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探究

2023-04-19施红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思政

施红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工作关系到各项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育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决策部署。高校党建应把育人工作作为根本任务,发挥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引领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以此推动高校更好育人育才,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新时代高校党建对育人工作发挥引领作用

1.1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党建育人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1]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的党建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部署推进教育现代化综合改革中,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确保培养的人才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1.2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党建育人的目标导向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就是要立德树人。另外,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里,明确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准。抓党建就要抓育人,这是高校党组织的职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和以党的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才能更好体现新时代高校育人的使命[2]。

1.3 新时代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育才是党建育人的基本内容

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投身国家的建设发展,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扎实的技能,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好新时代高质量的党建工作,能够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确保教育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坚守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价值取向。所以,高质量的党建切实履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育人育才的责任使命,使高校真正能培养出党和国家所需要、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2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联性

2.1 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新时代高校的育人工作关系到各项事业的发展。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所有的课程都是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3]。习总书记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就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工作的理念。各类课程都应认真地挖掘思政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能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命的时代新人。

2.2 新时代高校党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保障

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立了党管人才培养的工作原则,这就从制度上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根本保障。党中央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但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思想认识 、教学能力、育人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高校党建要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协同合作的育人格局。高校党建要主动与育人工作有效融合,从教学评价 、协同育人 、激励保障等制度和机制上加以完善,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机制体制保障。

2.3 课程思政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无论何时,高校党建都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提出,拓宽了宣传党的思想理论的渠道,加强了专业知识与党的思想理论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力。青年学生是党的重要的后备力量,课程思政必须注重对青年学生政治引领,促使广大青年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课程思政要打破专业壁垒,使青年学生在多种学科的具体实例中感知到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正确,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3 新时代高校党建保障课程思政协同推进的实践路径

3.1 育人机制体制的建设是实施课程思政工作的保障

首先,构建育人效果评价机制。高校党建构建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本质就是将重心放在育人的效果层面。通过课程思政工作,促进学生的思政素养提高,将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处于动态变化养成中,评价机制要坚持静态与动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原则。另外评价可以采用测评、谈话等多种形式。

其次,构建育人合力协同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的成效,就需要全校齐动员,改变思政教育系统诸多要素之间孤立脱节的现象。高校党建需要构建跨部门横向协同联动的机制,搭建跨部门合作平台。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使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进入规范化建设。加强课课协同,课内外协同,校内外教育资源协同,校内外各方力量协同。组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合力育人机制等。

最后,构建育人主体激励机制。高校党建要抓牢教师这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主体,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思政建设主体激励机制。认可教师育德实效,开展绩效考核。激发各门课程教师都承担起育人的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机渗透到每门课程,充分体现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每位老师的育人责任,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

3.2 教师育人意愿的提升是提升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

首先,加强课程思政教师的认知教育。高校党建应对教师开展提升立德树人意识的各种教育活动。常态化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教师头脑,教师要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价值,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功能。

其次,加强课程思政教师的责任教育。教师肩负着向时代新人传授科学知识和文化思想,帮助其树立科学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重任。课程思政教师都要深知自身的职责使命,必须把自己放在教育工作者这个角度,要站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这个高度上去看问题。

最后,加强课程思政教师的情怀教育。习总书记曾提出教师“情怀要深”。高校党建需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师的情怀教育,坚持情怀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课程思政教师要将育人情怀和家国情怀融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心系国家和民族,以自己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和人民。

3.3 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是抓住课程思政工作的根本

首先,提升对思政元素掌握的能力。高校党建牵头组织课程思政交流研讨会、系列报告会等,课程思政教师注重同行交流,反复推敲,把握其中的核心要义,要把意识形态内容作为思政元素的根基,作为高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有力抓手。高校党建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到各门课程当中去,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其次,提升对思政元素挖掘的能力。思政的元素比较宏大,比较笼统,如果没有结合具体的专业内容去挖掘思政元素,会出现贴标签或者喊口号或者比较生硬的现象。教师作为育人工作者要带着课程思政意识去讨论、挖掘和利用藏在教材里边那些思政元素和精神价值。思政元素也存在与时俱进的特征,要结合最新的形势变化,最新的最前沿的成就,及时精准地挖掘思政元素。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多途径多种方式方法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最后,提升对思政元素融入的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避免生硬机械,找到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契合点,注重故事导入、情境导入、与学生对话交流,这样才能使得与专业内容联系紧密的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课教师要熟悉思政课程的话语体系,要将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程的教学语言,例如可以借助热点词汇,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依据学情,不断专研教学方法,提升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功能。

总之,高校党建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以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政治素养,树立科学的三观,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