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教学实践探析
2023-04-22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海王路小学266400
王 珏(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海王路小学 266400)
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和步骤,只有具备了大量汉字储备,学生才能够完成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语文学习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识字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架构趣味化十足的识字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汉字文化,培养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汉字素养与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小学生年龄较小,面对形式复杂或是笔画较多的汉字时,就会出现无法深入理解的状态,在学习中很难对汉字文化内涵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学生学习热情会遭到削弱,学习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部分教师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汉字知识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灵活运用汉字知识,强化表达和写作能力也就成为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还有部分教师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浮于形式和表面,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探究思维得不到有效培养。此外,部分教师教学育人理念较为陈旧,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导致教学工作的高效性难以得到提升。
2.教学指导工作合理性有待加强
汉字发展历史悠长,经历不同时代变迁,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极其丰富且深厚的内涵。因此,要想提高识字教学工作效率,需要重点关注汉字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案,为提升读写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但就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许多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汉字魅力被削弱,教学无法契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汉字没有触及学生思想深处,学生学习效率无法达到预期。
3.课后作业存在大量的重复
小学阶段,部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课后复习、巩固学习过的知识点,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但是小学生具有爱玩、活泼的特性,因此,很难在学习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则需要占用大量休息时间,导致学生一味追求作业完成速度,忽视了作业完成质量。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产生厌烦情绪。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还会使学生语文及汉字学习兴趣下降。
二、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促进教师教育理念转变
趣味识字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单一机械的识字教学相比,趣味识字教学具备许多突出优势。传统识字教学通常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教师也只是一味追求学习效果,极大地忽视具体教学过程,进而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趣味识字教学在教学前,需要做好教学方案计划和安排,对整体教学过程有把控能力,并及时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化。同时,趣味识字教学能够突出学生个性与特点,展现教师对现代化先进教学理念更深入的理解。
2.有效激发学生识字热情
趣味识字教学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对语文和汉字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大多会单向机械地强调知识点,也就是将汉字在黑板上板书,再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基本记住汉字的读写后,让学生根据字意进行遣词造句。这样的学习,学生无法充分认识汉字的本质和文化内涵,无法明白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趣味识字教学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愉快氛围和状态下体会汉字的文化趣味。
3.与小学生发展特点契合
趣味识字教学能够充分结合学生发展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与传统识字教学相比,趣味识字教学在有效性和科学性方面更加占有优势。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学习和反复记忆加深汉字印象,这对年纪尚小的学生而言十分枯燥乏味,对于小学生天性而言略为残酷,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情绪,严重干扰教学成效。趣味识字教学借助各种类型趣味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借助生活化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汉字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有效促进语文教育水平提升。
三、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升级,教学方式能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载体,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给学生不同角度的感官刺激,提高识字教学工作效率。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形式的推广,学生对多媒体的好奇心逐渐减弱,课堂集中注意力时间不断缩短。造成这样结果的重点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未实现教学内容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导致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固定化、形式化。要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价值,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点。例如,在学习“禾”“日”“月”“人”等汉字时,可以通过视频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吸引学生观看兴趣,使学生能够将事物本身与汉字相结合,进而在趣味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理解汉字的意义。
2.联系实际生活元素,强化学生理解知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元素对教育活动的发展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学科内容尤其是汉字与我们实际生活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看到、使用到汉字,同时,实际生活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教师可以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元素,将识字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有机结合,不仅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还能够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强化学生对汉字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借助生活中具象化的事物或物品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汉字知识的理解,将抽象的汉字变为具象的事物,降低学生记忆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对“金”“木”“水”“火”“土”这些较为常用的汉字教学时,可以结合与这些汉字相关联的河流、土壤、树木等,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
3.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成效
课后作业布置是对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检测,以及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只有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作用。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更加重视量,认为学生只有大量做题才能够强化知识理解和记忆,进而缺乏对作业质量的考量,导致学生在繁重的课后作业中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单纯追求速度,无法有效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因此,布置课后作业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充分考虑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使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将教学、学习以及应用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课后作业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巩固作用,达到“教学做合一”效果。例如,在学习“气”“包”“头”“天”等汉字时,可以让学生尽量使用所学的汉字遣词造句进行表达,如可以组成空气、氧气、书包、单肩包、鼻头、肩头等词语,学生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强化思维能力,巩固学习成效。
4.设计优质教学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通常好玩,喜欢参与游戏。因此,识字教学融入游戏,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优秀的学习环境,还能够调动他们识字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以学生认知需求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拓展探索,尤其针对汉字读音、部首以及笔画等知识,通过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规范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对与“口”字旁相关的汉字进行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带有“口”字旁的汉字,并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汉字进行学习,围绕它们的读音、笔画、含义、用法等进行了解,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交流。学完之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进行汉字书写比赛,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词义,写出相关的“口字旁”汉字,教师与其他学生再根据参赛学生的书写速度与正确程度进行评价。这样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识字学习,并强化学生汉字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探索识字内在规律,简化学生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忽视识字方法与运用方式,很多学生识字困难、学习无头绪。事实上,汉字学习具有内在联系和规律,可以借助表演、实践等方式优化教学模式,并通过肢体展示或讲解,让学生更加轻松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北”字时,可以让学生并排坐在地上,左边的学生双腿伸直、双臂往正前方伸展,而右边的学生则双臂朝斜上方伸展,双腿伸直翘起双脚。这样能够生动地展示“北”字的含义与笔画。这样的表演展示通过研究观察汉字构造,能够加深学生掌握程度。
6.实现家校合作构建,营造学习氛围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学习成长十分重要。趣味识字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悉心指导,还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作为学生生活中的榜样人物,家长需要设置与学生共同阅读时间,为学生打下识字学习基础。这样,学生能够更加轻松跟上教学节奏,对汉字知识的接受与消化也会更加简单,教师也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内容上。因此,学校可以围绕家校合作理念,举办相关联动活动。例如,“书香家庭活动”邀请家长采用“亲子共读”模式,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目,并对阅读进度、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思考进行记录。共同阅读时,还需要与学生交流,完成记录本内容的填充。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取得更加优异成绩,发挥趣味识字有效价值,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一体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