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主题出版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2023-04-21刘晓晔孙维健
刘晓晔?孙维健
【摘要】少儿主题出版的读者年龄层低、创作难度大,如何在创作和出版中坚守儿童本位是少儿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采用“儿童阅读反应”这一儿童图书评价研究视角,选取典型少儿主题出版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儿童本位的具体表现特征:儿童能够主动运用自身经验解读和理解新信息,儿童所熟悉和了解的事物更容易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儿童对现代的、生活化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主动反应,出版物中的启发性语言能有效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据此,文章提出少儿主题出版应走出出版视域,关注影响儿童阅读反应的外部因素,建立少儿主题出版的生态理念,并通过巧妙的出版选题与内容策划、符合儿童需求的语言表达使影响儿童阅读反应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达成少儿主题出版与少儿文化产业内部的良性互动,提升少儿主题出版的影响力。
【关 键 词】主题出版;儿童阅读;少儿出版
【作者单位】刘晓晔,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孙维健,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03.002
少儿出版具有教育属性,发挥了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發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围绕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打造一批高质量、影响大的主题出版精品”的目标,并针对图书出版提出“加强阅读分众分类分级指导”“推出一批少儿读物精品”“组织出版一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少儿图书、绘本连环画、有声读物等”要求。
近年来,伴随着建党100周年等重要事件,少儿主题出版物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少儿出版和主题出版的一支重要力量。读者年龄层越低,主题出版物的创作难度越大,如何处理好少儿主题出版儿童本位问题,始终是影响少儿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虽看似“老生常谈”,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基于理论思辨提出观点和策略,基于儿童视角的分析相对较少。儿童阅读反应是一种反映儿童评价的研究视角,是儿童对图书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读者对图书的评价研究。为此,本研究选取少儿主题出版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考察儿童读者的阅读反应,为少儿主题出版的理念与实践创新提供实证依据。
一、 研究方法
基于代表性取样要求,本研究选择由中宣部宣教局和团中央宣传部全程指导,中央统战部、中央台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务院港澳办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等单位权威审定的“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系列图画书为研究样本。该作品入不仅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而且荣获202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符合优质少儿主题出版物的基本特征。同时,该系列作品信息类型丰富,通过景观(自然风景名胜、名胜古迹、现代城市地标)、大众文化生活(传统习俗、儿童游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以及有趣的语言文字,多角度展现美好家乡,既能培养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帮助他们打好精神底色,又有利于研究者对儿童阅读反应的内容和特点展开分析。该系列作品的目标受众为5—12岁儿童,覆盖了最难引发读者共鸣的幼儿阶段,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研究以该套丛书中的《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北京正在说》为具体阅读内容,采用集体讲读的方式,从儿童的行为和语言两个角度观察北京、深圳两地4个班85名5—6岁儿童的阅读反应。
二、 儿童对少儿主题出版物的阅读反应特点
《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北京正在说》的画面中包含大量文化信息。自然风景有香山、北海公园,名胜古迹包括长城、天坛、故宫、颐和园;现代城市地标包括天安门广场、奥林匹克公园、长安街、世贸天阶、鸟巢、水立方;传统习俗有逛庙会、喝茶汤、舞狮;儿童游戏包括放风筝、玩风车、吹糖人、玩拨浪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打陀螺、兔儿爷、抖空竹;地方美食既包括传统的焦圈、豆汁、灌肠、驴打滚、豌豆黄,也有依然深受多数现代家庭喜爱的烤鸭、炸酱面、铜锅涮肉,更有深受儿童喜爱的冰糖葫芦。这些文化信息的大众化、儿童化程度不同,因此儿童读者对其的反应也呈现一定的差异。
1.儿童会主动运用自身经验解读和理解新信息
少儿出版一贯重视儿童读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阅读需求,强调内容既要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又要给儿童传递新知与思想[1]。如何让少儿主题出版物中的新知和思想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少儿主题出版工作者需要实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儿童读者面对新信息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会主动地调动和联系自身经验去理解和解读新信息。例如,在教师讲到故宫时,儿童主动表示“太和殿是他们开会的地儿,我看过关于故宫的一本书”;虽然儿童并没有去过颐和园,但当儿童看到颐和园的画面时,表示“紫竹院也有长廊,就是比这个(颐和园的长廊)短一点”;在教师介绍京剧时,虽然儿童不熟悉京剧,但儿童会主动观察画面细节,识别并分析孙悟空的脸谱。这意味着,少儿主题出版物的创作与出版应关注“传递”与“适应”的平衡,在向儿童读者传递新信息、新思想的时候,要在创作上注重细节的“相似”或“相关”,以拉近主题出版物与儿童读者间的距离。
2.包含儿童熟悉和了解的事物的图书更容易调动儿童的阅读积极性
由于儿童会主动运用自身经验解读和理解新信息,因此信息的新异程度将影响儿童的阅读反应。当儿童阅读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时,往往会出现强烈的共鸣反应。例如,教师翻到世贸天阶的页面时,儿童首先关注和识别的是冰墩墩和雪容融;当教师翻到天安门的页面时,儿童会异口同声地大喊“北京天安门!”,还有儿童补充道“我哥哥拼过这个乐高!”“我去拍过照!”,透过儿童的言语和声调,教师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儿童看到天安门时的高兴和自豪。以上例子说明,少儿主题读物中的一些信息会唤起儿童相关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有的是直接经验,有的是在同类阅读、家庭休闲活动中获得的间接经验,在与相关信息不断接触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建立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更高,并与主题读物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可见,儿童的主题阅读受到来自其他阅读、儿童游戏、家庭休闲生活、影视传播等各类社会文化生活的潜在影响。
3.儿童对现代的、生活化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主动反应
在自然风景名胜、名胜古迹、现代城市地标、传统习俗、儿童游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美食7类信息中,儿童对地方美食、现代城市地标、儿童游戏3类信息多为主動反应,当教师将图书翻到相应页面时,儿童会主动发表评论或表示赞叹。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风景名胜、名胜古迹的主动反应较少,多为教师引导下的回应。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深圳儿童除糖葫芦外基本无法说出北京地方美食的名称,但他们依然会主动地对美食做出阅读反应,展现强烈的关注和好奇,询问食物的名称并且进行相关的猜测。同样,深圳儿童虽然不认识北京的世贸天阶,但会主动表示“这里和京基100好像”。这一结果与以往儿童对节日图画书中春节文化符号的识别结果类似[2]。由此可见,建立与现代儿童的共同话语是少儿主题出版物制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4.儿童会对启发性语言描述产生更高的阅读兴趣
少儿主题出版物归根结底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家林良用美国诗人狄金生形容鸟的眼睛转动像“受惊的小珠子”来阐述儿童文学语言的启发性,指出这样的句子会让人心中一动,产生惊喜的感觉,而且还能启发读者对鸟的眼睛的观察以及对珠子的观察,这种让读者拥有“被启发的喜悦”正是阅读的快乐所在[3]。本研究同样发现,当教师讲到香山山势陡峭,不易攀登,所以俗名叫“鬼见愁”时,儿童普遍表现惊叹的情绪,并发出疑问;当教师朗读到“人们从‘鸟巢出来进去,就好像鸟儿一样飞进飞出”,很多儿童会面带微笑并且配合着鸟儿飞的动作。这种启发性语言与修辞有关,但又超越了修辞。作品中一些描述“量”的科学语言,具有同样效果。例如,当教师讲到颐和园的长廊有1000米时,多名儿童发出“哇!”的惊叹;当讲到故宫里的房子有9000多间,儿童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讲到御花园里的松柏活了几百年,儿童会震惊地重复“好几百年!”。少儿主题出版是向儿童读者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上述发现对少儿主题出版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儿童阅读反应视角下少儿主题出版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当前,少儿主题出版已经成为“出版”“少儿出版”“主题出版”研究的重要关注点,重视选题、策划、发行研究,但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图书出版领域内部。本研究对儿童主题阅读特点的研究结果,提示少儿主题出版工作者应关注出版的内、外两个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其中,儿童能够主动运用自身经验解读和理解新信息,包含儿童熟悉和了解的事物的图书更容易调动儿童的阅读积极性,儿童对现代的、生活化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主动反应,三者说明了外部因素会影响儿童对主题出版物的兴趣,少儿主题出版工作者应重视儿童前期经验的获取渠道,跳出出版,关注别处,以生态系统的理念看待少儿主题出版。
1.建立少儿主题出版生态理念,使其与相关少儿文化产业良性互动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生存环境是一个包含不同层次的完整生态系统,不同和同一层次系统之间又彼此发生互动。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由相同或相近的文化产业组织及其支撑体系,通过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4],其重要特征是通过彼此之间的知识传播、技术扩散、信息循环等形式的互动,使其具有自适应与修复、学习与发展功能[5]。少儿主题出版是少儿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少儿主题出版工作者需要站在系统生态的视角下思考其与少儿文化产业的互动关系,思考现今儿童读者身处的历史时期、生活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和内容对少儿主题出版的隐性作用,以系统思维寻求产业间的协同进步。
信息时代,少儿主题出版必须直面“无限的媒介”和“有限的儿童注意力”之间的竞争劣势。本研究发现,儿童日常所接触的生活、阅读、娱乐甚至是流行文化,如去紫竹院公园游玩、读有关故宫的图书、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孙悟空等,均会影响他们对主题出版物中信息的接受程度。因此,少儿主题出版需要走出“出版”围墙,建立“大出版”的格局和理念。一方面,少儿主题出版应主动谋求跨媒介、跨领域融合,关注文旅、文创以及动漫影视等相关产业要素对少儿主题出版的影响,打通自身与少儿文化产业相关业态的联系。另一方面,少儿主题出版应重视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打造有利于家庭、学校、社区协同参与的少儿主题出版产品,如注意分析《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中“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注重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等重要表述,再通过跨产业、跨渠道、跨媒介手段谋求少儿文化产业内部良性互动,使少儿主题出版的内容和形式多渠道渗透儿童读者的日常生活,进而实现少儿主题出版的突围之路。
当前,一些少儿主题出版物已经做出相关尝试。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启航之路·微听上海”项目,就将主题出版与“红色打卡路线”进行有机结合,在为孩子量身打造少儿版《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100》一书的基础上,将书中讲述的上海革命地标故事与家庭休闲打卡联系起来,儿童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让党的诞生地的红色记忆读在纸上、行在脚下、跃然心中。独立项目的成功运营证明少儿文化产业内部的结合大有可为,少儿主题出版与相关产业开展深度合作前景广阔,这将为少儿主题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2.儿童阅读反应视角下推动少儿主题出版繁荣的实践路径
少儿主题出版产业发展需要建立生态系统思维,寻求外部机遇,但外因需要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因此,少儿主题出版应基于儿童视角,重视打造内容要素,如充分研究儿童日常生活经验,把握主题出版方向与儿童朴素价值观的共通之处,挖掘具有现代性的主题出版素材,结合儿童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创新写作手法。这些儿童视角的要素往往适用于整个少儿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也有利于少儿主题出版与相关产业自然衔接。
(1)大视野关注,小角度切入,使少儿主题出版与儿童生活密切相连
学界对于主题出版的概念一直存在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出版界在主题出版发展过程中避免概念窄化或泛化的定位探索。但题材的重大性、鲜明的导向性始终是主题出版区别于一般出版的核心特征[6]。主题出版的核心特征决定了主题出版要具有全局觀和广阔的视野,关注大问题。但面对少儿这一特殊受众时,主题出版须将大视野、大问题有效地转化为小角度、小切入,“深入浅出”地为少年儿童讲述大主题、大思想。以“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系列图画书为例,其在选题和内容策划上就妥善了处理了“一大一小”的关系,尤其是对美食文化、儿童游戏、现代地标性建筑等内容的呈现,将“小角度切入”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少儿主题出版与儿童生活密切相连,不仅增强少儿主题出版的亲和力,而且通过展现家乡特色、国家壮美,有力地落实了儿童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大议题。
少儿主题出版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当代儿童的幸福快乐就是‘国之重大”的基本意识。重视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小视角来联系儿童生活,使少儿主题出版接地气、有活力,能够透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引导儿童建立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实现少儿主题出版“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而这些贯穿于少儿主题出版物中的小切角,隐藏在背景中的小事物,如儿童游艺、非遗手工、传统民俗、风景名胜都能为少儿主题出版与旅游、文创等文化产业联动提供支撑。
(2)硬传播塑“形”,软传播凝“神”,探寻儿童读者价值认同的生长点
少儿主题出版具有明确的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导向性,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政策推动”依赖性,存在选题视野狭窄、跟风出版和重复出版现象突出等问题,在表现方式上常侧重于统一规范的权威传播话语,这些内容带有“硬传播”特点,存在向儿童读者“宣传推介”的倾向,因此往往塑造了少儿主题出版的外在形式,却由于缺乏与儿童读者的内在对话和沟通,导致“赔本赚吆喝”的情况时有出现。
本研究发现,儿童读者的生活经验、对少儿主题出版物展现的信息的熟悉程度都会影响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面向儿童群体的少儿主题出版需要重视“软传播”,努力谋求“大主题”与“小儿童”之间的“价值认同生长点”。事实上,在以互动传播为基本特征的“软传播时代”,任何社会组织都不应该、也不可能采取以“硬”相向、只“硬”不“软”的传播方式[7]。少儿主题出版既要认真研究围绕国家重大事件的核心选题,硬核推广少儿主题出版物,形成少儿主题出版的内容矩阵,又要充分研究相关主题与当代儿童受众之间的价值共同点,重视提炼和展现凝聚在人、事、物背后的中华儿女的创新创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元素。正像一位小学生在“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首发活动中谈自己读《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王者之师》的感想:“我也有我的爱好,我喜欢击剑和体育,所以中国女排的故事也特别吸引我,我看到了她们的乐观,坚强刻苦不服输的精神。教练常常跟我说‘体育精神‘坚韧的品格这些我似懂非懂的话,在女排的故事里我似乎都慢慢得到了体会。”少儿主题出版不仅要具有主题出版的外在形式和特征,更要“以形凝神”,让主题出版真正为儿童读者提供营养又美味的精神大餐。
(3)重视现代主题挖掘,建立历史与现代的平衡
某一历史时期和民族文化中的一种理论,由于从此时此地向彼时彼地的运动,在另一历史时期或者境遇中会变得不同,其说服力也可能会增强或减弱[8]。同理,少儿主题出版题材若脱离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则会消解其对新生代儿童的说服力,降低其活力和生命力。现代的、生活化的信息更能够激发儿童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少儿主题出版的内容策划要充分挖掘新时代主题,将改革创新精神、包容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重点纳入少儿主题出版选题范围,积极发掘现代社会的典型事件,发出时代声音、展示时代成就、体现时代风貌,从而使少儿主题出版葆有青春活力,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久弥新的发展性和创新性。
但主题出版的特殊性使其不可避免地与历史重大会议、重要纪念日、革命事件等历史信息相关。儿童读者受自身学习阶段的影响,所储备的历史知识总体相对较少,因此少儿主题出版应重视历史信息的呈现方式,帮助儿童找到历史与现代的关联。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少儿主题出版物《一百岁的红领巾》,就通过不同时代的红领巾连通了历史与现代,以跨越百年的历史眼光对少儿主题出版的呈现方式进行全新探索,在回顾峥嵘历史的同时反映了新时代精神风貌,使少儿主题出版“带着温度,冒着热气”。
(4)运用启发性语言,使主题出版成为传递思想和引领求知的桥梁
少儿主题出版通常对儿童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儿童具备一些前期知识经验,尤其是涉及史实、人物、建筑、年代等方面的信息对儿童具备的知识背景的要求更高,如果少儿主题出版工作者在创作和编辑出版物的过程中词汇、句子和表达的选择和处理不当,会让读者对少儿主题出版物形成严肃刻板的印象,让读者望而却步。因此,少儿主题出版物的创作语言应具备少儿读物的幽默、夸张、善用修辞等基本特征。对此,“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系列作品使用“鬼见愁”“好像房子踩了高跷一样”等修辞性语言,成功激发了儿童读者积极的阅读情绪就是很好的例证。
幽默的语言表达有利于少儿主题出版物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向儿童读者传递内容和思想。同时,少儿主题出版的核心使命在于激发儿童对建党百年来的历史和成就产生浓厚的兴趣,萌发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认同。因此少儿主题出版的创作和编辑还需要关注语言的启发性,以引发儿童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湖南正在说》虽然未细致介绍洪江古商城,但通过“古代人时怎么做生意的?来这里感受吧!”,让儿童充分了解中国商业文明。这种创作手法不仅提高了趣味性,而且为少儿主题出版物与文旅等相关产业互动提供了可能,使少儿主题出版不止于单向的信息传递,还能引领儿童的求知与实践。
四、结语
少儿主题出版是主题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新人、兴文化”的重要举措,其不仅展现中国的历史成就和伟大创造,而且呈现新中国的伟大变革和时代风貌,为儿童读者构建关于中国历史和中国未来的知识图景,同时引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少儿主题出版必须扎根儿童,将触角深植于当代儿童的社会生活之中,对儿童本位的出版立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使作品能够与儿童读者同频共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少儿主题出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均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家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少儿文化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内在关联,因此少儿主题出版要突破出版思维局限,积极谋求跨学科、跨产业、跨媒介的联合,合力向儿童展现时代风貌,传递昂扬精神。
|参考文献|
[1]常青. 对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 出版广角,2022(19):47-51.
[2]刘晓晔,李月珠,王壮. 立足少儿出版走出去 构建中华节日文化景观:基于儿童对图画书春节文化符号意义建构特点的分析[J]. 科技与出版, 2021(12):122-128.
[3]林良. 浅语的艺术[M]. 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
[4]王霞,李雪,郭兵. 基于SD模型的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4):64-70.
[5]洪帅,吕荣胜. 中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综述[J]. 经济问题探索,2017(5):38-44+50.
[6]周蔚华,熊小明. 主题出版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辨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22(11):5-10.
[7]黄也平. 软传播:新世纪中国“国家传播”的方式选择[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150-158+176.
[8]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 世界·文本·批评家[M].李自修,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