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会记

2023-04-20李清明

湖南文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白马寺虾子故事会

李清明

故事,一般是用来听的,也有通过书本进行阅读的……站在人多得像沙丁鱼罐头般的古街上“看”故事,却是人生的头一遭。

今年正月,在位于资江河畔一个名叫“白马寺”的千年古镇上,一个箱台接着一个箱台,一台比一台更为精彩的彩妆故事会轮番推陈出新,硬是把数万名观众看得吆喝喧天、热血上涌,迟迟不愿离开。

正月十五傍晚,只见白马寺镇麻石铺就的古街两边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电子屏幕霓虹闪烁,连排的机器炮车响声震天……故事会队伍前头由炭火流星开道。七八个彪形大汉将燃得红彤彤的炭火装进两头用小铁链连接的两个钢丝网球里,双手像玩三节棍似的在空中飞挥。一会儿两边摆,一会儿空中飞,一会儿成“一”字,一会儿变“星星”,一会儿是“流萤”,一会儿像“大雁”……紧接着是古镇所属的上元街出黄龙,下元街耍白龙,上元街舞蚌壳,下元街玩虾子,上元街推《孙悟空》,下元街现《如来佛》,上元街出《座山雕》,下元街演《杨子荣》……整个故事会巡游,上下两街基本上是你问我答,你来我往,你出题我接招,你布阵我解围,你亮“奇”我现“惊”,你飙“险”我藏“巧”……用一个“比”字贯穿始终!既比知识,比文化,比科学,又比技艺,比细节,比经典,还比智慧,比团结,比勇敢,更比人气,比数量,比质量,最终比出输赢,比出精彩,比出血性!

自古被誉为“龙灯故事会之乡”的白马寺街道社区书记刘月兰女士介绍:这次正月古镇故事会,所属上元街与下元街共比出故事三百零八台,出龙一百六十九条,虾子蚌壳彩龙船六十八只(条),参加表演的群众演员年纪最大的七十八岁,最小的仅四岁。观众突破十五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

资江,又名资水,全长六百多公里。从广西十万大山发源后一路北流,途经资源、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地,先后分三次注入洞庭湖。第一次是从益阳的甘溪港注入一部分;第二次是从湘阴县白马寺镇边的黄家河注入一部分;第三次是从白马寺镇转向,自西向东流淌五公里左右,在临泚(资)口镇与湘江汇合后,才恋恋不舍地全部流入洞庭湖。明嘉靖《湘阴县志》记载,当时湘阴全县(含现在的汨罗市与屈原区)沿江沿湖共有十八个古市(场),白马寺古市是其中商业与文化最为繁华热闹的古市之一,与相邻的临泚口一起,被称为南洞庭湖边的小南京与小汉口。白马寺镇古称“晒网洲”,系渔民及过往的船家与排客们停船、晒网、打尖、等风的地方。后来茅棚、苇屋、板仓日增,渐成街市。提起白马寺的来历,民俗与地理专家汪鹏先生称与屈原及杜甫两位名人相关。

三闾大夫屈原被贬逐于洞庭湖之滨,终日长嗟短叹、行吟泽畔,踯躅湘资二水之间,赋《离骚》《天问》……据《楚南水道考》:“屈原乘白骥渡江于此,今名白马市。”唐大历四年间,诗圣杜甫为避战乱,弃官从巴蜀出三峡入洞庭进资江,至屈原乘白骥渡江处凭吊,留下《登白马潭》诗:“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白马渡、白马潭、白马庙一直系白马寺镇古老的地名。唐宪宗元和年间,人们为纪念屈原和杜甫,在晒网洲建“白马寺”,以记其事。

资江入洞庭湖流域一直为楚国重地。《楚辞章注》有载:“楚人信巫鬼,重祭祀。”在楚地,男子曰觋,女子曰巫。楚地父老乡亲们认为,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都与人类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关系,须尤为敬畏与崇尚。加之水乡泽国,自古灾难频仍。史书有载:解放前的洞庭湖水乡,平均1.2年便会发生一次大的水灾。每逢灾荒,为祈求上苍与神祇消灾纾难,从正月开始,每月的初五、初十、十五,或重大节气与节日,父老乡亲们便会请巫师将长相姣好的童男童女装扮成掌管五谷六畜的诸神,以及将龙凤图腾用门板或木箱扎好,抬去江边水口、集市村陌进行神游拜祭,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加之还有二月初二龙抬头跪香、五月初五为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八月十五放河灯、土地神寿庆等祭祀活动的展开,于是便有了古镇故事会的雏形。

在楚人们有些根深蒂固的认知中,一直坚持认为神仙也好乐。久而久之,抬着的神祇在前面走,后面紧跟的便是一台接着一台的戏曲与神话故事……用乡亲们的话说便是:“祭祀祭祀,既要娱神也要娱人哩。”当然,在水口湖畔、街中巷口,两路或多路祭祀队伍相遇,谁立东边,谁走上风,谁的故事扎得多、扎得好等等,又激发了融于楚人血脉之中有关“楚人喜高蹈,遇事争输赢”的血性。如此这般,正月里来“比”故事遂成古镇一景,千年不衰!

白马古镇演绎的故事会,又称扎故事、抬故事、故事柜、彩妆故事,也称龙灯故事会。他们以民间历史故事或现代故事中的典型人物、事件、画面为镜头,配以相应的字幕作说明,利用人物与道具的完美结合,组成一台台精彩绝伦的故事;配以会旗、彩旗、牌匾、彩灯、油筒、电子屏,以及乐队、炭火流星、威风锣鼓;还以玩龙舞狮、弹虾子扇蚌壳、扭彩龙船、踩高跷等进行辅助性演出。然后以古镇的上元街与下元街为单位,进行一来一往的故事对垒,突出一个“比”字来呈现活动的精彩。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与人物,深深地镶嵌在观众心中。

现年八十三岁的古镇民俗专家陈治国老人介绍,白马寺古镇故事会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六个字——惊、奇、险、巧、美、乐。是一项融表演、彩绘、戏曲,文学、文化、文明,历史、天文、地理,还有民俗、民情、现实等为一体的大型群众性传统民俗活动,也是一项扎在铁架上的舞台艺术。陈老还说,此项活动最大的亮点是十分接地气,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父老乡亲们早已融于血脉之中的团结、拼搏、创新、实干,不甘人后,力争上游,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楚人血性!

据悉,白马寺古镇故事會源于东汉,盛于明清,代代传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资江河畔自古便有“临泚口的船,白马寺的会”一说。还传,临泚口人为划龙船,叫出的口号是:“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白马寺人应和的则是:“船到白马庙,顺风都抛锚!”前一句意思比较好理解,后一句表述的意思是说,白马寺这个地方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耍龙、舞虾、扇蚌壳、踩高跷、办故事会等搞得好,好看好呷好玩好乐的项目多……船筏师傅们途经白马寺古镇,即便遇到顺风顺水,也要抛锚停下来,玩玩看看乐乐再走!

每年冬至过后,白马寺镇所属上元街与下元街的乡亲们就开始为新年正月将要举行的故事会做准备了。观会时,我曾收藏了一份白马寺镇下元街龙灯故事会会长彭辉先生的“二〇二三年正月故事会计划书”复印件。打印纸足足有五十二页,内分规模、制作、经费、人员、器材、安保、后勤等二十六个大项、一百五十二个小项。大到要花费多少钱,钱从哪里来,装多少台故事,扎多少条龙、多少只虾子,需多少人参会,人从哪里来;小到近两百位小朋友们绑站在三至四米多高的箱台铁架上,从准备入场到演出结束,前后四五个小时,需上厕所怎么办,冻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以及捐款及花费的名细公布栏,张贴何处,用什么颜色,纸用多大,需备份多少等等。

故事会的扎故事确是一项高空技艺,其主要流程是:先选出有胆量、扮相好且具有一定表演与高空应急能力的童男童女,将其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形象,利用力学平衡原理,上下叠起或左右分立,绑站在底部连着正方形彩箱的铁杆或钢管上,再由几个壮汉抬着,或箱子底部装上轮子推着沿街表演。过往岁月里,白马寺古镇的故事会大都是将门板钉在两条木板凳上,由八个壮汉抬着表演。近几年才改用装有轮子的彩箱推。上元街故事会筹备负责人姚正辉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承办大型故事会,最难的莫过于怎样安装与焊接几十上百台(副)箱子与架子了!一个故事会的台架高度一般都要三至五米,有的甚至更高;每个上面要站立三四人,多时要站十人左右,既要符合力学原理,还不能过于粗糙,美观实用是基础;最主要是要求绝对安全可靠。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此项任务,上元街集中了全街二十多位铁匠、焊匠、木匠、篾匠,还请来了好几位物理、化学、美术老师,先是试着用篾条、木架做,后又试着用铁条、钢管做……最后又将做成成品的三角形、丫字形、四方形、菱形、多边形的箱子与架子反复进行试验性的掰扯、踩踏、摇晃……直至全部安全满意为止。最后,单是烧坏、焊坏、踩坏、压坏的各种钢架、铁架、木架、竹架等便堆满了一间近百平方米的仓库。

故事会的服装来源于戏剧又不同于戏剧……既要贴身、整齐、美观,还需收束、集锦、藏巧等等。去年立冬前,下元街故事会筹备组为提升与确保高空舞台的服装质量,经四处寻访与打听,得知河南省许昌市有个叫霍庄的地方是全国戏剧服装生产的重要基地。那里各种戏剧服装应有尽有,还物美价廉。得知消息后的当晚十一点,彭辉会长便带着两位服装师傅、两位司机开车连夜前往。第二天到达目的地,定好戏服,签好合同,下好订单,为了节省差旅成本,他们一行又连夜赶回。待回到白马寺镇时,已是第二天凌晨四点多了。

上元街二居民点九十岁的陈娭毑,听说益阳齐家河娘屋里的几个弟弟,近几年用竹子编制的龙头制作得非常精美,二话没说就吵着要亲自前往。老人岁数大,一身病痛,无法乘坐车船,其要求很是让子孙们为难。见此,晚辈们虽都表示愿意代为前往,老人却担心小的们不懂礼数,坏了恭请龙头的规矩。后来,老人硬是说服子孙辈们用躺椅扎了一副竹轿将自己抬到了益阳。老人轿至,一次便请回了二十副大小不同、制作十分灵动与精美的竹编龙头。

当初冬的阳光照在全程用麻石铺就的古街上,大伙见陈娭毑的竹轿领头,后面紧跟着一台装满了龙头的农用车,“突突——突突”地缓缓驶进街区……古镇街民几乎倾街出迎。一位街民还破例燃起了一小串鞭炮……

胡曙光原系白马寺镇下元街篾业社居民。十多年前从部队复员后在县城自然资源局工作,父母兄弟及侄子辈们或退休或招工,全部都在县城居住。去年秋天听闻下元街要与上元街重比故事,热血沸腾,全家男女老少二十三人全部参与!十六岁儿子扮演《薛仁贵征西》,是第一台故事;七岁女儿化妆成《穆桂英挂帅》,紧随其后;哥哥耍龙,侄儿弓虾子,自己搞联络,叔叔舞流星,父亲则从工具箱里重抽竹刀编虾子!

现年七十二岁的胡老曾任下元街篾业社社长,江湖人称“湘滨第一篾刀”!去年腊月一个月,胡老在胡娭毑的后勤保障下,以三天编一只竹虾子的速度,一个月编织了整整十只竹虾子!胡老编的竹虾子,一只宽八十公分、长六米多。一只只严丝合缝、活灵活现、弹劲十足的大虾子,任舞者怎么在地上打滚,怎样起弹弓,怎样转圆圈,怎样虾子戏蚌壳等,就是不松、不折、不散……提及胡家老少皆兵、人人参与,胡老说,他的目的就是要让胡家的子子孙孙们不忘传统,不忘故乡,不忘乡愁,不忘传承,不忘血性!

腊月临近,又至白马寺古镇的上元街与下元街互下“战书”的时候了。双方都一致信奉:故事会既要比故事又要新产生故事,不比便没劲,不比便不是白马寺人!

腊月初一正午。只见下元街在两街结合部的会所里,陆续推出了立在轱辘钢架上,周边系有红绸,直径足有一米的十二面战鼓!不一会儿,“咚咚几个咚——咚咚几个咚”的催鼓声便响彻云霄。紧接着一台故事便推向街心,名曰《姜太公把钓》,以示愿者上钩。鼓手们个个头扎红巾,身穿白色武打服,边敲边吼,一路向上元街开去。沿街乡亲们也是倾街而出,争看热闹。

约莫半个时辰左右,待下元街的鼓手们推着战鼓返回会所门口,上元街的街首也响起了“咚咚几个咚——咚咚几个咚”的催鼓声……他们也是十二面战鼓,唯有鼓手们皆一律着黄色武打服。上元街回应的故事是《杨衮公修书》。杨衮公系古装戏中杨家将兄弟的爷爷。修书传达的意思非常明确,那便是:接招迎战!

至于说到服饰着装,白马寺古镇两街自古便有约定:无论是耍龙、划龙船还是出会等,上元街统一为黄色,下元街则统一着白色。上元街舞蚌壳,下元街便玩虾子……古所约定,互不相违!

待双方确定“开比”,他们便会约定在新年的正月初九、十一、十三、十五,分四天进行比试!为什么逢单必战?乡村民俗文化建设专家陈俊铮先生说这是祖先历来定下的规矩。还道,单战双休正好,中间留有改进、准备与休息的时间,目的还是让双方都能将各自的故事演绎得更加精彩與完美。

“比”故事开始:一方出《十二寡妇征西》,对方就回《十三个和尚保唐》;一方出《哪吒闹海》,对方定回《托塔天王》;一方出《许仕林拜塔》,对方回《白素贞下凡》。如踩高跷,一方出三米,对方则出四米……反正要比对方踩得高、踩得好,才算赢;又如耍龙,一方玩“五龙捧圣”,对方回“九龙戏珠”;还有,你舞虾子“起弹弓”,我则扇起蚌壳“戏鱼虾”……你争我比,你比我斗!辛苦的是玩故事会的会员,快乐的是两边打吆喝、跳起来鼓干劲的观众!往往是上下街双方比拼得越激越,故事味就越浓、越精彩、越好看,也越激动人心。

千年古镇虽以地理位置予以区分,但长期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上街的女儿嫁到了下街当媳妇,下街的儿子成了上街的上门女婿等情况比比皆是。但只要双方开始比故事,就是至亲,也会各为其街互相保密,互争输赢……以至于一个正月乃至半年,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还会因立场不同、观点有异、倾向相左而相互置气不讲话的……古镇有位姓谢的镇干部,家在上元街,老婆却是下元街的。那是还未禁鞭炮的一年,下元街故事会赢了,老婆一高兴,不但放光了家里储存的全部鞭炮,还向胜利的下元街故事会队伍抛撒完了家中所有的糍粑!

正月里古镇两街不但比故事,有时还比谋略。街民们每次提及,总是笑翻许多路人。故事的题目叫《瞒天过海》,前年下元街全力以赴准备了整整八十台故事。他们担心上元街如果知道了,便会超常准备迎战……下元街故事会召集人刘老大早知上元街开炸油饼摊的陈友嗲常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便寻思开始了有针对性的行动。一天早上,劉老大作行色匆匆状来到油饼摊买油饼,买好油饼又故作匆忙状找钱,左掏右掏当中,有意不小心将一张皱皱巴巴、颜色与纸币相近、写有下元街“新年置办四十台故事会”的计划书纸条,遗落在陈友嗲的油饼摊下。打扫卫生时,陈友嗲捡到纸条如获至宝,摊子都来不及收,便一路小跑将情报送到了上元街故事会的会所。结果上元街以此为据,当年只准备了四十五台故事会来迎战下元街……正月后,当刘老大再来油饼摊买油饼时,陈友嗲不但断然拒绝,还用夹油饼的火钳将炸好的油饼敲得飞起,大骂刘老大是白马寺的“奸细”与“蒋干”!听此,食客们大都笑得当场“喷饼”……

也就是刘老大施用计谋的这一年,下元街不但赢了故事会,还“赢”到了一条街巷。原来,白马寺镇玩故事会时,所属上元街与下元街的划分素以古街中部的龙船码头为界。中间有条只有十几户人家、名叫聚贤街的巷子。它既不属上元街,也不属下元街,属“中立区”。在这之前,两街为了扩大地盘,抑或为扩大影响,都曾来“拉”过聚贤街“入伙”。聚贤街的街民们多年不为所动,直到后面才集体放话:“明年正月里的故事会谁赢了,我们就集体申请加入哪条街!”

街民们尤记那年的正月十五,当夜里十点多钟故事会结束,下元街又推出十二面战鼓,将“咚咚几个呛——咚咚几个呛”的得胜鼓点敲得满街的麻石都有些颤抖的时候,聚贤街的街民们便举着彩旗,集体加入了下元街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

白马寺古镇故事会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乡亲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戏剧和主流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白蛇传》《刘海砍樵》《杨家将》;也有取材于现代经典戏剧的,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等等。大多是通过典型化的造型故事,劝诫世人明事理、行正道、辨忠奸善恶、知礼义廉耻……过往岁月,能上私塾的父老乡亲们有限,故事会还有学文化、长见识、受教育等功能,颇具文学性、艺术性、竞技性、娱乐性、教化性,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天来了,白马寺古镇故事会成员、热心的“拥趸”代表还有焦志勇、杨昆等镇领导又聚在一起,他们将对原故事会的剧目与内容等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与增补。如为宣传勤政,上元街出《于成龙》,下元街推《陈廷敬》;为宣传反腐倡廉,上元街演《包公斩子》,下元街出《海瑞罢官》。

为宣传家乡,上元街出演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抬棺出征》,下元街则上演宣传郭嵩焘的《出使西洋》;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上元街推出抗洪英雄《高建成》,下元街则倾力演绎共和国第九号烈士陈毅安的《无字家书》……

资水汩汩,古寺巍巍。故事常新,传承不绝。

责任编辑:胡汀潞

猜你喜欢

白马寺虾子故事会
基于UGC数据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益智故事会
记白马寺(新韵)
益智故事会
护航故事会
白马寺的文化内涵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话说虾子种种
虾子借眼睛
虾子朝天小辣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