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创建策略研究

2023-04-27吴振湘周永华

文学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吴振湘 周永华

内容摘要:小学校园是特殊的公共场域,它的服务主体对象是小学生。其语言景观的创设与一般公共场域不同,带有育人功能。针对当前小学校园语言景观的问题,本文提出四种创设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突显自我原则、学龄分段原则以及知识迁移原则。

关键词:小学校园语言景观 语言景观创设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

“语言景观”作为学术概念最早由Rodrigue Landry和Richard Y.Bourhis于1997年在学术论文《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An empirical study》中正式提出,他们认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由公共设施如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语言景观研究则是指“把语言标牌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以揭示语言规划机构、语言使用者、标牌读者之间的话语构建方式和过程。”i

小学校园语言景观的创设工作被教育政策所主导,缺少私人标语和商业气氛,景观的主要接受者是小学生。因此,小学校园作为特殊育人场域,其语言景观与一般公共场域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一.小学校园语言景观界定与分类

(一)概念界定

一般校园文化研究和标语研究多关注人文环境类景观的创设,对小学校园内广泛存在的道路标志、楼道标志和政府通知等视而不见,语言景观研究则将后者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

幼儿园学生因为年纪较小、阅历不足,具有行动不确定性,所以幼师不会放任其在校园中自由活动。小学生在校园内活动的自由度更大,如上学、放学、课间和体育课的时段,小学生将在教师和父母“缺场”的情况下,独立接受景观信息,从而习得关于社会规则、性别意识以及安全知识等方面的生活常识。

因此,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包括传统校园文化研究所关注的标语、横幅等具备育人功能的文字内容和图画、图像,也包括小学校园内广泛存在的各种标志、政府通知和警示警告。

(二)景观分类

语言景观研究理论中常见的“二分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前者是一种带有官方意识形态的语言景观,它映射着官方的语言政策,后者则是一种反应民间意识形态的语言景观,它的创设主体往往是非官方群体。然而,这种分类方式并不适合小学校园。毕竟,“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在小学校园并不多见,其相关特性也不能发挥明确作用。

从现实情况和实际功能上看,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可分为人文环境类、通知类和警示类三大语言景观。人文环境类语言景观是包括黑板报、宣传栏、名人名言、雕塑文字等专门用于进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语言景观,其主要职能是育人。一些关于校园标语的研究者,也会将人文环境类语言景观(标语)的内容细分为:禁诫型、胁迫型、比较型、劝导型。ii通知类语言景观是纸质文件、实体展板以及電子屏等载体上所用于进行事情通知的语言景观。警示类则是交通标志、楼道标志以及规劝性质的标语等具备明确通知、规劝、警示相关功能的语言景观。

二.问题与现状

自2006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发布始,校园文化建设在各中小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它要求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发挥校园的环境育人作用。随后,政府继续出台了多个文件推进相关工作。然而,文件仅是中央政府的宏观指导,无法确切告诉校园负责人如何微观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所以,目前小学校园语言景观的创设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接受者受重视程度的不足

接受者受重视程度的不足是现今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创设工作的首要问题,主要体现为:(1)接受者主体地位受到挑战;(2)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考虑不足。

姜楠在研究小学校园标语时,通过访谈发现小学管理人员在设计标语时,往往会受到一种“驱使”,具体体现为:小学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或者评比工作而展开校园标语创设工作。在其访谈中,甚至可以见到某些创设者对创设工作的厌倦。iii目前,小学正处于全面“转公”阶段,各小学已经或将要成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必须接受“自上而下”的一些政策推行,在创设语言景观的时候容易流于形式化,忽视了小学生的感受。

抛开行政影响,就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创建本身而言,未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是目前小学校园创建的一大弊病。小学负责人重视从历史文化和名人名言中寻找思想精华,它们顺理成章地被“请入”小学校园,打造起校园文化氛围。然而,文化环境并不一定是有效的育人环境,文化经典需要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解读,小学生未必能正确领会其中真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线教师并未参与校内语言景观的设计环节。如新修建的小学。这些小学的校园语言景观主体创设者并非是一线教师,而是一些外包商人和软装设计师。他们或许有足够的艺术品味和设计能力,但是并不了解接受主体的认知能力,于是校园内就出现了许多令人费解的语言景观。

与此类似的情况还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通知类、警示类语言景观,它们是针对一般公民发布的,其语言内容并不一定适合小学校园。

值得一说的是,少数小学语言景观创设者有别样而朴素的思考——他们依托儿童语言发展理论中的社会交往说,为一些“看不懂的语言景观”进行辩护。该理论认为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交际活动,能以语言输入的形式对儿童语言发展起促进作用,并通过“兽孩”、聋哑夫妇的正常孩童、同卵双胞胎以及被幽禁的吉妮的例子,予以论证。iv换言之,这些创设者认为“看不懂的语言景观”是一种具有成人语言规则的良性语言材料,可帮助儿童语言发展。

(二)隐性教育理念

基于当今博取流量的传媒语境,小学校园在语言景观创设时趋于保守与谨慎,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小学教育界散播。这导致小学校园的人文类语言景观显得过时。正是这些过时的内容,暴露了某些小学的隐性的教育理念。具体表现为:(1)“功利主义”理念;(2)“规训主义”理念。

强调“竞争”“苦学”等观点语言景观,如“知识改变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类语言景观过分扩大“刻苦学习”的作用,将“功利主义”教育政策暴露无遗,即不利于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还可能让学生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得不偿失。

除了“功利主义”理念,“规训主义”理念也值得深思。“听话”依然是目前教师评价学生时会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而且依然被教师看做是一种积极评价。“办公区域,禁止学生进入”“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请勿嬉戏打闹”等用以规训的警示类语言景观在小学校园随处可见。

对此,金生鈜认为:“规训不是教育的一种必然,而是教育中的负面现象,是一种恶。它使个人失去自由和自主的精神气质,失去追求德性的理想。”v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抑郁质类型的小学生接受语气强硬的警示类景观,其性格和心理的内倾性质会进一步增强,不利于个体的发展。因此,小学校园应当要革新警示类语言景观,多一些温和语气,少一些“严禁”字眼,并要吸收新的教育理论成果,摒除老旧思想,以免影响学生。

(三)通知类、警示类语言景观被忽略

小学校园是育人的特殊场所,其本质依然是公共场所。在这里,各类标志、职能部门的通知、警示同样存在。可是,通知警示类语言景观一般用语比较正式,其对象为一般的普通民众,没有考虑小学校园的客观环境和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情况,尤其是低学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下图:

“P”是“Park”的缩写,翻译为“停车场”。这个语言景观注明了“停车场”的功能,在其他场合是一个很常见的语言景观。但它并不适合小学校园。小学生社会阅历不足,不能完全认识到停车场的潜在危险——停车、起步与倒车时,司机存在驾驶上的盲区,有时将难以发现身材矮小的学生。此类事已有先例vi,而且无试错成本,应当引起注意。因此,警示类语言景观与校园安全息息相关,需要创设者格外用心,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当做好信息突显和信息解释工作,以免悲剧发生。

通知类语言景观创设虽然一般不涉及安全问题,但同样值得重视。如果通知类语言景观的内容生硬、缺乏童趣,就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创设者不能照搬其他公共场域的通知类、警示类语言景观,要针对接受者增添一些特有的说明,要站在教育者立场上,为这些景观“转码”。

三.创设策略

(一)学生为本原则

语言景观创设为谁从来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创设工作中,小学生是首要的语言景观接受者,一切创建工作都应围绕他们开展,应遵循学生为先原则,去行政思维,并积极引导小学生成为语言景观的创设者。

首先,小学要弱化行政思维,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文字内容的创设上进行适度更新,减少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可多从儿童文学名作中择取内容。儿童文学是为儿童而生的,它的诞生“就是为了能够更充分地呈现人类社会(成人世界)尊重儿童的权利与社会地位,充分理解和满足儿童世界具有不同于成人世界的、特殊的精神需求与文学接受形式。”vii儿童文学天然具备教育性、趣味性和无害化特征,非常适合进入小学校园。

其次,小学生既然是创设工作的主要接受者,与其被动获取反馈,倒不如将其纳入创设者的阵营,一同参与创设工作。实际上,引导小学生进行语言景观创设确实可行。不少小学会在墙上展示学生书法、绘画作品,也会组织黑板报评比之类的活动,这都是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设者的既有实践。在小学校园中,创设的语言景观得以展示,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表扬与赞誉,其本质就是学习动力理论中的强化。它能激发小学生对主动参与创设工作的热情,并对整体语言景观投入更多的关注。

(二)突显自我原则

突显自我(presentation of self)原则,是Ben-Rafael依据社会学理论提出的语言景观的创设规则,其一就是突显自我原则。此原则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个体总是愿意将自己优势的方面展示给其他人,所以语言景观也要在设计上突显自我,能吸引他人。viii基于此,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图文结合,色彩调配,美化字体,改换语气,注音、注释与翻译。

就现实情况而言,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创设应该要多使用“留白”的方法。2006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曾明确要求“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ix然而,不少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该文件有较大的误读,尤其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之语。其直接后果就是语言景观在校园内的“泛滥”,以至于学生已经产生了接受的疲劳感。

因此,突显自我原则的重要一环,应当是减少小学校园中一些无用的语言景观,如书法艺术中疏密关系一般,使整个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可以呈现明晰的文化主线。如此,既能节省经费,又能优化景观的创设。

最后,警示類语言景观往往与小学生的人身安全联系在一起,是最需要遵循突显自我原则的一类景观。突显、醒目的此类景观能尽可能地唤起小学生的注意,从而避免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学龄分段原则

小学校园创设工作最大难点,在于小学学制的跨度较大,小学生各学段心理特点不尽相同。五至六年的漫长学习期限使高学段与低学段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识字能力以及人生见识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基于此,小学语言景观创设时应对遵循学龄分段原则。

为了应对高低学段学生身心状态不同,应在教室创设内容迥异的语言景观,以此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要。如果小学在分配教学场地时,将同年级教室排在一起,那么在教室附近的走廊、厕所等区域都可以按照学龄分段原则来创设景观。此原则主要在各个年级的教室发挥作用,其次是在教室附近的学生活动区域,如走廊、厕所等。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这种思维与学前晚期的儿童思维差不多。而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尽管还带有具体形象性,但基本上是抽象逻辑思维。”x在景观创设时,小学校园创设者应考虑小学生群体内部之间的身心发育差异,遵循学龄分段原则进行创设。具体表现可以为:一年级教室内语言景观要设计得更具童趣,有着更多的色彩与图画,其语言景观上的文字往往需要注音、注释等辅助说明,以此发挥他们形象思维的作用。六年级教室内语言景观则要设置得相对成熟,用更多文字信息,以此来磨砺抽象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龄分段原则也对警示类语言景观的创建也有重要价值。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景观创设者应该以“底线思维”方式,照顾到低学段学生较弱认知能力,从而创设出具有吸引力、简明性的景观,助力校园安全。

(四)知识迁移原则

为增强语言景观的育人功能,避免千篇一律的标语,在创设景观时,可以择取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利用知识迁移理论,来编制人文环境类语言景观。此时,语言景观将成为课堂的预先学习材料,用以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可在四年级教室创设有关方志敏的语言景观,作为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文《清贫》(作者为方志敏)的预先学习材料。如果该景观在课前未被学生所接受,也可以在语文教师的提醒之下,成为一种课堂拓展材料。除语文学科外,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都有广泛内容可以用以编制语言景观,这些内容也易于被基层教师所收集整理。

另外,课堂知识来自于教材。在经历“毒教材”事件后,教材编订更为严谨,更切合时代风貌,使课堂和教材为语言景观的内容库,既让陈旧的小学校园语言景观文字内容得到更新,也可以让用教材审视校园语言景观本身,避免不良意识形态和过时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腐蚀。

总体而言,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创设工作须尽力摒除行政化思维,围绕“师生”展开。一方面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景观接受和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认知特点;另一方面,基层教师要成为创设的主导者,利用教育理论与学科特点在语言文字与景观形式推陈出新,从而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保障学生安全的语言景观。

注 释

i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J].外国语,2014(6):81-89.

ii冯铁山.让教育口号活在时间的流水里[J].中国德育,2012(14):14-17.

iii姜楠.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30.

iv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55.

v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vi江门发布.【江门10岁女生死于校内停车场,警方通报:死因无可疑】[EB/OL].(2

016-12-06)[2023-03-01]https://mp.weix

in.qq.com/s__biz=MjM5NjMzNTY2OA==&mi

d=2650313504&idx=5&sn=6c20742eedd6f357fec896deeb326504&chksm=bee6ea7b8991636d856d2c26b951500cebb7cf137271e95065e3e5fc47db9e3a330170b92cd0&scene=27

vii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師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44-45.

viii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J].外国语,2014(6):81-89.

ix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Z].2006-04-27.

x姚本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30.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创建策略研究”,编号21C1426.

(作者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试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以校园电视台为载体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