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2023-04-19夏存霞许金波
王 慧,夏存霞,许金波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引言
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应该“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方案》明确,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应于2022 年基本达标,且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应转变为应用型高校。对此,《方案》作出明确指示,2019 年开始,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率先启动1+X 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同时针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完善提出宏观指导意见,充分彰显出1+X 证书制度的多维度、多层次特征,将学生知识、能力分为不同维度以作为适合不同学生的证书开发依据。此举措对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尤其是中国高校电子商务类职业与就业一体化教育格局已初步形成,且覆盖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具有人才层次性突出的特征,水平差别显著,基于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市场需求,相当一部分传统电子商务类人才已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亟需高校通过1+X 证书制度强化专业教学,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群和证书群在学历制度基础上得以融通,切实提升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综合竞争力。
一、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依据
1+X证书制度融入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可充分满足国家资历框架基础性工程构建需求、电商教育生态系统构建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求。
(一)国家资历框架基础性工程构建的需求
1+X证书制度体现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在强调学历证书的同时,要求高水平人才应具有多种职业证书,这赋予高校教育以新的使命,应着力加强社会化机制建设所需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引导人才积极取得从业证书,完成人才与产业需求高度吻合的第一步,不断增强人才就业和创业本领,为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基础力量。现阶段,越来越多高校开展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依托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使教学和培训结合、评价和培养结合等,贯彻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职责,切实提升人才职业技能水平。截至2022 年,国家认定的电子商务类职业技能“X”证书多达30 多种。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定依据与职业技能水平凭证,这在诸多高校已成为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直接与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工程相衔接,显示了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前瞻性布局。这本质上是对国际资历框架基础性工程构建的探索,可为电子商务复合型、技能技术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石[1]。
(二)电子商务教育生态系统生成的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具有复合性与商业性特征,是基于国家经济、市场、技术国际化发展需求而诞生且得以深入发展的新兴专业。21世纪之前,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已经形成,涵盖消费者、企业、市场等主体,任何一个主体皆能作为系统中的物种之一,需要依托合理的运营机制才能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其中,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具体应用之一,涉及国内外不同企业、机构、商业平台、商品、信息流、从业者等主体,决定着电子商务教育生态系统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尤其在提升从业者素养、确保信息流准确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商业生态视角而言,电子商务教育生态系统包括教育者、社会、学习者、教育技术等要素。而教育者除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外,还应包括与高校合作的培训机构,被称作电商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一;社会指与高校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物种;学习者主要指学生群体,是生态系统中的培训对象;教育技术与社会可以作为电子商务商业系统和教育生态系统相联结的媒介。换言之,电子商务教育生态系统犹如自然生态系统,由核心层、扩展层、相关层共同组成[2]。基于1+X证书制度的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意在培养不同生态层需要的人才,包括核心层所需的运营人才,联结卖家和买家;扩展层所需的软件服务商、营销服务商等多元化人才;相关层所需的行业专业人才。可见,基于1+X 证书制度的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利于电子商务教育生态系统生成。
(三)智能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
智能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需要高校人才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应具备智能化技术操作能力与远程沟通能力等,具体到电子商务专业,要求人才具备国际贸易、商务洽谈、多语种语言知识运用等能力。而1+X证书制度强调在学历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对其他特定技能的学习要求,强调学历证书与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蕴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强调基础、核心内容与学习者有兴趣选择的其他单项或多项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下,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旨在将产业最新技术体现在技能等级证书中,完善技能等级证书体系,进而传导至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技术运用于职业教育内容完善中,并将实践教学中涵盖的技能整合至“X”证书对应的教学或者培训中,切实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夯实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基础。该培养模式具有与时俱进特性,能随着智能化时代进步不断调整,使得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能够充分满足工业技术多元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进性映射在高素质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供给中[3]。
二、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困境
1+X证书制度与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融合深度不足,体现在特色标准缺乏、忽视学生需求、课证融通不足和协同机制缺失等方面。
(一)缺乏特色标准,导致证书认可度较低
1+X证书制度下,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培养标准缺乏特色。不同层次高校未能根据学历教育优势、职业教育优势或特定专业优势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标准,且高校上级管理部门未及时完善X 证书认定和监管机制,使得X 证书培训和教育之间的融合缺乏制度支撑,甚至影响X 证书制度在高校电子商务教育教学中的独立性,此现象在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如此,社会层面对X 证书认可度不足,源于诸多培训评价组织的权威性不高,复合型人才特长未体现在培养政策中,使得诸多社会机构或企业对X 证书的了解不足,加之考证费用较高,导致社会和学生质疑X证书含金量。
(二)忽视学生需求,影响主体参与度
1+X证书制度下,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高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复合型人才紧缺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学生需求了解不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学生需求吻合度有待提高。一方面,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整体面临薪资低、与岗位匹配度不佳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部分学生直接选择转行,使得市场难以了解高校电子商务学生需求,削弱X证书制度在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素养较为单一,基本按照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培养,未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需求制定特色化培养计划,未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应课程内容等,忽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谈判能力、技术运用等能力的提升[4],造成高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缺乏,且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三)课证融通不足,影响教学实施
部分高校未能及时组织开展针对教师的培训,使得教师对课证融通理解不全面、不到位,影响自身职业能力提升。多数高校缺乏课证融通教材编写机制,直接使用X 证书编写的培训教材,导致有限课时内难以完整讲授统一的课程教材,影响专业课程开发。同时,高校电子商务教师开发专业课程的时间呈碎片化特征,在教学中面临X 证书相关内容与电子商务专业内容融合不充分的难题,教学设计创新元素难以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加之教师工作量大,仅在教案中对部分内容作出碎片化调整,使得专业课程开发缺乏完整性。总之,诸多原因导致X 证书考证内容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融通不足,缺乏对接机制。
(四)协同机制缺失,影响教学实践效果
1+X证书制度下,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加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这是不同层次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同类型高校电子商务教师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机会和深度,使得1+X 证书与电子商务专业二者本质上的显著差异难以获得实践层面的同一性。这根源在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成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旧处于浅层阶段,使得教师与电子商务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不足,教师对行业动态把握不准,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在此基础上,企业为学生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与学生的黏性不足,给予学生的深入指导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建议不足,难免使他们产生挫败感,这也暴露出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复合能力不足、X证书含金量不足等问题。
三、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基于1+X 证书制度的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需要采取明确标准、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与专业衔接、接轨市场需求等策略。
(一)明确培养标准,提升X证书认可度
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涉及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对商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具备商务和技术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活动策划、客户关系维护等商务理论知识,以及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营销策划、网页制作、网站建设和维护等技术理论知识。这与高校传统专业学科单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不同,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电子商务行业实际问题的要求较高,需要高校结合1+X 证书制度,重新定位自身在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发挥的不同作用,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例如,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在人才学历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将培养人才多元化技能作为重点,在国家规定的专科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结合高年级学生定向企业、岗位服务情况开展行业调研,从而在统一人才培养标准上增加专门针对本校学生的特色化标准。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地域特色调整培养标准,在电子商务行业、快递行业相对发达的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院校,可将培养学生维护客户关系、策划线下活动的能力作为重点;其他地区高职院校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网站设计、网络营销等能力,便于学生远程服务,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优势。普通本科院校应在学历认定优势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深度掌握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培养工作,融入经济学、网络技术、数据分析等跨学科培养方案,以区别于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标准,共同使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化,并依据高等教育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政策、行业发展动态和信息技术革新及时调整培养标准[5],从根本上使电子商务教育与大环境发展相适应,为X证书认可度提升奠定基础。
(二)调整人才结构,提升X证书主体参与度
基于1+X 证书制度的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愈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亟须高校调整人才结构,确保X 证书主体参与度。一方面,高校应将打造“双师型”队伍作为切入点,明确电子商务任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不同,其知识结构需随着电子商务算法、数据技术的更新而更新。相较于其他专业知识,电子商务知识淘汰速度较快。因此,高校应加强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通过国培技术项目或者职业培训督促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本科、高职院校皆可深化校企合作,定期邀请企业专家、电子商务领域专家进校培训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前往企业参与岗位实践,确保教师理论知识更新方向和内容的正确性,并监督教师授课能力和岗位动手能力的共同提升,以此作为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另一方面,不同层次高等院校应调整复合型人才结构,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制定特殊人才培养计划,作为现阶段人才结构的补充。例如,外语类本科高校可以发挥语言优势,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包括但不限于汉语和英语、其他小语种教学,定向化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使其既拥有丰富的电子商务知识储备,也精通外语,从而为电子商务行业培训师储备人才资源;工科类院校应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嵌入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体系中,针对性培养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直接围绕学生就业需求,重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软实力,增加相应教学内容,提升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竞争力。不同类型院校推行不同的人才培养策略,能够促进多元人才结构培养体系的形成,是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考量和对学生主体的尊重[6]。
(三)深化课证融通,提升X证书与专业衔接性
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需要高校将传统“宽而浅”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专而精”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专业课程与证书群融合机制,使得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知识与X 证书衔接愈加密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显著提升学生竞争力。简言之,该举措要求高校深化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与1+X 证书制度相结合的内在逻辑性,借助X 证书鼓励学生学习跨专业知识、拓展多种能力,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融通,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群与多种证书群融通的“立交桥”路径。据此,高校应细化不同模块的融通方式,包括课程内容和证书内容融合、专业教学与证书培训融合等。在融通课程内容方面,高校可以尝试将统一的课程与具体证书相对接,将网络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营销师证书相结合,引导学生将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作为学习目标,以充实的理论知识为证书获取提供支撑。同时,将证书要求的具体培训内容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理论知识,凸显知识的实用价值。在内容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高校应制定更为具体的执行培养方案,构建校内学生职业规划宣讲机制,宣传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不同行业所需证书、不同岗位发展情况和前景,组建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证书教学和培训课堂相融合的机制,统筹安排专业课程教学和考证培训时间、模式,优化配置师资、课程、课时、学生与证书培训等资源,督促学生自主选择1个或多个X证书进行职业规划,自觉接受就业指导服务、技能训练等,为专业课程与X证书衔接提供内在动力[7]。
(四)接轨市场需求,提升X证书含金量
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性。高校应及时将实践性作为人才培养落脚点,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将学历教育与X 证书相结合,“双管齐下”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电子商务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与企业岗位素质要求的“零距离”对接。基于此,本科高校应加强教师实操水平培训,构建X证书模块化师资队伍和产教融合机制,吸引更多电子商务企业专业导师进校,鼓励教师参与电子商务企业项目或者产品研发,创新并推进项目制、工作室制等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接触电子商务实际工作的机会,进而提升教师电子商务知识运用水平和技能,确保师资技术和专业实践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水平、行业对X 证书的认可度优化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可与区域内或者全国性电子商务证书培训机构寻求合作,形成集X 证书培训、考试和认证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地。不同层次高校皆可成立电子商务协会,选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电子商务模拟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为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奠定基础。高校、企业和教师应共同参与电子商务人才精准实习就业工作,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职业证书要求和学生职业规划等,统筹安排顶岗实习岗位,提供就业推荐服务,进一步确定适合本校学生的X证书,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提升X证书含金量[8]。
四、结语
高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与1+X 证书制度相结合是国家、市场和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需要。采取协同育人机制,重点加强X 证书内容、专业度等方面的建设,能够使得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标准特色愈加突出,学生需求得以满足,实践教学水平提升,综合提升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市场竞争力,激发电子商务企业运行活力,提升国家电子商务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