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怒火·重案》叙事策略解读

2023-04-20杨蕊茗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警匪警匪片怒火

杨蕊茗

(辽宁师范大学 影视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自2003年CEPA (《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协议签署后,香港与内地开始合拍电影,诸多导演北上。2021年香港陈木胜导演的遗作《怒火·重案》走进观众视野,影片在“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运用情节叙事、人物叙事、特效叙事、“道德+法治”叙事、明星叙事等多重叙事手法,不但达到了“警匪片+”类型电影叙事的新高度,而且赢得了市场与口碑。陈木胜秉承香港警匪电影的传统叙事,坚持警匪题材加动作片的风格,重视个人情感和生存发展,大胆创新,选用甄子丹、谢霆锋等名演员组成强大阵容,融家庭、爱情、兄弟情、官场、商场、复仇、善恶拷问等纠葛入戏,规避了动作片剧情薄弱的特点,爆点悬疑不断,赢得观众的认可和9亿的票房价值,斩获了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及最佳动作设计诸多大奖。在“讲好中国故事”和香港回归25周年的语境下,《怒火·重案》的成功诠释了观众对香港警匪片的审美接受与叙事价值指向,对华语警匪电影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分析其叙事发展策略,阐释个中经验与启示。

一、警匪片与华语警匪片

回溯警匪片的历史发展脉络,在好莱坞电影生产谱系中,警匪片可以视为强盗片、黑帮片 (the gangster film) 所派生出来的一种亚类型。所谓警匪片,是指以警察与匪徒为中心展开戏剧矛盾冲突的电影作品。根据题材的不同,包括谍战型警匪片和对战型警匪片。郝建《类型电影教程》指出:“警匪片不像强盗片那样着重展示恶的毁灭,而是更多地表现善和正义、法治的胜利。在强盗片发展起来以后,电影检查机构和观众经常认为强盗片过多地展示暴力并让观众与犯罪、凶恶的匪徒认同,于是警匪片的叙事模式应运而生,它表现主人公同匪盗等黑暗势力做艰苦、顽强的斗争并最终必定取得胜利。”[1]

相比好莱坞警匪片,华语警匪片特别是内地警匪片一直担负着建构国家形象与表述国家意志的重要任务,而当下华语警匪电影的创作,又是建立在内地与香港警匪片两种创作链条之上的。

在内地,“反特片,归根结底是一种有着浓重意识形态的片种”[2]。“十七年”间,《羊城暗哨》(1957)、《冰山上的来客》(1963) 等反特片作为表现国家政权与敌特实力作斗争的电影样式曾风靡一时,及时呼应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政治合法性诉求,构成了冷战意识形态下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的滋生与娱乐化风潮的兴起,《飓风行动》(1986)、《疯狂的代价》(1989) 等一批“新主流警匪片”开始涌现,满足了观众猎奇心理与娱乐需求,但人物塑造囿于社会语境的限制无法深入而流于脸谱化、平面化,艺术上难免乏善可陈。

在香港电影的创作语境中,警匪片向来是一个蔚为大观的电影类型。香港电影工业相对成熟,在类型电影创制上有着更为丰富深厚的产业经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警匪片逐渐成为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主流电影类型,并涌现出诸如《警察故事》系列、《无间道》系列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相对于同时期的内地警匪片,香港警匪片在戏剧冲突与视听效果营造及人性复杂性的发掘等方面更胜一筹。随着警匪片电影风靡全球,香港警匪片亦形成了不同的亚类型。如电影《无间道》《窃听风云》属于谍战警匪片;《英雄本色》《怒火·重案》属于对战警匪片。在香港的电影流年中,杜琪峰、陈木胜、唐季礼、林超贤等导演都对警匪片类型电影情有独钟,为其类型叙事做出了巨大贡献。石竹青《影视编剧基础》(2008)就以《无间道》两种不同结局处理方式的解读为例,对延展式结局进行分析[3],说明经典警匪片已登堂入室,进入教材分析。警匪电影独特的叙事策略分析更倍受研究者的青睐。

进入21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市场化与产业化程度日益提升,特别是CEPA签订后,在“讲好中国故事”的默契之下,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电影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近年来,香港电影人集体北上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为内地电影带来了深厚的产业运作经验。在内地警匪片主旋律定位与香港警匪片类型经验两股创作传统的互渗互补与优势催生下,《硬汉》(2008)、《寒战》(2012)、《警察故事2013》(2013)、《扫毒》(2013)、《白日焰火》(2014)、《解救吾先生》(2015)、《烈日灼心》(2015)、《湄公河行动》(2016)、《怒火·重案》(2021)等华语警匪片接踵而至,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内地、香港警匪片以同中有异的两种创作路向,实现了主导意识形态传输与大众审美趣味的高度弥合,展现出当下日趋“新主流化”警匪片创作的多种可能性。李宁《论当下主旋律警匪片的类型化叙事——以电影〈烈日灼心〉与〈湄公河行动〉为例》(2017)对影片做了深层次的解读,认为电影《烈日灼心》依循“向内转”的叙事策略,在保持影片商业化与主旋律的同时,努力凸显人性探索与现实观照的艺术性面目。电影《湄公河行动》则坚持“向外转”的创作路向,在跨国叙事中致力于将标准商业类型片与主导意识形态进行融合。这两部电影作为近年来涌现出的具有标杆意义的警匪电影,在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叙事方面做出了颇有实绩的尝试[4]。我们将这两种向内或向外转的电影称为“新主流警匪片”。

陈木胜的《怒火·重案》中,两个警察由情谊笃厚的兄弟变成势不两立的仇家,既有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对比最常见的传统认同叙事、戏剧化叙事、道德化叙事等模式与策略,又吸收借鉴美国好莱坞电影经典的叙事模式,多种叙事手法综合运用,充满向内向外的张力,创造了9亿的票房价值,无疑是继《无间道》《烈日灼心》《湄公河行动》之后华语警匪片类型的又一力作,其叙事的成功需要系统总结与深入分析思考。

二、华语警匪电影《怒火·重案》的叙事策略

《怒火·重案》故事叙述重案组布网围剿国际毒枭,突然杀出一组蒙面悍匪“黑吃黑”,更冷血屠杀众警察。重案组督察张崇邦(甄子丹饰)亲睹队友被杀,深入追查发现,悍匪首领竟是昔日队友兄弟邱刚敖(谢霆锋饰)。而表面上将阿敖推向罪恶深渊的人,却正是法院审判时未帮兄弟作证的阿邦。宿命让二人再次纠缠,一切恩怨如何了断?剧情就此铺陈展开。以下拟从四方面对《怒火·重案》的叙事策略加以分析与阐释。

1.情节叙事:二元对立的复杂情感纠葛叠置,推动情节发展

《怒火·重案》的故事虽承袭警匪电影传统,但在矛盾冲突设置方面交织着情与理、怒与恕、爱与恨、生与死、罪与罚、正义与邪恶、道法与命运的复杂纠葛。本是香港某警队中流砥柱的邱刚敖,在一个富豪被绑架的案子中,匪徒同伙拒绝提供被害人下落,在上级“我保你”的暗示下,阿敖和队友对匪徒动用私刑使证人致死。在法庭追究责任时,上级和被解救的富豪为求自保,将全部责任推卸给阿敖,而作为目击者和警队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张崇邦法庭上的证词也并非有利于阿敖,导致阿敖入狱。出狱后,阿敖由警察沦为匪徒,与几个不法分子联合作案,“黑吃黑”劫持毒品、杀死警察无数、报复富豪、抢劫银行、劫持阿邦妻子作人质,开始与警方与阿邦进行对抗,踏上了复仇的不归路,被警方列为重案。

传统的警匪片是警察与匪徒之间的周旋。《怒火·重案》虽也遵循了这样的叙事策略,但与其不同的是张崇邦与邱刚敖不单单是警察与匪徒的关系,他们之间还交织着很多的情感联系。在邱刚敖犯罪之前,两个人是朝夕相处的同事,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两人有着默契深厚的感情基础,但在解救富豪的任务中却走向了不同的命运。阿邦深爱自己的妻子,他性格刚直不阿,重情重义,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阿敖机智干练、果敢自负,逼上梁山后心狠手辣、狂妄至极;该影片就在情与理、怒与恕、爱与恨、生与死、罪与罚、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交织中,展开复杂的道德矛盾冲突,推动情节的层递发展。而这种复杂的情感矛盾纠葛,正是观众和市场的加权指标,符合新主流“向内转”电影的观影期待。

2.人物叙事:警与匪的对比反转,塑造复杂丰满的人物

《怒火·重案》作为陈木胜的遗作,不但在警匪片类型发展方面非常值得纪念,而且作为一部“警匪+动作+悬疑”的影片,其综合立体的呈现,可作多元的分析。影片除典型的警匪元素外,甄子丹、谢霆锋的动作打斗、飙车、巷战、劫持解救人质,动作感十足,具有东方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特质,特别是暴力美学意义上的视觉效应,让观众获得感、观影体验爆棚,市场收益亦是盆满钵满。

影片血与肉的人物形象展现立体丰满。警察张崇邦刚正不阿,一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但影片也设置了他突破底线的故事,成功安排了一个非常富有人情味的矛盾冲突。为了解救被阿敖绑作人质且有定时炸药的妻子,他突破上司的警告,违反规则向歹徒开枪,冒着被审判开除公职的危险,争分夺秒执行任务。为了正义,阿邦不畏强权,面对法律的底线亦不以公徇私,最后选择公开与阿敖进行了断,代表着不可撼动的正义一面。他的机智冷静、热血拼搏、守护爱情、坚守信仰、维护正义,让无数的观众热泪盈眶。就如张崇邦的那句台词:“我们当警察的,哪怕这么多”。陈木胜导演早期电影对情感处理较为单薄,而《怒火·重案》对于英雄的塑造,可谓立体丰满。

匪徒邱刚敖,在剧中更是一个反转复杂的人物。作为警队新星时,其性格冷酷、机智勇敢、执行力强;被陷害入狱后三观颠倒、由警成匪、怒对一切、杀人成魔;但随着情节的展开推进,其接受暗示暴力执法及被陷害真相渐明后,他的嫉恶如仇、命悬一线及赌徒之宿命,又令人同情不已。与他昔日相处的同事兄弟阿邦,没有因为私人交情在法律面前作伪证维护他,这让他燃起了怒火般的复仇心理,形成了非常具有个人主义色彩的阴险冷酷的复仇狂人格。阿邦是阿敖来到警察局后第一个信任的、也是一直合作的师父、同事,两人具有深厚的传统警匪片意义的兄弟情。阿敖一开始是信任阿邦的,自己最信任的人在危急时刻却没有出手相助,反而因实事求是的证词客观变相地陷阿敖于暴力执法之不利,信任的破灭、友谊的失落,是构成邱刚敖性格转变至关重要的一点。面对上级用完即弃的世界,邱刚敖的三观与人性的善被颠覆殆尽,在法庭审判面前,他硬汉般默不作声,眼神忧郁愤怒,后来逼着自己昔日兄弟带上定时炸弹而实现复仇,直到他临终前喊出的一句话:“我认输,但我不认命”,表现了一个怒火般倔强而阴险狡诈的狂徒形象。

两个人物对比,一个刚正不阿,一个桀骜不驯,一个坚守正义追求爱情,一个出离愤怒选择复仇,在立体塑造过程中都有反转,都有性格内在发展逻辑的牵引勾连,加之甄子丹、谢霆锋的明星人气演绎,使得该片的人物塑造血肉丰满,动作张力十足。观众情绪被反转调动,刺激之余,拷问人性命运,点赞频频,收获满满,而这也正是新主流警匪电影发展需要触碰的高度。

3.好莱坞式的特效叙事:“警匪片+”的视听语言与技术尺度的丈量

(1)镜头语言丰富考究。《怒火·重案》中,废弃商场的殊死搏斗、茶果岭剿灭匪窝、尖沙咀的激烈枪战、暗巷子里的飙车、银行暗门重重、蝴蝶刀嗖嗖飞舞、定时炸弹绑架的扣人心弦、中国功夫的过瘾打斗,远中近景交错、长短镜头切换,场景设置险象环生;相比于固定镜头,手提摄影的晃动,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此外,利用人物面部特写表现内心情绪,拉近了荧幕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阿敖蒙面揭开后的狞笑、打斗时的大汗淋漓、眼神紧张惊慌、冷酷复仇、出离愤怒等,都成为票房的卖点及影片特效的标尺。

(2)惊险紧张的暴力美学。影片最后一幕的动作戏十分具有文化意味。场景设置在一座废弃的教堂里:张崇邦与邱刚敖进行生死决战,两人都暂时与世界外物隔离,宣泄着私人的恩怨与多年积攒下的情绪。警棍、蝴蝶刀、铁锤的加入似乎加重了两人矛盾冲突的砝码,力量动作的交锋、血腥惊险的打斗,令人屏息。二人最后的决斗被设置在教堂,具有暴力反讽的美学意味:洁白的教堂,紫色的玻璃,神像在两人打斗中轰然倒塌。庄严肃穆的场景设定,将正义与邪恶较量的主题升华,搏斗的情境在神圣的教堂中进行,强烈的反差深入人心,引发观众对规则、对命运的深度思量与尖锐拷问。

(3)同期声录制音效逼真。对于两人打斗的动作戏,导演并没有使用紧张的背景音乐而是采用同期声录制。如巷战飙车、枪战声以及教堂激战打斗时蝴蝶刀的嗖嗖挥舞声、错落有致的钢琴声混搭展现,这是陈木胜留给观众最后的听觉盛宴;在其他警察赶来之际,邱刚敖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已到尽头,发出灵魂叩问:“如果那天执行任务的人是你,我们的命运会不会反过来?”这句经典台词的出现,一瞬间,一切都已结束消解,又仿佛是新的开始,善与恶、邪与正就在一刹那,或许坏人只是上帝为他关闭了一扇窗。复仇的怒火虽已熄灭,但影片定格在观众对命运无限的叩问、对人性绵长的思考之中。

(4)闪回复现成就独特叙事。雨夜暴力执法片段,在影片的开头,阿敖躲在仓库时的噩梦袭扰、法庭审判时不堪回首的阿邦证词、结尾教堂打斗阿敖的叩问命运等高频率多节点出现同一闪回,作为人物矛盾冲突的焦点和剧情发展变化的关键推力,闪回的运用不仅交代了警匪之间敌暗我明的独特视角,而且为兄弟搏斗埋下了伏笔,为主题的延展升华留下了玄机和按键。大量的闪回手法,强调了警察与匪徒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观众在重组故事发展逻辑中,反复凸显“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法律是道德底线不可触碰”的主题。这或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实施以来用电影话语传达的一次大胆尝试。在阿敖奄奄一息的时候,张崇邦的人物视角通过闪回回忆过去两人的兄弟情谊,张崇邦的人物心理处于一种复杂甚至矛盾的境地,但在神像倒塌的一刹那,神明已不在,情感依然涌动,任灵飞升、让心滴血,这就是怒火的代价。

(5)悬念重生张力无限。从影片开头一幕的雨天暴力打斗,到蒙面人袭击警察劫持毒品、摘下面具后邪魅一笑,随后警察眼中尽是疑惑与震惊,蒙面人身份非同寻常……电影开端便埋下了悬疑的种子,蒙面人是何身份,是怎样的过往让他成为了危险的暴徒,他的命运会如何?阿邦赴宴时不给上司面子,刚正不阿的他命运走向将会如何?温情款款的他,在爱妻被劫为人质时,又将如何抉择?警察署对阿邦触犯警规底线最后的处置如何?阿敖被陷害入狱成魔成狂谁来负责?阿敖“认输不认命”,他与阿邦如果切换任务,结局有何不同?可见《怒火·重案》透露着对警匪片中情与理、爱与恨、罪与罚、怒与恕、正义与邪恶矛盾转换的深刻思考,充满着对社会现实、人性的观照,在这复杂的道德伦理二元对立的边缘,人性在游走,灰调反转并不提供非此即彼的解释,使该片导演、片中人物、观众角色视角互相切换,收获着片场内外的审美张力,体现了华语警匪电影审美观照的延展空间。

4.道德+法治叙事:道德舆论与主流价值的阐扬

《怒火·重案》延续了陈木胜以往的风格,加上情节设定的前史部分,不禁令人产生深刻的思考。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情与理的纠葛之中,究竟孰重孰轻?关于命运与人性的问题是否具有边界和评判规则?这不单单是一部电影,还是一部文化传播的作品,在导演、片中人物与观众之间,三者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可切换,不断地在沟通切换中最终回归中国传统的道德叙事与正义价值取向。

电影是叙事的产物,是一种大众媒介,尤其是商业类型电影,对于主流价值表达与文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香港与内地电影的交融合作,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福音。警察在高大森严的秩序大厦中工作,匪徒在废墟暗巷中苟延残喘地生存,《怒火·重案》的场景设置超越了艺术的形而上,留给观众许多想象思考空间,表达了法治对维护香港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升华了社会认知价值。

实践证明,具有市场人气的新主流影片,会促使对社会现实、价值观及人生况味进行深入思考,对主流价值及文化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5.明星叙事:“警匪+动作”题材电影的优选原则

作为“警匪+动作”题材类型电影,通过人气明星演绎具有戏剧性的故事冲突、强烈的视觉因素、紧张的叙事节奏,拉动观众的观影兴趣不断攀升。这一点,陈木胜的遗作加上甄子丹与谢霆锋的动作演绎,使《怒火·重案》展示了香港这一类型片的成熟风采,矗立在了内地香港合作背景下的新主流警匪片的历史巅口,成就了雄奇而隽永的历史叙事,也成为香港回归25周年的献礼。

三、《怒火·重案》对华语新主流警匪电影叙事的启示

作为一部成功的香港警匪电影,一定意义上,《怒火·重案》提供了香港警匪电影类型叙事的经典案例,分析其经验,结合国内主旋律警匪片的新发展,未来内地香港合拍的新主流警匪片叙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讲好中国故事

(1)人物叙事策略上:在警察与匪徒、邪恶与黑暗的二元对立叙事中,写出矛盾的变化回转,不断进行冲突与较量。一方面,致力于激烈的打斗场景的捕捉,剑拔弩张的矛盾冲突可满足观众的观影体验;另一方面,警察维持公共秩序,让观众对匪徒制造的恐惧感最终得到消解。其间,直面人性的灰色地带,表现警匪间真实复杂的情感纠葛。甚至融合政治片的特点,将黑暗势力的对抗融入内部体制机制的治理,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正视直面灰色地带,从而表现社会现实,弘扬正义。警察人物形象塑造也不一定是完美的,他们身上或有感情牵绊,或有道德逆境。匪徒亦有复杂的性格发展逻辑,抑或是良心发现立地成佛。新主流警匪电影叙事兼收并蓄,纵横捭阖,不仅可为主流价值观服务,而且可以超越类型电影的传统叙事,拥抱新时代,在文化自信大背景下“向内转”讲好中国故事。这无疑是香港电影融入新主流电影的大势所趋,成熟的警匪类型电影亦概莫能外。

(2)情节叙事策略上:对警方的侦探细节和匪方的犯罪细节要有十分把握,细节决定成败。用艺术技巧渲染紧张严肃的氛围,运用好莱坞式的打斗动作来表现警匪之间复杂矛盾的情绪与关系。构建完整的叙事结构,交代一定的前史和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利用闪回、倒叙、分叙等叙事方式,在中西结合的叙事情节发展中让观众始终处在兴奋状态,形成口碑效应。赢得观众和市场认可,这是“新主流警匪片”类型电影必不可少的特质。

(3)叙事空间情感策略上:警与匪的对抗会根据故事背景设定发生在特定的场景。凝重的画面和紧张的声音营造出叙事空间;通过观众审美感知中的心理作用,利用多种艺术手段将跳跃的时空、复杂的情感连结起来,形成观众心理上相互联系的画面时空逻辑和情感纽带,让观众穿梭于故事内外,时刻关照观众的观影体验,以影视艺术追求真善美。

(4)明星叙事策略角度:新主流警匪电影因其特定武打动作的设定,须找一些动作戏好的演员演绎;警察、黑帮、警花等等自然要有强有力的演员阵容。作为一种关系观众与市场加分权重的叙事策略,也应该是新主流警匪片的题中之义。

2.新主流警匪片创新发展的新要求

(1)叙事逻辑的延展。在学习国外黑帮片突出的兄弟情之外,要有自己的民族电影特色。要突出法治精神,融入法治纪律与文化内涵;警方的设定要通过塑造新颖的人物形象来展现鲜明的中国故事。主角非全能,匪方的作案手段和警方的破案手段要创新,不一定是大团圆结局,但结局对观众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警方破案亦可探索更新的方式;新主流警匪电影故事须具有延伸性和关联性,要具有开发续集的效益推动,不做盲目加法;警匪电影虽然商业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亦不要盲目地满足观众而破坏了叙事逻辑,在警与匪二元对立的框架下,既不过度拔高,又不失探索新主流警匪片的综合效应,相对保持自己特定的界限,力争不失警匪电影的传统优势。

(2)文化交流叙事指向的新探索:新主流警匪片独特的吸引力不在于警察的破案手段以及理智的分析过程,而是中华文化道德叙事所传递的人性光芒和真善美引起的情感共鸣。叙事上可尝试由非理性的行为动机到游戏关卡闯关模式的探索。要探索本土观众能接受的创新,还要借鉴外国电影的经典叙事,避免全然致敬或者模仿。在香港类型化警匪电影进入瓶颈期接受考验的时刻,融入整个华语世界,通过合拍发展新主流警匪片,已毋庸置疑。

陈木胜导演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担负起电影人使命,影片《怒火·重案》夺人眼目,令人称道。随着内地香港合拍的不断推进,期待华语警匪电影可以直面现实、直面生活,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成熟类型的双重优势,拥抱新主流,呈现更多的优秀影片。

猜你喜欢

警匪警匪片怒火
“警匪”“谍战”齐上演,督查战线谱新篇
《拆弹专家》逆袭五一档,这是香港警匪片复兴的开始么?
可怕的怒火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坐上怒火去飞翔
《解救吾先生》 2015年9月30日
《东方电影报道》
漫画
小桃樱·警匪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