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
——以“板块的运动”教学为例
2023-04-19李雪芳
文| 李雪芳
初中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和自然以及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只是通过传统模式教授课本知识,很难突破教学重难点,也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地理知识。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融合,以助力初中地理高效教学。通过与地理学科特点的有机结合,教师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途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明确教学目标,鼓励与引导学生发现、分析与探究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本文以“板块的运动”教学为例,对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明确学习目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传统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导学案进行填写,学生被动地依据课本内容填充知识,缺少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无法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消除这一表面化的预习形式,助力学生开展有效预习。教师可通过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有机结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应用大数据系统整理相关的预习资料,然后要求学生观看学习终端,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让学生思考一下: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火山与地震?地球的表层岩石是不是像鸡蛋一样是一个整体?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件中的重点标注在课本上,在课前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剖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具针对性地开展课堂学习。学生带着目标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强化认知、探究能力,还能够明确把握知识脉络,提升预习效果。
(二)用心筛选预习材料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课本明确分析知识点,并依据自身教学经验罗列可能出现的题型、考题方向,然后通过名师视频、微课、试卷库等大数据筛选出所需要的素材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教学知识。再通过学习终端将这些学习素材输送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脉络,进而找到开展课堂学习的切入点。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更深入、高效地理解课本知识,可实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拓展。
在“板块的运动”一节中,板块之间是怎样运动的?会产生怎样的现象?这是中考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重视搜集相关拓展材料,并通过与中考要求的有机结合进行合理加工与整理,设计出相关的动图素材。
传说远古时期,地球上的陆地还未分裂成各个板块,而是统一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大陆,被称为盘古大陆。在2 亿年前,大陆板块开始分裂漂移,盘古大陆逐渐破碎,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七大洲。地球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表面运动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现象。
这样将资料与动图进行有机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大陆板块的运动。同时引导学生借助世界地图对六大板块陆地的轮廓进行观察,并想一想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对自身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六大板块拼图模型模拟大陆运动,探索大陆板块的运动。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与了解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并将其带入课堂与老师、同学分享。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知识的生动性、形象性与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明确了解知识内涵,增强其地理实践能力,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学习与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二、用心设计教学活动
(一)教学导入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时常因为知识内容的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所以教师需要紧随时代发展,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以顺利、高效地导入教学内容。古语有云:“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优质的导入设计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明显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其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高度集中精力,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可靠保障。在“板块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火山、地震的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并加以引导:“我们在预习中已经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大概了解,谁可以说一说什么是火山、地震?它们都分布在哪?为什么会出现火山、地震?”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预习成果进行展示。面对令人震撼的火山喷发、地震场景,学生的视觉会受到强烈冲击,其学习与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同时,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可以为学生的持续探究提供动力。
(二)多样化学习
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终端对教学知识进行了预习,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探讨模式中主动探索与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比实验,将学生科学分组,给每组分发一个鸡蛋,并要求学生观察后敲碎蛋壳,找一找蛋壳和地壳之间的相同之处。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引导:地球构造和鸡蛋构造相似,均分为三层。在敲碎鸡蛋壳之后,引导学生对地壳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学生说:“地壳是不完整的,分成了一块一块很多部分。”教师回应:“是的,这些破碎的地壳就是板块。”教师随即问道:“那么地球上有哪些板块呢?”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拼图认识板块。首先,将六大板块的示意图展示给学生,并将几套六大板块拼图模型分发给每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依照示意图开展拼图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地球分为几大板块?分别是什么板块?”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七大洲模型粘贴在六大板块上,并进行有效观察,说一说板块名称和七大洲四大洋命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哪个板块基本都是海洋,中国、澳大利亚分别位于哪个板块。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PPT 展示《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以及《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并提出问题:“板块示意图中的箭头代表什么样的运动?这些运动会对地形产生怎样的影响?”在预习中学生已经对板块示意图进行解读,所以学生积极回答:“←→表示两个板块发生张裂,→←表示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张裂会形成裂谷或者是海洋,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教师给予回应:“是的,由图中我们主要可以读到张裂与碰撞运动,张裂拉伸会导致地表断裂,容易形成海洋和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而碰撞挤压导致地表隆起抬升,容易形成山脉,如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是怎么样的?板块运动和火山地震带的关系是怎样的?”并鼓励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讨,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小组总结。学生在互动探讨中总结得出:“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而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交界处。”通过读图比较,学生能够明确了解板块运动会对地形产生怎样的影响,了解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
为了探究地壳稳定以及活跃的原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探究。例如,将一支笔放在桌面中间,连续晃动桌子,观察笔的变化。然后将笔放在两张桌子的中间,连续晃动两张桌子,观察笔的变化。有的学生说:“桌子中间的笔只出现了稍微晃动,而两张桌子中间的笔晃动得十分厉害,并且从桌面掉落。”教师接着问道:“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桌子晃动对桌面上的笔没有产生太大影响。”还有的学生说:“由于两张桌子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所以桌子晃动会对笔产生较大影响。”教师回应:“是的,就像六大板块那样。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所以极容易出现火山和地震。”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游戏探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更用心地观察相关现象,并对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让两个学生对两张纸进行对接,先用力相互挤压,并观察纸张所发生的变化。然后用力向外拉伸,观察纸张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动脑思考、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实验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这会让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讨论得出:隆起会形成山、断裂会形成山谷,随着不断地向外扩张会形成海。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图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小组协作与探究能力。教师依据问题主线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制作全面、完善的思维导图。在教师的精准点拨与引导下,能够让学生更轻松、高效地掌握知识点。此外,教师要为学生留一定的反思、回顾空间,使其能够在此过程中再次发现问题,并利用线上互动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进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便学生牢固掌握教学知识。
三、信息化的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可以助力学生有效开展课后反思与巩固,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与能力。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尽管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给予积极反应,但是作业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而通过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打造更全面、完善的思维框架,帮助学生找到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线上班级交流群,方便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及时得到纠正与点拨。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科学分组,在小组成员完成作业任务后,让各小组可以在组内开视频会议,分享做题思路,以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找到最佳的学习、解题思路。
在完成“板块的运动”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制作思维导图,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明显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板块示意图》,选定某个地方,介绍其位置,并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还能够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与展现信息的能力。在完成作业任务后,学生可以在班级交流群中进行展示,以在互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思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线上沟通,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互动探讨中吸收别人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有限的作业时间积累更丰富的知识内容,进而使学生的知识面、认知面得到不断拓展。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大力支持下,师生随时随地进行线上沟通,能够帮助学生更顺利、有效地完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与整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构建专家型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重交互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良好发展,并在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终端系统作为载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过程,不断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从而为学生地理素养与能力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