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4-22邢吉霜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255000
邢吉霜(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 255000)
小学语文教育承载着夯实学生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基本职责,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亦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读写教学不但重视学生对相关技巧与方法的掌握情况,且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读写教学重要性,积极建设高效读写课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联性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阅读和写作有着很强的内在关联,阅读要求学生在理解文字、段落、篇章的基础上,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和意境,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而写作学习需要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增强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读与写关系密切,都是通过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文字背后意义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系密切,教师应关注读写教学,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互相关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二、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生单纯天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正处于求知欲和探索欲最旺盛的年纪,对语言研究也正慢慢产生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这一有效方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应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互联网技术,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将阅读与写作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注意的是,小学生注意力尚不专注,心理发育也不完善,很容易被外界其他东西迷惑,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感官刺激与体验,也提供更多写作素材。例如,在《寻找春天》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展示关于春天的美景,如露出脑袋的小草、山野上的野花、河边又细又长的柳条、叮叮咚咚的小溪……通过立体、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春天,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学生主动寻找春天。这样一来,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真正激发阅读热情和探究热情,会更加认真、仔细阅读文章,为后续写作奠定基础。
2.利用阅读,增加词汇储备
充足的词语储备不仅是学生顺利写作的前提,也是学生全面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小学生各类知识储备较少,认知能力不强,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词不达意、词汇量不足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有效阅读一方面能开阔学生眼界,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优美句子。长此以往,学生词汇语句有了一定积累,作文写作会更加流利、顺畅。教师必须认识到阅读对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加强阅读指导,鼓励学生每天阅读。例如,鼓励学生在小程序上打卡阅读,每天阅读20分钟,还可以写读书笔记,记录文章中的词汇和感兴趣的句子。对每天坚持阅读的学生,每月发一张奖状。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磨炼学生表达能力,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
3.利用以读促写,促进情感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指导学生从自身角度体验文章的真实情感,由此引发思考和情感体验,认识到文章中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可以鼓励学生分析文章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并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验那些能引起共鸣或打动人心的句子,真正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情感表达。同时,针对文章中关键情节,指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阅读、理解、交流并抒发自己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真情实感写到本子上,用文字来描述自己内心想法,用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慈母情深》阅读中,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阅读: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达出母爱? 哪个关键词可以看出作者被母爱深深打动了? 你觉得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在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帮助学生聆听作者的倾诉,真正走进文章深处。在这一环节后,鼓励学生想一想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有哪些,母亲做过什么事情让自己非常感动,加深学生对母爱的感受。为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还可以播放关于母爱的视频和歌曲,积极营造良好的母爱氛围。在学生母爱情感体验被唤醒后,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小作文,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素材中的表现手法以及感人场面的描写方式,抒发自己对母亲的爱。
4.利用以读促写,掌握写作方法
首先,通过扩写加强小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扩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扩写欣赏和学习文章关键段落。通过扩写,在强化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读写教学质量。学生完成扩写后,组织生生互评,让学生互相交换扩写部分进行阅读,交流写作想法,体会作者的写作出发点、内心情感、要表达的含义与感情。例如,学习《守株待兔》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可以鼓励学生把这篇文章改写成白话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写。例如,有的同学会对“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进行扩写,重点描写和突出耕者发现兔子后的惊喜之情、随后的内心想法与行为动机。也有的学生对“而身为宋国笑”进行发散式想象和扩写,描绘邻居在看到耕者“守株待兔”后的内心活动,以及耕者如何面对他人的不解与嘲笑。在学生想象、扩写的基础上,及时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中的每个句子,扩写后重新阅读原文,更加透彻理解《守株待兔》的教育意义。
其次,通过缩写有效强化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探究。在很多优秀的阅读材料中,藏有非常科学的段落结构设计技巧。有的学生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内容时,不注意分析文章结构,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更谈不上将结构设计要点应用到自己写作之中。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试着缩写原文,让学生在缩写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全面提高写作设计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鹅》这篇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找到每一段的关键语句,缩写不重要的细节描写,组织学生开展原文缩写活动。这样,学生会找到第一、二、三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分别为: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通过这样的缩写教学,学生更能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与其他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作者这样设计段落顺序的原因。
再次,通过续写进一步锻炼学生创新能力。为了更好适应小学生思想发展需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具有反问性、疑问性、开放性或半开放性结尾,以鼓励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鼓励学生通过续写,尤其是故事续写,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课上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在兴趣指引下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与落笔创作。例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等文章是童话类型的阅读材料,故事本身趣味性强,学生非常喜欢。针对这些内容教学,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在全面分析和整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全新的故事情节,达到发散思维、拓展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5.组织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阅读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课本上的内容无法更好地满足小学生阅读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开展各教学项目,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眼界。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必须结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延伸课堂教学,进一步拓展语文学习广度。在组织多样化课外阅读活动时,必须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文章、分析文章内容,将好词好句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积累写作技巧。
目前,部分教师为了考试需要,会为学生准备优秀写作模板和大量阅读素材,并让学生直接套用模板写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造成学生写作局限,还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语文能力将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例如,在学习完《猴王出世》后,鼓励学生展开相关课外阅读。有的同学会阅读《西游记》,这本名著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对小学生有足够吸引力。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自然兴趣大增,会极大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在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可以督促学生及时摘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写一写读后感,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读写能力。另外,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会以及好书分享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阅读课外书,在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