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新基建:内涵特征、实施路径、发展趋势*

2023-04-22杰,胡

图书馆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要素数字化

周 杰,胡 静

(贵州大学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2022 年10 月22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1],加快文化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而在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已明确将新型基础设施定义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部分。为实现文化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目标,图书馆作为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节点,担负起文化传播、文化惠民、文化交流的重任。图书馆理应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机遇,坚持需求+服务为第一原则,推动图书馆新型基础设施(简称图书馆新基建)建设与融合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基建总体布局,阐述图书馆新基建的内涵特征、实施路径及发展的意义,以期为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及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2 内涵特征:技术、创新、融合、全域、动态、智能

2.1 新基建的定义

狭义方面,新型基础设施可称为“信息基础设施”或“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来自中央重要会议。2019年3月,《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5月,《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 应用,建设数据中心[2]。2021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3]。基于文件内容,目前狭义方面,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5G、物联网等新一代基础设施。

广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人工智能、边缘计算、VR/AR 等;以新网络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等;以新平台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图书馆数据分析平台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在传统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嵌入新技术改造升级而来的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慧工厂、智慧社区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针对科学研究、“卡脖子”技术研发、基础理论新研制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如科学教育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创新产出基础设施等。除狭义与广义理解之外,根据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的精神“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4]。由此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第三个含义,即体现高效、适用、绿色、安全等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科技化、普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建、新能源、特高压等。图书馆应抓住“新基建”的新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5],以新基建总体布局为指导,推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促进数智时代下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2.2 图书馆新基建的阐述

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出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创新优化,是扬弃而非丢弃。而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决定其新基建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基础设施这一生长的有机体,二者存在共性但又存在区别。第一,目的方面,图书馆是以服务为最终目的,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型基础设施,均属于服务型基础设施。第二,对象方面,传统基础设施的服务对象是以文献建设为主,讲究文献如何安排方能满足读者的大众性需求。新型基础设施以读者对新技术、新事物、新场景的新要求,打造直接面向读者的个性化服务,更加注重数智时代下图书馆带来的“新”。第三,技术方面,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强调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新技术与图书馆新生态的融合,更加强调新技术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保障,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一次技术革新。第四,场景方面,传统基础设施应用在图书馆实体资源、空间等服务内容上,应用场景比较单一,而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由实体图书馆突破到虚拟图书馆,虚拟空间、虚拟资源、虚拟体验接踵而来,更加契合未来图书馆数字化、知识化、智慧化的需求[6]。

图书馆新基建短期有助于平衡智能升级与读者需求的关系,长期有助于提升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在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总体概括,新一轮的图书馆新基建主要体现在六新上,即新网络、新平台、新资源、新场景、新应用、新安全。(1)图书馆新网络: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畅通链接图书馆各服务部门和学校各部门间的教育网络。提升图书馆网络质量,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抓手,为读者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2)图书馆新平台: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图书馆各级各类服务平台融合发展,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共建共享、协同服务,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知识中台的“互联网+图书馆”新型数据中心。(3)图书馆新资源:以全国资源为导向,依托基础升级、技术嵌入由点到面获取最优质的数据资源,实现对图书馆新资源的共享开放式的获取与借鉴。(4)图书馆新场景:虚拟与物理空间的结合,满足多维空间的维度需求;利用图书馆场景优势,制定环境计算策略,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环境服务。(5)图书馆新应用:依托“互联网+图书馆”新型数据中心,创新研修、实操、评估、咨询和管理等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图书馆资源、服务、空间、管理的深度融合。(6)图书馆新安全:借助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安全算法植入,整合安全防范点,实现对图书馆无缝监测,保障图书馆新基建的有效实施与“六新”联合。分析后进一步发现,建设新基建关键在“新”。首先,图书馆新基建之“新”,体现在技术属性上。图书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型技术为主线,涉及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流通、应用等诸多环节,每个节点上的技术参与度都较高,依赖新技术实现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升级。其次,图书馆新基建之“新”,体现在创新属性上。图书馆新基建是因新一轮数智时代革新而主动求变,具有设施应用倍数增长、服务需求持续升级、技术更迭速度加快,功能重构基础上的要素创新化。再次,图书馆新基建之“新”,体现在融合属性上。通过与图书馆传统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可以助力资源、空间、管理、个体属性等业务节点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图书馆与新基建的双向赋能与服务互融。

2.3 图书馆新基建的三个层面与三大特征

三个层面:核心层、基础层、创新层。核心层是指数字技术支撑起的图书馆软硬件基础设施。对应起以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人工智能、边缘计算、VR/AR 等;以新网络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等;以新平台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图书馆数据分析平台[7]等。基础层是指图书馆现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对应融合基础设施,融合产出是其发展目标。如实体图书馆对应的虚拟图书馆建设、个人阅享空间、智慧服务平台等。通过基础层的数字化改造发挥服务增效的作用。创新层是指以核心层为内核的全新基础设施,如无感借阅、空间体验、一卡通办、一网通达等,对未来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有明显促进作用。

三大特征:全域、动态、智能。全域指图书馆新基建不是单一而又独立的单元,而是三层之上的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全域互联,目的是让分散在图书馆各种基础设施中的数据流、资源流、业务流能够彼此配合并高效运转。动态指图书馆新基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弹性动态耦合的。图书馆新基建要能根据用户需求、环境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保障图书馆各种新基建平台及业务的正常运行。如边缘计算中心能快速调配计算资源,并传输至大数据分析中心,及时准确将用户所需资源传输至最靠近用户的需求端。虚拟空间平台能够根据馆藏分布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虚拟资源对应的实体资源定位,能够动态调整环境变化引起的数字化资源不对称。智能指图书馆新基建不是单纯具有固态形式的物理实体,而是拥有数据智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新”是图书馆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技术属性、创新属性、融合属性上,在此基础上形成智能叠加,实现拥有帮助用户阅读的智能、管理者决策的智能、业务流通的智能等。如定位技术与网络的结合可辅助馆藏图书的快速定位及推送,数据协同分析平台与图书馆边缘计算中心的结合,可指导馆员进行热门图书采购等等。

故此,图书馆新基建是指在图书馆领域进行的以创新技术和新应用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旨在利用新技术、新网络、新平台、新资源、新场景、新应用和新安全等要素,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创新化发展。

3 框架分析:总目标、服务路线、应用目标

3.1 总目标

图书馆新基建的总目标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服务创新,提高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和资源建设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高效和优质的服务体验,进一步推进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为了实现数字化、创新化、智能化的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和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图书馆需要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创新空间设计、引进新技术、加强社区互动、提高服务质量等多方面措施,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服务模式,提高用户体验,增强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图书馆在社区中的影响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推动图书馆的发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3.2 服务路线

(1)数字化资源服务。数字化资源服务是图书馆新基建的核心服务。图书馆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实体文献、图片、音视频等资源数字化,并建立数字化资源库。数字化资源库应具备快速、全面、多元、可信、开放等特点,以便为读者提供全天候、多样化、快捷的文献检索、阅读和借阅服务。

(2)数字化服务创新。数字化服务创新是图书馆新基建的关键环节。图书馆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推进数字化服务创新,以提高数字化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例如,引入智能检索、机器翻译、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数字化服务新产品,如数字化读者咨询、在线学术写作辅导等,提供更为便利、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

(3)数字化学习和教育服务。数字化学习和教育服务是图书馆新基建的重要服务方向。图书馆需要通过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数字化教育培训等方式,提供个性化、全方位、智能化的学习和教育服务。数字化学习平台应该包括学习资源库、在线学习工具、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学习需求。

(4)数字化文化传承服务。数字化文化传承服务是图书馆新基建的另一个重要服务方向。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图书馆收藏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图书馆需要建立数字化文化遗产资源库,开展数字化文化传承展览、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等工作。

3.3 应用目标

(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图书馆新基建需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建立数字化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和规范化管理机制,提升数字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随着数字化服务的发展和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图书馆需要制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数字化服务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保护读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3)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图书馆新基建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撑。图书馆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的数字化服务人才,推进数字化服务和技术创新。同时,建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数字化服务和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4)资源整合和共享。图书馆新基建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建立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平台,推进数字化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同时,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字化服务的整体效能。

4 实施路径:制度管理、要素流通、创新应用、数字体验

4.1 构建适应需求特征,彰显创新引领的图书馆新基建管理制度

图书馆新基建管理制度事关图书馆发展与创新大局。一是充分认识和把握图书馆新基建全域、动态、智能等基本规律,探索有利于技术升级、要素创新、服务互融的管理制度与发展体系,完善图书馆新基建体制机制,在需求中完善,在服务中发展,促进形成与用户满意度相适应的新型供需关系。二是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和制度创新,以点到面推动图书馆新基建管理制度实现新突破,并依据图书馆制度管理联盟对管理制度适时评议,动态调整,推动管理制度的不断丰富完善。三是正确处理安全保护与服务创新的关系。安全是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智慧化转型的奠基石,服务创新是安全发展的助推器,图书馆新基建应在安全可信、风险可控的管理制度前提条件下,研制安全基础设施的评测标准与管理制度,明确新基建环境下要素可流通、资源可利用、数据可追溯、服务可信赖,坚持要素有序流通与安全保障并重的前提下,构建适应需求,推动符合安全性高的要素新供给、数据新服务、资源新应用、场景新模式的图书馆服务发展规律。

4.2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加快图书馆资源数据技术要素流通

加强图书馆与新型基础设施的合作,构筑多方融合的智慧生态。一是利用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巩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坚实基础,满足图书馆实现“一中两端”(数据共享中心、边缘端、云端)协作模式的发展趋势。推动现有基础设施向泛在、智联、高速、全域等方向不断升级,超前部署5G、IPV6、WIFI HaLow 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8],为推动图书馆大数据业态发展、加速全要素到全流通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另外在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架构基础上,融合区块链、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注重各技术要素之间的协同应用部署,发挥技术要素在业务管理、空间架构、资源服务等图书馆智慧领域管理的全面应用优势,以技术力量促进智慧图书馆流程优化及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实现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空间智能化、服务智慧化核心要素的协作共享与互惠互利。二是创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交流融合平台,实现核心要素供需对接,打造要素协同生态,促进各类数据要素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提升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支撑、机制借鉴等综合性参考。加快推进全国性的图书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突破各类型、各区域图书馆间的资源数据壁垒,助力实现文化数据开放共享和高效熔炼,激活文化数据价值。积极推进图书馆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服务创新、平台创新,打造图书馆全要素流通平台,加快资源数据全要素流通、全业务协同。鼓励图书馆数据中心与数据研究机构对接,在遵循数据安全保密的情况下,培育图书馆数据带来的新型服务场景,如《新基建信息产业知识库》的应用与拓展。三是持续加大研发创新,保持核心要素生态融合优势,通过推动泛智能化、规模化的通用能力升级改造,满足图书馆用户的共性与个性需求,使图书馆出现更多融合生态平台并获得发展。

4.3 加强核心技术嵌入,凝聚合力培育高质量的服务新应用

跨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一是加速5G 边缘计算与区块链[9]信息基础设施在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深度融合研究,加大对5G、Wifi6 等一批新兴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理论扩展,建设超高质量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二是以5G 数智化网络为基石,充分发挥5G 核心优势,夯实图书馆通信网络基础。以此为基础,构建具备汇聚整合、提炼加工、服务可视化、数据智慧应用能力,融合业务、数据、技术三方面的数智化中台。中台整合馆内外部需求资源,充实图书馆各数据中心的数据治理、数据整合和数据价值化汇聚整合能力,为数据管理、服务的可视化提供应用工具,为优化图书馆资源、提升图书馆虚拟协作水平、促进服务升级、创新创造、文化传承做出贡献,提升多元化成熟业务能力,助力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的多元创新。三是发挥图书馆技术联盟等机构优势,把国内成熟的技术凝聚形成合力,支持大数据关键技术人才培育,大数据产品在图书馆的应用案例构建以及针对图书馆所做的大数据服务产品开发,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图书馆大数据的服务体系及知识产权体系,积极围绕技术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服务链,实现数据带来的服务创新发展。

4.4 以用户个性需求为导向,推动数字体验智能场景与服务的开拓创新

数智时代,数字阅读、新技术体验等相继成为图书馆探索实践的焦点。一是结合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图书馆软硬一体化建设,并集计算、网络、存储、软件服务为一体的区块链融合节点,实现共享式的分布式部署,丰富定制化服务内容,如利用区块链融合节点获取图书馆零数据、灰色数据做潜在的定制化数据服务。结合数据,通过开展线上直播、专题讲座、场景分享、互动交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打造更加多元化、全方位、充满创新力的数字体验内容,让用户获取到最前沿的科技及创新文化知识,提升创新思维、开阔眼界。二是实现对图书馆超融合两端的拓展,即图书馆云端与边缘端[10]。超融合用户正向两端扩展,扫除图书馆技术上的障碍,丰富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内容,锤炼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提升应用场景业务丰富度,促进图书馆应用服务一体生态链的形成,助力图书馆从资源服务化发展为智慧应用服务化的未来业务场景,推动智能场景与服务的开拓与创新,丰富数字体验内容。

5 认识与思考

5.1 图书馆新基建在供给侧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需求侧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在数字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应变求变,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纲要,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 年)》《“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还组织召开了全国智慧图书馆建设联席会议、数字图书馆等重要会议,助推图书馆信息、创新、融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在供给侧方面,截至2022年11月末,5G 基站总数达228.7 万个,从物联网到实物网、人工智能到深度学习,超大型数据中心及云边端计算中心正在加快部署。5G 方面,依托稳定的5G 站点设计技术,5G 已部署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典型室内环境下,实现了图书馆5G 移动网络服务的转折性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方面,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已积极布局,并已在相关领域得以实施及验证。数据整理能力、信息利用价值、知识传播力度大幅提升。需求侧方面,截至2022年11月份末,5G移动电话用户达5.42亿户。2022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5.06亿,用户数据激发用户需求的急速增加,加快图书馆数据化、数字化、数智化转型,这是不得不面对的发展趋势,也是必然趋势。伴随图书馆新基建的持续发展,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必然导致新业态、新需求、新服务的出现,这将激发图书馆新一轮服务创新发展机遇,随之读者数据流量、信息流量、知识流量将倍增,图书馆转型提质、提效、提能潜力巨大。

5.2 图书馆新基建提升治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图书馆治理往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为社会层面下的图书馆治理模式,狭义为图书馆固有场景下的治理方式,但均为主体采取某种方式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管理有效性决定了活动结果的准确性。第一,基于图书馆新基建的各类数据新应用,将极大提高图书馆治理主体精准施策的能力,以数据流带动资源流、技术流、平台流等要素流的高效流通,切实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和数据治理能力。第二,基于新基建的总体实施体系,能够夯实图书馆治理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与标准、制度体系,能够深入推进数字图书馆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图书馆治理数据及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协同共享、实时联动、动态优化的科学决策及智慧管理治理系统与设施网络。故图书馆新基建能够深化图书馆全业务、全场景、全服务的“一通办”改革,支撑图书馆智慧建设和治理智慧化,提升图书馆治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5.3 图书馆新基建促进文化势能转为文化功能

第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文件中提出的土地、人才、资本、技术、数据五种重要的要素,在文化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图书馆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领域,其建筑、读者、资源、技术、数据对应上述文件中的五要素。要想实现要素市场的配置,加速我国优秀文化的积累与新旧动能的转化,图书馆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破除图书馆信息流动的停滞,让数据供给者成为数据的掌握者与受用者。

第二,图书馆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将满足图书馆对于文化多元性、多样性的需求。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将构筑起兼具多彩文化形态,为图书馆丰富文化创新内容的输出,特别是数字文化产品的制作、传统文化场景渲染、多平台多机构的后期合成带来更多的文化效益与效力。

第三,从要素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图书馆新基建下的信息基础设施将对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技术占据重要核心位置。技术将以符号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唤醒“文化零资源”,激活“文化高存储”,助力图书馆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机构要素、内容要素、供给要素、传播要素的核心部分。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要素数字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