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地方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研究

2023-04-19王中华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党员党员队伍党员

王中华,曹 晖,常 茂

(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泰州市司法局,江苏 泰州 2253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已经踏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提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科技、技术、人才自立自强。要实现这一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提高高校党员队伍的建设水平,这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必须脚踏实地、敢于实践,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以党的建设引领地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用院校高质量特色发展成效检验党的建设成效,围绕地方高质量发展指标提质升级,提升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干部队伍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塑造人才支撑体系,服务好教育教学工作,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1 加强地方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1.1 推进新时代伟大工程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这是新的伟大工程,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实践,更为当前地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提供重要引领[1]。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党员队伍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开展党建工作时,必须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党员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领,为广大师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1.2 应对错综复杂全球环境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内一片祥和,但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东局势动荡,局部战争已经爆发,正有愈演愈烈之势;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社会、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思想渗透,青少年群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并不完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形成错误判断,造成严重后果;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但也传播了一些负面、错误的信息,造成高职院校学子的价值观错位,高职院校思想建设工作仍需加强。

1.3 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

目前,国家已经取得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从未有过的大变革,大发展,但在急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社会就业不充分、医疗养老的改革难题等。地方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为中心和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依托地方产业办学,肩负为地方培养人才、提供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党员队伍更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党员义务、社会责任,必须主动作为,敢干敢冲,敢为人先、教书育人,为解决社会难题、构建和谐社会出谋出力。

1.4 促进地方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地方高职院校采用“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强调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负责,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须坚持党员队伍思想不褪色、信念不动摇,依托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论党的自我革命》等精神食粮,充分发挥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攻坚克难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不断进行内部改革和创新,保持先进性,成为事业发展的骨干和主要力量[2]。

2 地方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困境

地方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近年来的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和各省高校“强基创优”建设项目中,逐步出现了地方高职院校基层党委和党支部的身影,证实了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对地方高职院校的肯定与支持,党员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党建工作、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投入到地方产业建设浪潮中去,极大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但随着疫情后经济的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对地方高职院校投入的降低,造成不太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生源的增加,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的改革,内部矛盾也在升级,问题不断凸显,地方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出现了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努力解决。

2.1 党员活动形式单一,党务工作缺乏创造性

高职院校党务工作是思想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通过实地走访、电话交流等方式发现,党支部活动形式陈旧单一,“三会一课”大多采用会议室理论学习,实践基地大多走访附近红色纪念馆,党课也是照本宣科,报告、讲座等仍然是支部活动主要形式,党员教师、党员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活动参与度不断降低;大多数党员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无法也不愿进行党员活动的创新,甚至少数党员认为党建工作不甚重要,造成高职院校党务工作逐渐懈怠。

2.2 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

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党员教师与党员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党员群体处在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年轻的党员教师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基础,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教条主义似的生搬硬套,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部分年长教师由于年龄和职业倦怠等因素,不愿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主观世界改造,教育方式方法稍显落后。部分党支部在思想上不太重视党员教育,教育仅仅停留在开大会、看文件、读文字上,如此种种使得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3]。

2.3 党员选拔机制需要优化,教育培训认识不足

新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党的事业的建设者,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储备力量。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培养新党员时,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新党员培养、考核浮于表面,过程缺失,质量失控;另一部分片面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概念,建立复杂并难以操作的流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这两种极端的培养过程,都不切合全面从严治党的初心,也不适用于简单易操作的管理模式。新党员在培养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指导和带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甚理解,入党流程不甚了解,党的理论无法入脑入心,从而对党的组织事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4 少数党员重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的“孺子牛”和“老黄牛”,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社会各阶层之间经济收入差距明显加大。地方高职院校的收入不高与社会利益多元化、消费不断升级的格局冲突导致了少数党员思想观念渐变,一些同志在政治观、道德观上趋利务实,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分强调物质收入,过分重视付出和回报的逻辑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个人的得与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内在关系。承担工作前,先考虑个人得失、个人利益,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没有利益的事情不做,注重物质享受,不求精神进步,缺乏奉献精神[4]。

3 加强地方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设想

依托于地方经济办学,依托于地方产业设置专业,这是地方高职院校最大的实际,必须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这一重大命题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党员队伍建设,这是实现学校、地方双和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3.1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党员队伍理论学习

近几年的主题教育学习,特别是今年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依托于此围绕主题教育目的,开发一系列活动方案,方案必须与教学、教育、科研等环节紧密结合,让理论学习融入专业学习,融入实践教育,在不占用整体教育教学太多精力情况下,创新学习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月度季度年度学习计划,不断在学习中修改完善方案,凝聚人心,调动全体党员学习热情,不断掀起学习新高潮,强化学习效果,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稳步提升。

做顶层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时,将学习方式、学习空间、学习时间作为三载体研究(简称3 载体),在学习方式上,将集中学习、网络学习、自我学习、专题党课作为常规学习手段,参观学习、实践体验学习、讨论式学习作为补充,不断创新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学习空间上,走出会议室、走出讲堂,走进操场、走进企业、走进社区等地,拓展学习空间维度;在学习时间上,强化对碎片时间的利用,课间、午间、晚间都可以成为学习时间,让学习更充分、理论理解更透彻。

3.2 加强新党员培训,切实强化新党员教育管理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为地方高职院校学子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一是调查研究,针对基层党支部新党员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规章规定;二是重新认识,始终把党员培训作为新人入党的必要步骤,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形成支部书记带头学的氛围;三是优化流程,优化高校日常事务管理,让党员教师从繁重的常规工作中脱身,投身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四是集思广益,注重教育的时代性与针对性,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国内突出重点、学生关心热点,一方面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培训[5];另一方面,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尝试打造“行走的培训课堂”,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党的理论内容的认知。

在具体工作中,遵守从严管理、科学治党、创新管理原则(简称3 原则)。遵循全面从严治党原则,即每名党员都是任务主体,都应该自觉担负起培养新党员的重任,从严管理,将严与爱相结合,提升新党员培训整体质量;科学管理原则要求在制度、流程优化中,适用简单、易操作原则,不断推进制度优化、简化,利用PDCA 循环检验优化后的制度;创新管理原则,是事业发展的源泉动力,将创新意识融入新党员培训和教育管理过程中,听听新发展同志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从网络上、学校外收集新点子、新方法,始终保持发展模式的先进性。

3.3 打造党建品牌,推动党性教育常态化发展

地方高职院校进行党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托于地方产业资源,打造高质量党建品牌,以党建带动学校发展,实现党务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和谐发展。深入调研分析地方产业设置和发展现状,重点打造与之对接的专业或专业群,推出一系列具有专业背景的党建活动,实现思政教育工作与专业教育的完美融合。

打造党建品牌时,需注重系统性、前瞻性、创造性(简称3 方向),党建品牌打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地方高职院校而言,在策划时利用SWOT 分析模型寻找创建方向,包括对地方支柱产业信息的收集、对全体党员群众认知的了解、对相关专业设置的理解等等。党建品牌是对党务工作的凝练和规划,要突出政治性,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贯彻党的初心与使命;党建品牌策划要有独创性,要根据地方高职院校具体实际设计品牌名称、形象、内涵等,努力做到结合地方产业通过党建品牌提升学校影响力。

3.4 建立合理激励机制,提升党员教师工作热情

党员教师是地方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主体,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需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平衡奉献与回报的关系,不以道德绑架党员教师,而以业绩鼓舞调动党员教师积极性。地方高职教师受限于地方经济发展,普遍收入不高,地方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合理适度的党建激励机制,为党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党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地推进[6]。

激励制度事关学校全局发展,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必须以促进事业发展、鼓励员工干事为导向(简称2 引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在现有平台上不断挖掘潜力,取得一定学术话语权;鼓励员工干事,召唤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同志,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干事热情,敢想敢作敢为,践行“四敢”精神,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

3.5 建立党员考核监督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新时代下,必须加强党内考核监督,建立相应监督机制,杜绝腐败土壤在高校滋生。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方面,要严把入口关,坚持推优原则,同时建立跟踪评估机制,完善培养联系人制度,评估党员发展全过程,杜绝形式上入党,思想上没入党的情况;对高校教师党员而言,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应建立党员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建立考核及监督机制,以廉洁监督促进事业发展,保障工作环境的公平公正。

对于地方高职院校内在管理而言,要注重小微权力的监督运行(简称1 重点监督),特别是学工党支部书记、分团委书记、班主任辅导员群体,这一群体以党员教师为主,直接面对学生,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度较高,是构建“清廉高校”的重要基石。要教育此群体领会并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从而为地方高职院校的政治生态环境打造一片青山绿水,以“忠诚、担当、干净”的标准全面扎实落实好岗位责任,为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高职院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通过“33321”(3载体、3原则、3方向、2引导、1重点监督)工作体系踏踏实实做好地方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发展工作,持之以恒地强化队伍建设,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相通、高度锲合,促进地方高职院校高质量改革发展,助推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升级,为国家、社会培育出更多有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猜你喜欢

新党员党员队伍党员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链式跟踪培养新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北安市 以“四招”促进新党员能力素质提升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总支能否接收新党员?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