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2023-04-26文小东
文小东
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数学思维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从多个方面探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是指立足于教材,通过课堂教学混合运算、几何面积、长度单位、计数单位等系统性的数学知识。部分人认为小学数学是教学加、减、乘、除等简单运算的学科,这样的认知较为片面。小学数学对学生系统学习数学具有基础性作用,从整体来看,小学数学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学生的数学基础,涵盖能力和知识等内容。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重视数学基础理论教学,缺乏对学生数学思维、计算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等特点,教师主要责任是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运算定理、运算公式等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基础的培养和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有利于发展其观察能力、理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促进作用。
小学生受年龄、家庭教育、智力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影响,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差异,部分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可以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但难以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机械记忆、生搬硬套,自身对数学知识没有充分理解和感悟,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无法促进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要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发展辩证思维、逆向思维、理性思维具有直接影响,对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强化作用。数学能力的发展难以脱离数学思维基础,所以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特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认知能力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忽略数学思维的渗透和培养,则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不能对教学内容形成独特见解,无法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内涵和应用技巧,从而不利于形成综合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启蒙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长期性、持续性、计划性的过程,数学思維的启蒙方法和效果对学生后续持续提升数学能力和数学热情有直接影响。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明确数学思维对学生发展和学习的作用,丰富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独特见解和想法,以启蒙学生数学思维。但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实际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难以有效理解数学知识,对后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利用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好奇调动学习兴趣,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运动(一)》一课教学中,本课围绕图形的对称、旋转、平移等内容展开,教学重难点是辨认平移后的图形及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这部分内容涉及图形的旋转、平移和对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照本宣科、说教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比如,将平移、旋转、对称图形制作成视频或动图,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准确判断图形运动相关知识,启蒙数学思维。
(二)小组合作教学,促进主动思考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数学理论的学习程度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要想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必须让其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理解,并掌握应用方法。只有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才能真正深入数学知识,灵活巧妙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课堂氛围沉闷、压抑,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难以有效培养数学思维,核心素养也得不到发展。
作为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丰富教学模式,营造适合学生思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内沟通、交流、表达、探究,不断深度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一课教学中,本课围绕加、减、乘、除的简便算法展开,以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具有较强的计算性和逻辑性,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具有一定要求。对小学生而言,独自学习和理解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交流中主动思考教学内容,降低理解难度。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深入思考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活跃数学思维
学生只有具备数学思维,在思考理论和分析问题时才会有逻辑和条理,逐步提高个性见解,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形成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离不开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力度,通过提出有效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活跃数学思维。问题情境是通过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思维、探究、学习情境,有利于增加师生互动,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保证问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空间,使思维呈阶梯状提升。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教学中,本课围绕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内容展开,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算性,对学生数学思维逻辑具有较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提出以下问题:你了解三角形吗?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动手画一画吗?你是怎样画出的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能动手测量并画出三角形的高吗?为什么生活中許多大型建筑都用三角形?可以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吗?为什么?通过教学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依次探究三角形相关内容,明确三角形的概念和特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思考,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是生活性较强的学科,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和数学元素,数学知识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元素,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思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侧重基础知识教学,忽视了数学的生活性,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开展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积极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课堂,构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中,本课围绕人民币的面值、特点、意义、用途等方面展开,教学重难点是人民币面值和兑换关系。人民币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虽然学生年龄较小,但对人民币已经形成一定认知,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铅笔、橡皮、直尺等文具和教具人民币,模拟文具超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即使学生脱离课堂,在购物结算时也会不断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五)思维导图教学,形成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数学思维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备条件。但数学思维的形成难以脱离数学基础知识,即概念、定理、性质等内容,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思维的理论依据。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学知识较为碎片化,教师忽略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不能有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数学知识的运用与数学思维相辅相成、互为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性,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本课围绕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展开,教学重难点是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数的加减法涉及分数的概念、性质、意义等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过分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性,可以融入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建立数学知识结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内容,提高应用能力,形成数学思维。
(六)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数学思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突破课堂局限,真正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忽略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教学中,本课围绕节假日、大月、小月判定方法展开,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延伸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打孔器和订书器,让学生准备A4纸和日历所需的双线铁圈,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课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本年或明年的日历,增强数学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探究,形成和发展数学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理性思维等能力的基础,教师应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