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实践:强师培育的现实需求、路径探索和关键环节

2023-04-20杨玉春 陈为建

中国教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杨玉春 陈为建

【摘 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印发,既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又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的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场优势和主体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强师培育的现实需求、路径探索和关键环节,从学校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如何立足本校实情,探索强师培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为“大国良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助力与保障。

【关键词】强师培育 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实践

教育事业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指出,“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1]。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强师计划》,既是学校承担的责任使命,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强师培育的现实需求、路径探索和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强师培育的现实需求

1. 建设教育强国的呼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师计划》为新时代学校强师培育指明了方向。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才能为建设教育强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2. 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新课标和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一个共同指向—聚焦核心素养。开展教师培训是落实课程改革要求的关键,培训要面向全体教师,坚持“先培训后实施”。注重研究型、参与式培训,采用专家报告与案例研修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我实践相结合等多样化培训方式。注重校本教研体系的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教研机制,高水平开展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2]56。

3. 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充分激发各级学校办学活力,整体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做到應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3]。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行,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追求和要求会更高,这需要教师下更大功夫、投入更多精力。

二、强师培育的路径探索

1.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和师德水平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

(1)加强思想价值引领

学校要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教师的必读书目,引导教师深入学习领会核心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教师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统领学校师德建设,制订并实施教师从教的基本准则,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高育人水平指明目标和方向,引领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良好的职业操守。

(2)涵养教师高尚师德

学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从品德素养和业务素养等方面下功夫,制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计划,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引领教师,线上线下相结合,自主学习和集体研讨相结合,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吃透,涵养师德,锤炼内功,提升境界。引导教师敬业、诚信、友善、严谨、务实、创新。组织丰富多彩的师德涵养活动,强调师德涵养活动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深、做实、做细、做久,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教师行有所遵、做有所循。

(3)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定,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制订评价标准、健全激励机制等,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贯彻,注重宣传教育,榜样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相衔接,考核评价和监督奖惩相结合,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将教师职业规范准则落深落细,确保教师应知应会、入脑入心,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良好环境。

2.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1)掌握学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

先要了解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等基本信息,针对教师、学生及家长开展深度访谈和调查研究,并进行SWOT分析,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全面掌握学校教师队伍的优势、 劣势、机会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选拔中心组成员

根据个人申报、组内推举、学校评选,每个教研组选出最优秀的教师,组成学校中心组,对学科中心组成员进行重点培养,充分发挥中心组成员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

(3)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

由中心组成员和全体教师组成若干教师成长共同体,定期组织骨干教师介绍教学经验,开展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学术沙龙等活动,共同研究学科课程、教学规律、学生发展、作业布置、考试辅导,提高全体教师育人能力和研究水平。

3. 健全学校教研机制

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是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努力建成服务师生共成长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研机制。

(1)课程研究

课程作为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在教育改革中的意义日益凸显[4]。每一门学科有多个版本的教材,学校须以学科教研为依托,引导教师分工合作,结合具体学情精细掌握各版本教材,整合教学内容,落实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例如,初中化学可以进行如下整合。序言“开启化学之门”,内容聚焦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化学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化学推动社会快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第一单元“空气和水”,整合初中化学课程中有关空气和水的内容,集中研究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学科的意义和价值。第二单元“解密化学语言”,整合初中化学课程中有关化学语言的内容,分成三个模块,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三方面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系统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90。

(2)教学研究

学校要精心组织、系统设计教学研究,基于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对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进行深度解读,开发教学资源,任务情境和问题设计相结合,单元内容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进阶,开展集体备课,提升单元整体备课的深度与质量。

(3)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旨在促进课程目标的落实和诊断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必然要求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评价”。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应加强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深化综合评价和探索增值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2]45。

4. 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1)夯实教师学科知识体系

学校要借助高校学科专家的力量,对教师开展一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科历史与学科发展历程、学科的内容体系和结构特征、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

(2)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积极推动学校教师适应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变革,提高信息素养,针对学校实际,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指导团队,各教师发展共同体围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以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为重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推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3)成立名师工作室

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要建立若干名师工作室,围绕情境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等关键领域,以教学观摩、校本教研、专家讲座、集中展示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夯实全体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智慧,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

5. 注重教师基本功训练

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基本功訓练,通过优质课比赛、实验技能比赛、作业设计比赛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举行优质课比赛

为解决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问题,共享优质资源,学校可以开展优质课比赛。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现状分析、教学创新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效果分析等维度设计优质课,先组内打磨,后校内展示,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

(2)组织实验技能比赛

为提升教师的实验技能,落实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落实核心素养,组织教师开展实验技能比赛,包括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说课、信息技术应用等。流程包括组内集体准备、校内观摩等环节。

(3)开展作业设计比赛

为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能力,学校定期开展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比赛。作业设计的类型包括基础类作业、拓展类作业和创新类作业。基础类作业注重基础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基本覆盖全部的学科基础知识。拓展类作业体现多样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创新类作业体现学科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并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的未来[5]91。

6. 着力提升教师幸福感

(1)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学校干部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情况,定期走访离退休老教师、优秀一线教师、家庭困难教师等,通过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等,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为教师办实事,创造教师安心从教、静心从教、舒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2)树立科学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教书育人质量。针对教师的评价,要以质量为导向,突出育人能力、育人质量和实际贡献,突出评价的质量导向,有助于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破除短视化和功利化行为,更好地发挥评价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作用。注重分类评价,不同学科、不同岗位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需求和表现也不相同,开展分类评价,有助于引导教师在自己的岗位和专业领域上,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整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负荷,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学校氛围。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研修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教师的身心健康修养,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及身心健康状况实行“柔性”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缓解教师的压力,防止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生。

三、强师培育的关键环节

1.强师培育要健全工作机制

从单个教师的进步走向全校教师的共同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健全工作机制,做好课程规划和校本教研工作,重视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学校的教师发展机构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和培训功能,工作室主持人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全体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 强师培育要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要统筹设计,以教师成长共同体为载体,全体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按照不同的学习主题,分别从知识体系、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评价检测等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一整套课程资源、背景拓展、作业设计和培训课程等,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 强师培育要保障教师权益

《教育概览2019》的相关数据显示,OECD国家的教师工作时间多用于教学工作,而中国教师在非教学事务上耗费的时间相对偏多。这不仅给教师带来沉重负担,也给基础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埋下隐患。须从保障教师权益角度出发,严格客观把握和管理教师的工作时间,避免教师承担过多的非必要性和非专业性的工作,确立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工作制度,明确限制教师加班时长,尊重教师的专业劳动,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学校层面须尊重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4. 强师培育要激发教师潜能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取决于主观愿望,而取决于能否让学校的全体教师行动起来,这是学校发展取得突破的根本保证。把学校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告知全体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学校的发展目标、根本任务,明确实践路径和具体要求,给予全体教师清晰的方向感,保障全体教师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将学校强师培育价值追求内化于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学校层面的教师发展范式,不断提高每一所学校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EB/OL].(2022-04-02)[2023-03-0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14/content_5685205.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3-03-0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ivk_sa=1024320u.

[4] 柯政.從整齐划一到多样选择——课程改革发展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8.

[5] 陈为建.县域初中化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9).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山东省莒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各国教师素质提升浅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