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室栽培圣女果主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2023-04-23丁管洪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圣女霉病染病

丁管洪

(茂名市茂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茂名 525000)

圣女果俗称小西红柿、樱桃番茄等,色泽艳丽,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具有润肤、护肝、明目等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圣女果需求量与日俱增,直接带动了圣女果温室栽培行业发展。但在圣女果温室栽培过程中,受环境条件及种植管理因素影响极易感染病害,影响了圣女果的品质及产量造。探讨温室栽培中圣女果主要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晚疫病

晚疫病是对圣女果为害较重且易高发的疫病,冬季温室栽培受低温高湿影响极易感染该病,染病后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扩散,可造成减产50%以上,严重时会导致圣女果颗粒无收。

1.1 发病症状

晚疫病主要对圣女果的叶片造成危害,严重时也会对花、果、茎造成危害。叶片发病时,通常会从叶缘、叶尖开始发病,在叶片表面形成水渍样病斑,病斑颜色为褐色,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病斑面积会迅速扩大。如果棚内湿气较大,发病叶片背面会形成白色霉层,使发病叶片迅速腐烂;果实发病会从中间向四周蔓延扩散,染病部位凹陷硬化,形成不规则的黑色斑块。青果染病初期病斑呈暗绿色,随后病斑会变成棕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处较硬,稍凹陷,呈云纹状,通常不会变软,湿度大时容易脱落腐烂[1]。

1.2 发病原因

晚疫病主要由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相对湿度>90%、气温20℃~25℃时,利于疫霉属真菌侵染,所以高湿高温的环境利于发病,病菌主要通过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圣女果体内,依靠空气传播[2]。

1.3 绿色防控技术

1.3.1 农业防治

一是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及时打叉整枝,提高圣女果植株的透光、透风性;二是加强棚内温度湿度控制,适时浇水通风,发病后及阴雨天气要控制浇水量,必要时要做好排水工作,以防病情加重;三是根据土壤肥力配方施肥,适当增加钾肥、磷肥施用量,要尽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1.3.2 药剂防治

在采用药剂对晚疫病治疗时,可采用氟啶胺、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嘧菌酯、多抗霉素、氰霜唑等药剂,每间隔7~10 d喷施1 次。预防可以选择小蘖碱兑水稀释500 倍后喷施;可选择15 mL 大蒜油、50 mL 小蘖碱、15 kg 水混合均匀后喷施,每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可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3]。

2 叶霉病

叶霉病在圣女果栽培地区均有发生,也被称为黑毛病。主要会对圣女果叶片造成危害,严重时会导致圣女果叶片干枯发黄,进而会对叶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造成不利影响,致使圣女果产量品质大幅下降。

2.1 发病症状

叶霉病主要会对叶片造成危害,随之为害果实、花朵、茎秆。染病后,叶片会出现黄绿色斑点,逐渐变为深褐色或淡褐色,严重时会导致全株呈黄褐色干枯状,叶片卷曲。果实在遭受叶霉病危害后,其蒂部会形成黑色不规则或圆形的病斑,之后蒂部会逐渐凹陷硬化,最终丧失食用价值。

2.2 发病原因

黄褐钉孢是引发圣女果叶霉病的病原,黄褐钉孢在湿度80%以上、温度20℃~25℃的环境中最适合繁殖。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的形式存在于种子及土壤表面,一旦遇到高湿高温环境,菌丝块会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会借助气流对圣女果植株造成侵染。

2.3 绿色防控技术

2.3.1 农业防治

播种前在55℃温水中浸种0.5 h,减少圣女果种子带菌概率;保护地可以使用硫酸粉熏蒸或福尔马林消毒,减少棚内圣女果病株数量;通过降低棚内湿度、加强棚内透光通气、加大种植行距等举措,降低叶霉病发病概率[4]。

2.3.2 药剂防治

叶霉病高发期,观察发病情况,发现感染叶霉病,可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 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800 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进行防治。防治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更换药品,防止产生抗药性。

3 灰霉病

灰霉病是圣女果生产中比较高发的病害,特别是在高湿低温环境下灰霉病发病概率相对较高。

3.1 发病症状

灰霉病主要会对圣女果的果实、叶、茎、花等部位造成侵害,叶片在遭受灰霉病侵害后,受害部位会出现灰褐色病斑,病斑形状多呈“V”字形;茎部遭受灰霉病侵害,受害部位多发生于打岔伤口处,严重时会导致圣女果病枝折断;果实遭受灰霉病侵害后,受害部位会出现灰色霉层,进而逐渐腐烂。

3.2 发病原因

灰霉病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一旦侵入圣女果体内会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同时在短时间内出现发病症状,而这也意味着灰霉病一旦发病会在短时间迅速扩散蔓延。灰霉病病菌属于半活体营养型病菌,既可以存活于圣女果活体及残体外,还可以存活于大棚的吊线、立柱、后墙、土壤中,一旦温度湿度适宜,就会在短时间萌发侵染。灰霉病病菌喜欢侵染比较嫩、甜的部位,如成熟期果实、幼果、花等;比较喜欢湿冷的天气,即光照不足、湿度>85%、温度18℃~23℃。连续降雨或降雪,会导致灰霉病发病概率急剧增加[5]。

3.3 绿色防控技术

3.3.1 及时清除病残体

一是由于灰霉病病菌会从柱头和花瓣部位侵入圣女果机体,所以在圣女果坐果后要将残留的柱头和花瓣及时去除,以此来阻止灰霉病病原从柱头和花瓣侵入圣女果机体;二是圣女果发生灰霉病后,要将病叶、病枝、病花及时摘除,摘除后的病叶、病枝、病花不能随手丢弃,而是将其带出棚外进行烧毁或深埋,以此来起到杀菌灭源的效果;三是在对圣女果整枝打叶时,尽量不要选择在气温<16℃的傍晚、阴雨天进行,以防灰霉病菌趁机从伤口部位侵入。

3.3.2 农业防治

一是降低棚内湿度。早春清晨短时间放湿代替上午放风,清晨将大棚通风口拉开,待大棚透明度提高,棚内湿气排尽后,将大棚通风口迅速合上,以防圣女果遭受冬害。二是提高棚内温度。可采用夜间保温、中午排湿、上午控温的管理模式。即日出后打开大棚通风口,使棚内湿度下降到75%以下,棚内温度下降到33℃以下;午后加大棚内通风口,使棚内温度下降到25℃以下,待棚内通风口温度下降到20℃时关闭通风口;夜晚棚内湿度要控制在70%~80%,温度要控制在15℃~17℃,以防棚内出现结露现象。三是合理浇水。在对圣女果浇水时要避免大水漫灌,尽量采用小水浇灌,最好采用暗灌及膜下滴灌等新型灌溉技术。灰霉病发病初期要严格控制棚内浇水,遵循暗水浇明水不浇,下午浇上午不浇,阴天、苗期控制浇的基本原则,并且在浇水完成后要打开通风口通风,以此来降低棚内湿度[6]。

3.3.3 药剂防治

可以采用烟雾剂熏烟防治灰霉病,烟雾剂可选择45%百菌清烟剂、15%多·霉威烟剂、10%腐霉利烟剂等。在实际防治时,可以将烟雾剂分放在5~6处,用药250~350 g/667 m2,夜晚要暗火将烟雾剂点燃,关闭大棚通风口过夜,次日清晨打开大棚通风口通风,每隔1周熏烟1次,连续熏烟2~3次,可对灰霉病予以有效防治。除了可以采用熏烟的方式防治灰霉病外,还可以采用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粉防治灰霉病,用药剂量控制在60~80 g/667 m2。用药方式可以选择喷雾方式,连续用药2~3次,也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4 青枯病

青枯病是圣女果高发的一种维管束系统性病害,轻则影响品质产量,重则导致圣女果青枯而死。

4.1 发病症状

青枯病属于细菌类病害,发病初期圣女果顶端叶片率先下垂萎蔫,逐渐蔓延至周边叶片,最终导致圣女果整株或单侧叶片萎蔫,同时染病叶片颜色会逐渐变浅。如果土壤含水量高或连续阴雨天气,气温较低,染病植株持续6~7 d直至枯死;如果气温较高,土壤含水量较低,染病植株持续2~3 d 便枯死。染病植株枯死后叶片仍保持浅绿或常绿状态,圣女果茎部还会长出不定根。如果棚内湿地较大,病茎部位还会长出1~2 cm的褐色病斑。将病茎切开,维管束会溢出许多白色菌液,是区分本病与黄萎病、枯萎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4.2 发病原因

青枯病病原主要借农具、害虫、灌溉水、雨水传播,多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和皮孔侵入。如果外界条件适宜,青枯病病原会在圣女果维管束部位大量繁殖,之后会沿导管不断向上扩大,进而导致水分养分传输受阻。青枯病在偏酸、高湿、高温环境中发病概率相对较高,同时种植畦低洼、排水不良、中耕伤根等,均会增大圣女果青枯病发病概率。

4.3 绿色防控技术

4.3.1 农业防治

一是在圣女果播种前可以播种适量石灰,对土壤酸碱度予以调节,防止棚内土壤过酸;二是选用抗性砧木或抗病品种,以此增强圣女果抗病能力;三是及时排除棚内积水,浇水时要以小水浇灌为主,切忌大水漫灌;四是要对圣女果发病情况加强观察,发现圣女果感染青枯病,立即将病株拔出,并用石灰对患病株部位进行消毒。

4.3.2 药剂防治

在青枯病发病初期,栽培人员可以采用氯溴异氰尿酸或中生菌素进行灌根,同时配合使用链霉素、氢氧化铜叶面喷雾。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大蒜油和青枯立克叶面喷雾,每间隔1 d 喷雾1 次,连续喷雾2~3 次,可对圣女果青枯病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5 枯萎病

枯萎病也被称为萎蔫病,多发生于圣女果开花结果期。发病初期圣女果叶片发黄不会脱落,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植株除了顶端叶片外,其他叶片均会出现枯焦坏死现象。

5.1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染病植株上午时段叶片下垂萎蔫,维管束形同缺水,色泽暗淡,呈现褐色,但是其他时段叶片及维管束均表现正常。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病株形同枯死,但是叶片不会脱落。

5.2 发病原因

尖镰孢菌是引发圣女果枯萎病的病原,该病菌主要附着在种子及病残体上传播,然后通过浇水从伤口或幼根部位侵入圣女果体内。棚内土壤板结、不换茬种植等均会增大枯萎病发病概率。除此之外,不注重土壤害虫防控,栽培管理不当致使根系受损等,也会在一定程度加大枯萎病发病概率。

5.3 绿色防控技术

5.3.1 农业防治

一是轮茬换作。不要连年重茬栽培圣女果,要与禾本科作物或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 a 以上轮作。二是要选择抗逆性强的嫁接苗,发挥砧木抗病害、抗旱能力,将接穗的优良性能传承下去。三是定期对土壤翻耕,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同时施加适量草木灰及腐熟的有机肥,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予以改善。

5.3.2 药物防治

在青枯病发病初期,可以选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对病株进行灌根处理,每间隔7 d灌根1次,连续灌根3次,可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7]。

6 结语

圣女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为了更好地促进温室圣女果栽培行业发展,必须对温室圣女果常见病害加强防控,并且在病害防控中尽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切实提高圣女果品质产量,促进温室圣女果栽培行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圣女霉病染病
偶感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山东临清测土配方助圣女果丰收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爱 情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毛霉病和镰孢霉病
我们中队那些温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