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后要做胃肠镜
2023-04-21梁超仪
梁超仪
汪建平:结直肠癌二级预防非常重要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中已经位居第二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表示,针对结直肠癌的特征,从预防角度来看,二级预防比较可靠,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一级预防是锻炼身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对预防任何疾病都是需要的。从医生角度来看,我们更重视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就是在有癌前病变或者有这种可能性的时候,及时通过筛查发现,及早阻断病情的发展。”汪建平介绍,“尤其是结直肠癌,二级预防的效果比其他肿瘤要好得多。有75%~80%的结直肠癌是从腺瘤转变过来的,这个转变过程需要10年或10年以上。如果在这期间把它阻断,那么就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因此,从结直肠癌外科医生的角度来说,结直肠癌的二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胡品津:长期腹痛、腹泻要排查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原因未明、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高峰年龄是30~40岁,以青壮年群体较为常见。克罗恩病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以15~30岁最为常见,现在儿童的病例越来越多。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胡品津教授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和便血,克罗恩病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和体重下降。如果反复、长期出现这些症状,要怀疑炎症性肠病,要通过内镜、影像学等检查来进一步确定诊断。
从症状来看,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现相对比较容易,腹泻、便血,做个肠镜加上病理活检基本上就可以诊断。克罗恩病的诊断难度相对较高,从有症状到确诊可能需要多年,有的甚至出现并发症才被发现。克罗恩病的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它的症状不特异,“如果出现反复腹痛、腹泻症状,特别是有体重下降,青少年有生长发育不良、迟缓,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时应首先采取肠镜检查,再结合放射影像学等检查确诊。”胡品津提醒。
彭俊生:早期胃癌难以发现 40岁以上重视胃镜筛查
胃癌在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中均排行第三,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首席专家、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彭俊生教授表示,胃癌的生存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为90%以上,但目前胃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只有35.1%,主要原因是患者以进展期及晚期胃癌为主,因此胃癌的早期筛查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年龄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患胃癌的风险加大。胃癌的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但胃癌的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青壮年胃癌患者在临床中也并不少见。
“早期胃癌,有时候会出现腹痛、食欲下降、排黑便、疲乏等症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这是因为早期胃癌病变非常小,基本不会引起容易察觉的疼痛、出血等症状。出现症状时病灶通常已经发展到中晚期,这时的治疗效果就很差了,因此,要在早期发现胃癌,最关键的举措还是积极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40岁以后,对饮食不规律、长期胃炎、家里有人得过胃癌的人群,更应该重视。”专家表示,胃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同样也可排除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对胃癌高危人群,需要到正规医院完成抽血、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检查等筛查项目。
此外,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量运动,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少熬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规律饮食,饮食少盐、少辛辣刺激,少吃腌制品,戒烟戒酒;远离严重污染地区和避免职业暴露。
任东林:无症状痔病无须干预 警惕过度手术
流行病学显示,我国人群中患有痔病的比例在50%以上。然而,有痔病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干预,更不意味着动不动就要手术治疗。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盆底肛肠外科首席专家任东林教授看来,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痔病是很少的,随意手术以及切除范围过大,都属于痔病的过度治疗。
对待痔病,首先要做的一点是积极预防,特别是从生活方式、排便习惯上做好预防工作。专家介绍,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保证合理的膳食结构,保持排便通畅。久坐久站要多活动一下,减少肠道特别是消化道末端的淤血,这些做法对预防痔病都是有好处的。需要提醒的是,孕产期女性要注意多摄入蔬菜、水果,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如果有痔疮脱出、排便困难等情况,要采取措施给予改善。此外,应尽量避免人为抑制便意,这会导致远端粪便回流到回结肠,慢慢变硬引起排便困难,可在每日比较空闲的时间段养成固定的排便习惯。
任东林提醒,要慎防痔病的过度手术治疗。一般有相关明确指征才需要考虑手术,无症状的痔病无须治疗,不要见痔就治。手术指征主要有以下几点:反复出血导致贫血、反复脱垂影响生活和工作、脱垂后回不去、出现各种并发症、个人特殊需求等情况,而且临床上应强调不同痔不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