悠长,感觉像是在爬坡,会觉得舞台很遥远,从而增加能剧演出的神圣感。⑤廊桥最左边的出入口称为“扬幕”,用幕帘进行装饰。该幕帘的颜色有五种颜色,据说是借鉴了阴阳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之说,亦有人认为与佛教有关。扬幕揭开,演员开始上场,意味着阴阳两个世界的沟通。

此外,日本能剧舞台的其他细节设计,亦体现了日本能剧的这种“神圣性”。如屋顶式的舞台使整个能剧舞台看上去像亭台楼阁,结构完整、浑然天成的设计,烘托出庄重之感。不仅如此,日本能剧舞台专门设有辅助演员上下场的侧门,将主要演员与配角演员及辅助演员进出的通道分隔开,突显日本能剧将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区分开来的设计意图,“神圣性”理念运用恰到好处。

四、日本能剧舞台设计的“实用性”与“展示性”理念

舞台作为演员进行演出的场所,“实用性”是舞台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同理,“展示性”亦是戏剧舞台所必须具备的功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日本能剧舞台在“实用性”与“展示性”方面,实现了二者兼顾的和谐统一。

日本能剧作为假面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主要演员均需要佩戴面具上台演出。而演员一旦佩戴上面具,其视野与视线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日本能剧的面具与普通面具不同,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偏小,与演员的脸部紧密贴合,留给演员视线的仅为一条狭小的眼洞。因此,日本能剧主要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出必须参照舞台上的一些物体,并通过移动的步数来推测自己在舞台中的方位。可以说,日本能剧演员要取得演出的成功,如果没有独特的舞台设计则无法完成。所以日本能剧舞台设计的“实用性”不可或缺。

日本能剧主舞台四角一般由四根台柱构成,分别为“目付柱”“主角柱”“配角柱”和“笛柱”。这四根台柱看似简单,甚至还有遮挡部分观众视线之嫌,但这四根台柱对日本能剧演员来说却十分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是日本能剧各型演员在舞台上确认自身位置的重要标志。①尤其位于能剧舞台正台左侧外角的“目付柱”,是日本能剧主要演员在演出中所要参照的重要标志,为能剧演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廊桥前面大小不一的三棵松树亦是日本能剧演员在演出时辨识自身位置的重要参照物。日本能剧舞台之所以采用大小不一的松树且按照松树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正是考虑了舞台装饰物的实用性问题。

此外,位于能剧舞台后台的“镜间”在能剧演出中亦起重要作用。“镜间”装饰着一面较大的镜子,日本能剧演员在正式上场前均在此面镜子前整理衣冠与调节面具,以使接下来的演出万无一失。

戏剧表演的重要功能是向观众展示舞台艺术的魅力。因此,舞台设计的“展示性”功能亦至关重要。如果舞台设计不能兼顾观众的感受,不注重舞台的视觉效果,即使再优秀的演出亦不能获得观众的认同,而该戏剧亦不会走得太远。日本能剧通过舞台表演展示艺术,舞台便成了能剧艺术表演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日本能剧舞台在设计之初便考虑了舞台展示的效果问题。我们不妨从日本能剧舞台的内外构造来考察日本能剧舞台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这种展示性问题。

首先,日本能剧舞台全面面向观众,包括主角、配角,甚至演奏人员都能被纳入舞台之中,最大限度地向观众展示其所要表演之物。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亦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能剧的魅力。虽然剧场席位位置的不同,观众的观演感受会有所差异,但日本能剧舞台基本上照顾到了剧场各个方位的观众,满足了不同方位观众的观演要求。

其次,日本能剧舞台在内部构造方面,也注意增大舞台表演的效果。例如在能剧舞台底部,设置有扩音效果的圆桶之类的东西,在演出中能使能剧演员的动作与声响紧密契合,增强舞台的演出效果。即使没有扩音设备,观众亦能从心底感受到来自舞台的心灵震撼。

最后,日本能剧舞台在光线与色彩方面,亦充分考虑了舞台的展示效果。即使现代的日本能剧舞台,基本上也不运用灯光设备,而是通过明暗对比的设计来增强舞台的采光效果。如白州所铺设的白色鹅卵石不仅象征纯洁,具有美观的作用,更有能反射光线,增强舞台亮度的作用。

不难发现,日本能剧舞台构造看似简单,但却蕴含了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日本能剧舞台集实用性与展示性于一体,既照顾了演员演出的便利,亦考虑了观众的观演感受,真正体现了“日本文化实用主义”②的倾向。

五、守正与创新:日本能剧舞台设计的保护与传承

日本能剧历经千年,虽经岁月的洗礼,不仅没有失落,甚至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这与日本能剧自古以来一直坚持“守正”与“创新”密不可分。日本能剧自诞生以来,便积极吸收中国、日本的文学、艺术精华,兼收并蓄,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戏剧样式,并在其成形之后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真正做到了“坚守与革新”。

在非遗保护视角下,戏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社会对戏剧文化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当然也是戏剧文化永葆青春与活力的关键因素。“守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③,如果没有“守正”,就会迷失方向,走入不伦不类的境地;“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④如果没有“创新”,则无法紧跟时代脚步,最终会被遗忘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因此,对日本能剧等戏剧舞台设计而言,“守正创新”十分重要。

在守正方面,如前所述,日本能剧舞台设计始终保持传统,不偏不倚。甚至连舞台的尺寸在千百年来都未曾有较大的改变。即使在日本近代急速全盘西化的过程中,日本能剧舞台虽仿照西式舞台进行过革新,但依然保持着最传统的内容。可以说,无论社会历史如何变迁,日本能剧舞台设计始终秉承“幽玄与神圣”“实用与展示”等基本理念,在核心理念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革新。如日本能剧舞台原本建造在室外,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近代搬入室内,但舞台依然保持了原先室外的屋顶式构造,目的是要彰显神圣与庄严的舞台效果。此外,按照现代舞台的标准,日本能剧舞台的宽度比纵深的长度长得多,但日本能剧舞台并未按照现代舞台的标准进行改造,而是承袭传统,保持着纵深比宽幅长得多的传统设计。张哲俊认为,“这种舞台设计是根据表演动作的需要而设计的”①。日本能剧舞台的这种保守性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的步伐,但也避免了日本能剧滑向颠覆性设计深渊的风险。

在创新方面,日本能剧舞台设计亦非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创新是民族文化保持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②,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才能在激烈的时代变革中屹立不倒并获得发展。日本能剧舞台自诞生以来,虽然坚守传统,但仍然不断进行革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如前所述,日本能剧将舞台由室外搬至室内便是适应现代社会观众对能剧观演体验的需要。如在舞台尺寸等方面,能剧在“守正”的基础上,对舞台尺寸与角度进行调整,直至选出最优效果的设计。据张哲俊考证,日本能剧古代舞台的桥挂与正台的角度接近45度,是演出效果最佳的角度,但明治时期的舞台桥挂角度却比古代舞台小得多,因此,现代的能剧舞台经过反复比对,采用了古代舞台的最佳设计角度,在“尽量保持古代舞台构造”的情况下,又进行部分微调,以求呈现出最佳的舞台效果③。此外,日本能剧舞台搬入室内后相应设置了固定座席,为了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日本能剧剧情,许多日本能乐堂在每个座位上都设有液晶字幕装置,观众可以在小型液晶画面上选择日语或英语进行观看,极大地提升了现代观众的观演体验,甚至照顾到了国外观众的需求,这亦是日本能剧在现代语境下对舞台进行革新的表现。

综上所述,日本能剧舞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秉承其基本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革新,真正做到了“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日本能剧舞台设计的这种“守正与创新”为日本能剧的传承与保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六、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能剧舞台从无到有,历经千百年的变迁,最终形成了具有固定样式的室内舞台设计。固定舞台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日本能剧的常规演出,促进了日本能剧的普及,为日本能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方面,日本能剧舞台将“幽玄”“神圣”等理念融入表演之中,充分发挥了作为戏剧舞台所应具有的“实用性”与“展示性”功用,体现了形与义相结合、人与神相交流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日本能剧舞台设计既遵循传统又创新开拓,成为日本能剧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视角下,日本能剧舞台的守正创新的经验可以为其他非遗戏剧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戏本比较研究”(编号:21BZW130)阶段性成果

作者:

潘贵民,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化、比较戏剧研究

(责任编辑:谷儒楠)

Abstract: Born from Chinese Nuo Opera's Japanese Noh Opera,is famous for its unique mask art and stage art. It was successfully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world in 2001.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unique charm of Japanese Noh Opera, the stage of Noh Opera occupies a very unique position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Noh Oper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and design concepts of the Japanese Noh Opera stag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sign of the Japanese Noh Opera stage and its core concepts "yugen" and "sacred",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design style of the Japanese Noh Opera stage from the "practicality" and "exhibition" aspects of the stage, so as to find out the unique design ideas of the Japanese Noh Opera stage.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Opera stage.

Key Word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Japanese Noh opera, Stage Design, Idea

猜你喜欢

舞台设计非遗保护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致力于世界“非遗保护”
大学生校园戏剧创作中的实验意识
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舞台美术设计看舞台
当前“大舞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