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崂山道教音乐历史发展与传承现状

2023-04-29姜丽

当代音乐 2023年11期
关键词:崂山传承历史

姜丽

[摘 要]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音乐以庄严肃穆、宁静飘逸而闻名于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带给我们自然、恬淡的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文化保护要求,这对于崂山道教音乐历史梳理与传承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崂山;道教音乐;历史;传承

[中图分类号] J6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3) 11-0095-03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具体发迹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历史源远流长。崂山地理位置优越,海岸线蜿蜒曲折被誉为“第一海上名山”。《齐记》记载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如此盛誉是对崂山道教地位的肯定。道教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重要组成部分,多由上古民歌与民间号子演变而来,道乐音韵充满东夷文化的气息。元代时期丘处机曾三次前往崂山,留下无数诗篇,更将崂山道乐与十方道乐展开交流,促进了崂山道乐体系完善,几千年来,道教音乐体系完整多样,正统道谱、祭祀活动专用曲牌、古朴欣赏乐曲等多有输出,器乐分为内山与外山派,外山派多为管弦乐演奏,广泛投入民俗活动中,许多民间艺人与崂山道士积极参与其中,使不少民间观众都曾一领纯正道乐风貌。崂山道乐按取材创编可分为功课经韵、应风乐及琴曲,崂山派古琴齐鲁境内闻名遐迩,崂山道乐结合胶东方言后又形成了独特的“崂山韵”,具有文化传承意义。

本文研究结合民族音乐学、宗教学综合探讨,梳理崂山道教音乐发展历史,调查道教音乐发展现状,了解现如今传承发展面貌,以期更多人所熟知,为推动崂山道教音乐传承与发展提供学术参考。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本选题通过崂山道教音乐发展历史的梳理及崂山道教音乐发展现状的探究,获得最新的发展现状资料,旨在补充近年崂山道教音乐发展现状的空白,为今后崂山道教音乐发展研究做有益补充,提供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资料。

2.现实意义

崂山道教音乐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岛市博物馆与崂山区文化馆都对崂山道教音乐乐器及历史有所介绍,其传统文化传承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崂山道教音乐的传承发展现状探索,把握动态化发展方向,推动传承发展,这对于为青岛“音乐之岛”音乐品牌形象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实践性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笔者通过在青岛市图书馆和档案馆查阅书籍资料、展开田野调查获得了相关宝贵资料。

现将其与本选题相关资料整理如下,并选取部分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论述。

(一)崂山道教音乐历史发展及生存环境

1.专著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1989年出版)对道教音乐的定义从最早北魏时期的书面记载到清初书籍描写道教法事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讲解道教音乐的形式与常用乐器。《青岛与音乐》(鲁海,黄默,孙英男著,青岛出版社,2017年)地方书籍侧重于青岛崂山道教音乐民俗传闻讲解,崂山派古琴琴曲来源故事,当代崂山派古琴发展,口碑资料。

2.硕、博论文

崂山道教硕博论文共有三篇,其中两篇是对崂山地理位置与历史探究,一篇是对于崂山道教科仪音乐发展历史的梳理。

《崂山道教的地理历史研究》(刘玉霞,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崂山道教发展历史、宫观分布和“僧道之争”历史事件对崂山道教发展影响。《近代崂山道教与地方社会研究》(闫珂,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对崂山道教位置与历史、近代崂山道教与社会纠纷、崂山道教民间信仰等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地理位置宫观分布,民间信仰和近代社会崂山道教发展等几方面为近代崂山道教提供思路。

《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匡传英,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对崂山道教发展及崂山道教科仪音乐发展展开了梳理,对于崂山道教音乐发展历史可以作为部分有效的参考。

3.期刊类

关于崂山道教音乐文化涉及历史发展内容选择其中三篇,其中包含了崂山道教音乐流变历史、崂山道教音乐琴曲发展、特定时期人物对于崂山道教音乐发展的推动。

《崂山道教音乐考察记》(陈振涛,中国道教,1991年)简述了从西汉时期到清代时期的崂山道教音乐发展,同时以人物关系故事角度叙述崂山派古琴琴曲流变。

《蒲松龄对崂山道乐的贡献》(闫水村,蒲松龄研究,2011年),蒲松龄康熙年间旅居崂山,与崂山道士商讨琴法、音律,并将鲁南弦子戏和俚曲部分片段传授给崂山道士,留下《白云洞》和《云石风松》两首古琴琴曲丰富了崂山古琴音乐。

《崂山道乐历史渊源》(张俊侠,山东档案,2017年)从南北朝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2006年崂山道教音乐的流变。

综上所述,崂山道教历史和道教音乐历史发展,硕博论文、期刊都有叙述,大多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部分年代也并未展开详细研究,对于近些年崂山道教音乐发展研究较少,结合当代社会环境、青岛人文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可为笔者对崂山道教音乐历史发展研究及其生存环境提供了思路。

(二)崂山道教音乐艺术特色

1.专著类

各地都有道教音乐相关论著,对于道教音乐的特色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道教音乐乐曲艺术书籍选取部分书籍按时间顺序梳理总结。

1987年陈振涛《崂山道乐初探》收入《崂山餐霞录》第一辑。1988年创编道歌《六问青天》与《离恨天》收入《崂山餐霞录》第二辑出版。同年著《西汉至民国年间崂山道乐考》在《崂山志丛》刊出。1991年《中国道教》刊出其《崂山道教音乐考》。1994年记谱整理的道乐《步虚》《六句赞》《拜诰》等6首收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

20世纪80年代中期詹仁中著《胶东道曲概述》概述“传统的胶东道曲”“祷神唱的胶东道曲”“度亡奏的胶东道曲”三类道曲,比较北京白云观道士和胶东道士所唱《步虚》相似性,提出道教音乐有京都流向民间的可能性。随后1991年詹仁中在《黄钟》发表论文《全真道经韵〈崂山韵〉概述》,1997年詹仁中所著《“崂山韵”及胶州全真道器乐研究》一书,对崂山韵的由来及近现代的传承、演变及其音乐的运用进行阐述。2005年蒲亨强著《道乐飘飘:中国重要宫观道乐》中对崂山韵沿革概貌及道乐特色进行论述,上述成果初步揭示了崂山道乐在中国音乐文化的特殊价值和地位。

《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以“天功”科仪为例展开的讨论》(刘红著,文化艺术出版社)阐述了苏州道教科仪音乐,“天功”科仪音乐形式及形态分析,与地方民间音乐比较,解析道教音乐文化内涵影响因素,音乐形式特色。《道教音乐》(蒲亨强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分析了道教音乐萌芽、发展、转型与定型,仪式音乐唱腔韵腔,道教音乐观、审美观、文化传承,传承体系,曲目运用特点,修道养生,与传统音乐分支关系等。

2.硕博论文类

目前道教文化研究共有硕博论文109篇,针对崂山道教音乐研究只有一篇硕士论文,根据道教文化特质选取部分论文总结。

《道教宫观文化研究》(胡锐,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道教宫观的音乐艺术,讲述全真派音乐法事功能及全真方韵韵律分析,总结全真派音乐清静无为、缥缈空灵的意境。

《道教宫观文化及其功能研究》(金天明,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根据道教音乐所使用的乐器、乐曲结构,总结道教音乐文化特色,一是保留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特色,二是与民族、民间音乐关系密切,三是与佛教音乐相互影响,相互吸收。

《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匡传英,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从崂山道教音乐旋律、节拍,词曲关系,审美风格等方面对崂山道教音乐特色进行研究。

3.期刊类

关于崂山道教音乐文化特色期刊论文共十五篇,崂山道教音乐艺术特色分析思路大致分为文化融合特色及音乐形态分析两类。

《民俗文化视域下的崂山道教音乐文化研究》(盛焕霞,文化产业,2020年)结合山东地方风俗例如山东民歌、戏曲音乐、打击乐等方向综合分析崂山道教音乐文化特色。

《试析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的旋律特征》(匡传英,大舞台,2014年)结合崂山道教音乐部分谱例,总结旋律线类型,分析旋律线特征,装饰音运用等,进一步分析崂山道教音乐的特色。《此曲只应天上有——青岛崂山道教音乐文化探析》(曹芳芳,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通过节选谱例结合旋律主干音和调式调性判断,崂山道教音乐文化存在现实意义方面进一步分析崂山道教音乐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对于崂山道教音乐文化论著、期刊较多,但崂山道教音乐文化特质新变化谈论少,同时,结合当地文化分析,例如宇宙意识,仪式中人的行为等方面对于道教音乐文化内涵影响所谈甚少,笔者可结合田野考察寻找新视角分析崂山道教音乐特色。

(三)崂山道教音乐传承与保护

1.专著类

目前未有针对崂山道教音乐传承与保护的专著,对于道教传承所涉及论著有一部。

《道教音乐》(蒲亨强,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第十二章道教音乐的传承体系,道教音乐传承大致分为三部分,道乐传承主、客体,传承方式,大致分为了“照本宣科”“剽学”“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制度与生态、传教活动有所叙述。

2.硕博论文

目前没有对于崂山道教音乐传承硕博论文,有相关别地道教音乐传承保护策略,博士论文一篇,硕士论文四篇,按照时间顺序总结。

《龙虎山道教文化与旅游发展》(张香凤,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主要从当地旅游业出发,每逢上香敬奉做法事之时,道徒展示道乐表演活动,道乐与民族音乐结合紧密,受众群体广泛。

《青岛旅游文化开发研究》(迟妮娜,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分析了山东青岛旅游条件,树立崂山道教文化品牌意识,挖掘道教文化内涵,创新崂山道教产品等方式,提出崂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仙乐清妙,道法自然——道教音乐文化之研究》(赵恒,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结合特殊时期当时的政策分析,对于道教音乐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成都文殊禅院水陆法会仪式音乐及传承研究》(颜芬,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7年)主要从传承要素(传承实体、方式、制度、生态)、音乐教育功能及教育启示方面阐释。

《论道乐音乐南岳韵之传承与发展》(熊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南岳韵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南岳韵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对策研究,完善研究资料基础、与高校音乐学院建立合作、提升道徒音乐水平。

3.期刊类

对于崂山道教音乐传承发展期刊共9篇,其中两篇为新闻报道,主要分为音乐教育与崂山旅游两方向研究,按照此类别选取部分文章进行总结。

《让“非遗”不再“轻保护”》(李魏,青岛日报,2010年)建立民俗博物馆,崂山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道教音乐与崂山旅游》(唐嫚丽、方百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结合旅游资源引起关注,开发旅游产品,让游客尝试演奏崂山道教音乐。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让“崂山古乐”随课改的旋律一起流淌》(王玉秀,学科教研,2014年)合理介绍家乡音乐,潜移默化融入课堂、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深入了解崂山古乐、合理创设育人氛围将崂山古乐引入课堂。

综上所述,国内对于崂山道教音乐相关研究已积累丰富成果,可见各地音乐学者的重视。以上这些系统全面、丰富翔实的论证,无论从发展历史、地域特点、创作特征、音乐功能、传承策略等方面,为本论题今后研究拓展思路,并提供资料、奠定基础。但缺少如今崂山道教音乐发展现状及新形式研究,这为本文拓宽了研究空间和角度。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崂山道教音乐发展历史梳理,及发展现状、音乐表现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从民族音乐学视角出发,在田野调查一手资料基础上,全面、真实呈现生存现状,并对其本土化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发展成果及不足进行客观的认识,对崂山道教音乐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二)本文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1.梳理“崂山道教音乐”的发展历程,展现真实生存现状

梳理崂山道教音乐发展历程,为发展研究作有益补充,为今后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参考。结合田野调查,深入剖析生存现状,客观真实呈现道教音乐本土化发展全貌。

2.分析“崂山道教音乐”的特点,探寻独特之处

通过对崂山实地走访与考察、采访部分道徒,对道教音乐本土化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特别是本土化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方向等方面,总结青岛崂山道教音乐本土化发展的特点。

3.探究“崂山道教音乐”打造城市品牌的发展策略,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探究崂山道教音乐发展价值,针对本土城市文化、音乐功能、传承发展方面,分析其传承发展的实际意义,梳理道教音乐本土化发展方向,探讨“青岛市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发展策略,提出有效建议,让更多的人重视“崂山道教音乐”。

参考文献:

[1]甘绍成,董阳.川西地区道教音乐调查报告[J].音乐探索,1988(02):004.

[2]曹本冶.香港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初述[J].人民音乐,1989(08):26-29.

[3]蒲亨强.道教音乐观论略[J].宗教学研究,1998(03):45-48.

[4]周虹.中国道教音乐的产生和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3):153-154.

[5]崂山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崂山餐霞录第一辑[M].青岛出版社,1986.

[6]青岛市崂山区委员会编.海上第一名山——崂山[M].青岛出版社,1992.

[7]王纯五,甘绍成.中国道教音乐[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8]周振锡等.道教音乐[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

[9]闵智亭.道教仪范[M].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

[10]傅利民.蘸斋科仪 天师神韵—龙虎山道教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

[11]胡锐.道教宫观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

[12]蔡钊.道教内炼学与中国器乐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

[13]匡传英.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4]赵光强.道教音乐曲牌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崂山传承历史
崂山茶事
登崂山
编制崂山
崂山又日新
新历史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