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优:发挥一贯优势,实现小初衔接
2023-04-21张丽文
张丽文
学段衔接是基础教育领域一直关注的难点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加强学段衔接,再一次凸显了学段衔接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辽宁省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从1999年开始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多年来,学校始终聚焦主体发展,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守正创新,持经达变;坚持把提高学段衔接的针对性、深入性、系统性、实效性作为发挥九年一贯制办学的优势,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加畅通地拾级而上,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瞄准问题与优势,确定衔接思路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不是简单的学段升级,而是一次学习和生活的跨越。一方面,这一阶段学生自身发展表现为生理发育加速、心理成熟不够、情绪丰富多变、自主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作为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初中在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学习任务、学习要求、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不同,这些差异会给学段过渡期的学生带来各种不适应,也致使家长出现教育焦虑等不良情绪。然而当前衔接教育面临的困境是“小”“初”学生在这个时期既缺乏学习上的支持,也缺乏应对“准青春期”所必须的心理上的引导和支持。处在“各管一段”发展样态的小学和初中学校往往少有实践互通,“小”“初”教师也缺少行动的自觉。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优化学段衔接的天然实验场,学校聚焦九年一贯的本质特征“一贯”和“统整”,明确了九年一贯的四个应然优势,即一是育人时空的连续性与广阔性优势,有利于着眼义务教育的全程视野,涵养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二是教育教学的整体性与贯通性优势,有利于对课程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连贯一致的施教;三是学生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优势,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心理、社会性方面的适应性发展;四是教育资源的积聚性与共享性优势,有利于统筹共享小初两个学段的各种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发展。只有发挥这四个方面的优势,使义务教育阶段成为一个连续、系统、整体的育人过程,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效能的整体提升。为此,学校确定了以下衔接思路:以九年一贯优势发挥为支点,系统梳理小初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不断聚焦、直面堵点,从理念文化、课程教学、管理机制、效能评价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从内涵和操作层面消除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衔接的障碍,切实解决融、通、优的问题,实现两个学段的有机衔接。
二、紧扣问题解决,探索小初衔接的实践策略
以研究的姿态做教育是学校的教育实践准则。学校立足解决问题,以四个核心课题为载体,开展扎扎实实的实践研究和探索。
(一)解决“融”的问题
融则合,合则发展。学校采取的具体策略是文化融心、学术融力。
1.文化融心:通过践行“尊重”理念,形成小初衔接的文化共识
学校小初教师一以贯之、高度认同的理念文化是发挥学制优势、促进学段有效衔接的动能,也是提升育人效能的核心。学校以“尊重”为核心办学理念,通过全员共建精神力系统和人人讲述尊重教育故事,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价值引领,让教师充分意识到小学和初中是拥有共同教育价值和愿景追求的共同体,从而树立义务教育全程的质量观和全面的发展观。
学校注重将“尊重”办学理念贯彻到九年一贯的各个生态要素之中。例如:校标中用九条彩线勾勒出开满鲜花、缀满果实的大树,寓意九年一贯整体育人,硕果累累;通过教师自画像描绘出小初教师共同的文化形象——敬业、儒雅、智慧、幸福;构建了以“学生本位、学科本质、学堂本真”为样态的“学本尊重”文化课堂,使“始于欲学、注重自学、关注乐学、有效导学、解决学会、实现会学”成为小初相邻学段教师联合教研共同使用的文化密码,教师运用自检和评价工具展开教研对话,共同解决问题,互致学术敬意。就这样,一以贯之的文化浸润,有效地促进了文化融心。
2.学术融力:通过创新一体化学术管理机制,实现小初教师的教研协同
指向教育教学一线的组织结构建设是学校推进小初衔接的关键。为了实现小初教师实质性的联动和融合发展,降低衔接运转中的管理成本,学校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形成了一体化学术管理机制。
一体化学术管理机制,即以促进教师的一体化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由一线教师领衔,按照专业领域建立包括学科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11个教育研究室。教育研究室共有7大职能:厘清学科育人本质,进行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开展教育评价,推动团队专业发展,整体规划一至九年的教育和学生发展,探索育人规律。
学校依托教育研究室加强了三个方面的衔接实践研究:一是学段的适应性衔接,主要依托小初适应性衔接项目展开。二是学科课程教学的衔接,主要是学科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衔接和资源的有效统整。三是教风学风的衔接。教风学风衔接采取了三个策略,分别是过渡学段的教师相互走进课堂,充分了解和感受相邻学段教与学的实际;共同选定和开展项目研究;设立联合教研周和衔接教研机制,让衔接从自然发生到有效推进,直至得以落实。
一体化学术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融合,学校小初教师以各教育研究室为一个整体,教科研训协同合作,使整体育人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凸显。
(二)解决“通”的问题
通则顺,顺则高效。学校聚焦九年一贯育人体系的核心支撑,以素养为导向,用九年一貫的全程视野,立足核心素养发展,构建了“一二三四五”培养目标体系,包括一个核心目标,即全面发展有所长,志能并举有担当;两大品行支柱,即爱与责任;三大基本习惯,即运动、学习、生活;四大基础能力,即表达(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五大尊重特质,即阳光自信、懂得感恩、勇于担当、乐于探索、知行合一。学校按照学段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基于培养目标,构建了九年一贯序列化“自主实现课程”体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彰显“一贯”与“统整”的特质,促进学段有效衔接。纵向上,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教研室梳理了学科对接的必备知识、方法与能力,扫除盲点,连接断点,删减、整合交叉重复点,建立知识体系和能力指标之间的贯通递进,形成优化整合方案,在备课和教学中落实,实现减负提质;在厘清各年段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小初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序列化,如实现语文学科阅读四级跳、数学学科的学科实践序列等。横向上,以主题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载体,系统构建了小初主题及项目式学习序列,推进了一体化课程综合化实施。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注重小初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发展的梯次性,使学生的成长不断档。同时,依托社团梯队建设,实现校本课程的能力升级和低中高学段学生培养的有效衔接。
此外,学校根据过渡期学生的主要特点,统筹课程资源,设计了衔接性桥梁课程。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体验、混龄教育、心理调适、社会实践、亲子关系等方面。例如,针对六年级学生开设的由学长主讲的成长分享课、初中教师主讲的学法指导课以及创设的适应性混龄学习体验周;针对七年级新生开展的“入学季”“入学月”“入学周”系列主题教育;针对家长开设的“家力量,共成长”小初过渡阶段协同育人培训课程;针对六七年級教师开展的“班主任恳谈”“衔接教研”等活动,通过衔接性桥梁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同时引导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
学校以省级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研究”为牵动,构建了九年一贯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以九年一贯的培养目标体系为导向,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用九年一贯的课程体系作支撑,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用九年一贯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来检验,回答培养得怎么样的问题。这些方式有效地解决“通”的问题,增强了学校整体育人的实效。
(三)解决“优”的问题
学校在小初衔接方面的探索是否让九年一贯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是否提升了整体育人的办学效能,需要评价来检验。
学校以国家级规划课题为载体,开展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效能评价与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通过专家指导和反复论证,构建了九年一贯效能自检工具——九年一贯制学校效能评价体系,使学校在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九年一贯的本质特征,促进育人效能的提升。
学校借助九年一贯制学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了《辽宁省实验学校(集团)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由集团教育督导中心的专职督学对各办学单位开展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的质量督导,对切实促进各办学单位实现小初有效衔接,提升整体育人和办学效能,实现优质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2022级七年级学生的调研,93%的学生适应初中生活,超过50%的学生适应速度非常快,100%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感到适应。
三、小初有效衔接为学校带来的变化与发展
教育是实践的艺术。多年的扎实探索,不仅有效解决了小初衔接中关乎高质量教育的融、通、优三大关键性现实问题,而且也使学校切实感受到发挥九年一贯优势、探索实践学段教育有效衔接带给学生、教师和家庭的变化。学生在享受不间断贯通教育过程中实现了成长的不断档,教师们在联动、融通的教育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专业发展的跨越。由于落实衔接,平缓了义务教育的陡度;由于有效统整,延展了整体育人的宽度;由于创新机制,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由于联动融合,积淀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厚度;由于评价促进,创造了提升办学效能的新高度。
2022年11月,辽宁教育学院组织召开了辽宁省义务教育学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暨小初教学衔接研讨会,学校语数英三个学科的教育研究室提供了常态课堂教学衔接教研现场,每个学科的小初衔接课堂教学都体现了“课堂文化的承接,知识内容的链接,能力发展的进阶,学习方式的对接,评价反馈的顺接,以及凸显小初一以贯之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整体育人”的实效,赢得了省级教研专家和广大教育同仁的赞许。此外,学校应邀在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上进行小初衔接经验交流。
站在人的立场,向未来看去,学校应当笃定: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人的整体性发展层面设计学生的发展之路,让学生享受完整、贯通的九年一体化学校生活是高质量义务教育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学校会持续为之努力。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