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演进与展望

2023-04-25张元圆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的精髓,近年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与热点,把握其演进轨迹和未来发展趋势。依托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对年度载文量、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红色文化研究开始较早,发文量逐年增加;红色文化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旅游的开发利用以及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等方面;研究热点主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关切性和针对性;红色文化的研究仍具有拓展空间。

关键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23)03-0084-09

DOI:10.19933/j.cnki.ISSN1674-3652.2023.03.010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一般课题“红色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K22YG211178);自贡市党的建设创新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百年演进与历史经验”(DJCY202108);重庆理工大学研究专项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路径研究”(2022RCS0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艰苦奋斗的历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 1 ],它具有涵养正气、塑造品性与立德树人的作用。因此,新时代必须一如既往地弘扬红色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利用、发扬、传承好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推动红色文化研究进入新阶段。本文基于CNKI数据平台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热点、演进历程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研究展望,以便为学界从事相关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些许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源于中国知网(CNKI)。按自定义检索方式获取研究样本来源,具体检索方式:在特定时间(2004年1月1日到2022年4月12日)、特定主题(红色文化)、特定期刊来源(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条件下检索,从检索结果中剔除会议通知、书评、会议综述、杂志征稿广告等无效文献,共得到1 446篇文献,以上文章几乎囊括了该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章。最后,将这1 446篇文献数据以CiteSpace可识别的Refworks文件格式下载保存,以备用。

(二)研究方法

本文把Ci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具有多元、分时、动态等特征的可视化分析软件,主要通过绘制一系列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探测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演进轨迹、理论前沿等,以便研究者快速、有效、全面地把握研究动态和趋势。本文选择CiteSpace V 5.8.R3(64-bit),选择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为节点,将设置时间跨度为2004—2022年,时间切片为1年,Top N=50,筛选参数为g-index k=25,裁剪方式为path? 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

二、红色文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将对红色文化研究的时空分布、热点主题及演进轨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定量与定性,更准确地把握红色文化研究领域前沿问题。

(一)红色文化研究的年度载文量

发文量集中体现了特定时间内某研究领域的总体研究情况,是研判该领域研究情况的重要指标。如图1所示,在CNKI上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在不限制文献类型和时间的情况下检索,共获取15 143篇文章。由检索结果可知,学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最早始于1965年,是苏明达等发表的《草原上的红色文化工作队——记内蒙古“乌兰牧骑”》[ 2 ]。纵观历年发文情况,可知1965年正式开始出现红色文化研究文献,2009年发文量逐渐增多,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2018—2021年研究成果呈直线上升态势,发文量激增,研究走向新高峰。纵观各个阶段文献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均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密切相关。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演进阶段和发展趋势,本文以高质量文章为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检索,共获取1 446篇文献,从2004年开始,红色文化研究中的高质量文章逐渐呈现,这表明已经形成一批固定的长期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学者。

(二)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

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制作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从而深入掌握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为进一步红色文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1.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分析

一篇文章的关键词是对文章主要思想、核心观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是文章的精髓,也是文献计量研究的关键指标。关键词高频次出现,说明该关键词所指向的研究内容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的大小可以了解红色文化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1 446篇红色文化研究的文献,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的科学知识图谱。一共得到594个关键词节点,628条连线,其结果如图2所示,圆圈代表关键词节点,圆圈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就越高,也反映出这个关键词代表的内容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圆圈周围的紫色代表关键词的中心性,紫色圈越宽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大。关键词的中心性是指该节点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所起的连接作用的大小,中心性越大代表节点的媒介作用越大,学术影响力就越强。高频关键词一般被认为是研究热点,关键词的中心性超过0.1,被认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一个研究热点向另一个研究热点转化的重要转折点。

2.红色文化研究的主题分析

高频关键词和中心性能够局部了解研究领域的热点,要深入了解热点主题,需要进一步挖掘数据。因此,本文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如图3所示,共获得13个聚类,分别是#0红色文化、#1红色旅游、#2大学生、#3传播、#4对策、#5文旅融合、#6文化资源、#7红色基因、#8红色资源、#9路径、#10传播策略、#11创新、#12红色文献。从红色文化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和高频关键词聚类分布情况来看,可以发现目前主要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学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首先从红色文化的定义开始。黄蓉生等认为“红色文化就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的先进文化形态”[ 3 ]。马静等认为红色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先进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 4 ],并且提炼了红色文化的本质,认为“实质上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形态”。沈成飞等通过总结红色文化的特征,以论证红色文化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文化自信和标识中国特色,提高国家认同中的价值地位[ 5 ]。周煜从红色文化创建的具体实践、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出发,论述红色文化创建中的群体意识逻辑、基层动员逻辑和实践转化逻辑[ 6 ]。张曙光从红色文化的实质和地位出发,论述了红色文化的三重使命,即“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和共产主义文明的根本使命,创建和发展中国的红色文明的基本使命,与全球红色文化一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共产主义文明的最高使命”[ 7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学者们更多倾向于与思政课结合。陶小模等论述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想教育融合对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具有重要作用[ 8 ]。

第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红色文化传播。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学者们从多角度出发,把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结合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探索了各种开发路径。阮晓菁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出发,论述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要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凝聚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 9 ]。何其鑫等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须丰富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注重典型示范效应[ 10 ]。刘定禹等从密度、距离、分割和多样化出发,指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要保持适当的开发密度,缩短距离,打破市场分割和分散发展的局面,突出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 11 ]。关于红色文化传播问题,学者们从实际出发,探索传播途径。张珊从红色文化传播的“去中心化”“碎片化”“结构化”等现实问题出发,指出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要抓住全程、全息、全员以及全效媒体的发展机遇,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12 ]。杨超立足于移动信息技术,提出让5G赋能红色文化传播,推动5G技术在红色文化领域落地生根,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13 ]。张理甫也从全媒体时代出发,提出要拓展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以此开辟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14 ]。

第三,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学界对高校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研究。张华波等指出要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发挥其教育教化和价值引导的功能[ 15 ]。邱小云等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出发,提出要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内在意蕴、潜在价值、道德力量、传播路径及人才队伍,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 16 ]。黄蓉生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挖掘红色文化特性,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思想政治根本特性、中华民族鲜明特性和大众文化本体特性[ 17 ],还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基因、价值出发,论述红色文化能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刘晓华从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出发,论述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因追溯、精神内核、价值指向具有同根、同质、同向的内在同构性[ 18 ]。丁恒星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论述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和精神资源,并且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激励引导和涵养培育价值[ 19 ]。

第四,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们普遍认为红色文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卞成林立足文化意蕴、育人意蕴和政治意蕴,通过论述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文化载体、传播途径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 ]。杨昆从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出发,论述红色文化具有帮助青年完善人格、培养品德、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1 ]。郭培荣等从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出发,论述红色文化具有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以及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等价值[ 22 ]。李康平从红色资源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的角度出发,论述红色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及奠定优秀革命文化根基[ 23 ]。崔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论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红色文化认同、提升高校学生认知度,全面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育方法、发挥网络信息优势,多方协同建设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4 ]。

第五,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文旅融合。红色文化资源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旅游中,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路线已成为旅游的趋势。夏慧等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成背景和理论渊源出发,论述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为“四个自信”提供历史依据[ 25 ]。杨宏伟等从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产生历程出发,论述西柏坡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性、突出的时代性、鲜明的实践性和与生俱来的先进性[ 26 ]。刘兰芳从井冈山精神出发,论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的重要性[ 27 ]。党宁等从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基因出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构建红色文旅融合度评估框架,对上海红色文旅的融合内容、融合数量、融合质量和融合价值进行分析,为上海红色文化的品牌建设、品牌营销、品牌管理和品牌精神等提出建议[ 28 ]。

(三)红色文化研究的演进轨迹

从宏观上把握研究主题的演进轨迹,划分历史阶段,能把握理论前沿热点。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清晰地呈现了不同时期某一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变情况,既能表明关键词节点之间的共现关系,又可以显示关键词节点最早出现的时间,从而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演进轨迹,如图4所示,图中展现了红色文化研究的重点与演进轨迹。结合对红色文化资源文献把握情况以及图谱展现情况,本文将红色文化研究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11年):萌芽起步阶段。该阶段高质量研究成果由少到多,逐年递增,总体呈上升态势。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是本阶段研究的关键词。研究对象范围逐渐扩大,就地域而言,学界最先对江西的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后来逐渐扩大到对宁夏、四川、贵州、福建、辽宁、重庆、陕西、河北等地的红色文化研究;就主题而言,由最初围绕“红色文化+旅游”,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建设,到围绕“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中的育人功能,再到围绕“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联系以及红色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意义、路径等,最后到围绕“红色文化+政治”,研究红色文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国道路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推动等。该阶段的研究成果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时政动态,合理地将红色文化应用到各类主题的研究中,层次感分明,对于有效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有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2012—2016年):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呈快速上升态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红色基因是该阶段研究的关键词。该阶段的研究成果有两大特征:一是研究成果开始从现象剖析发展到理论探索阶段,出现了比前一个阶段相比更多的理论研究文献,学者们开始论证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思想渊源、本质特征、形成背景、逻辑理路等理论问题,尝试着厘清红色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扫清障碍;二是研究主题日趋集中化,更多集中在“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等主题上。此外,该阶段的研究成果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革命老区时,作出的“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等系列重要论述密切相关。该阶段的研究建构起红色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理论视野,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文化研究领域成果,对推动红色文化走向大众且深入人心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阶段(2017—2022年):走向成熟阶段。该阶段的高质量研究成果集中涌现,呈井喷态势,每年发文量约150篇。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共产党人、红色文化传播成为该阶段的关键词。该阶段的研究主题较前两个阶段相比,增加了“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及“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等主题,研究主题更多样。该阶段延续并拓展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丰富了研究内容,扩展了研究视野,研究范式也日渐成熟。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各地时反复强调了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养成浩然正气”“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正是这些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推动学界掀起了研究红色文化的热潮,促使红色文化研究走向另一个高峰。为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做好了铺垫。

三、红色文化研究展望

本文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作者合作、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图进行分析,结合红色文化的研究文献,进行研究展望,以期把握未来研究趋势。

(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梳理红色文化的思想来源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背景等方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梳理红色文化形成的理论渊源,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角出发厘清红色文化的思想来源及其历史使命的则较少。红色文化研究不仅需要把握其内涵、外延、本质特征、基本内容、形成背景等,更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红色文化产生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最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精忠报国、至死不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不辞劳苦和艰苦奋斗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实事求是精神等等,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找到理论渊源。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的法治思想;“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清正廉洁思想,为红色文化的产生找到思想来源。同时,还需要以革命文化为内容,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起点,梳理红色文化产生的思想渊源,把握红色文化发展的精髓,归纳红色文化的同质性,总结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各个阶段红色文化所发挥的历史功能,绘制建党百年来红色文化发展图谱,准确定位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梳理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础

现有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尚不够深入,在理论基础、学理依据和逻辑脉络等问题上的论述稍显薄弱。因此,要追根溯源,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相关论著中梳理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础。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没有直接就红色文化进行单独撰文论述,但是在阐释革命实践的过程中,经典作家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工人阶级在争取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就是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雏形,厘清相关内容,能让红色文化研究根基更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历代领导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关于红色文化的也作了系列论述。首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强调,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红色文化推动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高度概括党的革命精神,倡导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发挥革命精神,以实现现代化。同时,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共同建设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江泽民注重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崇高的革命精神,突出强调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我们更要以党的高尚精神和优良传统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胡锦涛也强调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遗留下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并弘扬党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和历次会议的讲话中针对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文化作了系列重要论述,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突出强调了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厘清了红色文化发展的逻辑脉络,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指明了方向。同时,首提伟大建党精神,厘清中国革命精神谱系,建构了红色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这些内容中挖掘红色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解决红色文化研究中理论基础较薄弱的问题。

(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实质内容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生成的,红色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具有抽象性,把握红色文化需要抓住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核心,这一点学者们达成了共识,但是涉及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时,学界却语焉不详,也正因为如此,学界在涉及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未来深入研究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明确红色资源是进行红色传统教育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包括遗址踪迹类、建筑与设施类、重要革命历史文物、重要文艺作品等。二是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厘清红色资源脉络,将其当下的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让红色资源鲜活起来。三是明确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其核心内容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不变军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高度自觉严格的革命纪律”“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的思想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四是厘清红色基因的逻辑脉络,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梳理各种精神的内涵、特征、背景,梳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在逻辑、共同特征等,充实红色文化内容。五是将红色基因、红色传统和红色资源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四)推动红色文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国际化

现有研究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现实路径进行了探索,不乏很多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路径,但相对来说,这些路径受到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导致适用范围有限。因此,未来相关研究应朝着推动红色文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国际化方向着手。红色文化来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各个时期对人民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不仅如此,更应该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赋予红色文化新时代的意蕴。推动红色文化时代化,一方面是红色文化内容的时代化,紧贴时代特征,结合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将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等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29 ],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多样化,借助互联网思维,采用移动信息技术,线上与线下结合,仿真模拟与历史遗址结合。推动红色文化的大众化,是推进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和改革开放历史的内在要求,也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推动大众化,就要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地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民了解红色文化、熟悉红色文化,并且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愿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在走进国际舞台中央,推动红色文化国际化,提高中国话语权是当前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接下来,学界应研究如何推动红色文化大众化,将区域性红色文化融入到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 30 ],探索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方案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侃.红色文化、国家记忆与现代国家建构的宏观思考——一个政治哲学的维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31-37.

[2]苏明达,梁汝毅.草原上的红色文化工作队——记内蒙古“乌兰牧骑”[J].中国民族,1965(Z1):18-22.

[3]黄蓉生,石海君.论红色文化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内在逻辑[J].高校辅导员,2018(6):8-14.

[4]马静,刘玉标.红色文化发展坐标论析[J].理论探索,2012(2):43-45.

[5]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8(1):97-104.

[6]周煜.简论红色文化历史创建的三重逻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3):57-60,107.

[7]张曙光.红色文明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实质、地位与使命[J].理论月刊,2020(4):5-12.

[8]陶小模,卢建飞.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想教育融合的实践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20(3):46-48.

[9]阮晓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143-147.

[10]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35-239.

[11]刘定禹,饶志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四维视阈[J].学术交流,2013(8):212-215.

[12]张珊.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构想[J].人民论坛,2020(8):138-139.

[13]杨超. 5G赋能:红色文化传播增添新动力[J].人民论坛,2020(8):136-137.

[14]张理甫.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2):31-33.

[15]张华波,邓淑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6):7-14.

[16]邱小云,周艳红.弘扬红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教育研究,2017(6):95-98.

[17]黄蓉生,田歧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特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54-58.

[18]刘晓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构性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27-31.

[19]丁恒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7):67-70.

[20]卞成林.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5):9-13.

[21]杨昆.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2):79-80.

[22]郭培荣,徐永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75-76.

[23]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67-70.

[24]崔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95-96.

[25]夏慧,汪季石.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3):29-35.

[26]杨宏伟,李卫康.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传承[J].党政干部论坛,2020(7):51-53.

[27]刘兰芳.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J].党建,2018(3):1.

[28]党宁,楼瑾瑾,许鑫.颂红色华章:文旅融合对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提升[J].图书馆论坛,2020(10):14-23.

[29]陈俊.红色文化传承与绿色生态发展协同推进的逻辑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0-15.

[30]秦专松,何丽.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S1):112-116.

Hotspots, Evolution and Prospects of Red Culture Research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ZHANG Yuan-Yua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Marxism, Banan 400054, Chongqing, China)

Abstract:Red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uses visual analysis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d culture,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ot spots of red culture research, and grasp its evolution track and future develop? ment trend. Relying on CiteSpace, the authors draws a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and conducts visual analysis on the annual paper loading, keyword co-occurrence, keyword clustering and keyword co-occurrence time zone map. It concludes that the research on red culture started earlier, and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creased year by year; red culture research topics mainly focus on the excav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the inheritance of red gen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tourism, and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red culture; research hot topics have strong policy concerns and pertinence; the study of red culture still has room for expansion.

Key words: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red culture;red cultural resource; knowledge graph

(责任编辑:孟超)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近十五年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对策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