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基础、融通:普职协调背景下中职教材发展策略研究

2023-04-27方成智蒋宇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质融通基础

方成智 蒋宇

[摘要]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以“普职协调”代替“普职分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中职教育要转变发展思路,以高质、基础、融通为导向,满足普职协调对中职教材发展提出的新诉求。然而,目前中职教材存在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教材内容衔接不当、传统教材形式僵化的问题。现实之困与应然之态的矛盾呼吁中职教材的“普职协调化”:以类型教育为底色,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促进中高衔接;以创新开发为抓手,深化普职融通。

[关键词]中职教材;普职协调;高质;基础;融通

[作者简介]方成智(1965-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蒋宇(1999- ),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七十年学校教科书中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BDJ073)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9-0106-06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迎来首次大修,其中備受社会关注的普职分流政策有所更改,由原法的“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修订为新法的“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普职分流或以普职协调取而代之,相反是要在普职分流的基础上均衡、协调地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在法理层面要求职业教育应以普职协调为发展理念。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中等职业学校是义务教育分流后的第一站。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从普职协调出发探讨中职教材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破除中职教材发展危机,寻觅中职教材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深远。

一、普职协调对中职教材的新要求

洞悉普职协调的内涵是认清中职教材发展新方向的前提条件,而捋清为何从普职分流调整为普职协调是挖掘内涵的必经之路。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我国就一直坚持在高中阶段实施普职分流政策。升学轨道的分化原本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但如今与原有目标偏离的分流政策却引发了家长和学生的恐慌,就如同杜威担心的那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割将导致不同的受教育群体出现等级差异”,而长期的普职发展不协调是普职分流陷入瓶颈的根本原因。

普职发展不协调首先表现为普职质量上的不协调,普强职弱这个沉疴痼疾使得学生不愿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导致在分流政策下普职结构依旧无法保持相当水平;其次表现为普职“层次教育论”之下中职教育基础教育功能的蒙蔽,中职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基础教育功能得不到良好发挥,致使中职学生无论是升入高校还是进入社会都缺乏竞争力;最后表现为普职之间尚未搭建便捷的互通渠道,形成了一次分流定终身的残酷局面。以上种种积弊导致普职分流政策的目标偏移,本应是类型不同的两种教育变成层次不同的教育。因此,普职协调意味着普职学校办学质量、水平层级相当,普职教育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同互通。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转变发展思路,以高质、基础、融通为导向,满足普职协调对中职教材发展提出的新诉求。

(一)高质转向

普职协调要求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由“结构”协调转向“结构”与“质量”协调并重。我国自1985年起就一直坚持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政策,采用“职普比”衡量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几乎成了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职教育的工作重心是在结构上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招收与普通高中数量大体相当的学生,但家长都想把学生送进普通高中,认为是分流政策“强迫”学生走进了职业教育。从表面上看这是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误解,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职业教育本身缺乏令人信服的教育质量,以及身处职业教育赛道的学生无法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在教材高质量转向之上,只有在质量层面与普通教育齐头并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才能实现普职协调发展。

高质量教材以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引领新时代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强调,职业教育教材需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因此高质量中职教材内容选择的要义之一便是新。中职教材的本质特征是类型特色,教材内容的编排也要符合职业类型。教育部在《“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中对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二)基础转向

普职协调要求中职教材以基础教育为基调。普高与职高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不同类型,两类教育所处层级平等,应该相互独立。普高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最后一站,是连接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相较之下,职高长期以向社会输送人才为目标,它的基础性明显与普高无法协调。普职协调强调人才多元化发展,接受完中职教育后,无论学生选择是进入社会就业还是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升学,都注定了中职教育必须以基础性来搭建学生的成长阶梯。

从宏观层面上看,构筑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重视中职教育的基础性。我国发展环境面临复杂变化,尖端核心技术与跨领域复合技术备受关注,社会急缺的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如今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是构建成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期。中职教育作为将学生从义务教育引向高职教育的桥梁,是职业人才供应链的重要一环,需要为高职教育输送具有合格文化基础和扎实技能基础的生源。由此可见,中职教育的基础性是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时代诉求。

从微观层面上看,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加强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中职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类型,不仅需要培养出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生,还需要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人”。中职教育的基础性的核心部分是教材发展。加强中职教材的基础性能进一步增加中职学生升入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也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获得充足的职业教育资源。

(三)融通转向

中职教材以促进普职协调为未来发展方向。从政策层面上看,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新职业教育法再次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从法律层面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地位,确保中职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以此改变高中阶段偏重普高的局面,打破普职二元对立的壁垒。从现实需求看,实现普职协调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资源和平台。以中职教材为切入点发展普职融通,意味着普职融通实践探索已经从形式上的融通转向课程上的深度融通。中职教育需以新兴技术为抓手,拓展教材种类,重塑中职教材体系;发展教育信息化,以教材资源共享促进课程融通,实现普职共赢。

二、中职教材的现实困境

普职协调给中职教材提出了高质量、重基础、深融合的新目标。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职教材面临多种困境。

(一)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

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是同一层次的不同教育类型,其教材却没有显现出应有的职业类型特征,导致中职教育质量与普高教育质量发展不协调。

1.教材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从事一门职业所需要的综合专业能力的人才。传统教材的更新周期要5~10年,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一项对中、东、西部三省中、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表明,在“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内容的科学先进性、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方面,中职学校教师的满意度仅有57.6%和31.4%。中职教材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无法通过数年的技术技能学习获得一个大有可为的职业生涯。教材编写罔顾企业真实工作需要是学生陷入学非所用的尴尬困局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职业教育将更加难以吸引学生,更别提普职协调发展了。

2.教材编排囿于学科逻辑。尽管一再强调职业教育的定位是职业性,但我国中职教材编排囿于学科逻辑的情况仍然很严重。例如,中职护理专业使用的《解剖学基础项目教学》一书,虽然在前言部分表示本书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编写原则,但实际上仍是采用以学科知识逻辑组织的传统“章—节”式结构。教材内容则是简化后的学科基本概念与原理,尤其是本应重点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实训”栏目,却始终围绕着识图辨图等理论色彩浓厚的学习任务展开。以学科逻辑编排的教材破坏了职业工作过程的系统性。一项工作任务有其专门的工作过程,学生在实际工作时需按照工作过程调用知识,但教材以学科逻辑编排知识,学生只能打破原有知识体系,将打乱的知识按照实践需要组装起来,这明显违背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

(二)教材内容衔接不当

构建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衔接体系是普职协调发展的应然之路,但如今我国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衔接存在一些问题。

1.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内容脱节。部分中职教材为体现理实一体化,追求任务驱动教学,将企业工作过程简单地呈现在教材上,宛如一本工作说明书。有的中职教材为解决内容过多、过难等问题,走向了另一种极端,选择将常识性知识简单地罗列在教材上。以上种种教材,都无法培养出能够适应高職教育层次的学生,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无从谈起。

2.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内容重叠。职业本科的职业类型强调设计性工作过程,以综合类岗位为主;高职的职业类型强调方案实践性工作过程,以应用类岗位为主;中职的职业类型强调功能性工作过程,以一线操作类岗位为主。部分中职学校在教材开发过程中,简单套用高职教材,导致知识内容重复出现、杂乱无章,模糊了不同教育层次的知识边界。例如,对辽宁省高职学生的调查显示,45.59%的学生表示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与中职所学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情况。此类教材忽视中职教育阶段的学习特点与方法,脱离了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因此无法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后盾。

(三)传统教材形式僵化

横向的普职融通按融合程度可以分为校内课程渗透、校际合作与创办综合高中。虽然形式不一样,但都包括教学内容相互渗透、教学资源共享等。

1.纸质教材资源共享困难。中职可以与普高进行校际合作,保留双方学校的独立办学地位,共享教学资源。现如今校际融通多以学生前往对方学校进行学习或引进专职教师在本校上课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但对贫困地区的中职学校而言,纸质教材往往是仅有的共享资源。然而,纸质教材极大程度地依赖教师的解读,教师水平差异会导致教育结果不公平。而且纸质教材仅能提供文本、图片资源,时空的限制让纸质教材作用发挥受阻,无法满足中职学生学习需求。中职教育应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视野转向编写能打破时空限制、能实现智慧教学的电子教材上,因此一个普职共享教学资源的线上平台亟须搭建。

2.综合高中教材建设比较缓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提出,把所有层次的技术、职业和普通教育合理地结合起来,创造开放而灵活的教育结构。综合高中作为普职一体化最高程度的代表,是普职融通未来的趋势。当前,我国许多地区采用综合高中的模式探索普职融通,如浙江萧山九中、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等。综合高中多在高一或高二结束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与个人意愿实行分流,分流前统一学习普高的文化课程,分流后分别学习中职课程和普高课程。在这些探索中可以发现,纵使采用融合程度最高的综合高中模式,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仍处于二元分立状态,极少有学校开发将普通文化知识与职业技术知识相融合的综合教材。实际上,目前有关综合高中教材建设的配套改革严重滞后,综合高中教材没有独立的编写体系,毫无章法可言。综合高中教材的缺位导致综合高中失去“综合”底色,既提升文化素养又强化职业技能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三、普职协调背景下纾解中职教材问题的若干措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教材内容衔接不当、传统教材形式实为积弊,这些弊病与普职发展不协调的现实之困互为因果。新职业教育法为中职教材改革提供了思路,即贯彻普职协调理念,以高质、基础、融通为发展要义。

(一)以类型教育为底色,引领高质量发展

1.加强校企合作,动态更新教材。中职专业课教材部分内容陈旧,致使其落后于行业发展、与企业需求脱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当前,学校教师在中职专业课教材编写团队中占比较大,行业一线人员参与较少。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育人才是职业教育运行的基本准则。没有行业一线人员的参与,专业课教材建设就会举步维艰。教育部出台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也重点要求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而非教育组织,使企业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主要有外部购买其服务、向企业出让一部分利益为对等交换两种路径。首先,加强政府财政支持。企业在校企合作时需要考虑运营成本、投资成本、人力成本等,政府可以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贴息及奖励等手段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如企业派出技术专家指导学校将岗位标准转换成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教材,从而实现教材质的突破。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专业课教材开发由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一线教师共同完成,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人才,形成“学校—企业”完整的人才链,实现校企联动共发展。

2.基于职业逻辑,聚力编写教材。高质量中职教材是普职融通的基本保证。然而,许多中职教材名为项目化教材、理实一体化教材、工作过程教材,实际上仍以学科逻辑设计教材结构,导致教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中职高质量发展。因此,需加强对教材编写逻辑的把握,以职业逻辑为导向编写教材,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首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其中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其次,采用行业分析、工作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确定与工作过程息息相关的职业能力,并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呈现。基于职业逻辑编写的专业课教材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并适应岗位需求,兼顾以生为本和实用性。

(二)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促进中高衔接

美国科学家德莱弗斯兄弟(H.L.Dreyfus&S.E.Dreyfus)提出职业能力发展五阶段理论,将能力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初学者、提高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在职业能力发展五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学者发现和确认了向每个更高级阶段发展所需的知识范围,由低向高分别为入门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详细知识和功能性知识、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学科系统化知识。依照能力发展过程和知识类型,结合人的职业发展需求,可以挖掘出具备层次性、连续性的教育内容,从而促进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衔接。

中职专业课教材应该以入门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为主,能够使学生从一名初学者进阶为高级初学者,拥有在不熟悉的工作环境中利用已学知识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专业名词内涵、简单任务完成过程和行业基本标准等内容应该被纳入中职教材,这是职业入门教育。高职专业课教材应该以关联性知识、详细知识和功能性知识为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职业模式、知识、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应对不同工作情境和综合性工作任务,从高级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者。职业本科专业课教材中经验层面的知识占比减少,深层次、系统化、多样化的理论知识增加,能够帮助学生从容面对问題情境不明确、复杂的、跨岗位的工作任务。可以看出,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教材所涉及的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与职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逐渐递增,这一切都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做到有序衔接。

(三)以创新开发为抓手,深化普职融通

1.开发智能化教材。目前,我国的数字教材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静态电子教材,二是多媒体数字教材,三是代表着数字教材未来趋势的智能化教材。智能化教材是指以数字教材和智能学习平台为支撑,以提升教学效率和个性化为目的的组合系统。

智能化教材表现出与普职融通极高的适应性与匹配度。首先,富媒体延伸时空环境。智能化教材以普职共享的优质资源为学习内容,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AR、VR等多元形式呈现,打破了时空的禁锢,破解了中职学校难以获得名校合作机会的困境,从课程的起点促进普职教育公平。其次,深度交互提高自学效率。一方面,智能化教材集成虚拟实践环境和虚拟教具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开展科学实验,使时时动手学习、处处动手学习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智能化教材能给学生提供即时反馈,这依赖于它利用自动化评分技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并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最后,个性化体现因材施教。智能化教材还能实时记录学生与教材的互动数据,即学生在教材上的画线与标注等信息,从而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构建学习者画像,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

智能化教材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为提高其编写质量,各方应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首先,教育专家需要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的教材开发标准。其次,技术人员需要以创新思维探索教材知识组件的提取、解题路径的设置、教学支架的设计以及知识图谱的构建等。

2.开发综合高中教材。综合高中是自成体系、打破普职分轨的独特学校类型。建设综合高中教材,需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着手。

宏观层面上,国家完善顶层设计。首先,需要解决定位问题。综合高中教材编写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家要制定法律,明确综合高中教材的未来发展方向,为综合高中教材的稳步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其次,需要加强教材监管。对于综合高中教材的编写与审定、出版与发行、供应及评估等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进行统筹指导。微观层面上,学校开发校本教材。有了配套的制度,综合高中应跟随国家的全面规划有序推进综合高中教材的开发,从直接沿用普、职教材转向开发融合式教材,即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容与要素良好整合并贯穿整个高中阶段。

普职协调发展是中职教材改革所追求的持续性状态,而不是一个结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理层面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跃升,但是一部法律的颁布并不代表着教材事业的实际推动,只有政府、学校、企业等相关部门合力参与,根植于本国国情,在坎坷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才能稳步推进职业教育教材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治,刘德建,徐冰冰.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的核心理念和技术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21(1):44-54.

[2]江波,杜影,顾美俊.智能教材研究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22(3):39-50.

[3]刘丽群.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3(6):65-71.

[4]冯嘉慧.普职融合还是普职分离:杜威与斯尼登的争议[J].全球教育展望,2021(11):59-71.

[5]徐国庆.从分等到分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张文,刘艳琳.论新时代教科书的高质量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5):110-117.

[7]宾恩林.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关键障碍、突破思路及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8):89-96.

[8]马晓梅,刘军鹏.解剖学基础项目教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9]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新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10]赵志群.普职分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2(6):66-69.

[11]方均斌,叶思义,黄琳婕.中职数学教学不应是普通高中的简约本——中职数学教育之我见[J].数学教育报,2017(2):92-95+100.

[12]李必新,李仲阳.职业本科教育的辨析维度和内在逻辑——类型教育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22(5):100-110.

[13]陈国良,董秀华,茅鸿祥,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观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8-9.

[14]刘丽群,朱海雁.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沟通的模式选择与路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1):19-23.

[15]陳鹏.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定位的再认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26-32.

猜你喜欢

高质融通基础
小我融入大我 跑出高质发展加速度
“不等式”基础巩固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整式”基础巩固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