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3-04-19王晓娴
王晓娴
“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王晓娴
[福建农林大学]
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立足学生社区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具有空间、力量、成效三方面的优势。文章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养过硬、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党员队伍为目标,提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构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阵地、充分聚合育人力量、探索“4321”工作方法(即:开展“四微”学习、依托三支队伍、推进两个计划、执行一项制度)。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1]学生党员是高校青年学生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一个群体,高校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2022年共发展党员244.9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93.6万名。[2]随着高校连续多年党员发展数超过总发展数的三分之一,学生党员成为我们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教育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2023年3月,教育部召开工作推进会,指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实现了“三步迈进”,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制创新,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方向。[3]如何依托学生社区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需要面对的新的问题,应有新的思考和行动。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现状及不足
近几年,高校党建工作得到快速发展,针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行了一些创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4]但是,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之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高校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压力持续增大。在此背景下,部分高校只注重党员发展数量而不注重党员教育管理质量,没有构建系统化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教育管理未形成一个有机的衔接过程,对入党前的培养考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进一步教育管理却被弱化。一些学生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后逐渐降低自身要求,出现“入党前奋力跑,预备期漫步走,转正后原地踏步”的现象,不益于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成效性,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
一些高校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过于注重形式上的程序和环节,而忽视了教育效果的真正实现。党员教育往往满足于知识传授,缺乏对党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主要是传统的讲座和传授式教学,缺乏与党员互动、思辨和实践的方式,导致学生对党员教育活动的参与和认同度不高。同时,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缺少对学生党员的日常监督以及量化考核,以致部分学生党员缺乏追求进步的动力,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方面不突出。
(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协同性,存在教育管理队伍薄弱的现象
高校党务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5]在一些高校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责任没有明确划分,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教育管理中各自为战,信息共享和沟通不畅。尽管在大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背景下,高校教师普遍认识到全员育人的重要性,但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仍然相对有限。多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由辅导员队伍和专职组织员承担。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个辅导员可能需要负责多个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些年轻的辅导员缺乏工作经验,在党建方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很难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细做深。
二、立足学生社区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优势
(一)教育管理空间优势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高校将育人空间向学生生活园区前移。当前,各高校一般会在各学生生活园区主题工作站设置专属党团空间,在宿舍楼栋设置党员活动工作室,构建一个为学生党员提供学习和活动支持的教育空间。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区有熟悉性、亲近性和便利性的特点,以此作为工作阵地,拉近与学生党员的距离,畅通教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可以有效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亲和力。
(二)教育管理力量优势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多元参与,为此需要将教育管理队伍下沉到更接近学生的层面。在学生社区,校领导、党员领导干部、学工队伍、专业教师和“五老”等力量齐聚一堂,共同参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同时,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也积极深入社区,开展各类活动。多方力量和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横向教育以及入学到毕业的纵向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教育管理成效优势
“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移到学生生活园区,打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理想场域。在此背景下,教育管理队伍深入学生社区,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注,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能够针对个体差异,创新形式开展党员管理教育,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推动他们在党员身份下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
三、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一)推进红色阵地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本质上是基于空间建构基础之上高校治理结构的重塑。[6]高校应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教育引导力的党员教育管理阵地。一方面,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专有物理空间。在不占用有效学生宿舍的原则下,在学生宿舍楼栋一层建设党员活动室、特色党员教育长廊和宣传栏,并建立党员教育管理阵地的更新维护机制。这些空间将结合时事政治和工作实际,不定期更新素材,以切实发挥它们在文化育人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顺应时代要求开拓网络协同阵地。网络时代,要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来全面支撑学生社区建设。[7]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需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作用。利用数字网络技术跟踪和记录学生党员的成长过程,并借助微信、微博、腾讯会议等线上互动交流平台,建立起党员教育管理的立体学习、教育和宣传矩阵。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诸如“学习强国”“党员e家”“易班优课”等线上学习教育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为学生党员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和互动机会。
(二)调动各方教育力量,构建育人格局
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高校应结合实际,着力打造一支育人情怀深、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第一,推动全体教职员工进入社区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社区担任学生宿舍楼栋的“楼长”,实现党政领导干部与学生党员零距离交流,自由对话。专职辅导员入驻学生宿舍担任“层长”,深入了解学生各项需求,近距离、心贴心地指导学生党员成长。通过学生支部与教师支部共建的方式,以及实行“1个专业教师联系5间学生宿舍”的制度,促进专业教师走进社区,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指导。第二,重视发挥“五老”政治、经验优势,定期邀请关工委、退休党员教师等“五老”资源走进学生社区,开展校史教育、与新发展学生党员谈话等活动,增进学生党员对学校发展历程了解,涵养爱校荣校情怀。第三,积极拓展校外资源,通过校企党建共建,邀请企业党建业务能手进入学生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开展就业指导和行业讲座,加强党建与就业指导的融合,进一步发挥党建育人的合力作用。
(三)探索“4321”工作方法,做实做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1.“四微”学习常态化,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微阅读助学。坚持读原文,悟原理,依托“学生支部‘阅读-悦读’读书日”“三会一课”等载体,组织学生党员在社区党员活动室进行分章节的诵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和党史学习教育书目等。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党员能够相互交流,增强对党的历史和发展的认识。
微党课促学。坚持讲政治、求实效,组织党政干部、教师党员进入学生社区,以小切口、接地气的方式讲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开设“云端课堂”,邀请退休老党员结合身边故事讲党的优良传统。同时,重点组织学生党员结合自身,给班级团员讲授微党课,推进党建带团建,引导学生党员提高党性修养。
微故事巧学。坚持学榜样、担使命,依托“读懂中国”活动,组织学生党员与当地、本校有影响力的老党员进行深入交流,挖掘、整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群体中宣传,实现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微分享互学。坚持学有所用、用有所学,鼓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与他人分享,以艺术形式如短视频、漫画、歌曲等方式,展示对党的政策理论和党的奋斗历程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党员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微”学习具有参与广、互动强、传播快、学用结合等特点,针对学生党员开展“四微”学习,可以有效引导广大学生党员保持对理想信念的坚定。
2. 三支队伍齐发力,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学生党员是教育对象,同时也是教育主体。为促进学生党员参与学生社区党建和管理工作,高校可以设置党员先锋岗,根据学生党员的个人实际情况匹配相应的责任岗位,并组建三支队伍。
一是集合文明先锋岗的党员,建立文明引导队伍。推行党员寝室挂牌的措施,鼓励党员注重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并带头创建文明宿舍。同时,在学生社区内开展文明校园的宣传活动,以不同的时段在学生生活园区的食堂、超市、电动车停车坪等区域设立宣传点,针对浪费粮食、公共场所吸烟、随意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引导,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之风。
二是集合学业先锋岗的党员,建立学业帮扶队伍。组织成绩优秀且服务意识强的党员与学业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学业帮扶活动。帮扶队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业困难学生一起分析其学习落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供学业指导。通过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们相互借鉴经验,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是集合就业先锋岗的党员,建立就业服务队伍。首先,毕业班党员以身作则,带头实现顺利就业。其次,学生党员要以实际行动协助做好就业服务工作。通过分享自己的就业经验、及时推送最新的就业信息以及协助举办校友分享会、考研、考公等专业辅导讲座,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支持,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3. 两个计划同推进,提升党员综合能力
一是开展实践锻炼计划。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宽实践途径。一方面,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优势,将志愿服务与文明校园建设结合起来。例如,引导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党员参与园区微景观设计,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学生社区创造美丽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依托党建共建、校友资源拓展校外实践平台,开展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企业实习等实践,引导学生党员通过社会课堂了解国情社情,提升自身才干。
二是开展学科竞赛计划。在学生社区成立学科竞赛指导工作室,工作室由学科竞赛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担任指导者。学生党员以身作则,主动参与并带动周围同学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数字建模等学科竞赛,并向周围同学分享自己的参赛经验,在学生社区中营造积极向上、赶学比超的学科竞赛氛围,为同学们的学术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4.一项制度为保障,永葆队伍先进性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考核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履职能力。高校可以制定学生党员成长积分制,对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在思想政治、先锋模范、组织纪律、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公正的量化考核,让他们深刻理解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清晰认识到自己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积分考核结果要定期在学生社区公示,并将积分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积分靠后的党员由辅导员或者支部书记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和发挥作用,同时加强动态管理,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整改并取得进步。
四、结语
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学生党员更是未来的栋梁。推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学生社区深度融合,需要合理建设社区党员教育阵地,充分聚合育人力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理论武装、能力提升、发挥榜样作用上持续发力,增强学生党员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1]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48-49.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3-07-01(002).
[3]教育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EB/OL].(2023-03-27), [2023-07-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303/t20230327_1052950.html.
[4]农雁淇,蒙丽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探讨[J].办公室业务,2022(12):12-14.
[5]张瑞,张双鹏.新时代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成就检视与展望[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2):53-57.
[6]周远,张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空间建构逻辑与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2(07): 102-107.
[7]史龙鳞,陈佳俊.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基于浙江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观察[J].思想教育研究,2021 (03):149-154.
(责任编辑:胡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