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4-27张怡天

文学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东南亚地区

内容摘要:在国际中文教学与传播的过程中,文化的地位不容忽视,教师不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要关注到流行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东南亚地区青少年中文学习者对中国流行文化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这也是激发他们学习中文的动力来源之一。本文就中国流行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在面向东南亚地区的中文教学中应用流行文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应用流行文化因素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 流行文化 东南亚地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界就针对语言和文化教学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文化与汉语传播的关系得到了各方面充分的论证——文化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汉语教学离不开师生的文化意识[1][2]。早期所讨论的文化大都限定在传统文化的范畴中。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流行文化的发展日渐强势,较之传统文化,流行文化更富娱乐性,传播力更强,能引起各国青年人对中文的兴趣[3],在这种趋势下,不少国际中文教师提出应该大胆地将各种流行文化形式应用于中文的国际教学与国际传播中[4][5]。在东南亚地区,中国流行文化的传播影响尤为深刻[6][7]。由于华裔数量多、文化认同度高、国际交流频繁等多方面的原因,东南亚地区的中文学习者本身就具有人数多、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而中国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更是为东南亚地区的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首先对流行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进行阐述,然后对在东南亚地区的中文教学中应用流行文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将流行音乐、流行综艺、影视作品、流行语这四类强势的流行文化产品应用于面对东南亚地区青少年的中文教学展开详细讨论。

一.中国流行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一)中国流行文化的内涵

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早期的当代流行文化是西方的舶来品,随着本土化进程不断加深,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流行文化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流行文化的产生、生存、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加快了流行文化的传播速度,扩大了流行文化的影响范围,促成了流行文化的更新迭代。流行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关于流行文化的内涵学界存在不同的声音:流行文化和高雅文化相对,是被普遍喜欢和热烈追捧的文化,主要功能是娱乐[8];是由各种文化概念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9];是某种新事物在短时期内被较多民众自发接受而迅速传播开来,又逐渐衰落或停止扩张的过程[10]。从文化的内容来说流行文化与高雅文化相对;从结构来看,流行文化的成分很复杂,包含服饰、语言、影视、音乐等内容;从传播模式来看,流行文化来得快去得快,受众面广。结合以上说法,我们认为流行文化指在短时间内被多数人自愿追捧,娱乐性较强的一种文化现象。“多数人”说明流行文化的传播面十分广泛;“自愿”说明流行文化被积极主动地接受;“短时间”指流行文化被人们接受得快而且被遗忘的速度可能也很快;“娱乐性强”值流行文化的内容轻松有趣,说教性弱,“高雅”或“低俗”不作为评判标准之一。总的来说,中国当代流行文化不仅具有生存周期短、受众人群庞大、为人们自愿接受、内容富有娱乐性等内涵,还具有本土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个性。

(二)中国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彭万荣认为中国流行文化包含一种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和生活方式,比如摇滚乐、卡拉OK、麦当劳、“酷”等[11]。王颖认为中国流行文化通过行为文化、游戏文化、外来文化、语言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等多种途径呈现[12]。我们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娱乐方式的日益丰富,中国当代流行文化不再等同于流行在中国的外来文化,其表现形式已演化出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1.语言,如表情包、图形文字、流行语;2.流行音乐,如校园民谣、中式摇滚、中式说唱;3.影视作品,如电影、网剧、电视剧;4.食品饮料,如辣条、麻辣烫、珍珠奶茶;5.服装首饰,如淘宝爆款、中式婚纱、民族服饰;6.生活行为,如月光、猫奴、佛系;7.游戏娱乐,如三国杀、剧本杀、王者荣耀;8.大众传媒,如微博、抖音、公众号。在国际中文课堂上,上述文化产品都可以被教师灵活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但流行音樂、影视作品、流行综艺和流行语这四类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典型、更成系统,是国际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将流行文化应用于东南亚地区中文教学中的原因

(一)流行文化是激发语言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语言学习的组成部分,也是激发语言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日韩流行文化不断传入我国,吸引了不少中国青少年的关注,日本的二次元文化、日剧、日漫等,韩国的流行音乐、韩剧、综艺等在国内的各大平台产生了巨大的流量。流行文化的传播不仅使文化产业成为日韩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还激发了许多中国青少年去自主学习日语、韩语,形成了一个文化传播推动语言传播,语言传播再促力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在英语的国际传播中也同样显著。反观中文的国际传播,构建语言与文化互相促进的和谐生态应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国际上拥有大量的拥趸,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学习门槛,针对较年轻的、阅历尚浅的中文学习者,我们更应该考虑从他们感兴趣、易接触的方面入手。当代文化、流行文化对于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当人们对一个事物或现象产生兴趣时自然会把注意力放在其语言载体之上,因此把流行文化作为新的国际中文传播的突破点符合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的规律,也符合语言传播、文化传播的国际趋势。

(二)中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地区接受度高

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应用能给中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13],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东南亚地区的来华留学生相比其他地区的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流行文化的接受程度、了解程度、喜爱程度更高。为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展开了一次小型访谈:受访对象为40名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年龄在18岁左右,均已通过HSK-4考试。访谈结果显示:1.来自东南亚地区的青少年留学生对中国新生代艺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TFBOYS、张艺兴、肖战等,且对这些艺人参加的综艺节目也十分感兴趣;2.经常收听中国流行音乐以及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语流行音乐,不仅喜欢时下“小鲜肉”的流行作品,也喜欢乐坛常青树的经典作品;3.经常追剧,特别是青春偶像剧,此外,受访者表示从小就会收看中国电视剧,同中国青少年一样,《新白娘子传奇》、《情深深雨濛濛》等影视剧也是他们的童年回忆;4.会主动关注并学习流行语,受访者表示在与本地人的交流中流行语的出现十分频繁,若不了解会造成一定的交际障碍,而正确使用流行语也能使他们的中文表达更为地道。总之,正如我国一些青少年追捧日韩流行文化一样,很多东南亚地区的青少年也同样在追赶中国潮流,这种较高的文化接受度是我们将流行文化应用于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吸引力可以被有效地转化为语言学习的动力。

三.流行文化作为辅助手段在东南亚地区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流行音乐

从地域来看,中国流行音乐由3大部分组成,香港流行音乐、台湾流行音乐和大陆流行音乐;从内容来看,中国流行音乐在吸收外来音乐形式的同时也融合了许多中国特色元素,出现了很多独具中国风的流行音乐作品。流行音乐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常被应用于中文口语教学中,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第六课“月亮代表我的心”为例,课文讲述了流行歌手邓丽君的一生。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进行导入,播放歌曲或观看音乐视频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再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结合“流行音乐”进行讨论以达到锻炼口语的教学目的。除课堂讨论外,课后作业可以以“唱歌”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学习演唱一首中文流行歌曲,可以是课堂上学习过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中文歌曲,完成后发送给老师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分享。学习、演唱中文流行歌曲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练习中文发音,还可以帮助学习者熟悉中文口语的韵律与节奏,加强学习者的语感和语言敏感度,流行文化的强娱乐性具备将学习任务化被动为主动的功能,能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影视作品

通常意义上的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动画、短视频等。如今,不少中国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在东南亚地区传播广、热度高;中国电影也逐渐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并大获好评;也有不少留学生选择观看中文动画片来学习一些基础的、常用的、地道的中文表达。电影、电视剧、动画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有不少教师已经关注到,我们认为,“短视频”这种近年来十分火爆的新兴产品也可以被应用于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Tik-tok、Bilibili等短视频网站在留学生中非常流行;另一方面“短视频”内容丰富、短小精炼、重点突出、娱乐性强,能迅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以《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的第二十六课“狗的昨天和今天”为例,课文主要讲述中国城市里的狗和农村里的狗生活的变化,谈到如今城市里的狗生活优越,宠物产业十分发达,而农村里的狗却没有获得这么好的生活。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在网络上收集一些关于狗的短视频,或是正在被美容的狗,或是穿着衣服的狗,或是发生在宠物美容店或宠物超市的萌宠趣事,时长以2-3分钟为宜,最好还包含一些课文中的语言点。这样做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中文资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摆脱沉闷。互联网社会,不仅青少年钟爱于网上冲浪,教师们也喜欢在闲暇时间“刷手机”,我们中文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在娱乐休闲的同时也能留心收集一些可用于中文教学的视频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课堂。

(三)流行综艺

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的综艺节目在留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访谈结果显示,不少东南亚的中文学习者在课余时间非常喜欢观看中国的综艺节目。综艺节目类别众多,其中语言类综艺最早被应用于中文教学中,以节目《汉语桥》为例,这档专门针对中文学习者的语言竞赛类节目很好地兼顾了中文学习的知识性与娱乐性,可以帮助中文学习者树立学习目标、获得学习动力,深受学习者喜爱。除语言类综艺之外,娱乐类综艺也能够被应用到中文教学中去。以《极限挑战》为例,这是一档互动励志体验类节目,节目用语日常、简单,嘉宾的普通话比较标准并配有字幕;节目氛围轻松愉悦,说教性弱;节目内容还涉及到中国的历史、地理人文知识。中文教师可将节目视频进行剪辑作为听力或写作材料,综合教学要点与节目内容展开技能训练。例如《发展汉语中级写作Ⅰ》的第三课“上班族的一天”,课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时间顺序的写作进行训练,节目《极限挑战(201609)》的内容与课文设定相符,可作为训练材料——各位嘉宾被要求作为天猫总部的职员在一天之内完成规定的职场任务。教师在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和课堂训练后可以给学生设置任务,要求学习者在课后观看指定节目并选取其中一位嘉宾的“一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安排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写作依据,让学习者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语言能力来完成任务,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四)流行语

流行语是当下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在网络平台,特别是网络社交平台被广泛使用特殊语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更新速度快、富有个性等特点,深受青少年的追捧,在非正式的口语语境中也常常被使用。不少来华留学生表示在与中国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看似简单却不能准确理解的表达,这些新兴语言表达的出现有时会造成交际的障碍。中文教师作为语言与学习者之间的桥梁,应该在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外给学习者补充一些实用的流行语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理解中文、运用中文;另外,新奇的、有趣的语言表达也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使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的欲望。以讲解《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第十六课“你会怎么选择”的生词“豪华”为例,教师可以先花1分钟进行释义、释例,然后额外花1分钟时间介绍“土豪”“你好豪”等新兴用法。词语“豪华”有两个义项:1.铺张、奢侈,如豪华的生活;2.建筑、设备、装饰富丽堂皇。教师首先展示一张“豪华别墅”的图片,然后在黑板上书写“土豪”一词并提问:谁会住在豪华的房子里?谁会过着豪华的生活?以此展开关于“土豪”“你好豪”等用法的讲解。在对中文流行语、流行用法进行介绍时,中文教师应注意两点:第一,必须对使用的语境进行强调——最好用于朋友间的交际,不能用于正式场合;第二,应控制好时间分清主次,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词汇的基本义和基本用法,扩展语义和新兴用法只能作为补充内容,不能喧宾夺主。

中国流行文化正受到东南亚地区青少年中文学习者的广泛欢迎,他们的中文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的青少年中文学习者,流行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中文学习中可以并且已经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流行文化元素以辅助教学,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处理好语言与文化、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关系。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首先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文化教学次之,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遵循教材主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变化无方;在文化教学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应为主要内容,流行文化只能作为补充内容,且并非任何文化元素都适用于中文教学,这也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鉴赏力。总之,东南亚地区的青少年中文学习者对中国流行文化的关注度和接受度较高,其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较高,两者互为因果;我们提倡将中国流行文化应用于面向东南亚的中文传播中,让流行文化成为有效的语言教学手段和语言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01):37-46.

[2]毕继万,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研究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4(02):40-46.

[3]侯爽.中国流行文化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的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02):40-46.

[4]韩秀梅.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特殊作用[J].海外华文教育,2005(03):73-76+44.

[5]贾云芸.中国流行歌曲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

[6]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J].东南亚研究,2006(06):43-48.

[7]吴杰伟.东南亚的中国文化消费[J].东南亚研究,2012(01):102-106.

[8]夏建中.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05):91-99.

[9]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李明洁.作为流行文化的流行语:概念与特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6(01):113-118.

[11]彭万荣.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生成机制及其选择策略[J].文艺研究,2001(05):7-10.

[12]王颖.我国流行文化研究述评[J].山西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05):137-144.

[13]侯爽.中国流行文化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的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3):242-245.

(作者介绍:张怡天,华中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词汇,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习得)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东南亚地区
区域认知素养导向下区域地理教学探索——以《东南亚地区》教学为例
区域认知素养导向下区域地理教学探索——以《东南亚地区》教学为例
日本AGC旗下印尼PVC装置将扩产
花王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之路
东南亚地区卫生用品行业概况
流行文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探析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