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3-04-26王朝霞
王朝霞
“双减”主要减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兼顾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共同发展,协调并进,实现学生良性发展。“双减”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受到了家长、学生、教师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开展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须优化课堂教学,遵循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杜绝单一模式,同时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在作业布置方面讲究适度原则,不能让学生感到学业繁重,有很强的压迫感,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习成绩。
在“双减”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要想有所作为,应该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两个环节进行创新,改变“作业越多,学习成绩越好”的误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关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本文围绕“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落实,用心领会文件内容和思想。在义务教育阶段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是国家针对如今教育环境下隐藏的教育“内卷”和“营销”现状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如何解决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没有实践活动这一问题,“双减”政策给出了答案。
对学校而言,“双减”政策的出台可以促使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对教师而言,教学模式、课时安排、作业管理和教学体系等方面都能得到优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升学习效果,更好地促进个人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其次,从教学方法、教师思想维度两个方面阐述“双减”背景下存在的教学问题,并找出解决策略;最后,研究和探讨“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第三,创新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第四,优化作业设计模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第五,转变教师评价方式要;第六,兼顾学校和家庭教育,消除家长的顾虑。
二、“双减”政策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开展,教育教学迎来了新形势和新挑战。实施“双减”政策,教师要领会其精神内核和实质意义,减的是什么?怎样在“双减”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高度重视“双减”工作,研究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能提高學生的学习成绩,为改革课程教学提供良好条件,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首先,部分初中地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模式,因此教学效率没有得到提高。其次,部分教师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无法灵活地使用计算机开展课堂教学。最后,部分初中地理教师仍然停留在教学课件设计上,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工作难以取得良好成效。比如,一些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课件照抄课本内容,没有独特的教学设计和研究,仅用课件取代书本,照本宣科地运用到多媒体,完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黑板上没有任何板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丧失了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也有一些教师想设计优秀的课件,但课件内容多是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认识不深入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部分初中地理教师没有领会“双减”政策的内涵,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单一且缺乏新颖性,不能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部分教师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有些自制力差、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没有自主预习和复习,阻碍了教学进度。适当的课后作业是必要的,不仅可以巩固课上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截然相反的是,部分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认为大量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学生可以通过机械性地刷题来提高成绩,一旦作业变少了,成绩也会下滑,这是对“双减”政策的错误认识。实际上,“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为了让教育回归学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双减”政策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改变靠“刷题”提高成绩的思路,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四、“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决定课堂内容和活动,学生只负责听课,没有任何实践活动,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以此为基础设计课堂活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搜集相关信息,将网络影音资源进行分类,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再导入新课。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流浪地球》的片段,让学生分组探讨气候恶化的原因,研究并总结规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教、学不分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也要重视学生的“学”,如何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无疑是对教师的发问和考验。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第一要素;其次,教师要优化和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可以抛出一个地理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使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能融入学习中;最后,教师要围绕重难点精心设计作业,避免学生机械性、重复性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进行课堂创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不仅要教授知识,丰富课堂内容,还要与学生互动、共同学习,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改变课堂模式,不能一味地按照书本知识“满堂灌”,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其次,可以借助电子设备、教具等改变授课方式,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与地理有关的影音、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每分每秒,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跟上自己的节奏,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
(四)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双减”政策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近年来,受升学压力影响,学生课后不但要完成学校教师安排的作业,还要完成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布置的作业,被压得喘不过气,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成长。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优化地理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长期以来,很多初中地理教师认为大量“刷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业,少了大量的娱乐实践活动,长此以往,身心疲惫,对学习产生厌恶和反感,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首先,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作业管理,作业设计要讲究适度、效度和可信度,把握住重难点,不要一把抓,给学生安排大量的地理作业,导致学生分不清哪些知识点是需要掌握的。其次,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询问和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利用课本知识提问,也可以以学生作业为提问的切入点,从而明确作业量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再次,初中地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作业时注重家庭作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后,融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作业批改更智能化,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作业批改速度,有助于教师有更多时间去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
(五)转变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效,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改进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给予反馈,使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例如,教师可以采取积分制进行评价,如设置一个地理问题,让学生踊跃作答,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答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反馈中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获得学习动力。
(六)多措并舉,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双减”政策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课后服务。学校要加大力度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使课后服务替代课后过多的家庭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教师可以使用校内的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高效学习,通过直观的教具向学生演示,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学习《大气环流》这个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能够直观、生动地看到大气环流的整个变化过程,这些都是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来完成的。课后服务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强化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
五、结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双减”政策的各项内容,领会“双减”政策的精神和意义,积极思考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效率。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双减”政策的要求,随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方法以及科学设计课后作业,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地理学习,轻松高效地提高地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