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站式”学生社区推进三全育人的路径研究

2023-04-19孔凡冬王作金吴自强徐泰民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一站式大思育人

孔凡冬 王作金 吴自强 徐泰民

“一站式”学生社区推进三全育人的路径研究

孔凡冬 王作金 吴自强 徐泰民

[天津大学]

高校学生社区作为距离学生最近的场域,日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高地,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试点工作以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兴起,已经成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一环。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兴未艾,但“先上马,后备鞍”粗放式发展、育人力量不平衡、教育不连贯等问题影响了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三全育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完善全员进驻社区的制度安排、渐进式全过程社区育人、挖潜思政元素进社区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

“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思想政治教育

一、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世界局势波谲云诡,我国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要把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核心功能”的论断进一步阐明了教育的战略先导作用。在当前高校普遍施行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背景下,育人的场域和模式发生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用发挥受限,需要高校心怀“国之大者”,从实际出发,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政育人实效。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构建大思政格局这一系统工程的理论之源,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1]

在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导向指引下,中国高校学生宿舍因其具有学生地理聚集的天然优势,是学生互动交流的相对稳定场所,可以让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充盈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成为课堂教学主渠道外的教育新场域,为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平台载体,为多元育人主体践行“一线规则”进驻社区创造了条件保障,为探索涵盖学业辅导、心理咨询、资助育人、生涯规划等在内的学生成长发展支持系统搭建了实践平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应运而生,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特点的创新育人模式。[2]

二、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三全育人”的进展

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试点工作以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兴起,已经成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一环,具体成效体现在:一是在学生社区内每一名学生的包联主体增多,原有的辅导员、班主任力量得到专业教师、校院两级管理干部等补充,初步实现院校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等全员育人力量下沉社区,以过程式陪伴和伴随式指导促进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进一步深化。二是从入学到毕业,聚焦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育人设计在社区逐渐落地,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业需求,采取开设学生社区学业辅导站,聘请优秀专业教师、高年级朋辈担任学业导师等措施;针对高年级学生专业需求,采取推动专家学者走进学生社区开展学科报告等措施;针对毕业年级学生就业需求,采取学生生涯规划师进社区指导等措施。三是学生社区逐步构建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在学生社区落地,全方位育人资源“碎片”初步实现整合。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大类招生培养对“一站式”学生社区提出更迫切的要求

现行的大类培养模式下,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重要思政工作力量的作用发挥受限且缺乏连续性,原有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途径方法与工作力量被削弱,在学生社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由各学院抽调人员组成的大类培养队伍,学院间的协调存在机制上的困难,各类资源分散,沟通成本高;各专业教师由于跨学院,缺乏联系学生机会或对不确定为本专业的学生热情不高,发挥作用有限,学生难以获得归属感;专业分流的“分数主导”挤占思政教育空间,在分流学业压力下,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降低,活动数量与质量下降,没有很好把握爱校荣校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大一关键时期,容易滋生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以上挑战,对“一站式”学生社区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二)多元育人主体在学生社区的融通和凝聚尚未有效解决

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日常思政是拉动大思政格局的三驾马车,日常思政的重心越来越向“一站式”学生社区转移,各高校校级、院级、机关部门在学生社区都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还是以“点”为主,尚未对“面”形成带动效应,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管一摊、各自为战、协同育人不足的问题,辅导员、专业教师、管理干部等多元育人主体在学生社区的融通和凝聚尚未有效解决,深层次原因是汇聚各类队伍力量的“召集人”角色不确定,体制机制不完善或政策覆盖面还不够。此外,各高校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时,大力兴建“样板间”,但受众随机分散,辐射面有限,尚不能覆盖全体学生。

(三)学生社区全过程育人链条存在断点

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只有把握学生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才能达到精准思政的要求,真正发挥全过程育人实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也是如此,当前全过程育人存在部分环节的缺失和某些教育的简单重复现象,新生学风教育、毕业生生涯教育等离散的“点”,尚未连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工作线;抓两头不一定能够促进中间,大学生活时间跨度长,几次教育活动显然不足以支撑学生全面发展,而且简单重复的思政教育有可能导致学生形成信息过滤机制。在调查中发现,毕业年级获得推免的学生在素质能力提升方面的需求更高,但此时面向毕业年级的教育活动注重择业引领和求职能力提升,产生供需结构性矛盾。

(四)“大思政课”在学生社区的全方位汇集不足

全方位育人,就是要实现一草一木皆育人,既要厘清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各自的任务界限,又要加强一、二课堂联动,学生社区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需要有针对性地讲好课外“大思政课”,但目前思政资源还比较分散,缺少有设计的汇聚和安排。有的是为了“一站式”而“一站式”,将原有传统教育活动原封不动搬到学生社区之中,难免生硬,实际成效并未显著提升,缺乏针对学生社区特点做出的调整和升级。这种“泛一站式”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有些活动式教育的思政味道不浓,背后的原因在于对“五史”、校史等红色资源挖掘梳理还不够成体系、对形势与政策宣传“不够解渴”、学生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海量的信息爆炸和有用信息匮乏并存的局面让学生抓不到信息重点,需要正确引导。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路径建议

(一)完善全员进驻社区的制度安排

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创新作为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一招,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载体。一是全面进驻多元主体,把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压到社区一线,学校、部处、院系领导干部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践行“一线规则”,扩展“大学工”格局,构建起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管理干部、离退休教师等各类师资进驻,协同配合、优势互补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全员育人体系,及时解决涉及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实际问题,成为让学生想得起、信得过、找得到、靠得住的良师益友。[3]如,厦门大学组织来自全校31个机关单位的131名管理干部和工程试验人员担任学生社区兼职辅导员,制定选聘、管理、考核、支持保障等政策机制,不断汇聚育人合力。二是做好结对共建,提升全员育人水平,让思政“行家里手”带动思政“新人”。要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手拉手”,推动思政课教师到学工队伍挂职和学工队伍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促进相互融通和协同联动。三是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强化学生培养在教师队伍评价中的中心地位,多维度考察教师在思政建设、教学投入、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的实绩,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第一学术职责。在育人效果评价上,进一步优化成效评价标准和评估方式,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

(二)推进社区渐进式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的内核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生涯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所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渐进式地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既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也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4]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渐进式全过程育人,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科学设计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职业指导等教育活动,适时安排思想引领类、学业辅导类、生涯发展类、心理健康类、资助育人类、人际关系类、体育锻炼类、美育涵养类、劳动养成类、文化浸润类、素质拓展类、创新创业类、征兵宣传类、安全教育类、卫生健康类教育等。同时“一站式”学生社区要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学生在社区的全过程表现情况融入思想政治素质评价,健全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法、探索评价应用。如天津大学在全体本科生中实施“师友导师”制度,为每名学生形成专门的工作记录和评价分析材料,成长档案提高了思政工作的连续性、渐进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全方位挖潜“大思政课”元素进社区

立足全方位,统筹布局学生社区文化育人体系。注重全域开发和高效利用党建、校史、专业等多方育人资源,推进一院一馆一史工程,系统加强校史、院系史、学科史、模范人物等系列研究,深入挖掘不同学科门类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在资源挖掘上更好发挥作用,推出一批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大思政课”元素进社区。在学生社区固定物理空间建设上构建文化氛围,将“大思政课”元素融入宿舍窗帘、走廊展板、楼梯间、电子屏等,让党的理论随处可见;在社区内承载的教育活动上引入生动的思政声音,以师生理论宣讲团进社区、社区时政茶话会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西安外事学院在社区建设传统文化艺术中心,包括音乐厅、展示厅、研修院、传习所、斫琴工作坊等,赋予社区贴近式全场景育人功能,建立“礼乐”通识教育体系。

[1]央视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 -12-08).http://news.cctv.com/2016/12/08/ARTIihpHZs56dGPSnK5b5x5y161208.shtml.

[2]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研究课题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研究报告(2019—2022)[Z].2023.

[3]王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 2022(02):107-111.

[4]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 (18):4-8.

(责任编辑:胡新龙)

猜你喜欢

一站式大思育人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