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后勤管理的路径研究

2023-04-22蔡佳利韦文华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中华

蔡佳利 韦文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后勤管理的路径研究

蔡佳利 韦文华

[贵州师范大学]

高校后勤管理作为高校运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本研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价值,深入分析高校后勤管理的固有特点及在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后勤管理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

后勤管理;传统文化;路径探索;高等教育

引 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改革,高等院校更加关注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后勤管理的质量提升方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文化自觉,始终是一项重要任务。[1]许多高校一直在寻求新的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和后勤管理。[2]然而,当代高校现有管理模式往往以标准化、规范化为主[3],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使得传统文化的价值被视为一种形式而逐渐边缘化。因此,本研究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后勤管理的路径进行探索,力求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资源,优化后勤服务质量,提升高校整体文化素养。

一、传统元素融入高校后勤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后勤工作场域的文化渗透

后勤管理作为学校运营的重要部分,是文化渗透的重要场域,由于其工作的日常性和涉及范围的广泛性,直接影响到校园内的每一个个体。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后勤管理,可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有助于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个人身份认同,提升后勤管理服务品质和满意度。此外,高等院校是文化传承和繁荣的重要阵地,而后勤管理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如食宿、交通、校园环境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可以形成巨大的聚合与广阔的辐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4],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二)实现多主体文化自信的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后勤管理的全过程,是实现多主体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5]对学生而言,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后勤管理服务,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能够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对教师和行政人员而言,在参与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后勤管理工作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提升文化自觉。对其他后勤员工而言,在枯燥和重复的工作环境中,能接触和体验到更具文化内涵的工作内容,有效增进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增强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渲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后勤管理可以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对影响和塑造学校的文化风气,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后勤管理服务质量提升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善。[6]在后勤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文化符号、价值观念、艺术形式等,使得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丰富和深化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7]通过这种动态的实践形式来加强传统文化浸润,可以激发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在日常行为中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高校后勤管理的特征与文化融入困境

(一)高校后勤管理的特征

1.后勤管理工作内容的复杂性

高校后勤管理涉及校园内所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其工作涵盖面极广,内容复杂多样。具体而言,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需要负责校舍水电供应、供热系统、绿化系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安全系统等方面的日常运行和监督管理。这些服务事关高校成员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需要后勤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或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8-9],确保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同时,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需要关注师生员工需求的动态变化,持续改进服务的质量,增强后勤服务工作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服务工作的育人性与人文性。

2.后勤管理群体间的矛盾性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后勤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10]。管理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主要缘于资源分配、权力划分和工作责任等方面的不一致,使得来自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进而导致管理层内部出现或多或少的矛盾与冲突。后勤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体现在服务的契合度,即管理者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所辐射人群的期望不符,导致二者之间日增隔阂,甚至产生对立或抵抗情绪。不同群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后勤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了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健全文化引领,增强后勤人员文化认同,提升后勤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后勤管理主体需求多元性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多元性体现管理群体和所面向群体的需求多元性。高校后勤管理涉及的管理群体包括管理者、后勤员工以及相关的外部合作方,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职责、权力和期望。[11]高校后勤管理面向的群体包括学生、教职员工以及访问者等,不同人群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也存在差异。学生是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服务对象,他们在食宿、交通、校园环境等方面有着特定的需求和期望。教职员工则对于办公设施、教学资源、福利待遇等方面更为关注。[12]校外来访者如校外参观团体、学术会议的参会人员等更加注重后勤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应立足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创新文化元素,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服务方案,创造性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期望。

(二)传统文化融入后勤管理的困境

高校后勤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导致传统文化元素在融入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一是高校复杂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参与后勤管理的主体具有多样的文化背景,而不同文化背景所孕育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尽相同。若这种差异未得到有效协调,势必造成不同管理理念的碰撞对立,导致后勤管理场域治理陷入困境。二是在后勤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往往以结果为导向,尤其注重功能性的发挥,忽视了后勤管理中文化育人的独特作用。三是推进文化元素融入后勤需要配套的资源投入,但限于现实条件,这种投入常面临短期不足的困境,等等。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多重困境需要管理者密切关注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采取灵活变通的策略,逐步化解这些困境。而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不仅可以使高校后勤管理充满文化韵味,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后勤管理工作从功能性存在到育人性供给的创新与提质。

三、传统元素融入高校后勤管理的路径探索

(一)关注用户体验,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理念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不仅满足高校师生日常的学习生活需求,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传播途径。在具体的后勤服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主体的特性和需求,融入相应的文化元素,提供个性化和富有文化特色的服务,以渗透高校后勤育人理念。对于学生,可通过在宿舍管理、餐饮服务等方面融入传统礼仪和道德教育,或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等,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化,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意和创新能力。进而参与到校园环境的优化改造,甚至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中,为提升后勤服务工作的质量贡献智慧。对于教师和行政人员,鼓励在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中融入传统的管理智慧,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后勤工作人员,尝试通过提供包含传统技艺和工艺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这不仅能满足后勤管理工作日常需求,提升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和教育质量,还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和文化的传承与革新,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二)注重环境建设,增强文化育人多维渗透途径

环境对于人的熏陶浸润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生活环境是我们活动的场域,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因此,高校后勤在设计和建造整个公共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校园文化氛围的烘托,乃至学校培德育人目标的影响。环境的美学设计是一种传递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建筑改造、园林景观优化、公共空间装饰等方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营造出独特的校园风貌,也能潜移默化地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不同空间的功能设计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充分利用不同空间的属性营造适宜的氛围,让更多人都能近距离接触相应的传统文化。因此,在环境建设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可邀请学生、教职工等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共同制定环境建设方案。在提高环境设计的满意度的同时,让被管理者感到被尊重,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在环境建设的实施和使用阶段,组织相应互动活动,如通过设立互动展览,让她们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让被管理者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三)完善反馈机制,构建文化元素更新转化体系

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更新能有效提升后勤管理兼容性和吸引力,因而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以定期收集和评估其融入后勤服务的效果尤为重要。定期收集和评估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后勤服务的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并重点关注文化的时代性和动态性,与时俱进地更新和转化后勤管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使之保持持久的活力和吸引力。进而有力地推动后勤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为提升校园文化质量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构建文化元素更新转化体系可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全面的反馈收集系统

在传统元素融入高校后勤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全面的反馈收集系统以促进文化元素的有机更新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首先,需要构建一套包括学生、教职工等所有参与者在内的反馈机制,采用线上问卷、面对面访谈、定期会议等方式,收集他们对于后勤工作,特别是传统文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当前后勤管理中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满意度、对新的文化元素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文化元素更新方式和频率的期待等。在此基础上,关注并分析这些反馈信息所呈现的主要趋势,为传统文化元素更新提供依据。

2.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途径

传统文化融入后勤管理的过程中,文化传播方式和途径的创新非常重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优化文化传播方式,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表现。不仅能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此外,通过搭建校园文化交流平台,如线上的社交媒体或线下的文化节、主题活动,推动跨文化、跨学科的交流和碰撞,以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效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3. 持续更新和优化文化元素

在建立全面的反馈收集系统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途径的基础上,推进传统文化元素的持续更新和优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系统反馈意见,捕捉最能引起学生和教职工共鸣的文化元素,定期更新和优化传播的文化元素和方式。此外,分析当前文化元素的优势和短板,不断调整和优化文化元素的使用和推广策略,包括改变某些元素的展示方式,增加新的元素,或者停止使用反馈不佳的元素。在推进文化元素的更新和优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确保所有的更新和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非迎合某种短期的流行趋势。

[1]李兰晶,秦洁. 大学生文化自信融入思政教育体系策略的探究[J]. 高校后勤研究, 2021(09): 64-66.

[2]冯海群.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与创新探讨——评《改革与创新:高校物业管理的开展与服务》[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03): 102.

[3]王建明. 基于精益化管理理念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4(S1): 121-123.

[4]张永汀.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 高校后勤研究, 2019(04): 77-79.

[5]洪琛. 新时期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思考[J]. 武夷学院学报, 2020, 39(10): 76-80.

[6]刘焕梅,律文智,魏志强,等. 浅析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 高校后勤研究, 2019(03): 5-8.

[7]卢洪利.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文化校园[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08): 66-67.

[8]庄琪. 高校公寓传统文化育人的价值诉求和实现路径[J]. 高校后勤研究, 2017 (05): 20-22, 26.

[9]郑立宇. 高校师生员工参与型后勤管理模式初探[J]. 中国高等教育, 2005(06): 42-45.

[10]张国琦.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面临工作探究[J]. 科技资讯, 2017, 15(29): 146, 148.

[11]姜岩,孙仁帅. “三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24): 43-44.

[12]马薇. 论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7): 21.

基金课题:国家民委贵州师范大学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2022年度课题招标项目“贵州民族文化自信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YB2022002);贵州省2023年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项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贵州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3RWZX014)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中华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后勤服务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