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在媒体融合中创新发展

2023-04-19翁健盈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3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融合

翁健盈

(作者单位:汕头融媒集团新闻采访中心)

媒体融合时代,各式新媒体平台为用户带来了更多元的信息渠道和更多样的内容选择,使受众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精神享受和资讯服务,但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其一方面面临收视率降低、广告收入锐减等困境,另一方面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面临巨大挑战。对于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而言,以往的工作方式显然不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其自身能力亟待提升,以实现创新发展。本文将从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现状出发,探讨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如何突破目前困境,实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双重提升,以期为媒体融合环境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1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发展困境

2023年4 月发布的《2022年广东省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广东省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1 535.92万户,同比下降10.17%,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1 476.91万户,同比下降10.05%;广播电视行业广告收入168.35亿元,同比下降12.74%,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22.14亿元,同比下降26.97%[1]。收视用户数量的下降导致广告收入的降低,广告收入的降低又影响到广播电视台的正常运转和节目的制作,广播电视台的客户和资源不断流失。面对一系列的挑战,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想要创新发展并非易事。就目前而言,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主要面临以下几个困境:

1.1 个人瓶颈:缺乏职业规划,安于舒适圈

长期以来,受传统媒体思维、工作制度和工作环境的影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已习惯“配音间配音——演播室录制导语”两点一线的工作方式。即使进行外景报道,也经常是拿着编导已经写好的内容来背诵,缺乏自我参与的积极性。而且,由于他们长期处在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中,语言状态单一,表达缺少创新性,很多人缺少媒体融合的工作思维,最终难以被受众接纳。同时,长期“舒适”的工作环境也使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缺乏长远、合理的职业规划,比如缺少自发性地对主持领域新技术的学习和对新业态的关注,缺乏系统和定期的专业培训与自我学习等。同时,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党媒的权威,继续承担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职责,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用更加平等、亲切、有新意的方式去播报、讲述新闻事件并展开评论,增强受众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但对于不少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其在多年的工作中已习惯“我说你听”的模式,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仍旧是一个难题[2]。

1.2 平台桎梏:新媒体平台分流受众,跨“介”意识不足

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深刻改变媒体传播格局,移动直播迸发新活力,短视频行业也迅速崛起,涌现了一大批行业“网红”。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尝试跨“介”,探索“小屏”模式,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人有跨“介”的想法,但没有清楚认识到跨“介”传播的内在逻辑和传播思维,仍按传统的播音主持模式,如固定的播音腔调、缺乏新意的内容编排等。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明显无法满足如今受众的“刁钻胃口”。有些人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刻意制造“看点”,比如录制《直播前10秒还未涂口红》《直播前10秒找不到稿件》等短视频,类似的短视频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点击率,但容易给人留下“主持人准备工作不充分”的负面印象,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这一群体的形象塑造,也会影响党媒的形象。也有一些播音员主持人针对某些社会新闻进行评论,但在内容把控上出现了内容偏差并产生了负面影响,最终不得不进行道歉。由此可见,目前不少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仍未在跨“介”中找到平衡点并形成有力、有效传播。

2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创新发展路径

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的媒体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2020年11月1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其中“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再次被重点提出。由此可见,在媒体融合时代,成为“全媒型、专家型”的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工作者发展的大势所趋[3]。作为一档新闻节目形象代表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主动融入媒体融合的浪潮中,并在媒体融合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2.1 锤炼扎实的基本功

在观众以往的认知里,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只需要形象好、表达清晰流畅即可。确实,作为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标准的发音、流利的表达是从事这份工作的立身之本,即俗称的基本功。在过去,这是评价一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但如今随着大数据、语音合成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主播已能出色完成新闻播报、纪录片配音等工作。例如,在央视纪录片《创新中国》中,解说部分全程运用人工智能配音,已故著名配音员李易的声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重现”,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不只是发音准确、气息饱满、表达流畅等,更强调对节目的把控能力、语言二度创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不能还停留在把记者写的文稿配好音、录好导语这样简单的工作上,更应该善于思考,探索如何在完成“常规动作”的基础上,从节目整体效果出发,将自己作为一档节目的参与者和驾驭者,用自己的知识、阅历和胆识,不断贡献好点子,为稿件注入更加有个性的表达,并通过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使自身在播报或主持节目时更有亲和力、更接地气。只有这样,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才不是屏幕后的“坐而论道者”,而是能真正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值得信赖的群众的朋友。

2.2 提高新闻业务能力

媒体融合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这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对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能力的要求。作为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敢于改变固有的工作思维,提高自身的新闻业务能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主持人大赛中,在进行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比赛时就设置了“走出去”这个实战考核环节,要求选手深入一线,独立完成新闻的选题、采访、编辑、制作等全过程,最后再回到比赛现场,对自己采编的新闻进行5分钟的解说。由此可以看出,业界已经对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自觉、积极地融入节目的采编过程中,亲自去了解观众的心理诉求和切身需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挖掘价值高、意义深远的选题,并不断寻找、挖掘、呈现细节。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只有积极提高自身的新闻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见证现场、向下扎根,内心的感情才能更加充沛、丰盈、真切,才能真正用镜头和话筒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才能真正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型新闻播音员主持人。

2.3 丰富知识储备,做“专家+杂家”

媒体融合时代,信息数量呈现指数式增长,各媒体走向交融的道路,实效性、互动性、便捷性成为融媒体的一大特点,“全媒型、专家型”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发展目标。在未来的发展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要想既做“杂家”,又做“专家”,就必须要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

对于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而言,“杂家”就是在锤炼好新闻播音创作基本功的同时,对于两个甚至多个领域达到熟悉甚至精通的程度。前文提到,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不只是要会“播报”、会“二度创作”,还必须拥有更高的新闻业务能力,能够自己去发掘、创作新闻作品,甚至能随时面对一场新闻直播。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人,也会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这时候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快速吸收知识的能力将为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开展工作提供极大助力。例如,央视主持人董卿无论是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还是担任央视主持人大赛评委,都展现了出色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和董卿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分不开。董卿曾经在采访中提及,她无论工作多忙、多晚,都坚持每天至少阅读一小时。也正是这每天一小时的点滴积累,成就了一个在舞台上从容自信,诗词歌赋、金句妙语信手拈来的董卿。由此可以看出,丰富知识储备是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努力做到的。

与此同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还要努力做“专家”。媒体融合时代,各种新闻节目层出不穷,观众想要快速准确地在海量信息中获取自身所需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流利地说废话”与“无内容的串联式”主持方式注定会被淘汰。在这种背景下,掌握专业知识,能够用专业知识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将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对于观众而言,这种专家型主持人的观点和话语是可以被认可、被接纳的,因此也能够保证稳定的收视习惯。例如,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在主持《今日说法》时他能够抓住细节,提出更多让观众消除疑虑的观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案件和法律条文。再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常年对“两会”进行深度观察,深入研究每一份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变化与亮点,因此他的解读既有深度又接地气,能够帮助普通老百姓更好地了解“两会”相关信息,非常好地起到了主持人的桥梁纽带作用,这也是专家型主持人的优势所在。

2.4 提高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力

在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媒体融合本身就带着技术变革的影子。在技术驱动下,对新型信息生产方式、表现手法、传播特点的了解与应用是未来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掌握的重要命题。对于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结合,打造新的节目展现形式,既要留住传统媒体受众,又要在更多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受众,也是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思考的。笔者认为,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在接下来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增强对行业的敏感性,关注技术前沿发展趋势,并且要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让技术更好地为节目服务[4]。同时,在面对新技术时,不仅要有技能上的“全”,更要有运用新技术的意识和视野,知道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什么时候用什么手法,善于用新技术去生产和传播新闻精品。

例如,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主播康辉利用自拍的方式记录跟随国家访问团出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朴实的语言将新闻报道中台前幕后的事情通过视频日志(Video Blog, Vlog)的形式呈现。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其扎实的业务水平,也能获得丰富的新闻内容。在央视举办的主持人大赛中,不少选手在“走出去”环节独立策划、编辑一条完整的新闻时,选择了无人机等新技术多角度展示新闻内容。评委指出,这些俯视拍摄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起到了解释新闻背景、诠释新闻主题的作用,让新闻报道实践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由此可见,拥抱技术并不表示要彻底摈弃传统,而是要在传统播报的基础上改变形式、创新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更有利于传播的报道方式,将新闻内容用更新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每一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探索的课题。

2.5 塑造鲜明的个人风格,打造品牌

如今,各类节目、各种风格的短视频不断涌现,观众对于节目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想要呈现出好的新闻节目并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新闻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深耕业务,还应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将个人风格与节目定位相融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近两年,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不少账号通过风格鲜明、节奏快的短视频来传递新闻内容,传播新闻观点,吸引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受众,这对只能吸引固定受众的传统新闻节目而言是一种冲击。因此,传统媒体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应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创新个人风格,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5]。例如,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擅长用风趣幽默又押韵的段子来播报新闻,一改过去央视新闻主播严肃、端庄、不苟言笑的形象,并且凭借鲜明的个人风格迅速在各大平台走红,很快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除此之外,应变能力极强的撒贝宁、评论犀利的白岩松、充满活力的龙洋等也受到观众的喜爱。因此,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在媒体融合时代有新发展,就需要在把好舆论引导关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提升个人影响力,打造出既接地气又能成为品牌的优秀新闻节目。

3 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播音员主持人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要突破以往的工作思维、工作方式,积极“向内”“向外”发力。“向内”要主动接受新的专业理念,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广泛涉猎其他领域,使自身发展满足媒体融合时代“全媒型、专家型”人才的要求,打造个人风格,提高自身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向外”则要加强与节目的融合,深入节目制作各个环节,同时运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探索更多元、丰富、立体的节目呈现形态,提升新闻节目的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主持人语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主持人语
《融合》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