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探讨

2023-04-25程婷谭志敏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核心要义生成逻辑价值意蕴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围绕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地位、新时代老龄工作方针、老龄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展开,指明了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前进方向。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全面把握其生成逻辑,深刻认识其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对于领悟老龄工作思想实质,开创新时代老龄工作新格局,推进适老性社会建设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23)03-0001-08

DOI:10.19933/j.cnki.ISSN1674-3652.2023.03.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ISD):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老年人非正式长期照护多主体合作发展路径研究”(18CSHJ04)。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角度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1 ],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地位,要在老有所养的民生福祉上持续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新变化与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如“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2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必须“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为做好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理想老龄化社会需要积极的理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对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议题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围绕主要内容、思想特质、实践进路、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如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战略、两个事关、三个三、四个转变、五个着力点”[ 3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思想特质是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强调服务理念、更加明确养老目标、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养老公平、更加注重老年人权益[ 4 ];有学者从党的领导、市场、传统文化、积极老龄观、健康中国五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实践进路进行了细致研究[ 5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有三点,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思想和行动指南,三能为人类解决人口老龄化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与智慧[ 6 ]。但是,学界对其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实践价值等内容研究较薄弱。本文在学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三方面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理想老龄化社会需要积极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具有深刻的理论、历史、文化和现实依据。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继承于中国共产党老龄工作思想,熏染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审视于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趋势。

(一)理论逻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科学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理论源泉。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生产主要分为两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二者统一于社会生产。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人口生产的问题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对人的需求必然调节人的生产,正如其他任何商品生产的情况一样”[ 7 ] 11。同时,恩格斯也认为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平衡,“社会的条件只能适应一定数量的人口”[ 8 ] 13。马克思与恩格斯还关注人口质量问题,人口质量的高低关系人自身生产的优劣。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口生产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想社会生产有序,必须使得人自身生产的数量与质量符合物质资料的生产状况。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深刻揭示了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重要原理指导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科学定位,而且提出了劳动力老龄化的应对方法,甚至关注老龄人口的全面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其中,“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2 ]是根据我国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数量的发展形势作出的深刻性认识,凸显了老龄工作在新时代人口工作中的地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根据劳动力供给情况,意识到科技创新可以弥补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与老龄劳动力富余问题,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更是将老龄人口的身心发展置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之中,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二)历史逻辑:继承于中国共产党老龄工作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对于老龄工作极其重视,在实践中一以贯之探索积极养老的方式。毛泽东认为“养老保障是人的一种权利”[ 9 ] 232,将养老保障工作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认为“老人多了,人口老化,国家承担不起,社会承担不起,问题就会越来越大”[ 10 ] 1338,必须从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形成国

家、社会与家庭三向支撑养老工作。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指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1 ] 550。胡锦涛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向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目标前进”[ 12 ] 3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符合自己时代特点的关于老龄工作的养老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则立足于人口老龄化新的历史方位,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置于国家战略之中,继续优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在继承中国共产党老龄工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方法。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2 ]也是对历届领导班子关于应对老龄工作的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开拓中国特色民生保障之路上,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的老龄观点以及逐渐成熟的老龄工作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吸取了以往党的老龄工作经验,承袭了为民的老龄工作风格,为新时代老龄事业提出了新观点与新方法。

(三)文化逻辑:熏染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为沃土,受其熏染。“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俗语都表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孝道的推崇。历史表明,以尊老敬老、孝老爱亲为核心的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同体的长治安稳。习近平一直尊重、关心老年人群体,以实际行动亲老爱老,如“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谈‘尊老’,给父亲习仲勋写拜寿信,带彭丽媛一起看望老首长,到中央后多年坚持春节慰问老同志,给敬老院每位老人送合影,给全军老干部发500多字的贺信”[ 13 ]。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之所行所言恰是我国悠久孝道文化的一个缩影,映射出中华民族炽热的孝亲之心。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棘手,仅仅依靠国家、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想激发群众的力量就必须发挥好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育人作用。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亲老敬老作法极易在人民群众心中产生共鸣。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引经据典,对老龄工作的指示通俗易懂,在人民群众队伍里感染力和号召力高,这都得益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滋养。

(四)现实逻辑:审视于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趋势

2000年我国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经过党和政府多年的摸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农村、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甚至出现了城乡二元人口老龄化倒置现象。随着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群体生育意愿降低,老年人群体对养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健康服务需求,智慧服务需求,医疗保健需求等。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 018 766人,占全国人口的18.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 14 ]。基于人口统计数据,有预测认为,“2022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达到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年前后老龄化率将达到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15 ]。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速演进。

理论来自于现实,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西方发达国家还要严峻的形势,已经不单单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那么简单了。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演进的难题,早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对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部署,力图建设美好老龄社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符合我国当下人口结构的实际情况,是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的正确审视。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践,在多种场合就应对人口老龄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论述形成于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内涵丰富,意蕴深远。阐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新时代老龄工作方针定基调、健全老龄工作体系为重点和建设适老性社会是目标,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阐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

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我国应对老龄工作的主要矛盾,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深刻意识到人口老龄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紧密交织,必须全面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早在2013年就提出要把老年人照顾好,“现在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央非常重视”[ 16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平潭考察时又指出“现在是老年社会,养老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 17 ];2015年在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8 ];2016年提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19 ];2017年在十九大上又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20 ];2018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要努力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 21 ];2019年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22 ]。这表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规律具有深刻性认识,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战略具有长远性规划。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与人民角度阐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性,力争抓住“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规律是无法改变的,但可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以及利用规律。人口问题是战略性问题,必须由国家统一谋划与布局,换言之,人口老龄工作只有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尊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境遇,才能上下一致地开发好老年人人力资源。随着全球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老年人群体生命长度大大延长,而生活节奏与社会压力的加剧又使得年轻人群体生育率大大下降,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是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注老年人群体,运用战略性思维、前瞻性眼光,强调全国上下一齐做好老龄工作,既能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能妥善应对全球老龄化大冲击。

(二)新时代老龄工作方针定基调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2 ]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变局之下提出的工作方针。这一工作方针为老龄工作奠定了总基调,即积极、有序地开展老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团结党委、政府、社会与人民的力量,形成协调、联动的老龄工作局面,开展积极有效的老龄工作。首先,党委领导,是指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的形势作出的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都必须有效落实。习近平多次在党的大会中指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如在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都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其次,政府主导是落实各项老龄工作的关键。政府作为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指示精神的行动者,其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行动结果。只有坚持政府在老龄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优化各种社会力量,实现老龄工作效率最大化。再次,社会参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作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光靠国家养老无法实现全部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 2 ],一方面必须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鼓励各种民间资本加入到养老产业之中扩展养老服务、提升养老质量。另一方面,各种养老组织、志愿者协会无偿参与到养老行业中能够为老年人群体带来便捷式服务。最后,全民行动是指全体人民自觉敬老爱老,实行物质与精神双赡养。养老方式有多种,其中家庭养老占据基础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在家敬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2 ]发扬光大我国传统美德依靠全体人民。

新时代,老年人群体养老需求层次多样化,推进新时代老龄工作方针,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整体性思维出发,着眼于老年人物质与情感的需求,充分利用党委、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力量,以实现适老效益最大化的有力举措。

(三)健全老龄工作体系为重点

建设高质量的老龄工作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 23 ]。老龄工作体系包括养老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与健康支撑体系。首先是养老保障体系,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24 ]。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指政府、企业与个人三个层面支撑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商业养老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基本,企业年金是补充,商业保险是替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能够缓解政府压力,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其次是养老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4 ],这是因为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一体化中存在“机构养老单兵突进,家庭养老被淡化,居家社区养老发展不够”[ 25 ]的问题,必须协调三者的有序发展。最后是健康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建设全民健康的社会,尤其不能落下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欠佳,健康素养较低,提高面向老年人群体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与服务水平的质量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当新冠疫情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也决不放弃”[ 26 ]。

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强调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各要素之和最大化。完整的老龄工作体系各要素之间一定是有序协作的。我国目前的老龄工作体系还有待健全,例如,机关养老与企业养老金缴纳细则,机构养老的安全保障制度,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等都必须随着时代的更新而变迁。因此,健全老龄工作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就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老龄工作体系相关论述精神对健全老龄工作体系作出了具体的规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健全老龄工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进一步提高治理老龄化问题能力的重要前提。

(四)建设适老性社会是目标

处理好我国老龄化程度随着现代化推进而不断加深的问题是党治国理政的必经之路。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指明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业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共场合多次指出要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发展目标上来看就是建设适老性社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践就是建设适老性社会的过程,所谓适老性社会就是社会设施与环境适应老人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建设适老性社会体现在推进老龄制度建设,培育适老风尚,挖掘银发经济等多方面。一是从制度层面破解老年人群体生存与发展阻碍。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建设”[ 2 ],“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1 ],一旦有了规章制度的保障,老年人群体就不怕老,老也不怕。二是从文化层面发挥老年人群体余热。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上极力倡导尊老敬老文化,弘扬传统孝亲美德,就是为了促成社会形成爱老风气。俗语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与知识技术,既可以做好下一代融入社会的帮扶工作,还可以再创“夕阳红”事业。三是从经济层面,开发老年人群体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国的养老事业与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培育好老年人经济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总之,在我国已经迈向中度老龄化社会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之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是积极建设适老性社会。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在我国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有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指引新时代老龄工作;有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有助于传播正确的老龄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有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指引新时代老龄工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是积极面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客观现实,积极采取有效手段以巩固我国人口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结合我国新时代老龄工作主要矛盾,创新性地将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布局,以实现人口平衡与经济发展。回顾党的人口政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根本指导,调节人口生产以适应社会生产,从计划生育到放开二孩、三孩政策都是对我国人口结构的逐步调整。习近平总书记不止关注人自身的生产的数量,同样关注老龄劳动力的自我发展,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这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又发展了老龄人口同样具有社会价值的观点。另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制定了如何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勾画了理想老龄化社会的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抓住了基本人口理论的精髓,对我国新时代人口老龄化是什么,为什么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作出了完整性、创新性阐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指引新时代老龄工作。

(二)有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老龄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老龄工作才能保民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俗语有云“生死之外无大事”,个人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一生,弥留之际如何体面地老去是党和政府做好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有所依,老有所为以及老有所乐,充分的认识到保障老年人群体生存质量是促进老年人发展的前提。从宏观层面看,做好老龄工作可以刺激新的消费热点与生产行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每一个人。从微观层面看,做好老龄工作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惠及千万家庭。事实证明,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指导之下,老年人群体的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有了明显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工作部署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指示精神展开,这其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民生领域落地,有助于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三)有助于传播正确的老龄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一方面影响了人们形成尊老敬老的美德,另一方面影响了人们滋生养儿防老的陈观。而这种陈观既不利于社会人口性别平衡,也不利于家庭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中,在积极倡导全社会形成孝亲敬老风尚之余,大力鼓励发展多种养老事业与产业,向人们普及养老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理念。同时,西方的养老文化逐渐侵入我国,而西式老龄观不适用于我国老年人群体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的心理需求。这是因为老年人群体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渴求陪伴与认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之积极就是“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 2 ],积极地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是对传统老龄观的扬弃,发扬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摒弃了消极养老的陈规陋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理念坚守了我国文化立场,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助于深入开拓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积极看待老年人与老年生活的观点与态度贯穿于工作与生活的日常之中,他身体力行地引导社会形成尊老爱老之风,引导老年人群体形成积极养老的心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饱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对传播正确的老龄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重大意义。

五、结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之中,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关键。本研究从多种维度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在此基础之上,从战略地位、工作方针、工作重点及建设目标四方面阐述核心要义,系统性总结其价值意蕴,丰富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研究。

目前,中国和世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还在探索与实践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会随着现实发展而不断拓展与深化。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研究也会进一步深入,将会对实践进路及世界意义作深入阐述,探讨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的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6-05-29(1).

[3]赵向红,战俊敏.习近平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47-52.

[4]李丽君.习近平关于老龄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特质[J].中国社会工作,2017(29):32-33.

[5]牟方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0,37(5):86-93.

[6]徐水源,程广帅.习近平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J].人口与社会,2022,38(1):1-8.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32.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38.

[1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0.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16.

[13]习近平“尊老”的十则小故事[EB/OL].(2015-02-10)[2022-06-04]. http://politics. people. com. cn/n/ 2015/0210/c1001-26542271. html.

[1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EB/OL].(2021-05-11)[2022-06-05]. http://www. stats. gov. cn/ tjsj/tjgb/rkpcgb/qgrkpcgb/202106/t20210628_1818824. html.

[15]李建伟,吉文桥,钱诚.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与老年照护服务需求发展趋势[J].改革,2022(2):1-21.

[16]习近平:把老年人照顾好[EB/OL].(2013-08-31)[2022-06-05]. http://jhsjk. people. cn/article/22759214.

[17]习近平在福建平潭考察[EB/OL].(2014-11-02)[2022-06-05]. http://jhsjk. people. cn/article/25955821.

[18]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0-30(1).

[19]习近平李克强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EB/OL].(2016-02-23)[2022-06-05. http://www. gov. cn/xinwen/2016-02/23/content_5045223. htm.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18(1).

[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22(1).

[22]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2019-02-03)[2022-06-05]. http://jhsjk. people. cn/ article/30613784.

[23]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N].人民日报,2021-10-14(1).

[2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EB/OL].(2021-06-01)[2022-06-05]. http://jhsjk. people. cn/article/ 32118763.

[25]崔树义,杜婷婷.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一体化发展研究[J].东岳论丛,2021,42(11):36-44.

[26]“让所有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习近平和尊老养老的故事[EB/OL].(2020-10-29)[2022-06-05]. http://jhsjk. people. cn/article/31910679.

[27]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EB/OL].(2022-02-21)[2022-06-05]. http://www. gov. cn/xinwen/2022-02/21/content_5674877. htm.

作者贡献说明:程婷负责构思、撰写初稿;谭志敏负责修改、定稿。

The Core Meaning and Value Implication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 on Actively Coping with Population Aging

CHENG Ting, TAN Zhi-Min(School of Marxism,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Facing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deepening population aging, he has deliver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on how to deal with population aging, forming an important statement with rich connotations to actively deal with popu? lation aging. This important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actively responding to population aging, the policy of aging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aging work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goal,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aging work in the new era.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active? ly coping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comprehensively grasp its generating logic, and deeply understand its core meaning and value implication,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essence of aging work, create a new pattern of aging work in the era,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ging-friendly society.

Key words: population aging; generation logic; core meaning; value implication

(责任编辑:孟超)

猜你喜欢

核心要义生成逻辑价值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的核心要义
浅谈新时期下党建工作的创新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十个重要论断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浅论孙中山舆论宣传思想的核心要义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读懂名师
论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