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向度

2023-04-27汪慧英唐元兢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

汪慧英 唐元兢

摘 要: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强化思政课育人功效,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紧扣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和主线、目的和方法,遵循党史故事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党性原则和人民立场相结合、党史理论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四个理论原则,挖掘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丰富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途径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65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新时代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1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向度

1.1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渗透颠覆。党史领域一度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灾区,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歪曲诋毁中国共产党历史,抹黑历史英雄人物,妄图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历史依据,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试图消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新时代大学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逐步趋于稳定,迫切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因此,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科学认识和全面准确评价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充分彰显党史学习教育的解释力,揭示历史主流和本质,坚决抵制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反对并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1.2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强化思政课育人功效

首先,百年党史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是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始终照亮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利用百年党史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引导力。其次,百年党史中表现出党在不同时期的伟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思政课中讲好党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奋斗力量,继承宝贵的精神遗产,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强化思政课的行动激励力。再次,百年党史中蕴含着践行初心使命的担当。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在思政课教学中,讲好党史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英雄事迹、革命文物、先锋模范等,让大学生理解和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进一步坚定对理想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让初心使命薪火相传,强化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凝聚力。

1.3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

党史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让抽象的思政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和运用党史资源,讲述党的创建历史和背景,讲述创党中蕴含着的思想变革和社会使命的联结,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将个人命运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增强主人翁意识。讲好党史知名人物和相关事件,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创新教学形式,以朗诵、演讲、合唱、表演等形式讲述党史中经典故事,再现英雄本色,开展情景课堂,让学生在自创“剧本”、编排、表演的过程中学习党史,融入具体情景,沉浸在革命先烈悲壮的故事情境里,焕发真挚情感,从而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2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向度

2.1 党史故事与现实问题相贯通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不可能割断,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要善于用贯通古今的整体思维研究现实问题,打开当前的局限,把问题放在历史的时段中,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讲党史故事的就是诠释百年党史的经验启示和历史规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思政课教学中用党史故事诠释理论并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达到以史明理。

2.2 科学精神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总结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从而掌握历史规律,提炼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等科学精神,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科学、客观地评价党史,从党的历史功绩、艰难历程、经验教训、光荣传统中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者。总之,思政课教师要把科学精神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切实准确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使命担当,达到学史增信。

2.3 党性原则与人民立场相联系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和国家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立场相联系,就是要坚持“党史姓党”,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分享党和国家的领袖人物、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与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联系起来、讲述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和方针路线政策与在党的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伟大实践和首创精神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用奋斗和汗水、用智慧和勇气创造美好生活,踏踏实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力量,达到以史崇德。

2.4 党史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之问与实践之答相统一,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打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克服死板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作出科学的决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还要引导学生既要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又要切实在学深悟透践行上下功夫,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总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要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性和方式方法的实践性,把党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史力行。

3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向度

3.1 挖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

首先,在历史纵深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在思政课上,从一幅幅恢弘的党史大画卷,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再现气势恢宏的中华历史,领悟和感受苦难辉煌的过去,与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相贯通,引导学生坚定奋进新时代的信仰、信念、信心,立志开创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伟业。其次,在红色资源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聚焦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充分挖掘党的典型事件、革命文物、重要会议、革命精神、英雄人物等鲜活的红色资源,特别是要立足地方、结合实际,运用承载着革命精神、党史魅力的地方红色资源,利用博物馆、革命圣地、纪念馆、烈士陵园、故居、红色景区等蕴藏着丰富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在挖掘整合地方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红色理论课堂”“廉政教育基地”等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引导学生沉浸于实地场景之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第三,在中国精神谱系上下功夫。百年大党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凝聚奋进力量的思想基础。挖掘并阐述党史中蕴含着的共产党人精神,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引导学生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精神中汲取力量源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精神动力。

3.2 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党史故事的深度、传递党史故事的温度,让理论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让学习燃起来,吸引、感召学生,为思政课教学增值赋能。第一,采取专题式教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学常新。以专题为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史料,以具体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以鲜活的英雄人物为对象,以小切口解析每个专题的大主题,形象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功绩,深化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第二,采取体验式教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深悟透。思政课学生领学原文,领读原著,悟透原理,深入探讨理论前沿、党史知识及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等具体问题,真正做到了真学、真读,真懂、真信、真用。第三,采取沉浸式教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做实。思政课堂上学生讲述党史故事,将“思政课堂”升级为“情景现场”,使学生在别具一格的“情景教学场”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3.3 建设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平台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碰撞的全媒体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充分运用博客、微博、QQ、微信、百度官方贴吧、主题网站等网络互动平台,探索师生互动交流的新机制,用手机课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方式调动课堂气氛,用漫画、微电影、文创等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方式让党史故事“活起来”。其次,思政课教师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微课堂、錄制微视频,用学生更加喜欢的方式进行党史学习,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党史学习的实效性。再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虚拟现实教学,积极探索虚拟实践、网上纪念馆研学等新兴的思政课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交互性、多感知性的体验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总之,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铸魂育人的显著成效。

3.4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题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开展以“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实践活动”为模式的主题活动、推进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达到知行统一。第一,在理论学习方面,通过校内外专家辅导报告、讲党史、主题发言、“学习思政课”等方式进行集中研学和个人自学;举办“党史国史知识分享”“学党史·悟思想”主题读书会活动和“学党史·明志向”党史知识竞赛活动。第二,在交流研讨方面,开展“阅读红色书籍、联唱革命歌曲、撰写红色征文、制作红色视频”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展示活动,进行交流研讨和分享感悟,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营造思政课上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参与讲、大学生愿意听、大学生从中受益”的浓厚氛围。第三,在实践活动方面,开展“寻访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重大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相结合,举办舞台表演、实地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延伸课堂诠释党史,涵养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推动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常态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2]程刚.隐匿与彰显: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共党史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7):3844.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奋斗,2021,(Z1):716.

[4]刘玲,韩美群.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21,(4):2531.

[5]钟天娥.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与发展[J].理论导刊,2017,(8):6267.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7.

[7]穆鹏程.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价值意蕴、理论要旨及其实践指向[J].理论导刊,2020,(7):411.

[8]邱霞.学习研究宣传党史、新中国史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重要论述论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2):3241.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