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辨证在肾病治疗中的运用
2023-04-20孔雪倩徐震宇
孔雪倩 徐震宇
什么是肾病
肾脏的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内因与个人体质有关。《黄帝内经》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正气充足的时候,人体不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患病;相反,平素身体虚弱,后天又调理不善,导致正气不足,肾精损耗,阴阳平衡失调,易受到外界邪气入侵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肾病发生的原因
《黄帝内经》曰:“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即某种体质在某种环境下,会引发相应的病情。就外因来说,有外感六淫之邪和毒邪之分。“六淫”指风、寒、湿、热等,都与肾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寒邪中肾,会损伤阳气;风是能造成所有病症最厉害的因素,跟寒邪一起更能伤人正气;热邪为患,侵及下焦,灼液伤津;外感湿邪可致脏腑功能失调,脾失运化,产生内湿,而湿性重浊黏滞,易郁而化热,湿热相合,致疾病缠绵难愈。毒邪不同于六淫,是一种生物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后日积月累便形成病症。按照现代的医学说法,即指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
肾病的危险因素
阴阳失衡是肾脏病症的本质,其又可以分为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各种肾病都会伤到阳气,尤其是慢性疾病急性期的患者,拖延治疗时间,从而导致脾肾阳气虚损,体内水分排不出去而出现水肿。同时,肾虚没有得到稳固,脾失去了统摄能力,导致精气外泄,形成了蛋白尿。当病邪侵入后长时间不治疗,会损伤肾脏,伤及阴络发生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肾病初期病症不明显,后期多以本虚为主,各有侧重。
肾病的症状表现
肾病的六经络转化规律是太阳一阳明—少阳—太阴一少阴—厥阴,一旦发生越级传播,说明疾病已经跨越了一两次转化,比如太阳到少阳、太阴等。这是根据相表中的经络变换所得,最常见的是太阳直接变成少阴。此类病症不通过三阳,直接侵袭三阴。合症主要指刚发病时,出现两种以上的病症;并发症是指病症出现后,接着出现另一种病症。
常见的病症主要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六经的顺序是遵循经传,按照太阳、后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变化而来。就肾病来说,首先外感六淫之邪,引起头疼、发热等太阴经证;然后小便排泄不畅,身体出现水肿,跟着经络进入肺脏,出现因膀胱肿胀導致无法排出的症状,如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急性发作;或者一些慢性肾病的急性发作;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小便排泄不畅等少阳病的症状。病因是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三焦决渎失职,如肾脏疾病的外感期、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急性发作期等。无形邪火充斥表里是最明显的特征,临床表现为扁桃体发炎、皮肤疮毒长时间治不好。
如何防治肾病
如病情久治不愈,邪气会更进一步损伤正气。首先表现脾气不足,但是没有达到阳气亏虚的程度。当病症进入太阴,标志着疾病已经由以实为主变成了以虚为主,疾病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常见于各种慢性病。如在太阴的时没有及时治疗,就会转入少阴,不同体质的患者会出现寒化和热化两种不同的证型。
肾病的认识误区
太阳病期
(1)经证:一般发病比较急,临床常见表现为水肿、头疼脑热、舌苔薄、脉搏有浮动,主要用解表法。如症状是身体发热、无汗、小便排泄不畅、全身出现浮肿适宜散寒解表、宣肺利水,可利用连翘赤小豆汤进行治疗,让体内湿气通过排便或出汗的方式排出去;如症状是咳嗽发热、咽喉肿痛等,可以用越婢汤清热解毒、排湿排毒;如出现多汗恶风等卫外不固、水气内停者。应以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为主,可用防己黄芪汤进行治疗。(2)府证:表征解除,病情好转,证见脘痞、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舌头发红肥大、脉搏沉重或者迟缓等。治宜化湿通阳,方以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
少阳病期
主要症状是身体水肿、小便发红、心烦意乱、口干舌燥、喉咙肿痛、舌头发红、头晕目眩、恶心想吐、寒热往来等。宜治少阳枢机,可用柴苓汤进行治疗。
阳明病期
(1)经证:病症见于水肿、发热、心烦、喉咙肿痛、舌头发红、舌苔发黄等,适宜采用清热解毒法。偏于表偏于上者,症状见于咽喉痛、皮肤溃疡等,可以用五味消毒饮和四苓散进行治疗;偏于里偏于下,症状见于小便排泄困难,可以用四苓散和八正散进行治疗。(2)府证:病症见于水肿、小便排泄不畅、腹胀、大便便秘、燥热口渴、舌头发红、舌苔发黄、脉搏缓慢等,适合泻热通便,可用已椒苈黄丸进行治疗。
太阴病期
这个时期的病情比较缓慢,症状见于心烦意乱、头晕、气短、面色发黄、身体浮肿、舌苔发白等,适宜益气健脾,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治疗。
少阴病期
(1)寒化证,脾肾阳虚型:症状见于身体水肿、起夜尿频、小便不舒畅、腰膝酸软或者疼痛、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嘴唇指甲色淡、疲劳乏力、舌头肥大或有齿痕印、脉搏无力等,宜温阳利水,可用真武汤进行治疗。(2)热化症,肾阴亏虚型:症状见于身体水肿、身心燥热、面色潮红、口干舌燥、小便不顺畅或者小便量少、颜色发红或者淡红、舌头发红有少量舌苔、脉搏略数等,宜滋阴利水,可以用猪苓汤进行治疗。(3)少阴阴阳俱虚型:症状见于身体水肿、轻度的恶寒、起夜尿频和耳鸣、心烦、咽干、心情烦躁等,宜阴阳双补,方以济生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4)太少两感证:除有肾阳虚的症状外,还有风寒等症状。症状见于恶风深寒、全身水肿、手脚发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搏细而数、舌头淡、舌苔发白等,宜温阳解表,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5)太阴少阴并病:症状见于身体水肿、身心烦躁、潮热盗汗、腰酸腿疼、面色不好、身体乏力困顿、口淡无味、大便稀、舌苔肥大还有齿痕印、脉沉细或者缓慢等,宜滋阴益气,可用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
厥阴病期
(1)肝寒浊逆型:症状见于四肢冰冷发凉、畏寒怕冷、面色发白、头昏头痛、口苦、心烦意乱、恶心呕吐,甚至四肢抽搐、舌淡或者舌尖发红、脉沉细无力等,宜温阳降浊,可用真武汤和黄连苏叶汤进行治疗。(2)肝寒胆热型:症状见于恶心呕吐、胸闷口苦、四肢抽搐、心烦意乱、嘴唇指甲颜色发淡、头晕头痛、脉弦细等,宜温肝清胆,可以用小柴胡汤加桂枝、吴茱萸进行治疗。(3)下焦寒热错杂,瘀血阻滞型:症状见于身体水肿、畏寒肢冷、大便干硬或者颜色发黑、小便量少、面色发黄发黑、烦躁不安或者腰酸腹痛、舌头发紫或者暗红、脉搏沉细无力或沉涩无力等,宜温阳清化,可用桃核承气汤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