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报》所见民国时期的二胡演奏活动

2023-04-20翟一臻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音乐会

翟一臻,邢 璐

(1.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2.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1872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始人为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Emest Major)。1949年5月27日正式停刊,累计运营77年,共出版25 600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办刊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申报》在创刊号上即宣告其办刊宗旨: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1]。

《申报》所载内容几乎涵盖清末至民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情况,故而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中刊载大量与二胡有关的报道,内容涵盖二胡演奏活动记录、二胡名家简介、二胡招生简章(广告)、二胡演奏方法讨论等内容,时间上起自1924年6月8日[2],终于1949年3月26日[3]。据笔者统计,上述报道中所涉二胡演奏活动共计57场次,从中可以发现二胡演奏广泛出现在各类音乐会、戏剧演出、节日庆典、社团活动中。对这些丰富的二胡演奏史料进行分析,可以为观照前述问题提供宝贵的视角。

1 音乐类活动中的二胡演奏

《申报》中刊载的二胡演奏活动报道中,属于音乐类活动中的二胡演奏活动达30场次,占比约53%。其中,二胡独奏音乐会共计6场次,举办过独奏音乐会的二胡音乐家有丁致中(丁珰)、卫仲乐、陆修棠、许光毅四人,皆为近代二胡名家。1936年6月21日,丁致中(丁珰)开上海二胡独奏先河:

二胡名家丁致中君,对二胡研究垂二十余年,努力改进二胡,并制作新二胡乐谱,使二胡成为新的中国乐器。去岁,丁氏应日本音乐界之邀,赴日演奏,颇为彼邦人士欢迎。兹悉丁氏已抵沪上,定今日下午八时,假八仙桥青年会大礼堂举行个人“二胡演奏会”。[4]

除独奏音乐会外,二胡演奏作为重要的表演节目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到学生音乐会、社团音乐会、答谢音乐会、筹款(慈善义卖)音乐会等音乐类活动中,共计24场次。其中,各类社团音乐会的演出报道占据多数,有“中大商学院唱歌团”“交通大学雅歌社”“志鹄乐会”“霄霏国乐会”“雅风社”“精武国乐研究团”“中国音乐研究会”“巴黎互助学会”。值得注意的是,巴黎互助学会是其中唯一在国外举办国乐音乐会的社团。该学会成立于1928年冬,系“留巴一部份学生因鉴于学术、思想、感情上之太无切磋、互通声气之机会,有互助学会之成立,其组织共分四部:总干事部、互助部、学术部、俱乐部,基本会员已达百余人,定立章程。”[5]1929年春,巴黎互助学会“俱乐部干事诸君,为联络会员欢谊,并宣扬中华技术起见,特与法国东方文化协会及巴黎大学之中国学研究院联合组织中国音乐会”,参演人员为“留法学界同人之精于丝竹者”,于5月15日晚九时在巴黎济美博物馆举行[6]。《申报》详细记录了此次节目单:

(一)丝竹合奏(胡鸿动、凌纯声、箫子凤、蔡柏林君);(二)古琴《关山月》,凌纯声君;(三)昆曲《思凡》,顾彦儒君;(四)月琴,箫子凤君;(五)京剧《苏武牧羊》,箫子凤、蔡柏文君;(六)笙《秋夜孤雁》,凌纯声君;(七)京剧《武家坡》,王凤仪君;(八)丝竹合奏,凌纯声、箫子凤、蔡柏林君;(九)琵琶《汉宫秋月》,凌纯声君;(十)《霓裳曲》,萧宗让女士;(十一)铜丝琴,箫子凤;(十二)二胡,蔡柏文君;(十三)昆曲《拾黄金》,蒋用庄君;(十四)琵琶,箫子凤君;(十五)京剧《吊金龟》,吴冠英君[6]。

此次演出几乎涵盖所有主流传统器乐,一展中华音乐、戏曲风采,是中国音乐在法国首都的首次展演,吸引了中外人士三四百余到场聆听,盛况空前。

值得注意的是,二胡演奏还出现在筹款(慈善义卖)音乐会的演出中。1936年绥远抗战爆发后,上海各界纷纷捐款援助,音乐界在此时筹办援绥音乐大会,“票价收入除必要开支外,悉数捐作援绥之用”[7]。此次音乐会邀请各业余团体、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多人以及在沪各音乐家参与演奏,包含西乐、国乐与唱歌三类:“西乐部份有钢琴,大、小提琴独奏、合奏,口琴独奏、合奏;国乐部份有二胡、琵琶独奏及合奏;唱歌部份除独唱多由音专学生担任外,参加合唱者均为本市著名唱歌团体,如洪钟、晨钟、有英孩子唱歌队、山海小先生唱歌队等团体”[7]。二胡演奏者们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侵吞绥远的阴谋,与英勇的中国军队同仇敌忾,通过积极参与援绥音乐会,为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 非音乐类活动中的二胡演奏

《申报》中刊载的二胡演奏活动报道中,属于非音乐类活动中的二胡演奏活动达27场次,占比约47%。一方面,非音乐类活动中的二胡演奏作为辅助性娱乐环节,频繁出现在学校典礼、游艺会、节庆会、社团活动中,为现场氛围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1949年3月25日,上海举办庆祝美术节大会:

昨为“国定美术节”,本市美术馆筹备处,中国画会,青年会等联合发起之庆祝大会,于上午十时起在八仙桥青年会揭幕……首由马公愚、施翀鹏分别报告,即由丁惠康放映自制游美五彩电影,鲜艳夺目,美丽无比。继由卫仲乐演奏七弦古琴、琵琶、二胡等国乐。十二时聚餐后,由汪日章校长报告美术节历史,颜文樑校长、陈霞仙女士独唱。情绪热烈,尽兴而散[8]。

在此次美术节庆祝大会上,二胡和古琴、琵琶等国乐与电影、独唱等共同构成娱乐环节,使得参与者在美术节主题报告之外愉悦身心、沟通感情、尽兴而归。

在各类社团活动中,二胡演奏同样占据一席之地。1935年11月10日,中华妇女会召开第四次社员大会,旨在报告讨论社务、邀请名人演讲妇女问题,并举行聚餐、联欢等活动。大会秩序略录如下:

(一)开会;(二)全体肃立;(三)唱“党歌”;(四)向“党国旗”及总理遗像行最敬礼;(五)主席恭读总理遗嘱;(六)静默;(七)主席致辞(姓名略);(八)社务报告(姓名略);(九)名人演讲(姓名略);(十)讨论提案;(十一)给奖(姓名略);(十二)余兴:中华口琴会口琴,顾企伟先生二胡,钱弄田先生平剧,徐肖先生、王洁自女士昆曲;(十三)摄影;(十四)聚餐,自由参加;(十五)参观黄家花园、漕河泾监狱;(十六)散会[9]。

二胡演奏作为此次社员大会余兴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议流程由报告进入联欢的承转中起到了活跃现场气氛的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非音乐类活动中的二胡演奏作为戏剧伴奏,多次出现在相关戏剧演出的报道中。1935年6月25日,万国艺术剧院公演我国旧剧《红鬃烈马》,全副古装,并用英语对白。《申报》详细记载该剧“音乐场面”:“中国旧剧,铜锣为主要乐器,此次排演《红鬃烈马》,原拟不用锣鼓,以资改良。但因试演结果,觉中国旧剧,以身段步法,非用锣鼓,不能合拍,故已决定仍用锣鼓。此外,尚有琵琶、凤凰箫、二胡、扬琴等。”[10]除主流京剧演出用二胡伴奏之外,二胡在地方戏剧的演出中亦较为常见。《申报》刊载有笔名为“亦庵”者观看蹦蹦戏的日记,其中记有该剧演出时所用乐器:

弦乐器里除京胡外,有一个二胡,主要的是梆子胡琴。梆子胡琴形状与二胡相似,不过音筒不是长圆形而是扁圆形的,仿佛一面小鼓,鼓面不蒙蛇皮而代以铜板(广东的提琴筒面也是用木板的),琴杆直伸出至鼓底之下,以便操奏者用膝夹住俾按弦的手上下溜滑。因为手指要按弦上下溜滑,所以手指第一管节上都戴着像戒指形状的皮套,以免紧张的弦线把手指皮割伤[11]。

由此可见,二胡作为传统的伴奏乐器,虽然在近代经改良拥有独奏乐曲,但是在传统戏剧中的伴奏功用并未消退,其依旧参与到诸多弦索乐、丝竹乐、丝竹锣鼓乐的合奏中,为戏剧演出的顺利进行贡献价值。

3 演出场所与主要曲目

演出场所为演出活动提供专业、特定的场所及服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综观《申报》刊载的57场二胡演奏活动,主要演出场所分为线下、线上两种类别。线下即各类礼堂、酒楼、剧院等场馆,演出合计38场次,占比约67%。作为传统的演出组织形式,常见的演出场所有八仙桥青年会大礼堂、兰心大剧院、横浜桥粤东中学礼堂、逸园大饭店等;线上即各类广播电台,合计19场次,占比约33%。电台播音这一新兴演出组织形式,与近代上海广播电台的发展有紧密的关联。1933年11月4日,《申报》曾刊载《国内播音界之现状》一文[12]。自1922年美国人亚司蓬(又称奥斯邦)创立电台以来,新孚洋行、开洛电话材料公司、新新公司、亚美公司等相继创办电台,并在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雨后春笋之势。诸多广播电台的创立,为包括二胡演奏在内的各类演出活动提供了更广泛和灵活的线上传播方式。播音节目中含有二胡演奏活动的电台,即有开洛公司无线电话播音台、亚美公司无线电播音台、亚声无线电研究社广播电台、新新公司广播电台等。1934年9月30日,华侨播音台粤曲展演:

于本周日(九月三十日)晚七时至八时邀请本埠著名粤曲大家,假座宁波路华侨播音台(XNHC 周波七○○)播送名贵粤曲音乐、各种最新节目,想届时必有一番盛况。嗜爱粤曲者,幸祈留意。兹将节目录后:(一)《李彩云殉国》(陈耀荣君唱,李卓梵哑铃,杨汝成洋琴,郑文献秦琴、拍和);(二)《银河会》(秦文献秦琴,李卓杨琴,陈耀荣二胡(清音));(三)《游子系情思》(李卓君唱,陈耀荣二胡,郑文献杨琴,杨汝成秦琴、拍和);(四)《杨翠喜》(李卓杨琴,陈耀荣二胡,郑文献秦琴(清音))[13]。

《申报》所刊载的二胡演奏活动记录,部分附有演奏曲目,包括《病中吟》《汉宫秋月》《苦闷之讴》《光明进行曲》等名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病中吟》一曲在各演出场合演奏记录多达9次,是当之无愧的金曲。

《病中吟》系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处女作。刘天华自小便对音乐展现出浓厚的兴趣,1909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加入学校军乐队。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家乡江阴革命组织“反满青年团”,担任军乐队的指导兼号手。1912年,刘天华赴上海,在沪西“开明剧社”的乐队里工作,期间加入万国音乐队,积极钻研音乐理论,学习多种西洋管弦乐器。1914年,“开明剧社”遭解散,刘天华回到家乡,在华澄小学担任音乐教师。教学之余,刘天华遍访家乡国乐艺人,虚心求教,提升了对三弦、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艺。然而工作未满一年之际,刘天华并未获华澄小学续聘,再度失业。

1915年初,因家中债务缠身,债主频繁上门讨债,刘天华情绪低落,贫病交加。长期患病的刘父不堪折辱,于正月间不幸逝世。服丧期间,刘天华在地摊偶得一把蛇皮筒子二胡,便拖着病体每日拉奏,以抒发内心哀思与悲愤,因之与二胡结下不解之缘。“从1911年夏到1915年春,短短三四年间,失学、两度失业、贫病、丧父等一连串不幸的遭遇纷至沓来”[14]63,《病中吟》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至于完整的创作发表经历,当为“1915年春,天华开始构思《病中吟》旋律,成初稿;1917年至1921年全曲基本完成;1923年8月定稿,1930年初正式发表”[14]66。

1922年,刘天华赴“北大音乐研究会”担任琵琶导师兼事务员,同年12月,研究会改组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并开始对外招生,成为我国最早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1923年,“天华悄悄培养的二胡学生--北大数学系的徐炳麟同学于当年冬在北大三院大礼堂举行的音乐会上用二胡演奏了天华的处女作《病中吟》”[14]103,广受好评。此后数年,徐炳麟演奏的《病中吟》一直是北大音乐会上的王牌节目。1926年2月8日,《申报》刊发《北大音乐演奏会听歌记》一文,文中记有:“就中以徐炳麟之上海二胡独奏《病中吟》一节,甚得听众欢迎,手法绝佳,能按至弦之最低度处,音清而妙,揉捋出神,其声情一如人在病中沉吟也。奏罢,掌声皷至七八分钟不止,必令重奏一回始罢”[15]。《病中吟》在尚未正式发表阶段即已受观众热烈欢迎,正式发表后瞬时风靡大江南北也在情理之中。

4 结语

从《申报》长达25年关于二胡演奏活动的连续报道不难看出,传统民乐在近代化的浪潮中积极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从演奏形态看,传统的二胡展演场所多在民间,但是近代以来,以二胡为代表的传统民乐演奏逐渐出现在独奏音乐会、社团音乐会、答谢音乐会、筹款(慈善义卖)音乐会等音乐类活动以及学校典礼、游艺会、节庆会、社团活动等非音乐类活动中。演奏场域的变迁不仅显示了传统民乐的精英化转向,更代表其以崭新的身份登上了近代社会生活的舞台。从传播形态看,传统的二胡演奏多限于“口耳相授”的现场演绎,但是近代以来,广播电台事业的发展普及,为以二胡为代表的传统民乐演奏提高普及度、扩大受众面提供了助力。美妙的二胡旋律得以通过电波传送到千家万户,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享受的热切需求。以刘天华为代表的民族音乐家们谱写的符合近代审美志趣的曲目,通过近代传媒受到广泛认可,其中不乏走向世界推介中华传统民乐的佼佼者。近代传统民乐的改良与进化,正是许许多多的音乐家孜孜不倦、宵衣旰食、穷毕生心血方才得以实现的。

猜你喜欢

刘天华二胡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失败的音乐会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