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探析

2023-04-22李大帅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3002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核心目标素养

吴 波 李大帅(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3002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论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其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方面。其中,“生命观念”是前提与基础,培育“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是教学目标,担负“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四者彼此独立又紧密相连。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所谓大单元,即突破以往单一强调节与节之间的课程壁垒,从广度、深度两方面拓展高中生物课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普遍反映存在如下教学难点:一是教学学时存在一定限制,教学内容难以展开。高中生物作为必修课,其时长一般在40课时,涉及范围广,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丰富的课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全部展开,尤其是一些重点知识难以进行细化,讲不深、讲不清甚至讲不透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有的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理念较为陈旧,不太能顺应教育改革、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大力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正是以新型教学模式回应这种教育变革的需要。

一、选定大单元主题, 对应相关素养

规划、选定大单元主题,使之贴近相应的核心素养,是推进核心素养落地过程中的第一步。一方面,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选定主题,有利于教师针对相关内容展开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针对学习内容的主题进行相关知识的联想与拓展。教师务必要突出大单元的核心及主干,选对主题,选好主题。

教师应当从选定主题和落实素养两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在选定主题方面,教师应当遵循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基于整个教材与教学任务出发进行主题确定。从落实素养的来看,因为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成果,只有将主题选定与核心素养相互联系、融会贯通,才能保证主题落实的效果。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讲授“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这一章时,主要介绍了生物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生物进化的原理及其应用、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应用、倡导绿色消费等内容。从大单元主题的角度来看,它们整体上看都隶属于基础性、理论性的生物知识领域,所对应的核心素养为“生命意识”,这一章就可以从“生命意识”的角度来确定主题,确定生物、生命两个关键词来进行主题的设计。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将本领域大单元主题确立为“生物科学与生命意识”,利用生物科学及相关概念,将与之相近似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串联、整合,如从生物的自身发展引出生物进化,然后再引申到对人类正负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人类利用生物进化的特性所进行的生物科技与资源利用,另一方面则是生物发展失控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在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两者的对应下,教师能指导学生从生命意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生物进化与发展、利用等内容,进而形成对整个生物群体的正确生命观念。

二、把脉学情教材, 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整个教学的走向,也是教师后期制订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的根据。教学目标不清晰、不明确,那无论教师授课水平多高明、学生学习领悟力多深刻,预期的教学成果都很难实现。为使大单元教学设计发挥更大作用,教师应做好学情、教材的分析及研判,根据教学实践、大单元主题设定教学目标。

具体地说,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包括学科分析,即从学科整体出发,判定该单元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定位;学情分析,即进行目标设定时要通盘考虑学生的整体情况、认知规律等;教材分析,需分析比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本单元内容的编排,发掘其内在规律;重难点分析,即判定该单元的重难点知识,保证教学方向不出错等。如教师在讲授“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关内容时,需要提前精准把脉,做好学情分析,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设定教学目标。首先,是做好教材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章的核心内容是对细胞整个的生命过程进行比较细致、深入分析讲解。通过本章节的教学,学生能够提升对细胞的整体了解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其次,是做好学情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主要是通过对章节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生命的整体历程有所了解。其中,涉及个体死亡的部分,教师可通过细胞衰老与凋亡的例子,引导学生通过相关学习形成生命观念。最后,教师要能依据章节实际,结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如对于生命观念,教师要根据结构及实际功能,把细胞的老化特征、凋亡和实际的细胞形体之间的变化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对于理性思维,可以借助有关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点,对个体衰老作出科学解释;对于科学探究,应当引导学生对社会老龄化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提升学生实践探究能力;而对于社会责任,则应当唤起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提升其担负社会责任的主动性。

通过学科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四个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单元设计在教学目标上的优势,通过更加合理的方式,更快更好地完成对应的教学任务。

三、逆向设计教学, 统筹师生建议

逆向设计即评价早于活动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到评价设计,再到“教学展开”。这种逆向设计不仅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更需要师生之间达成共识,共同确立理想的教学目标。

逆向设计教学,需要考虑统筹预期与学习体验。统筹预期需要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以后,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有足够的考虑与预期,为此,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双方统筹交流效果预期。学习体验是在确立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以后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与学习体验,从而听取学生的反馈,完善大单元设计的细节。在对“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章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对于所在城市生物科技企业或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技术利用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生物科学的认知程度。双方统筹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预期的安排,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大单元教学的兴趣。在交流和初步的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安排体验课程,将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初步的实践。对于环境保护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进行一次趣味的体验课程,然后听取学生的建议和反馈,从而改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授课安排。

通过逆向设计的思路,教师能更好地聚焦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并且由于与学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听取学生的教学反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且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与期待值。

4.创新评价体系,改进课时设计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环,也是筑牢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支撑。做好评价反思,对大单元教学设计下的课时设计、教学规范等进行复盘,是推动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不断进步的关键。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学习态度,包括能主动学习、有目的性或计划性学习、学习态度端正等;学习能力,包括理解教材、按照计划完成学习内容、独立解决问题等;总结、反思能力,包括独立查阅资料、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纠正过失等;成果展现,包括主动展示学习成果、解释问题等。同样以“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开展主题学习,然后在探究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为此,教师应以细胞的活动轨迹为线索,让学生模拟各个阶段的变化,互相补充、共同思考。就评价体系中包括的“总结、反思能力”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改变以往由教师主导的评价模式,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负责细胞不同阶段的活动讲解,按照活动轨迹互相配合,组合成一整条细胞活动轨迹。再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小组内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回应生物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题。

通过创新评价体系,教师能更加全面地评价自身的教学效果,以学生的课堂表现、掌握核心素养的水平等为评价标准,也可以更好地实践现阶段教学改革对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四、结语

从理论的角度反思大单元教学,在大单元教学模式情景下,以往零敲碎打状态的各生物知识点之间的壁垒被打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得以呈现。首先,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凝练,教学目标得以深化,教学评价更加精准,学生的学习流程细化,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其次,以大单元为基础进行生物教学,能够有效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其不再死守固有的教学程式,教案设计、教学安排等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再者,大单元教学设计更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其教学过程也会相应得到拓展,如此一来,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推进核心素养、学生在生物课堂习得核心素养都有了坚固的依附。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而言,大单元教学设计既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特质,又与教育改革、教学改革的背景相贴合。生物教师应摒弃旧有思维,从教学主题、目标、评价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动大单元教学设计在生物学科的生根、落地,并以此为依托,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相关工作,让学生在学好生物的基础上,具备更为全面、完善的综合素质,为其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核心目标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们的目标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