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武之道在俄罗斯
2023-04-20武威
武威
我2008年毕业于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新闻学院,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东中心乌克兰语部,自2013年11月起派驻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广播孔子课堂担任公派教师。
这两句简介,瞬间让我从一名记者转换到了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职业身份的转换,让我在孔子课堂工作的第一年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努力,我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教师身份,适应了新的工作内容。从2013年到2021年,我一直在这家孔子课堂,并且从公派教师逐渐成长为孔子课堂负责人。2021年任期结束,回到国内原单位继续从事新闻工作。
我们的广播孔子课堂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部于2007年11月20日与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成立的,2008年10月1日开始正式授课。我们的定位是茶艺特色学校。之所以有这样的定位,是因为这家孔子课堂是依托一所特色茶艺学校建立起来的。说起这些,就不得不提到孔子课堂的俄方负责人柳德米拉(Аксенова Людмила Петровна)女士。这位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的前校长夫人痴迷于中国茶艺,她算是俄罗斯中部地区叶卡捷琳堡市最早学习品鉴中国茶的先行者。在柳德米拉女士的推动下,俄方大学特意从中国定制了许多富有中国元素的桌椅—真正的实木桌椅(还挺沉的)。除此以外,还有屏风、茶盘、茶叶、茶杯、茶壶等成套地从中国飞到了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市。她和她的教师团队对于茶艺的理解和知识储备比不少中国人还多。而且,这些俄方教师还能结合自己所学,对俄罗斯本地民众进行茶艺文化传播与教学。所以说,这里是先有了茶艺教室,后有的广播孔子课堂。
我是2013年11月抵达俄罗斯工作的,工作刚开始不久就发生了俄乌之间的“克里米亚事件”①。只会乌克兰语的我也只能强行把乌克兰语单词换成俄语单词进行教学。因为没学过俄语,所以语言上无法顾及那么多,有时会在课堂上出错,引起部分学员的不满。有一次,在留作业时,我说:“同学们回家把今天的生词做好复习。”“生词”我用了“слів”,结果学员们哄堂大笑。后來一个学员带我去厕所,指着排水管跟我说:“你说的‘слів’在俄语里是‘слив’,意思是排水设施。”俄语里的“и”和乌克兰语中的“і”发音相似,因此两个单词在发音上极为相近。像这种语言方面的小问题屡次发生,加之俄乌问题升级,于是有几个俄罗斯学员跑到教研室找俄方反映,提出了更换中方教师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我想:语言方面的问题只是外部原因造成的,与其花费时间重新学习俄语,不如另辟蹊径,从文化角度着手,以兴趣引领学员走进我的教室。
说来也巧,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在闲暇时间偶尔会练习软笔书法。虽然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但是试写了几次,还是得到了俄方教师的肯定。进而在新年以及周末短期文化课教学班中,也进行过几次尝试授课,学员的总体反响不错。根据我的观察发现,大部分对中文感兴趣的俄罗斯学员对汉字的字形都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结合繁体字书法教学,更会吸引大批学员尝试临摹。因此,在课堂工作的第二学年,也就是2014—2015学年,我们正式开办了周末书法教学兴趣班。在上半学年的教学期间,每周末有两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学员总人数达到62人。
在授课方面,一开始我没有书法教学经验,又觉得从网络上看到的中文书法教学视频讲解字形和文化背景以及书体等内容过于繁杂。于是,我尝试利用自己练习的《颜勤礼碑》的字形与笔画,套用永字八法的教学方法,在点、横、竖、钩、挑、撇、短撇、捺八种笔画教学之后,进行相应的单字练习。
起初效果还不错,不过随着教学的深入,渐渐出现了学员流失的现象。我咨询了一直旁听并且一起学习的俄方教师。她表示我在教学方面没什么问题,这种流失现象在课堂日常教学中很普遍,很多人坚持不下来也属正常。
学员流失确实属于文化课教学方面的一个普遍现象。俄罗斯学员在最初接触汉字的时候,会因为这些神奇的笔画交织在一起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神秘感,进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长时间的重复练习,会让他们产生厌烦情绪。关键的问题是前来学习的俄罗斯学员大部分没有汉语学习基础,即便我解释了单字的意思,他们再根据范例进行反复临写练习,但他们依然不明白自己临写这些单字的意义所在。所以我调整了教学模式,基本的教学大纲不变,还是按照笔画结合单字进行练习,但是每节课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引用一句名言警句或者一个成语,让学员临摹。这样,在每一堂书法课学习之后,学员都能拿着一件自己的书法作品回家。
由于书写习惯和学习时间的限制,俄罗斯学员很难达到我们对于汉字美感的理解水平。虽然学员的作品千奇百怪,与我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过我也会在下课之前,对每一位学员完成的作品做出点评。针对笔画以及整幅作品章法的理解,同时结合学员字形的特点,我发现了不少有天赋的“俄罗斯书法高手”。这种点评在专业书法教员看来,也许非常业余,但是对于俄罗斯学员来说,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认可非常重要,可以激发他们继续学下去的信心。
书法课教学基本步入正轨,接下来就是我最喜欢的武术课了。我6岁到8岁时参加过短暂的武术套路培训。踢腿打拳一直是我成长中的良伴。因此,我向俄方提出了武术课教学的申请。可奇怪的是,起初我并没有得到俄方的支持,他们对于我的申请回复的言辞很谨慎。后来我了解到,在孔子课堂创建的初期,前一任院长也曾尝试开班教授太极拳,只不过当时该院长仅以出国前培训期间学习的简化太极拳授课,所以很多慕名前来的俄方学员,其中还有一些之前有过武术动作学习基础的,看到这种教学情况很失望。学员对俄方仓促开课的意见很大,多少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我利用暑假时间,回国找到一名传统武术教师,重新学习了陈式太极拳,并且把之前学过的形意拳也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结合所学,预设了四套教学方案,分别为形意拳教程(短期)、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陈氏太极拳一路教程(长期)与陈氏太极拳一路教程(短期)。教学目标是向俄罗斯民众宣传传统的武术概念,通过武术锻炼,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及健康生活质量,真正了解并自主钻研中国的武术文化。原计划结合学员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学习情况,在后期的教学中分出太极班与形意班,进行系统的专项学习。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接下来我也遭受了现实好一顿毒打。
在武术专班教学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场地问题。孔子课堂设在大学一处位于市中心的三层独立办公楼里。位置不错,但是与大学主校园距离过远,不能使用大学的体育馆。
囿于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所在城市寒冷多雨雪的天气条件,经过大半年的实验性教学,学员学习进度缓慢,我无法按照既定教学计划授课。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学员数量从开课时的17人,锐减到4人(其中3人是下半学期加入的新生,仅有1人坚持下来,并学完了形意五行拳、连环拳和杂式捶的套路)。结合一年的教学情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孔子课堂仅有一名武术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推广方面人员均不足。即使向汉办申请专业武术教师,也存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大部分俄罗斯民众对于不会说俄语的外国人,是没有什么好感的。一些比较有耐心的俄罗斯学员,即使能够接受一时的语言不通,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加之武术教师对于动作解释不明确等问题,也会逐渐流失。
二是教学场地问题。武术课堂位于大学在市中心设立的办事机构中,能够进行武术教学的室内场地仅有办事机构的接待大厅。叶卡捷琳堡市自9月底便開始降雪,从9月至来年5月,室外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根本无法开展室外教学。因此,无法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为更多学员提供足够的教学场地。安排17名学员分三批次轮换学习,造成了学员的学习间隔周期长,对于初期的基础知识、动作遗忘率增高,消磨了大部分学员的学习兴趣。
三是学员的个人问题。来孔子课堂学习武术的学员以中青年为主。一部分年轻学员受影视剧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武术抱有误解和速成的幻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武术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长期磨炼的体育运动,不愿意在武术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于是渐渐退出了武术训练。
武术是一项持之以恒的运动,要求教员不断地向更高层次挑战,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武术的教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武术教学更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完成基本动作的练习以后,我会总结每位学员的技术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员发现自己的技术特点,体会学习成果,为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例如,在进行形意拳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名学员早年学过一段时间杨氏太极拳,掌握了杨氏太极长力的发力特点。因此,在形意拳套路的学习中,我不要求她掌握劲弹力的要领,而是要求全部套路均以长劲演练,打出的拳路亦有一番道理。
任何汉文化的传播,汉语是无法回避的“大山”。即便是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利用简单的动作指令进行教学。教师想办法帮助学员快速掌握部分汉语单词或短语,在交流中可以减少许多障碍。同时,这样也可以引导学员自主投入汉语学习中,为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记
自2021年结束在俄罗斯广播孔子课堂工作回国到现在,已近两年。
回想在孔子课堂工作的这7年多里,无论是汉语教学,还是书法、武术授课,以及最后两年的课堂负责人管理工作,我都在以实际行动,深入俄罗斯的社区,传播中国文化,深切体会到了对外传播工作中亲历一线那种“真刀真枪”、努力实干的燃烧激情。相信在我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会依此宝贵经验,结合现有工作,探索出一条更好更宽的对外传播道路。把现代化的中国故事,讲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拉美地区语言节目中心乌克兰语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