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用户独居生活类短视频的自我呈现研究
2023-04-19王路
王 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1 独居生活类短视频的“表演”性质
20世纪50年代,欧文·戈夫曼曾以“戏剧表演”理论来探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个体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所展现的行为,会改变自身在他人眼中的印象。同样,在社会化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中的短视频创作也具有类似的表演性质,通过剧本编写、表演、拍摄与后期制作,将实际生活的“日常化”与“真实性”进行演绎。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前台”与“后台”的设置,反映当下青年独居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
1.1 独居生活类短视频的“前台”设置
按照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论述,前台设置包含舞台设置、外表、举止等几个主要部分。
1.1.1 舞台设置
戈夫曼认为,“舞台设置”包含“舞台设施、装饰品、布局,以及其他一些人们在舞台空间各处进行表演活动提供舞台布景和道具的背景项目”[1]。
以“抖音”短视频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为例,在“独居日记”等话题下所能搜索到的视频中,对于独居生活展示的舞台设置大致有以下特点:
首先,场景的设置大多定位于小户型、Loft公寓(指层高比较高,户型比较小的一类房屋)等小型空间,空间布置较为多元化,如原木风格、暖色系风格、卡通风格等。同时,智能开锁系统、美妆、衣帽间、储物收纳箱、智能家居、健康食物等符号堆叠,符合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即在短时间内,通过视觉刺激传达独居生活的温馨、有序与安全感。独居类视频的博主以女性居多,因此女性化符号的呈现,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当下城市女性强调经济独立与生活自立的形象特点。
其次,短视频拍摄技术的发展、电子移动设备的大量使用,能够实现更为自由丰富的视觉转化。例如,在视频中,Loft公寓的本身的空间设计,使“表演”的舞台能够伴随视频博主的视觉随意转换,在公寓不同功能区域进行衣食住行的全方位展示。空间布局本身,即是舞台设置的一个组成部分。Loft公寓的跃层架构、时尚元素的设计感,成为日常生活空间中“网红”化的视觉景观。
再次,道具展示。独居生活类短视频的重要特质在于对智能化家居用品的展示,如智能开锁系统、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音箱、净水器等家居用品的呈现,无一不成为独居生活的安全健康的视觉隐喻。在独居生活的前台设置中,此类符号的呈现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于群居式的家庭生活类视频的展示,在独居类视频中,对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展示,消解了人们对独居生活“孤独”“无人照拂”等的刻板印象,同时,在意义层面将独居生活的视觉意象营造成“视觉神话”。
最后,宠物元素的使用。大量独居类视频中,可以看到猫、狗等宠物元素。宠物作为一种指向“陪伴”的视觉元素,可以淡化独居生活可能带来的孤独感,并展示独居生活的另一种舒适感。正如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他的《单身社会》一书中提到,“对于那些既想要维持独自生活,但也想要给别人以照顾并避免孤单感的人而言,还有一个更为普遍的选择:养一只宠物”[2]93。他引用动物专家艾伦·贝克和N.马歇尔·迈尔斯的观点,认为“宠物增加了他们与他人社交的机会,而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宠物令他们在独处时也不会感到寂寞”[2]96。独居类生活视频不仅是展示独居生活的具体细节,更重要的是传达独居生活带来的独特人生体验。克里南伯格认为,“在公众场合,独居者可能会觉得被异化或者遭受异样的眼光,但当他们回到家,与宠物一起玩耍时,这种心理阴影就消失了”[3]。
1.1.2 个人前台
戈夫曼将个人前台表述为由各种感官刺激构成的,并将这些刺激分为两类:“外表”(appearance)和“举止”(manner)。“外表”透露表演者的社会身份和表演者在场景中展现的礼仪状态;“举止”可以让受众预知在即将到来的场景中表演者将扮演怎样的互动角色。
在独居生活类短视频的画面表现中,视频博主通常身着家居服饰,并多以自由职业、居家办公来凸显独居者的身份特点和独居生活的闲适与随性。即便是其他非自由职业博主,通常也在视频中淡化工作与社会活动,代之以“闺蜜”“朋友”的聚餐、观影、品茶等互动表现私人交往的过程。视频博主通过自己设定的表演身份对自己的外表举止进行设置,可与同一社会群体或有独居诉求的观看者产生情感共鸣。
1.1.3 其他前台元素
前台除舞台设置与个人前台以外,也包含了其他可被感知的元素,如字幕、音频、滤镜、文案等。
独居生活类视频在文案上主要表现为对“独居”“单身”“不婚”等生活观念的表达以及对独居生活的感悟,分享独自生活的技能,展现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女性独居者而言,文案更倾向于从女性视域下对婚姻与家庭、离婚以后的人生规划、女性经济独立等话题的讨论。
1.2 独居生活类短视频的表演后台
戈夫曼认为,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区域,是可以让演员休息和放松的私人领域,这个场所是不被观众所知晓,或保证观看者不会闯入其中的领域。表演者可在此区域进行个人装扮和舞台布置的设定,也可练习动作、表情、台词。因此,短视频镜头背后的真实世界便可看作后台区域。
在独居生活类短视频中的表演,需要依赖前期的策划、分镜头脚本的编写以及后期剪辑等,房间的布置与整理,均需要在后台进行处理。独居生活类短视频中,呈现于观众眼前的并非纯粹的真实生活记录,而是经过视频博主对素材进行筛选以后所呈现的,视频博主在镜头前呈现个人生活时,往往会注重避免出现与视频主题不相符合的内容,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或与视频博主人设不相符的内容。
在戈夫曼看来,表演本身会呈现关于“一个情景的理想化”的观点,在表演后台,与视频主题相符的符号装备、与视频主题相关的表演者人物设定,终极目标指向的都是最终在前台需要呈现的生活样态。例如,在饲养宠物的视频博主的内容呈现中,通常省去后台需要处理的清洁笼舍、宠物粪便与毛发等琐碎工作。同时,关于独居生活的不便,如公寓生活可能存在的隔音问题、公寓周围居住环境,通常也成为后台需要避免的内容。
同样,在自媒体时代,后台还承担了一个更重要的角色:通过舞台布置来达到视频带货的商业目的。独居生活类视频博主,往往通过展示、分享日常生活用品、家具家电用品等,引导观看者进入博主商品橱窗界面。因此通过后台的精心布置,脚本的编写,以及场景的建立,以直观的日常生活展示与生活用品等商品的使用,引领消费者沉浸式体验商品的使用情景,从而达到引导消费的目的。
2 独居生活类短视频中青年用户自我呈现的动因
2.1 互联网时代的生活记录与自我表达诉求
在互联网平台进行展演的表演者,其创作与传播的动机首先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记录与分享。通过对日常生活、兴趣爱好进行拍摄,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内心经历经过脚本、文案、剪辑、美颜、字幕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获得自我表达的乐趣。记录生活与个体表达从而成为一体两面的内在动因。
互联网用户的自我表达,不但能满足个体的心理,也能吸引更多的粉丝,从而增加自身账号的流量与关注度。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需求的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短视频博主对自我生活的记录、分享和自我表达,体现出他们对社交、获取尊重与实现自我的诉求。他们通过短视频,展现自我生活并分享给志同道合的观看者,可获得更多社交机会;同时,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短视频博主也可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例如,视频博主通过视频与网友交流独居生活的体验与心得,共同表达对社交活动的选择或抗拒,分享独居生活的经验。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提到,独居生活具有一种“现代价值”,即“个人的自由、对自身权力的掌控以及自我实现”[4]。随社会经济的繁荣、女性地位的提升、就业机会的增加、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以及多元化的生存方式的出现,对当下的社会群体而言,无论主动选择或被动接受,独居生活所具有的独特体验与价值思考,甚至亚文化属性,都可以成为视频博主自我表达的深层动因。
2.2 自我形象建构的诉求
戈夫曼认为表演的实质是“形象管理”,“自我”的呈现与表达具有三重意蕴,即表演意蕴、意义意蕴、道德价值。表演意蕴是指在社会互动中的自我呈现和建构表演角色的个人形象;意义意蕴是通过主观上选择自我呈现的形式和内容,建构自我“主体间性”关系,协调与本我的关系,并将个体意识向情景空间转移,以更好地理解自我和赋予社会行动以意义[5]。
独居生活类短视频的表演性质构建了视频博主的自我形象。例如,在短视频文案表达中,强调“独立”“自由”“精致”“健康”“时尚”等观念,同时,也致力于破除传统认知中,对独居生活“孤独”“艰辛”的刻板印象。女性用户在构建自我形象的时候,也会呈现出更为强烈的性别意识。
自我形象建构的更深层次诉求在于寻求认同。自我建构的目的在于通过社会互动获取他人对自己形象、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反馈,尤其是积极的评价与反馈,如点赞、收藏、评论、转发等。
2.3 互联网时代的社交诉求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认为,个体崇拜背后有一种驱动力在于通信方式的变革。如今,人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体验社交活动所带来的愉悦,互联网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更好地结合个人分享与大众传播,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生活。“对于那些希望独居的人们,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可行性。”因此,在独居生活中,个体对社交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
视频博主将精心制作的内容上传以后,会被不同的人观看,获取网络社群中不同观看者的反馈。视频博主通过视频,表达自我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呈现自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期待获得观者的认同,从而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
如前文所述,独居生活类短视频的博主以青年女性居多,在彰显自我个性、标榜独立、强调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期望他人的认同。她们在拍摄时呈现的生活环境、个人形象、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等内容可以引起其他观者的情感共鸣,吸引拥有共同意义空间的他人,从而形成新的社交圈。再如,饲养宠物的视频博主,通常也会通过与网友的互动,实现线上交流,或者组织线下的聚会活动。
2.4 互联网时代的盈利诉求
互联网时代较为常见的盈利方式是通过流量变现,即网络平台的流量以某种特定方式转化为现金收入。
独居生活类短视频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因为其视频内容可以覆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当视频博主的视频点击量和播放量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获得平台的流量分成,也可与商家签订推广协议,在视频中通过植入广告获利,同时,也可在主页设置商品橱窗,进行商品销售。
在独居生活类短视频中,内容可覆盖美妆、日化、厨房用品、家用电器等,在视频内容的表现上,生活展示往往也包含了充分的商品导购信息和强烈的消费暗示。尤其是智能化电器的使用过程,一方面展示了独居生活的便利、安全;另一方面也精准定位了视频内容的观看者,那些所谓“志同道合”的用户,或有独居生活诉求的潜在用户。同时,视频博主可以通过广告推广和带货内容增加个人收益。很多全职视频博主依靠视频收益维持生活,这些收益也可为后续的视频内容与拍摄设备提供经济支持。
盈利是自媒体时代视频博主拍摄视频的一大诉求,对于内容创作与更新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3 结语
独居生活类短视频是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上生活类短视频的一个分支。本文从独居生活类短视频的“表演”性质,即前台与后台的设置和呈现进行梳理,从而对青年群体在视频中的自我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从日常生活记录、自我表达、自我形象构建、社交与盈利诉求等方面,对于青年群体通过独居生活类短视频进行自我呈现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对当代社会的独居生活现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他认为女性就业机会的增加、通信方式的变革等因素促成了对个人生活的推崇,独居现象变得更加普遍。互联网的兴起、社交媒介的发展、智能化工具的应用促成了当代青年群体多元化的生存方式,与此同时,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和自我呈现,不仅体现了社会生存方式的变革,也成为网络媒介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成为现代都市文化的一种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