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04-23仁青曲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种薯蚜虫田间

仁青曲珍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街道办事处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自治区 拉萨 850000)

西藏地区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3 248 h,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均降水量约427 mm,降水分布比较集中,全年8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每年的5 月—9 月。西藏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马铃薯主要生产地之一。马铃薯作为青稞之外第2 个藏区人民喜爱的粮食,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是西藏地区粮菜兼用的重要作物。马铃薯在西藏栽培历史悠久,随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0 hm2,发展到2017 年的9 920 hm2,总产量达26.94×104t。近年来,特别是南木林县艾玛土豆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西藏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马铃薯栽培时,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2 项重要工作,栽培技术应用是否规范、病虫害防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1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1.1 地块选择

优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疏松透气好、pH 值5.5~6.5 的砂壤土种植马铃薯,禁止在盐碱地、低洼易涝的地块种植马铃薯。采取轮作倒茬种植模式,优先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 a 以上轮作倒茬,减少田间菌源积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此外,要确保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周边无重大传染源(如化工厂、煤炭场等),做好水源、土壤、空气检测工作,确保空气清新、水质达标,便于浇灌,同时保证马铃薯薯种的品质[1]。

1.2 整地起垄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田间残留的作物秸秆、枯枝败叶、杂草、碎石等清理干净,然后深翻20~30 cm。相关研究得知,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深耕27 cm并且充分细耙比浅耕13 cm普通细耙增产15%左右。“秋耕宜深,春耕宜浅”,在冬季雪少风大和早春少雨干旱地区,冬镇压和春顶凌耙耱是抗旱保苗的重要措施之一。要耙耱碎土,填补孔隙,让土壤上虚下实,达到保墒播种的目的。此外,播种前应起垄,垄距110 cm、垄宽70 cm、沟宽40 cm。针对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可通过翻地利用阳光暴晒杀灭土壤中的部分虫卵及致病菌,或在整地起垄时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 kg/667 m2拌细砂15 kg,混合后均匀撒施,预防苗期地下害虫的发生。

1.3 品种选择

品种是决定马铃薯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要提高选种意识,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用途、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马铃薯品种。以西藏地区为例,当地主栽品种有青薯9号、昌都土豆、陇薯8号、陇薯7号等,这些品种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强等优势,并且经过农业部门审核认定,非常适宜在西藏地区推广种植[2]。

1.4 催芽切块

用于栽培的马铃薯种薯,若发现种薯有龟裂、畸形、芽眼坏死、病斑、脐部黑腐等情况时,禁止使用。选用优质健康种薯,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催芽方法。建议先用赤霉素浸泡种薯15 min 后放置于阴凉处覆砂保温催芽,种薯长出1 cm芽后再切块。切块时,要准备2 把切刀及适量的75%酒精,每切1 个种薯更换1 个切刀并消毒1 次,避免致病菌交叉传播。要控制好每个切块的质量,以30 g 为宜,并确保每个薯块上均有1~2个芽眼。较小的种薯可不切块直接播种。

1.5 精细播种

马铃薯是喜温作物,播种时温度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其出苗率。建议土壤温度稳定在12℃或气温稳定在16℃时进行播种。要做到足墒播种,墒情较差时要先人工造墒然后再播种,确保达到苗齐、苗壮、苗全。播种时,建议使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播种、镇压、喷药、覆膜等多道工序,提高作业效率。每穴播1粒薯块,覆土15 cm,一般早熟马铃薯行距70 cm、株距20 cm,栽植密度5 000~6 000 株/667 m2为宜;中晚熟马铃薯行距80 cm、株距25 cm,栽植密度3 500~4 000株/667 m2为宜[3]。

1.6 田间管理

1.6.1 查苗补苗

马铃薯播种后,若发现有缺苗现象,要及时补苗。若发现有死苗现象,要先将病死苗挖掉,然后使用生石灰对病穴消毒,最后再补苗。建议提前在田间地头多栽植一些薯块,便于补苗使用。补苗后要浇灌充足的补苗水,便于薯块扎根生长,促进发芽,缩短缓苗时间,营造良好的长势。

1.6.2 中耕培土

一般情况下马铃薯全生育期需中耕培土1~2 次,建议在马铃薯幼苗高度达到10 cm 时首次中耕培土,此次培土可稍深。现蕾期后第2次中耕培土,此次培土要稍浅,避免对根系和匍匐茎造成损伤。通过2次中耕培土,可改善土壤通透性,减少土壤板结,为马铃薯的生长创造有利的土壤条件。

1.6.3 适时除草

要提高除草意识,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除草方法。杂草较少且顽固时,建议采用人工除草法;杂草较多时,建议采用化学除草法,并结合杂草种类正确选用除草剂,目前常用除草剂有精喹禾灵、精氟吡甲禾灵、吡喃草酮、烯草酮等。喷施除草剂时要对准杂草叶片和根系,避免药剂飞溅对马铃薯匍匐茎造成药害[4]。

1.6.4 水分管理

结合自然降水情况及马铃薯植株的长势等因素灵活做好浇水排水工作,将土壤含水量始终维持在70%左右为宜。持续干旱无降水时,叶片午后萎蔫是缺水的状态,要及早浇水,推荐喷灌法、滴灌法、沟灌法,禁止大水漫灌,减少水资源浪费。若进入持续降水天气,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雨水积聚引发涝灾导致烂根。

1.6.5 科学追肥

要遵循马铃薯的需肥特性和规律,制订科学的追肥计划,遵循前促、中控、后保的原则灵活控制追肥时间和追肥量,在满足马铃薯生长对水肥需求的同时,降低施肥成本。一般情况下,马铃薯全生育期需追肥3 次,齐苗时首次追肥,追施尿素10 kg/667 m2,达到促早发、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目的。现蕾期进行二次追肥,追施尿素20 kg/667 m2,促进块茎膨大。中后期马铃薯植株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能力下降,此时要及时喷施叶面肥,喷施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 kg/667 m2。若氮肥不足,要补充尿素100 kg/667 m2;若缺硼、锌肥,可根外片喷施硫酸锌和硼肥,每间隔2 周喷施1 次,连用2~3次[5]。

2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属真菌性病害,其病原为致病疫霉,该病会对马铃薯的叶片、叶柄、茎、块茎造成较大危害,每年4月—6 月是该病高发期,温度10℃~25℃、湿度75%、地势低洼、滥用氮肥的地块发病率更高,发病田可减产8%~30%甚至更多。叶片受害后,会出现不规则状斑点,颜色呈黄褐色,潮湿环境下病斑扩大,叶片边缘形成白色霉状物,叶背长出白霉。叶柄和茎部发病后,会出现凹陷状条斑,颜色呈褐色,潮湿环境下表面形成白霉,后期叶片逐渐萎蔫干枯,直至整株腐败。

防治措施:第一,科学选种,选用抗病品种及健康种薯;第二,提高轮作意识,禁止连作重茬;第三,种薯切块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第四,做好排灌工作,保持适宜的湿度,促进马铃薯生长;第五,若发现田间有中心病株,要及早将其拔除并统一深埋或烧毁,防治病菌传播;第六,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6]。

2.2 早疫病

早疫病在西藏地区马铃薯栽培时亦有较高的发生率,该病于每年4 月马铃薯现蕾前开始发生,块茎膨大时进入高发期。温度超过15℃、湿度超过80%时发病重。一般情况下,发病田的病叶率为15%~20%,严重的可达到50%~70%。叶片发病后,会出现小斑点,颜色呈黑褐色,病斑不断扩大成为圆形,颜色变为暗褐色,后期病斑上长出一些黑色霉状物,叶片逐渐枯死。茎、叶柄发病后,会出现条状凹陷病斑,颜色呈褐色,然后扩大为椭圆形,颜色变为灰褐色,后期茎、叶逐渐枯萎死亡。薯块受害后,会出现不规则状暗褐色病斑,储存时极易腐烂。

防治措施:第一,选用脱毒抗病马铃薯品种,可降低早疫病发生率;第二,做好选地、整地及消毒工作,为马铃薯生长营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第三,加强施肥管理,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提高马铃薯抗病性;第四,科学浇水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避免诱发早疫病;第五,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50%扑海因可湿性粉1 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7]。

2.3 黑胫病

马铃薯黑胫病属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会对马铃薯植株茎基部、块茎产生较大危害。马铃薯播种后,若遭遇持续低温、高湿环境,会增加黑胫病的发病率。黏土地、排水差的低洼地块发病率高且严重。该病可发生于马铃薯生长的任何时期,种薯受害后,会逐渐腐烂,影响正常发芽。幼苗受害后,一般在高度达到16 cm 时才出现症状,整株矮小,叶片卷缩,褪绿黄化,后期萎蔫死亡。薯块受害后,先是脐部发病,然后扩大至髓部,受害部位呈黑褐色,潮湿环境下薯块变为黑褐色,最后腐烂发臭。

防治措施:第一,科学选种,确保所选用的种薯无病无菌;第二,合理控制播种时间,适当晚播,增强抗病力;第三,种薯切块时严格用75%酒精做好消毒工作;第四,重视药剂浸种,建议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薯25 min晾干后再播种,防止种薯携带病菌;第五,做好浇水、排水、施肥、除草等工作,营造适宜的田间环境;第六,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灌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40%可杀得800 倍液,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8]。

2.4 蚜虫

蚜虫是马铃薯栽培时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有桃蚜、马铃薯蚜2 种。蚜虫主要积聚在马铃薯植株的叶片背面、嫩茎上刺吸汁液,同时排泄黏性物质,堵塞气孔,导致叶片皱缩变形。同时,蚜虫取食时还会传播病毒,增加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率。

防治措施:第一,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避免蚜虫在此栖息和繁殖;第二,做好灌溉工作,越冬前浇灌1次越冬水,有助于杀灭越冬害虫;第三,重视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如瓢虫、食蚜蝇,均是蚜虫的天敌,将其释放在田间,可诱杀蚜虫;第四,将黄板悬挂在田间,可诱杀蚜虫;第五,蚜虫数量较多时,建议交替喷施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

2.5 地下害虫

马铃薯栽培时,常见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老虎幼虫可将马铃薯幼苗咬断,导致幼苗死亡;蛴螬会对马铃薯根部、块茎造成较大危害,影响马铃薯品质;蝼蛄会在地下挖洞啃食马铃薯,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第一,秋季深翻晾晒土壤,可破坏其越冬场所,杀灭越冬幼虫;第二,及时将田间地头的杂草杂物清理干净,防止地下害虫在此繁殖产卵;第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味性特征,在田间设置黑光灯、糖蜜诱杀器,诱杀地下害虫,减少害虫数量;第四,地下害虫较多时,建议交替喷灌90%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50%辛硫乳剂100 倍液,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9]。

3 结语

马铃薯是西藏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深受人们喜爱。为满足市场对马铃薯的高产量和高品质要求,要认真做好栽培管理工作,掌握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结合西藏地区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流行特点,制定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马铃薯的影响,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推动西藏地区马铃薯产业良好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种薯蚜虫田间
春日田间
蚜虫婆婆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田间地头“惠”果农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