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视域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2023-04-21夷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3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

夷萍

摘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关键路径,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有重大作用。天府共享旅居小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都西部片区试点,利用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资源,抓住整镇改造契机,夯实生态本底,做好生态农产品招牌,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显化和增值。同时,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着生態价值评估核算工作困难、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难以建立、生态优势资源挖掘手段和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未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应重视集体经济组织在生态资源资本化过程中的作用,创新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和环境、完善相关法律保障机制。

关键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天府共享旅居小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模式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点内容,亦是践行“两山理论”的主要抓手。从《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出台,再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份”的探索,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研究从理论转向实践阶段。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为今后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指明了方向。从全国层面来看,目前被列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试验区的六个省、两个地级市(分别是浙江省、江西省、贵州省、青海省、福建省、海南省及浙江丽水市、江西抚州市),在探索生态产品内涵、属性、价值核算和交换机制、生态补偿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生态银行”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让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任务要求更为迫切,探索由点向面铺开也势在必行。

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成都西部片区8个区(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承载的其中一项重要试点任务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环境的需要与生态产品发展情况相比较,绝大多数地区生态产品具有“生态溢价”空间较窄,生态产业耦合度低、创新驱动力弱,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不统一,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体制机制不健全、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过程中高度重视并予以重点解决。成都西部片区承担着成都保护生态底线、耕地红线的重任,在生态资源方面有独特优势,生态产品丰富且有特色,特别是山区。大邑县江天府共享旅居小镇位于西岭雪山运动康养产业功能区境内,在龙门山奇观骨干线沿线,近年来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整镇改造契机,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并依托特色小镇,深挖本土民俗文化,以场景营造为产业植入市场体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在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如何把良好的生态本底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对我国生态大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正确认识山区生态产品价值,科学创新相关制度,通过案例观察总结,提供共性经验,对深入探讨如何有效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邑天府共享旅居小镇生态产品现状分析

江天府共享旅居小镇位于大邑县城西北部,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辖7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2.1万余人。江镇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森林覆盖率达70%,空气质量优良,是成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历史上以煤矿、林业经济为主,在2009年全镇煤矿关闭后,主要经济以种植三木药材、青梅和佛手瓜为主,素有“中药材之乡”和“红梅之乡”的美誉。境内还有唐代佛学文化遗址白云庵,大邑古八景之一“凤凰鲸柏”。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保持着良好的生态资源,生态产品丰富,生态优势明显:一是地形地貌多样。大邑县具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结构,山区占县总面积60.5%。江镇地处大邑山区地带,平均海拔1400米(最佳人居海拔高度),山区河谷错落、沟壑纵横,形成了丘陵、山地、峡谷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为生态产品的多样性打下基础。二是河流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两大水系斜江河和江河,流域面积分别达821平方公里和440.13平方公里。河流支流密布,呈树枝状,雨水充足,水源充沛,是大邑、邛崃两地供水主要来源。由于地形江河落差大,水能集中,历史上建成三坝水库、丰收水库、七一水库、大飞水电站、安顺乡电站、双河电站、江乡水电站、三坝水力发电站等,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佳。三是气候温润适宜,森林植被良好。小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湿润微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1度。夏无酷暑,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是成都避暑胜地。森林面积大、覆盖率高,大多数为天然林,类型丰富。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树种多样,例如,银杏、柏树、冷杉等。林内真菌、附生植被较多,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土壤保持十分有利。四是自然资源优越,文化底蕴浓厚。小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硫铁矿、花岗石等20多种,其中煤炭总共储量达300多万吨。同时药材种类繁多,黄柏、杜仲、厚朴、黄连等,销往各地,素有“药材之乡”美誉。农产品质优类多,红梅、青梅、佛手瓜等,是大邑著名地理标志产品。小镇文化底蕴深厚,有唐代佛学文化遗址白云庵、川西石窟造像瑰宝“唐代摩崖石刻——药师崖”,大邑古八景之一“凤凰鲸柏”,同时毗邻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分析天府共享旅居小镇生态产品,兼具有物质供给型产品、调节服务型产品和文化服务型产品三大类。

二、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层实践与观察

当前,如何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我国生态大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从实践上看,试点地区先试先行,大胆创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近年来,江天府共享旅居小镇在全域规划、清理、重塑的基础上,重聚生态产业、唤醒沉睡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为探索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路径积累了经验。

(一)做好全域重塑工作,夯实良好生态本底

江天府共享旅居小镇通过全域规划、清理,重构空间、重组要素,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奠定基础。

1. 跨镇村全域规划,重构小镇空间。天府共享旅居小镇由于煤炭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采煤炭供成都市区使用,年产量可达10万吨以上,被称为“煤炭小镇”。在很长一段时间,小镇产业单一,煤炭的开采成为全镇乃至大邑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保护被迫成为对立面。整个小镇污染严重、环境恶劣,给大自然带来极大伤害。2009年,煤炭产业虽然逐渐退出,但是小镇也失去了支柱产业,村民收入骤减,贫困人口增加,环境也未有明显好转。2013年,小镇开始全域规划,启动了整镇改造和生态移民工作,全面关闭污染企业,旧场镇统一规划打造,把山区地灾户和交通落后的散居农户全部纳入到场镇改造,集中安置。通过生态移民,3000多人由山区集中到街区,减少地灾户220余户,生态格局得到重塑。

2. 全面梳理资源,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天府共享旅居小镇利用“场镇改造+生态移民”的契机,对小镇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保护。一是集成土地资源,清理盘活国有闲置用地、废弃工矿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1000余亩,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拓展空间。二是盘活公有资产,整合镇村闲置办公用房3800平方米,用于配套共享停车场、应急避难场等市政服务,同时积极引进新业态,丰富产业发展载体。三是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关停、整治污染企业,加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控农药施用量,实施畜禽养殖循环化,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地范围,积极推进河流治理修复工作。通过这些污染治理腾出环境容量,为未来的发展创造生态空间,使生态价值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推进农业“活化”,做好“生态农产品”招牌

天府共享旅居小镇立足现有基础,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行农创,实现营业额大幅增长。同时,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做好“生态农产品”招牌。

1. 开发农创产品,激发生态农产品活力。政府根据小镇原始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实行规模种植农产品,依托黄柏、青梅、佛手瓜等国家地标产品,与省林科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开发了青梅果酒、大邑古茶、药香抱枕等一系列农创产品。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街区展示体验和互联网线上销售,这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方式为小镇农产品赢得好口碑。

2. 加快林權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天府共享旅居小镇森林覆盖率极高,政府根据天然林和经济林的不同特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方式开展林权流转,以此推动林下经济的规模经营。同时根据小镇土壤和气候条件,按照“宜林则林,宜药则药”的原则,大力发展黄柏、黄连、杜仲、厚朴等林下药材种植业,组织生态产品进行线上云交易、云招商,成为西南地区有名的“药材之乡”,其价值最终通过市场的交易来实现。

(三)利用场景活化推动生态旅游业,实现生态资源赋能

天府共享旅居小镇处于通往西岭雪山的交通要道上,有国际冰雪运动和温泉疗养胜地的产业基础,亦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交通和生态优势。近年来,小镇围绕市委对大邑县提出全域旅游、文旅大邑的发展定位,及时调整发展目标,依据小镇原始生态自然条件的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着力把自然生态资源要素转变为经济发展效益,实现生态资源赋能。

1. 推进场景活化,以美学应用场景展示历史文脉与乡愁记忆。一是依托小镇优美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存等生态特色营造本地文化街区场景。实施“街区共建行动”,发动群众捐出老旧物件布置街区小景,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建设“煤矿景观”“药廉文化”,实现在地文化与公共空间、建筑形态、自然山水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文化标识。二是营造旅居生活体验场景。沿斜江河打造“乐山、亲水”滨河生态景观,沿主街布局“拾景”“听语”等文创空间,引入迟迟摄影、斜源书局等时尚体验项目,充分彰显“慢生活”特质。三是营造网红打卡消费场景。运用空间美学理念,建设“大邑白瓷”“情人滩”等网红打卡点,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场景活化创造了物业价值和就业机会,通过住房、商铺出租自营,场镇居民家庭户均年收入增长到10万元,增幅达到42%,生态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

2. 推进“机制活化”,搭建平台实现小镇多元共建。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体,强化政企合作,建立“管委会+国有公司”运行机制。西岭雪山冰雪运动功能区管委会组建招商与企业服务部、产业发展与宣传营销部等专业团队,提供“一行一策”“一企一策”专业服务。发挥县城乡集团作为国有平台公司的支撑作用,统筹规划建设街区公共配套设施,参与项目包装策划和开发运营。同时创新“集体经济+企业”共营模式,组建社区集体资产公司,通过合约出租、参股保底分红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在丰富小镇业态的同时,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增长45%。

3. 引进专业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成都市西岭雪山运动康养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入驻小镇后,与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并引进高学历优秀专业人才,成功组建招商与企业服务部、规划建设部、产业发展与宣传营销部、景区管理部、党群综合部等,向全球各类运动康养休闲旅游类企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

三、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突出问题

生态文明转型的大背景下,生态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也还面临着生态价值评估与核算方法难统一、相关制度(如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不健全、生态优势资源挖掘手段和呈现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约束条件。案例分析表明,天府共享旅居小镇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上取得一些成效,也符合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是面临的一些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这些问题有的是共性问题,具有普遍性,有的是个性问题,但是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一)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核算亟待完成

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基础,因为它涉及生态产品的定价方法和定价机制。生态产品可以是生态系统本身产生的,也可以是人类付诸劳动(或放弃发展)所生产的,具体所蕴含的价值在不同研究中也分门别类,因此要根据生态产品的类型来选择生态产品的价值评估方法,并且结合生态系统自身演变和生态产品交易情况,监测其整体变化情况,从而对市场提供准确的价格信号。从实践上来看,许多地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比如,天府共享旅居小镇还未对生态产品价值进行评估和核算,直接导致生态产品进入市场时难以定价。因此做好生态产品相关背景信息大调查,摸清本地区生态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建立清单,在此基础上对生态产品进行评估核算等最核心的基础工作亟须完成。目前我国对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的方法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意愿调查法等,已有专家学者运用这些方法有针对性对一些地区进行评估核算。例如,欧阳志云评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48 万亿元; 范振林采用GEP方法,分别对贵州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进行分类评估核算,得出贵州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23560亿元。湖北省鄂州市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对国内学者提出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修正,采用当量因子法开展生态价值核算,推动生态补偿和生态价值显化。所以政府要做实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工作,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邀请相关科研院校和专家对本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进行评估与核算,为接下来的相关工作打牢基础。

(二)适应市场交易的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亟须建立

只有在生态资源既稀缺又具有明确产权的区域,生态资源才可能转化为生态资产,转化为可经营的生产要素,才能给所有者带来经济收益。就目前来看,物质供给型生态产品产权清晰,容易进入市场交易,但是调节服务型生态产品(如河流、阳光、空气、湖泊等)具有跨区域性、流动性、不可分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受益主体亦难以明确区分,此类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和实现是个重难点问题。但是恰好也因为这些生态资源还未被定价,所以其还具备被定价和再定价的增值空间。天府共享旅居小镇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含量年均达到3500立方厘米,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小镇调节服务型生态产品质量佳,理应抓住机会,但是对这类生态产品利用度和开发度不够,亦未在生态资源产权制度上做相关探索。

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有利于全面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有利于实现生态修复、创造生态保护收益。但是国家层面还未有类似“生态补偿条件”的法规,这种上位法的缺失导致地方在探索生态补偿制度过程中束手束腳。就水资源生态补偿来说,目前四川出台了《四川省“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补偿资金来源单一,补偿参与者不足、补偿资金缺乏监管、补偿覆盖面不全等问题。天府共享旅居小镇处于两条重要河流上游(斜江河、江河),在生态资源补偿方面由于上位法的缺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各部门探索方向不明、决心不足。

(三)生态优势资源挖掘手段和呈现方式需要开拓

生态系统涉及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我国具有生态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这些资源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在市场上实现经济价值,才能成为经济资源,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地区对生态产品(特别是文化服务类产品)的开发和挖掘力度不够,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如天府共享旅居小镇在物质供给产品价值挖掘上,仅停留在产品的初加工和简单的文创(包装),绿色产业规模小、体量小、生产方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低,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不足,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延长成为主要短板,因此,绿色产业整体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受阻。小镇有历史悠久的药佛文化,唐代佛学文化遗址白云庵、川西石窟造像瑰宝“唐代摩崖石刻——药师崖”,大邑古八景之一“凤凰鲸柏”,同时毗邻道教发源地“鹤鸣山”,这些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历史积淀深厚,亟待保护和传承。然而地方政府对小镇药佛文化价值实现形式和路径的探索仅停留在场景的景观打造和展现,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力度不足,人文和民俗价值挖掘深度不够,相关文创产品的IP矩阵、品牌战略方向不明确,交流展示方式单一,沉浸式体验缺乏,致使生态产品文化价值转换和价值增值困难,仅停留在观赏层面。

四、推进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考与建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事关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实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发展生态产品实现路径这一重大议题提上日程。新形势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开展政策制度创新试验,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动力,天府共享旅居小镇从“煤炭小镇”到“生态小镇”正是这一探索和改革趋势的典型代表。接下来针对目前在探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能忽视集体经济组织在生态资源资本化过程中的作用;二是创新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和环境;三是完善相关法律保障机制。

(一)重视集体经济组织在生态资源资本化过程中的作用

生态文明大背景下,生态资源转变为资本过程中由于其整体性、公共性等特质,要厘清产权归属问题才能避免冲突发生。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山区地块破碎、边界参差、产权构造复杂,而土地资源本身的生存功能和福利功能尤其受到村民重视,集体经济组织恰好可以充当生态资源价值化媒介,实现收益分配社会化。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作为村域内部资源整合者,与政府一起摸清自身生态家底,整合定价生态资产,承担起资源管理公司的职能引进资本,作为村内财产所有权主体促进村内交易规范化,并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折股量化分配收益,实现生态资产可拆可分交易,这种整合定价、股份内部交易的模式大大降低了项目进入过程中造成的资本浪费,也能满足不同主体方的权利诉求,顺利为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化奠定组织基础。特别强调一点,资本进入后对生态产品的开发模式会呈现出个性化、逐利化的倾向,这时地方政府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尊重自然,严格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产品价值。

(二)创新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和环境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将各种生态资源集中起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多渠道融资有助于市场交易平台和环境的优化。当前,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以收储、托管等形式进行资本融资,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才能进一步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在这方面的探索,可以借鉴福建省南平市的“生态银行”和浙江、江西的“两山银行”。生态银行和两山银行都是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化输出的方式,搭建起的一个围绕自然资源进行管理整合、转换提升、市场化交易和可持续运营的平台。具体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出资成立运营公司,负责自然资源整体统筹、流转储备、资本技术导入和市场化运营,以收购、置换、托管、租赁等方式集中分散的自然资源,摸底确权,然后将这些“自然资源资产包”通过股权合作、委托经营等手段,引入资金,开发运营,从而实现生态资源价值显化和增值。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完成初步定价、生态产品市场发挥配置作用产生市场定价、金融平台和工具助推生态溢价的“三级定价机制”保障了各方利益,“摸底确权—流转储备—整理提升—金融运作—开发运营—实施监管”的交易规则确保生态资源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营。同时,在探索生态产品入市过程中还要重视生态产业扩容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生态产品公共服务,完善生态资源公共交易市场相关配套设施,做活做优“生态+”市场交易平台。

(三)完善相关法律保障机制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指出:“系统梳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现行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适时进行立改废释。”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目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律机制有以下困境,一是缺乏配套的法规和实施细则,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二是生态环境资源法律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多头、纵向、分散的生态保护与资源管理体制不利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三是部分地区重点流域生态补偿保障机制更多依赖行政力量推动,缺乏长效的法律保护机制。就此问题,欧洲国家在这方面的探索走在前列,比如,英国的“环境敏感计划”、德国“生态农业计划”、芬兰“森林生物多样性计划”等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和方式、限额交易市场、交易价格、实施期限等以立法形式明确具体实施方案,欧盟还制定《共同农业政策》《ETS指令》等来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律保障,国家要在生态资源产权、生态市场交易规则、生态补偿等空白方面加强立法,不能仅限于资源或者环境保护的单行法律文件中或者地方性法规。换句话说,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一定要既有基本法和专门法,也要有地方的实施条例或者细则为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提供方向和约束,力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法律约束、有方向可循。

参考文献:

[1]王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与一般途径[J].太平洋学报,2019,27(10):78-91.

[2]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鴻.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05):19-25.

[3]范振林,李维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0,43(03):82-90.

[4]杨艳,李维明,谷树忠,等.当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J].发展研究,2020,403(03):54-59.

[5]陈清,张文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0,265(12):133-141.

[6]丘水林,靳乐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缺陷及国际经验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9,216(03):157-162.

(作者单位:中共大邑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
出版活动中影响编辑价值实现的几个因素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热带海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价值实现研究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模式优化探索
体育赛事版权引进热的冷思考与应有方略
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营销策略分析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