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城》中的隐喻叙事及唯美生命哲学

2023-04-22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翠翠边城湘西

赵 娟

(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山西 吕梁 033100)

沈从文作为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中国作家,其作品朴实单纯、恬静淡然,以显而不浅的方式传递对世界、宇宙的思考。在《边城》中,沈从文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纯净天然、唯美诗意的精神世界,这里有朴素的人物、旖旎的风光,还有唯美的爱情、理想的文明。作家运用隐喻叙事的手法揭示了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借助于传统的爱情故事再现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美,传递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美学价值。可以说,《边城》兼具了文学性、艺术性和哲学性等多重价值。

一、《边城》隐喻叙事的构建

沈从文的小说叙事平淡自然,感情内敛不张,他笔下的世界不仅有古老社会旧时代的习俗,也有新时代焕然一新的面貌;既有耐人寻味的哲理意趣,也有灵动闪耀的艺术追求。各种思想互相交叠,却又隐晦悠远深藏不露,展现出隐喻的叙事风格。[1]

(一)世象变幻的隐喻叙事

沈从文复杂的人生经历为其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透过《边城》的选材内容、叙事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可以洞察沈从文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边城》描写的是极具代表性的乡土小说意义上的“小地方”,那里有清澈的溪水、茶峒的码头、岸边的吊脚楼以及溪水边的白塔……这些自然景象都是湖南所特有的风土人情,是与外面隔绝没有丝毫牵连的世界,更是具有田园风光的诗意世界。[2]

小说中的翠翠,完全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她是湘西这个纯净世界孕育出的女孩,她是没有受到现代都市文明干扰和影响的女孩,她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小说围绕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展开,按理说,如果整部小说只有翠翠和傩送二人,他们一定会成为人们眼中美好而圆满爱情的象征。倘若如此,小说就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立意和层次也就显得无足轻重。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人物关系的互相牵扯,他们都是湘西山水滋养下的好儿女,却又因为爱情的冲突,酿成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悲剧。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它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而是因为“美好”而阴差阳错酿下的悲剧。

小说的整体环境看似与超脱现实的世外桃源相似,但实际上是想通过湘西世界构建现实意义的世界。正是这样的世象变幻,才让人在慨叹湘西美好世界的同时,又感到遥不可及、不可触摸,也许只有当地人才能体会到沈公笔下的湘西世界所富含的无尽诗意。但正是因为这样美好又充满诗意的世界,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有寻找到这样世界的渴望。

(二)人象呈现的隐喻叙事

沈从文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回过湘西,此时湘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感受到“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侧面反映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古老而传统的文明渐渐被取代。正直朴素的民风人情已经不复存在,有的只是现代社会的唯物主义价值观。作家只有通过笔下的人物,将其仅存的那点记忆和思想展现出来。[3]于是,翠翠就成了一种理性的、任性的寄托,不管是她的长相、性格还是待人接物,都保留了深山里的灵气和纯朴。

在沈从文笔下,翠翠是自然的产物,她的身上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看起来不谙世事,实际上是没有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仍然保留着乡土气息。而爷爷更是理想人性的代表,他常年摆渡不收酬劳,表现出憨厚朴实又爽朗大方的优秀品质。小说里也没有阶级划分,这与现代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船总不仅不仗势欺人,反而喜欢扶贫济弱。从他两个儿子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就可以看出他的教育很成功。从当地人对他们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他们日常行为深受民众的好评。邻里乡亲之间融洽相处,充分展现出当地的淳朴民风。

《边城》通过小说人物展现出的优良传统和品质,使人们看到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不管是民风还是人们本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沈从文认为,民族文化的根基决不能丢失,那么,民族文化的再现需要年轻人为之付出努力,年轻人是民族的希望,故而小说通过几个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芒,重在塑造青年人的品格,让这种优良品质通过年轻人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三)溪边白塔的隐喻叙事

小说结尾,翠翠的爷爷——老船夫在一个不明朗的时间去世了,紧接着溪边的白塔也倒下了。溪边白塔并不是普通的事物,沈从文运用隐喻的手法,以白塔象征一种深厚的文化。它不仅仅是湘西当地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正是因为白塔的倒塌,让人们心中的愿望破灭了,也使湘西的地域文化因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

《边城》开始围绕女主人公的美好生活而展开,随后翠翠、傩送、天宝三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出现,爷爷和“大黄”相继离世,所有的美好戛然而止。[4]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5]小说中溪边白塔的倒塌,让人们联想到希望和理想的幻灭。沈从文曾在他的作品中写道:“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是想造希腊小庙。选小池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6]虽说如此,但沈从文建造这座小庙并不是为了逃避世俗,其背后所孕育的是他对于社会文明和民族希望的思考。

二、《边城》的唯美生命哲学

(一)翠翠的唯美爱情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湘西世界的恬静美好。在那里,人们善良纯朴美好,各自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透过小说,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湘西世界的纯粹自然,还能从美好的爱情中感受生命哲学,从平凡中捕捉诗意,从悲剧中感悟唯美。

翠翠的人物形象贯穿于整部小说之中,她是大自然的女儿,是自然孕育并滋养了她。湘西的绿水青山造就了她爽朗清澈又玲珑剔透的性格。她天真烂漫、单纯可爱,没有城里人的小心机,喜欢看花轿,也喜欢学牛叫,还喜欢和“大黄”一起数天上的云朵。当翠翠在这样无忧无虑的岁月里渐渐长大,她的身体有了变化,心思也开始变得复杂,脸上也挂着从前不曾有过的羞涩。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翠翠由少女渐渐变得成熟,对于外面世界的变化,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和外祖父以及“大黄”平静地生活着。因而,翠翠是沈从文笔下所描绘的湘西古老文明的缩影,尽管她对生活有向往,但由于没有受到外界的熏染,导致她不知道追求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追求,只得按照原来的固有方式,安分守己地延续着这样古老的生活。

当翠翠长到可以嫁人的年龄,等来了天保派来的媒婆,她内心痛苦又矛盾。这就是翠翠自然天性使然,尽管茫然失措但还是被动地接受。假如翠翠能够顺应内心的真实想法,就可能不会造成天保的死,也就不会让翠翠和傩送二人的感情处于尴尬的境地,如果是这样,天保就不会遇难,翠翠与傩送也能两情相悦,故事最终会画上圆满的句号。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那个不可能存在的“也许”,然而现实中没有也许,社会也不会因为也许而止步不前,既然如此,翠翠的唯美爱情就只能是一场悲剧。

(二)两代人的爱情悲剧

翠翠的母亲跟她一样遭遇了人生困境。她母亲当年和屯兵相爱,尽管她当年对于爱情处于主动状态,对爱情可谓坚贞不渝。然而,考虑到父亲健在,她不愿意离开生她养她的地方,但又不愿意和屯兵分开,陷入了矛盾之中。同样,屯兵也因为尴尬的身份放不下爱情,为军人职责和自身尊严所限,被迫选择服毒自杀身亡,导致翠翠的母亲也跟随屯兵殉情而死。

《边城》以凄美的爱情为主题,且两代人的爱情都充满了悲剧色彩。湘西世界自然景观纯粹天然,人物爱情故事悲情凄美。小说采用了大量简单的白描手法,饱含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悲悯的人文情怀。沈从文将深刻的思想融入作品之中,让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作品中看似不着痕迹的湘西生活描写,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湘西与城市之间的差异,联想到沈从文的人生经历,他过惯了艰辛困苦的生活,尤其是在城市里不停地辗转,吃尽了苦头,他透过笔端描写出这种差别,让读者通过阅读其作品代入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让读者结合各自的人生经历去联想体会所处现实世界的真相,这与恩格斯所提倡的“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7]不谋而合。

小说中,沈从文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存在,没有丝毫的个人情感掺杂其中,也没有其他思想的干扰,更没有人为的介入,让一切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发生。文字顺畅平实,既不热情似火,也不冷峻严肃,没有多余的情感,让人看不出他的个人态度和主观意愿,只是单纯地通过故事让人明白浅显易懂的道理,从而让唯美的湘西世界更好地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之中。

(三)悲剧下的人性与道德考量

马克思将“人”的理论定义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这个“总和”即是普遍意义的基本情感、思维和利益联结的凝聚。沈从文在小说中不是单纯地为读者展现“湘西世界”,而是通过这种自然世界反映出近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状况,其中所隐藏的发展规律和哲学内涵蕴含在文本中,需读者细心品味其深刻之处。

《边城》描写了两个爱情故事的凄凉与唯美。湘西世界的自然风光尽管看上去优美恬静,但其事物本质上充满了悲壮之情。翠翠母亲在爱情上看似主动,实则还是一种被动的选择,造成这种被动选择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每个个体对爱情故事的演绎,取决于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出个体生命对于现实生存意义的思考。

沈从文曾对人性与道德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他认为:“……应当由人类那个习惯负一点责。应当由那个拘束人类行为,不许向高尚纯洁发展,制止人类幻想,不许超越实际世界,一个有势力的名辞负点责。”[9]沈从文提及的“人类”,不仅仅是人所体现出来的本性,还包括了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样,“湘西世界”不仅仅是作品描绘的湖南某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也是同时代的人类文明。在人类前行的过程中,有一种外在力量的存在束缚着人的自由,阻碍着精神文明发展的脚步。实际上,这里的“力量”是指存在于千百年的宗法势力和纲常伦理,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物质世界”。而沈从文最终的目的,是想通过幻想,超越这种带有厚重枷锁的“物质世界”,回归唯美又不受污染的本性世界。[10]

总体来讲,要想脱离“物质世界”的束缚,就必须克服抵挡并制止这种“力量”的存在。然而,这种存在于世的宗法制度和纲常伦理具有几千年的根基,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避免又不可动摇的存在。[11]不仅如此,即便是新时代的思想浪潮也要经受这种“力量”的考验和冲击,故而身处最前沿的思想家、艺术家、哲学家以及人文学者也同样如此,更何况沈从文笔下虚幻而平凡的“湘西世界”。沈从文用幽默深刻的笔触探索生命哲学,让人们领会到生命、爱情唯美纯真又深情悲凉,带给人们非凡的、别样的人生启迪。

三、结语

《边城》借助于一个唯美凄凉的爱情故事向人们展现了“湘西世界”的美好,勾勒出沈从文心目中的理想人性。尽管小说中的自然风光没有经过刻意渲染,其中的爱情故事也并未经过精雕细琢,但作家用接近白描式的书写,呈现出深刻的思想主题,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探寻。沈从文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传达了他对古老文明的渴望,并对某些现代文明进行质疑。小说中隐喻叙事和唯美生命哲学表里结合、耦合共促,构成小说的明暗逻辑,展现出极强的逻辑严谨性和内容饱满度,提升了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猜你喜欢

翠翠边城湘西
翠鸟的悲剧
翠鸟的悲剧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