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
2023-04-23魏晓东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从情境创设教学、多媒体教学、史料分析教学的策略入手,在历史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身上传递的家国情怀,使他们成为弘扬家国情怀的主体。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家国情怀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人文情怀的重要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让学生在历史中见证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正在向着育人、育德的综合方向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应当伴随教学活动同步发展。如何渗透家国情怀,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1. 贯彻德育,升华课程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不能只注重文化教育价值,情感、思想方面的教育同样重要。在围绕教学要求规划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构建更为成熟、完善的教学体系。然而,高中历史课程时间紧、任务重,教师缺乏贯彻落实德育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家国情怀的引导下,学生从国家的角度看历史的发展,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曲折发展,深刻体会华夏民族的沧桑巨变。余秋雨曾说,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一桩桩历史事件,还可以透过历史事件感悟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美好追求,能够意识到自己肩膀上所承担的使命。由此,家国情怀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 改变目标,实现全面育人
“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得到改变。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文化、情感、道德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不容忽视。落实教学工作需要制订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从多个角度教育学生,即让学生在文化上不断成长,在思想上不断进步,在信仰上愈发坚定,这样的教育才是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这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从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史的对比中获得了历史学习经验,对于历史学习形成了全面的认识。家国情怀影响着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其形成了从世界变革看中国发展的思想,站在世界的大格局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进行评价,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渗透家国情怀的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与价值追求的教学,更是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教学。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
1. 创设情境,深入激发情感
家国情怀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情感意识,是学生学习素质、情感需求的综合表现,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与情感要素的内在驱动力。为了将家国情怀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剖析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家国情怀的意义。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以下统称“教材”)必修(上)“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虽然使封建国家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但有些人认为秦始皇是个暴君,对于这一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分析,随后发表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因为他焚书坑儒、苛捐杂税、严刑峻法,他统治的秦王朝算不上太平盛世。有的学生则认为,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互动探究任务,结合情境进一步深化教学:试想你是秦始皇,你要如何治理国家,为百姓创造繁荣安定的环境呢?学生通过换位思考逐渐理解了秦始皇在当时的背景下采取铁血手腕的理由,感受到了他“筑长城御匈奴”的伟大气魄。此时,教师可以将家国情怀渗透到教学中: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君主,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此,渗透家国情怀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播放视频,感染深厚情感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值得讴歌的历史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不怕牺牲、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精神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要打破使用静态文字教学历史人物事迹的局限,注重开发多媒体视频资源,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画面感,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让学生走进视频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人物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教材必修(上)“两次鸦片战争”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鸦片战争》。学生通过生动的电影画面可以深刻感受到鸦片贸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看到以林则徐为首的历史人物的觉醒,对他们开展禁烟运动时毫不犹豫、抵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感到震撼。教师播放电影营造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身上令人敬佩的家国情怀。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着重了解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观看电影中林则徐的相关画面,着重对林则徐的语言、神情、动作等展开分析,感悟他的人物行为、心理和精神品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林则徐是如何利用“银荒兵弱”击中道光皇帝的心病并被委派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的。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林则徐身上深厚的爱国之情,感受到他对百姓深受鸦片侵害的痛心及奔赴广州禁烟的决心。学生可以从这一学习活动中领悟历史人物对国家的深爱之情,形成家国情怀。
3. 深挖史料,增强家国情怀
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史料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学习素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史料,引导学生在史料分析与解读的过程中挖掘深层的历史知识与情感内涵。从家国情怀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挖掘一些合适的史料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为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要借助史料激发学生对家国命运的关怀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教材必修(下)“全球航路的开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从“指南引航”的角度搜集史料,让学生了解前人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导航问题的,然后导入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在远航过程中使用星盘来导航的相关史料,以及罗盘被应用于航海的相关史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罗盘与星盘相比,究竟哪个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为什么?学生可以在分析问题时感受罗盘给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学生在了解罗盘为世界航海作出的重大贡献时会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导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料,让学生从郑和下西洋、欧洲新航路的开辟等角度展开深入的思考: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意识去积极地探索世界,寻求更大的发展,为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不懈的努力?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可以树立科学的全球观,学会关怀国家的命运,督促自己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逐渐形成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价值,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走进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感受家国情怀;要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视频营造教學氛围,或者利用丰富的史料强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知,让学生自觉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历史课程教学主线,细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将重要的历史发展事件有机串联起来,拓展家国情怀的教育空间,深化家国情怀的教育意义。
基金项目: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研究(PL[2022]GHB4293)。
参考文献:
[1]魏晓东.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J]. 教育观察,2021,10(43).
[2]吕秋菊. 高中历史教学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华夏教师,2020(8).
[3]金文君. 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课堂落实家国情怀培养的方法[J]. 华夏教师,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