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阶·五路·九初·四进:职初教师三年规培方案设计

2023-04-21吴水洋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训课程教育

吴水洋

本着“青年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教师兴则教育兴,青年教师强则教育强”的认识,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了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以入职三年内的新教师为服务对象,聚焦职初三年规培,在新时代基层真实场景中思考并研究中小学新教师成长成才的特点规律,构建了以“三阶·五路·九初·四进”为标识度的区域职初教师培训新样态,努力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成果。

一、多维思辨的整体架构

中心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与愿景导向,自觉运用社会学习、群体动力等理论,研究新时代中小学新教师成长成才的特点规律,务实扬弃、锐意拓创,以对区域教育质量及教师职业生涯双重负责的人文情怀,不拘一格、别具一格地助力新教师成长。秉持成长与成功相济、专业成长与全面成长相辅、“经师”与“人师”相成理念,既立足当前的急务刚需,解决“器技方法之训”,帮新人练就“启航式”“三斧头”以站稳三尺讲台,又着眼长远的内需内驱,培根铸魂、固本培元,融入“志道方向之训”,助新人储备续航力以深耕一方杏坛。

中心将构建以“三阶?五路?九初?四进”为标识度的区域职初教师培训培养新样态。其中:“三阶”是培训培养的时间轴和目标链,“五路”是培训培养的责任单位,“九初”是培训培养课程体系,“四进”是培训培养基本策略。具体而言,就是将原先2年的规培周期延长到3年,一年一个阶梯拾级而上循序渐进;整合“训(培训中心)、研(教研室)、科(教科所)、技(电教部门)、校(中小学校)”五路力量共助新教师成长;发掘“初为人师”一词的情趣意蕴,研发九大课程模块,成就青师诸多第一次的职业生涯高峰体验,教而思进、“进乎技矣”;确立培训培养一体化理念,实施“递进、跟进、协进、精进”四大策略。

二、三年时轴的进阶设计

中心将通过三年的精心培养,实现“一年入门、两年适应、三年成型”的目标,使新教师在职业理解、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所任教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能根据教学实际,熟练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胜任班主任工作,成为能独当一面、不断学习进取的教育教学能手。

(一)一年入門

即教学基本功合格,重点是引领试用期的年轻教师走进师门,涵养“为师之德”,体认“为师之情”,锤炼“为师之技”,脚踏实地,奠定专业根基。衔接与迁移高等教育培养课程,突出教师职业的“应知应会”,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了解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会借助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等途径规范设计教案,独立实施课堂教学,具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意识;基本了解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协助做好班级管理和值周管理,适应学校教学与德育管理常规,具有与同事和家长沟通合作的意识;能积极了解学生,树立保护学生安全与健康的意识;基本了解教师的工作方式、职业特点,理解并适应学校管理方式;能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善于向同事学习,养成积累和记录的习惯,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

(二)两年适应

即教育教学基本功进一步夯实,重点是指导新教师主动钻研“为师之法”,蓄积“为师之能”,培育匠心灵性,强化专业能力。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初步掌握教材处理能力,理解课堂教学要素,熟悉并能有意识地尝试常见教学方法,能自主进行教学设计,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具备学科育人意识,执教能力明显提升;熟悉班集体建设常规,掌握活动育人的基本方法,能与学生、同事、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基本胜任班主任岗位;教育热情高涨,思维品质明显提升,形成教育人文阅读的兴趣和及时总结整理反思的习惯,尝试参与课题研究。

(三)三年成型

即胜任教师工作,重点是引导新教师仰望星空,志存高远,积极寻访“为师之道”,主动探索“为师之艺”,内修德性悟性,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全面素养。具备掌握学情的意识和基本方法,学科教学知识(PCK)逐渐丰富,能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尝试不同教学方法,从容驾驭课堂,逐渐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能独立开展班主任工作,树立“五育融合”理念,熟悉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掌握学生心理辅导方法,能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班集体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重身教、善言教,具有一定的人格影响力;具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和将实践进行理论提升的意识,积淀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善于借助科研工具方法,参与规划课题或独立承担小课题研究,具有成果物化与转化意识,能够尝试总结他人与自己的教书育人经验,能够适切地表达和分享对专业领域的独特见解,具有关注学科和教育前沿的意识;坚定长期从教的信心信仰,形成健康生活情趣,健全人格心理素质,人际关系融洽,自我效能感良好,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意识强烈,自我发展方向与目标逐步明晰。

三、课程内容的模块建构

课程内容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因此,对标教师专业标准,聚焦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紧扣入职前三年的青年教师这一特定对象及其生涯发展起步阶段的特点,尊重一线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活的实践逻辑,围绕“师德修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入门技能、文化修养、职业理解”六方面,结构化设计出由以下九大模块组成的整体课程架构:师德初熏陶(含教育法规政策)、校园初印象(含学校运行与管理常规)、教材初研读(含课标)、师生初接触、课堂初感受、带班初体悟(含家校合作)、科研初尝试、职场初形象(含教师礼仪、处事与人际关系)、生涯初规划(含志趣与情趣)。

按照“九九归一”意趣,每个模块分解并优选出九门序列化、突出实操方法的精品课程,形成“九初九法”课程表和课程资源包。例如,在“课堂初感受”模块下开设九门课程: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观议课、如何设计布置作业、如何批改反馈作业、如何应用技术辅助教学、如何个别辅导、如何分析学情、如何教学反思。通过此模块课程的学习,让新教师对课堂形成初步认知,知道“上完一节课”的基本流程,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之后“上好一节课”打好坚实基础。又如,“带班初体悟”模块的九门课程:上好班会课、班集体活动、个别教育、班级环境创设、班干部组织培养、班集体舆论与学习氛围营建、班级人际关系与团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合作、家校合作。班主任工作作为新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对新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此模块的课程能够帮助新教师认识班主任工作、了解班主任角色、明晰班主任工作理念、原则、方法及技巧,为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班主任打好基础。通过九个模块的内容,培养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新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能力,从而达成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尽快成为教师团队的中坚力量。

四、培养方式的集群创新

鉴于新教师的“入职、入行、入门”和“从毕业生到职场人身份切换”的性质,实施在地化的培训培养方式,包括课程资源在地化、师资在地化等。

(一)实行培养方式集群创新

一是借鉴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新教师培训“九初九法”课程表,兼顾双向维度,即培训内容与教师能力。在培训内容方面,遵循培训培养主题内容的“高结构递进”策略,体现教师在职教育课程体系架构的创新;在教师能力方面,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尊重教师差异,摒弃单一的、标准化的评价方法,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性的发展。

二是树立“开门、开源办师训”理念,实施课程与专家生成的大纵深精进策略,体现课程建设和师资资源的创新。即推行课程开发开设一体化征选制度,向全市学校教师(包括但不限于名特师)和教研员、师训员及地方师范类高校教师公开征集,分“课程简介文本评选—课程课件资源评选—说课录播视频评选—现场试课”四阶段严选,评选产生新教师培训培养课程的开发者和授课者。

三是开展新教师培训课程集体备课研磨活动,形成惯例,体现师训组织文化的再造。新教师集体备课研磨活动,能够焕发群体活力,激发群体力量。在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每位新教师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其已有的經验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新教师在集体备课研磨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自已有知识经验,迸发创造性思维火花,研磨出精品教学课程,并在此过程中取长补短,提升自我,从而进一步服务于组织文化的创造。

四是针对培训中常见的“现场激动、回去不动”现象,遵循服务与成就新人的全程跟进策略,实现培训培养一体化的创新,通过“一校一群组、一师一档案”以及召回、回访、小组座谈、线上分享、成长快报等做法,在跟踪跟进中维持、激活、强化集中培训的延续效益。

五是强化“联”。针对区域培训培养与在校培训培养的隔离、割裂、脱节现象,探索区域研训与校本研修的对接衔接机制创新。通过培训培养计划前置对接、研训主题内容交错叠加、研训方式互补、研训考核联动等办法,形成两者的“旋转门”与“榫卯结构”;同时,“联”还在于发挥培训、教研、科研、技术、基地等市直单位在新教师培训培养方面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协同培养效应,联合各主体实施协同推进策略。

(二)突出“两味”,让培训意义与意思兼具

一是讲究“趣味”。反思以往新教师培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高而空”“僵而硬”“杂而碎”问题(课程、师资、组织方式等),注重创意策划。培训班取名“(2022)新丝(师)班”,三年培养周期分别称“种芽期、新叶期和青苗期”,让动感活力的班级文化熏陶青年教师成长。建立“青丝(师)联盟”(以历届新教师学员为主体),多用“身边人”“过来人”,实现“学伴相连”,发挥同伴教育作用和场效应。推行“读训结合”,举行教育经典书籍阅读分享会(如三年精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开设教育影视研讨课。

二是体现“衢味”。将南孔文化传承纳入培训课程,建立学籍注册与毕业管理制度,推行中华教育典籍名篇(《论语》《礼记?学记》《师说》等)课前朗诵或书法展示活动,集体咏唱《大同颂》。联合南宗孔庙举行新教师入职礼、拜师礼、毕业礼,设计并赠送富有激励和教育意义的纪念标识。

总之,中心将以建设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项目为契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课程开发、制度建设与规培实践,在实现“一年入门、两年适应、三年成型”的区域新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同时,以新教师规培为切入口和突破口,培育区域教师培训培养领域的特色,进而带动区域师训工作的整体提升,并努力使衢州的新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在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地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培训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