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04-27程泽瀛韩玉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SWOT分析人才培养模式

程泽瀛 韩玉

[摘要]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典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系统分析中国特色高層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及外部威胁,并据此明确新起点推动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SWOT分析;现代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程泽瀛(1997- ),女,山东济南人,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韩玉(1973- ),女,辽宁营口人,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辽宁 沈阳  110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隐性知识共享视野下职业教育师徒制技能传承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JA210098,课题主持人:韩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9-0027-09

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出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从“层次”向“类型”的跨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高移化,迫切需要探索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必要路径。在我国通过政策性文件推动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之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探索高层次学徒制,如英国的学位学徒制(degree apprenticeship)、意大利的高等学徒制(higher apprenticeship)、美国的注册学徒制(registered apprenticeship)、德国的双元制高等职业学院和大学(duale hochschule)、欧盟高质量学徒制等。而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仍是一个新概念,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仅对高层次学徒制的构成要素、实施主体、国际经验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内涵、实施的必要性、如何实施等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态势分析法(也称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海因茨·韦里克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内部自身条件及外部所处环境的全面、客观、系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内部优势(Strength)、内部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和外部威胁(Threat),最终将各要素组合构建SWOT矩阵模型,并得出一系列具有决策性的结论。本研究利用SWOT分析法,对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然后形成新起点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矩阵模型,并据此提出相关策略。

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学徒制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性。理解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关键是“中国特色”和“高层次”。

(一)“中国特色”的体现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理性借鉴他国高层次学徒制的经验,在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的,并渗透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要素中。具体来看,第一,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中国特色”。以立德树人根本理念为指导,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培养规格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促进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第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企合作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主体是学校和企业,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要求校企合作紧密化,校企合作是遴选专业的一个重要条件,高层次学徒制专业要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或具有诸多校企合作的优势,适于高技术技能传承与创新。第三,课程与教学要体现“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是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培养目标的“中国特色”决定其课程与教学也要体现“中国特色”。学校以立德树人根本理念为指导构建课程体系,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培育,同时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内容。采用师带徒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强调双导师协同育人。第四,人才培养评价要体现“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之外,更重要的是明确人才培养得怎么样。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上。评价标准确立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的学徒制标准。与其他国家不同,学徒制标准以国际学徒制标准体系为基础,根据我国的人才分类、行业标准、职业标准等标准开发而来,由学徒标准、专业与合作企业遴选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工作场所学习标准、质量保障标准等系列标准构成。我国学徒制标准的“中国特色”决定了评价标准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第五,治理体系要体现“中国特色”。“依附性的双主体性,结构化的灵活性,相关要素中的政府主导”体现了中国特色学徒制治理的特殊性。政府主导是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治理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引、校企共育、社会支持”的治理体系。

(二)何谓“高层次”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层次”是相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教育和一般的学徒制而言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生源质量及学历层次高。高层次学徒制面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教育,培养对象一般是高校已经录取的大学生,通常还要经过学校和企业遴选合格后,才能作为高层次学徒制的培养对象。二是指培养目标要求高。我国目前已建立了技能人才的“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变化相呼应,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职业面向均高于一般学徒制,主要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指就业质量高。高层次学徒制的学生不仅毕业就能高质量就业,而且具有很强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随着未来职业世界的变化能动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

二、新起点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因素

(一)内部优势

1.现代学徒制的全面实施为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特色高层次學徒制生发于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本土探索。现代学徒制兴起于西方国家,21世纪初引入我国职业教育。依据国家通过政策性文件推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时间,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经历了试点提出阶段(2010—2014年)、试点实施阶段(2015—2018年)和总结推广全面实施阶段(2019年至今)。教育部前后分三批共遴选562家中高职学校及企业单位实施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在反复实践中生成了现代学徒制的中国经验,建立了职业院校与企业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健全了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建设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中心等有利于技术技能传承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开发了一批优质活页式、手册式教材,落实了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支持性政策等。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其理论,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日趋丰富,学界主要从“方式论”“模式论”“制度论”视角展开分析。“方法论”观点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基于稳固师徒关系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模式论”观点认为,现代学徒制是新型师徒学习方式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有别于陶瓷制作等传统产业,主要针对现代工业与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度论”观点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最终目的。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探索和全面实践,为现阶段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2.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辽宁省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率先在地方开展了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试点。2021年6月,辽宁省发布《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沈阳工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共9个专业,开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试点。目前各个试点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分析辽宁个案的经验与问题,为我国因地制宜地推广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提供了有益经验。

(二)内部劣势

1.对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认识误区。高层次学徒制在我国是舶来品,目前对高层次学徒制“高”在何处的理解还存在认识误区。一种观点认为,高层次学徒制简单等同于在“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中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诸多,但并不是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况且任何一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是一蹴而成的,高层次学徒制需要理性借鉴国际经验,更需要结合我国本土实践,进行系统的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参与、师资队伍打造、学徒标准体系开发、学徒认证体系建设。这种对“高”在何处的简单化理解,会导致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系统性、典型性。另一种观点认为,高层次学徒制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误读为人才培养质量高,其根源在于未理解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追求,未形成“中职—高职—职业本科”贯通式人才培养的生态圈。

2.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缺失。学徒标准是系统规范开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尺。当前,我国尚未建立专业化的学徒制标准,制约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实施,具体体现在:第一,缺乏健全的学徒培养标准。标准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学徒标准缺失,培养单位无法依据标准建立健全学徒培养标准体系,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无规可依。第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徒标准不明确,无法以之为据健全高层次学徒制标准。各级各类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不清晰,导致学徒制人才培养同质化、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等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社会对高层次学徒制认可度不高。

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短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是高层次学徒制“中国特色”的体现,推动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双导师队伍。目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尚处于试点阶段,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新问题,影响双导师队伍建立。第一,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匮乏。我国职教教师的职前教育主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目前我国虽然通过系列政策推动高水平工科大学等高校和企业协同培育高层次职教教师,但培养主体缺乏参与意愿。第二,双导师制度不健全,影响双导师协同育人。目前,我国刚刚出台“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刚刚开始,还需要以之为据不断健全职教教师的准入、培养、认定、考核、激励等体制机制,为健全双导师的遴选、培养、考核等制度奠定基础。第三,学校导师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教师指导力不足。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理支撑,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教师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欠缺也是抑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症结。第四,双导师队伍建设中企业参与度不高。双导师制包含企业导师及其管理制度。企业导师数量不足、校企双导师在协同育人中权责不清晰、企业参与积极性弱等问题,也是高层次学徒制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三、新起点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外部因素

(一)外部机会

1.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及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我国已经不能持续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必须通过技术优化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就迫切需要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解决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4.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显现。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力争到2035年,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我国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加快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要对接高附加值产业相关专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与先进制造业和“中国制造2025”联系密切的十大领域。

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破了高职专科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最高学历的“天花板”,迫切需要探索典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截止到目前,教育部分批共批准3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通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予与授予工作的意见》等,推动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国家系列法律政策的推动。21世纪以来,我国通过法律、政策等推动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施。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2022年5月,国家出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鼓励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系列法律、政策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外部制度依据。

4.高层次学徒制是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高层次学徒制在国外早已有之,世界多个国家持续探索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例如,英国实施与职业资格等级对应的“学位学徒制”(degree apprenticeship),学位学徒制对应国家资格的6~7级,分别对应学士和硕士两个学位层次;美国的“注册学徒制”(registered apprenticeship)衔接学徒制与学历教育,由企业、社区学院、州立学徒制事务局和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协作完成学徒培养,社区学院作为理论课程学习的主要教育机构,为修满理论课程学分及完成考核的学徒工授予副学士学位或学士学位;意大利实施“高等学徒制”(higher apprenticeship)项目,该项目要求学徒一方面参加学校组织的脱产培训,另一方面参加工作场所的正式或非正式在职培训,最终获得文凭、大学学位或高等教育资格证书;德国为应对职业教育高移现象,在扩充职业教育专科学校规模的同时,设置以“双元制”为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或大学(duale hochschule),如“双元制”应用型硕士项目,将大学学习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实施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丰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世界各国对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参照。

(二)外部威胁

1.社会认可度不高。当前,尽管国家通过法律政策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是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作为“低层次”教育的传统认识,影响了对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具体体现在:第一,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社会对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在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下,人们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及加快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没有充分认识,进而会影响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招生与就业工作。第二,现代学徒制中校企合作弱化影响社会对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实施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提供系统科学的实习实训,需要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如果校企合作弱化,企业就会过度注重技能训练而忽略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或者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低,消极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技能人才职业晋升存在“天花板”影响社会对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2022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虽然提出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序列,但该举措还没有与技术技能人才的薪酬体系挂钩,直接影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

2.“学历膨胀”现象影响高层次学徒制生源质量。生源是影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源因素,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目前影响职业教育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对高层次学徒制生源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普及化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招生人数增多,为考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创造了机会。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但学校和专业数量有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学历层次最高的教育,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后,考入高校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从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教育的机会看,考生更愿意选择普通高等学校,这就必然影响高层次学徒制招生。二是人才学历层次要求对职业教育生源的影响。目前,本科学历成为大中型企业招聘人才的门槛,社会“学历膨胀”现象日趋严重,就业市场的文凭至上不仅影响考生选择高层次学徒制,也对毕业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

四、新起点推动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增长型策略:发挥优势,把握机会

1.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高层次学徒制是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经验系统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总结现代学徒制标准构建的经验,以标准为依据促进不同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衔接。现代学徒制是高层次学徒制的基础,完善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需要总结现代学徒制标准构建的经验,进而以标准为依据,从目标、内容和评价上促进不同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衔接,推動不同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规范化。二是要总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经验,据此构建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包含诸多要素,其构建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培养怎么样的人这些基本问题。一方面,要借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经验,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出发,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评价等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其特点,进而以之为据有针对性地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长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科学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确保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科学性,又要总结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破解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瓶颈问题,使高层次学徒制体现“中国特色”和“高层次”。

2.理性借鉴他国经验。目前诸多国家已探索实施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国家的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比较分析各国经验,归纳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性,有利于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体现“中国特色”。理性借鉴他国经验构建高层次学徒制,第一,先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国外的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在本科教育层次中实施,还涉及硕士和博士教育层次。针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状,先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实施,有利于构建“中职现代学徒制—高职现代学徒制—职业本科高层次学徒制”贯通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在硕士或博士教育层次开展高层次学徒制奠定基础。第二,从模式构建和运行两个方面系统完善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制既可以说是一种培养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才培养制度或办学模式。国外经验表明,构建、实施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回答模式是什么样的问题,更要回答模式怎样运行的问题。要从制度和办学模式上完善高层次学徒制,保障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良性运行。

(二)扭转型策略:抓住机会,避免劣势

1.给予相应的制度支持。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实施,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支持。健全高层次学徒制制度体系,有利于解决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资源供给不足、管理效能不高等问题。目前,我国仅从政策层面提出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宏观要求,相关制度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完善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制度体系,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共同支持高层次学徒制的制度体系。我国职业教育国家统筹、地方实施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是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建设的主体,国家和地方协同完善高层次学徒制的制度体系,有利于促进不同层级政府部门之间协同推动高层次学徒制发展,确保国家政策落实落地,并且切实体现服务地方的特色。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企业深度参与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探索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强化实践知识的建构,对工作场所学习的规范性及系统性要求均高于一般学徒制。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健全企业全过程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解决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紧密的瓶颈问题,促进产教、校企紧密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完善学徒标准及学徒培养标准。规范、科学地推动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发挥标准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学徒标准体系是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依据。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当务之急是完善学徒标准和学徒培养标准。一要基于人才分类完善学徒标准,对我国高层次学徒制培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进行人才分类认定,结合本土实际,参照国际学徒标准完善我国的学徒能力标准体系,构建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相互沟通的机制。二要基于学徒标准规范化学校与企业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完善校企共同开发学徒培养标准制度,引导校企合作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实践性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人才培养标准,进而以标准为依据指导培养单位规范学徒培养的各项环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建设高水平双导师师资队伍。双导师制是现代学徒制“中国特色”的体现,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双导师制建设是核心。建设高水平双导师队伍,有利于发挥双导师协同育人的作用,以教师为纽带促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一要提高双导师的数量和水平。国家目前已出台“双师型”教师认定基本标准,有力地推动完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为系统化“双师型”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提供依据。以标准为依据,我国应大力支持多元主体有效参与职教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尤其是高层次“双师型”教师数量,解决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中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瓶颈问题。二要建立双导师协同育人制度。双导师代表学校和企业两个培养主体,为促进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实现双导师协同育人,校企双方要从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准入、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全面完善双导师制,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校企之间、导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协同育人的效果。

(三)多样化策略:巧用优势,规避威胁

1.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之一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构建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依托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要结合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形成区域内可应用、可推广的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地方特色”。第一,地方要基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动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要依据本地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及产业人才需求实际,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试点先行方式积极推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实施。第二,及时总结个案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目前,辽宁省已推动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学校从2021年开始对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该培养模式是什么样的、运行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经验、遇到哪些问题,迫切需要深入探索,以便更有效地指导构建多样化的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提升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必须从横向和纵向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为高层次学徒制提供優质生源。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优化高层次学徒制的生源质量、提升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高层次学徒制致力于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普通文化素养和一定的技术技能基础。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按照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从程序、标准等方面规范录用高质量生源,既是实现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高层次学徒制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要完善中国特色学徒制贯通培养模式,选拔优秀学生优化生源结构。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阶段,为建立贯通培养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中国特色的学徒制贯通培养模式,有利于确保高层次学徒制有充足、优质的生源,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质。

3.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在实践中完善行业企业全过程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高层次学徒制实施中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的瓶颈问题。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实践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要健全行业企业全过程参与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高层次学徒制要求行业特别是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国家和地方要鼓励并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学徒标准、学徒培养标准制定以及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通过财政资助、税收、政府购买服务等扶持政策,激发企业深度参与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完善行业企业参与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约束机制。通过完善国家和地方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制度,全面系统规范企业中的工作场所学习,真正提高企业参与度。

(四)防御型策略:克服劣势,抵御威胁

1.基于个体和社会认识改变人才培养刻板印象。撕毁学历至上的标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逐步改變职业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刻板印象。第一,从技能型社会建设入手提高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岗位需求提升,特别是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要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在人才供给上发挥关键作用,必须充分认识现代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构建的重要性,推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落实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拓宽高技能人才宣传渠道和途径,增强人们对现代职业教育及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吸引力。第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促进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认同。强化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化建设,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规范化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促进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有利于促进普职教育沟通,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

2.基于个体和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层次学徒制不仅要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充分高质量就业,更要帮助其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遴选专业与合作企业,避免专业设置同质化或滞后造成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要结合地区产业发展特色,积极主动与区域内发展前景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合作,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依据当地产业实际和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共同遴选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学徒制专业。除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外,还要对接职业标准、岗位标准等,完善学徒培养标准,以标准为依据规范人才培养,避免出现人才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要注重以个体需求为导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未来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既要优化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又要以目标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环节,通过全面管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良军,刘雅丽,郭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要素设计[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1):11-14.

[2]刘武军,赵鹏飞.多元治理视域下中国特色学徒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18-23+46.

[3]马良军,刘淑静,段晗晗,等.国际高层次现代学徒制发展探析——基于英国、德国与美国的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66-73.

[4]杨敏,孙耀庭,顾凤佳.态势分析法视野下的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13-18.

[5]刘育锋.中国特色学徒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87-93.

[6]高明,高鸿.从“试点论证”到“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溯与展望[J].职教论坛,2022,38(4):110-119.

[7]徐国庆.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策略:基于现代性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7(1):79-84.

[8]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1):30-38+117.

[9]钟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挑战、实践逻辑与适然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6):61-66.

[10]赵光锋.西方现代学徒制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SWOT分析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