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
2023-04-19文|王灿
文| 王 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从当前初中记叙文、诗歌类文章、散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的状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指导学生深度理解阅读材料,并将其转换成创作内容,仅传授给学生一些含糊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等,造成学生写作时只会写套话、空话,无法真正地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无法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因此,新课标理念下,课程教学中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利用读与写同步发展、相互迁移的规律,帮助学生从字词、语句、段落等多个方面掌握文章意蕴和写作技巧,深刻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读与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语文学科考试的重点来看,阅读与写作占据的比例较大。读与写结合就是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巧妙的整合,帮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累更多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并且通过写作训练完成内化与升华。因此,教师应把握读与写的内涵,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学情、兴趣爱好组织开展读与写的训练活动,从而构建起读与写的共生课堂,将其教学效果最大化。
站在阅读的层面上讲,新课标中提到“多读书、广泛读书、读好书”,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如何开展有效阅读,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读与写的训练活动,如精读、选读、细读,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为之后的写作提供帮助。
站在写作的角度,通过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读与写训练活动,如仿写、续写、补写、比较分析训练,利用阅读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和重构,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初中语文读与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以读引路,为写作提供助力
1.文本细读,培养情感
文本细读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运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文本情感、故事结构等进行深思、探讨,帮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细节,精准、细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细读的方式评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首先,针对语言描写进行讨论和抢答。第一部分(1~5)主要描写了故乡的景色以及“我”见到故乡的情感。这里面语言的描写为“阿!”在这里面的作用;作者见到故乡时文中说道:“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本没有什么好心绪。”第4 自然段中:“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从这些语言描写上,学生能够逐步地分析出作者对故乡的情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主线,即从“期盼—疑惑—悲凉—自我安慰—悲愤”的整个变化过程。在分析这些语言描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地阅读、分析、揣摩,并在之后的写作中更好地借鉴这一语言描写的方法,通过质朴的语言反映真挚的情感。其次,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从第1 自然段中“我”印象中的故乡与第2 自然段的“天气阴晦、冷风呜呜地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进行对比和细读,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变化等,以此借助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最后,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以“回故乡”“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离开故乡”为顺序写作整个文章。因此,学生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能够在剖析、讨论之中体会到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细节来表现主题思想的,从而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这些写作手法,丰富作文的情节,使作文更加细腻,耐人寻味。
2.文本“选读”,积累素材
学生通过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选读,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写作提供更多的参考素材,使文章的内容更加饱满、形象、充实、吸引人。由于不同的文体作品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上均有较大的区别,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精选一些蕴含语言魅力、人文情感的书籍让学生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一定的启发和灵感,进而激发创造性,将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入作品之中。例如,学习关于古诗词经典作品时,学生采用选读的方式,阅读一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如《诗经》中的《采薇》《秦风·无衣》等篇章,以农民劳作为主题,体会古人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首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启智慧阅读,在阅读库之中丰富关于古诗词和国内外文学著作等书籍。其次,布置阅读任务,即阅读后学生要对景物描写起到的烘托作用、诗词表达的主旨和内涵、字词的表达内涵、文学著作的写作背景、写作技巧、好词好句等进行合作讨论和自主剖析。最后,教师借助智慧阅读系统之中的“字词指导”“句子剖析”“练习题解释”等板块,让学生自主检测阅读效果。这一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为其之后的写作提供更多的助力。
3.随读随练,运用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训练活动中快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掌握文章写作的技巧,教师可以通过随读随练的方式,让学生在作品赏析、合作探讨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快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知识的运用。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这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通过精读、快读的方式准确把握议论文写作的关键点。第一部分为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第二部分为驳斥对方的论点和论据;第三部分为号召广大中国人应明辨是非。从写作思路上看,议论文的语言和结构比较严密、鲜明、简洁、逻辑性强,具有一定的说理性。在鉴赏和阅读这篇议论文之后,教师可开展随文练习的活动,选取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关于议论文的题目,让学生学习、借鉴这篇文章中的论点、论据进行写作。最后,教师和学生可针对随文写作的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即教师选择几个同学的作文,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上、语言逻辑上、限制词语的使用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讨论。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以读促写,在写作之中灵活运用阅读活动中掌握的知识。
4.活动拓展,培养能力
阅读训练活动的拓展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愉快课堂氛围的主要路径。在初中语文读与写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元化的阅读训练活动,主要有:结合喜欢的题材开展阅读挑战赛;读书分享会,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读书展览,展示书评;读后感;阅读报告等。例如,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组织阅读国外名著《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百年孤独》《简·爱》的挑战赛,并以阅读报告为参赛标准,评选出优秀者。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书籍,自主撰写一份关于这本书的报告。其次,参赛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些写作范例,认真揣摩该书籍的中心思想,并形成独一无二的阅读报告。然后学生在竞赛场上展示报告内容,即由参赛者讲述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个人感受和启发等。最后,教师选择优秀的报告,给予奖励。学生将这份报告进行分享、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不足。这一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阅读观点,从而在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基础上锻炼写作技巧,为之后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以写促读,全面推进阅读能力提升
1.趣味改写,培养兴趣
阅读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其最大的难点在于文字语言的准确表达、写作手法的充分理解方面。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那么学生写作的情况会不尽如人意,即学生写作时常常感觉词语匮乏、写作逻辑混乱,写作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排斥心理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从中体现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顺利推进读与写结合教学。例如,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主题为“学习改写”,教师可围绕学习改写组织趣味训练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回顾自己阅读过的“名著”,并将这些名著中最为激烈、有趣的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其次,学生结合自己看过的书籍,自主组成不同的故事小组,并进行角色的扮演。每一个学生准确定位后,针对故事中的语序、语气等进行揣摩和演绎。最后,教师和各学生代表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各个小组结合故事情节进行改写,并进行重新演绎,以此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重新体会故事改变之后的情节、人物形象、语气表达等,在与原著进行对比和分析之后,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分层剖析,增强理解
教师布置初中读与写结合训练活动时,不仅仅需要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制订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还应结合阅读的不同文本展开更深层次的解读,归纳不同文本写作的特点,进而为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提供助力。即针对初中九年级语文中的文章题材进行分析和归类,分层开展写作训练。首先:(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所选文章均是议论文,在读与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单元写作训练,让学生分析这一单元所选文章的写作观点,并讨论所选文章是如何进行论述的,以此深化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更多论证的方法。(2)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所选文章为诗歌,因此,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朗读竞赛把握的诗歌写作节奏和感情基调、停顿以及重音等,以此掌握诗歌写作的技巧。其次,布置写作训练任务单,围绕文章题材让学生自主选定题目进行写作,然后教师再通过写评论、写批注等方式对写作的内容进行分层评价。最后,教师将优秀的文章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等进行讲解,并将一些写作技巧分享给同学,以此在课堂中营造写作的氛围,帮助一些在写作方面存在困难的同学掌握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方法。因此,这种分层开展读与写训练的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实现了学生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3.创造性写作,拓展思维
初中语文读与写的有效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创造性写作是通过学习、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形成创作意识。例如,教师组织开展“每月的读书活动”,每一期在明确主题之后,布置活动的要求,即让学生结合活动主题写一些随笔或者心得体会。又如,教师还可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扩写、续写等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主题针对文章进行扩写或续写,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了进一步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教师还可以在组织完这些写作活动之后,开展阅读鉴赏活动,让学生针对续写的文章、扩写的文章、心得体会以及随笔等进行讨论,找出优缺点,从而充分发挥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的育人作用。
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是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方式得以实现的。学生在阅读训练活动中掌握更多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训练之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阅读发散思维的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两者的关系,结合学生兴趣和能力开展精读、选读、细读、改写、比较分析、续写、扩写等读与写结合的训练活动,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让阅读与写作齐飞,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