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时代微综艺的审美趋向与艺术表现

2023-04-19朱奕伟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3期
关键词:综艺受众内容

秦 怡 朱奕伟

(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 380万人,网民使用率达到96.8%,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5.2%[1]。快节奏、极简的短视频模式,适应受众移动化、碎片化的接收特点。在短视频当道的大背景下,结合短视频模式和综艺双特色的微综艺,为适应多变的消费场景和多元的内容需求,在节目数量、节目类型、节目传播和影响力等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井喷”态势。

微综艺作为一种新的节目样态,其既有与传统综艺节目相似的地方,也有自身独特的审美趋向,在视听与叙事方面也向着多元化、微型化的艺术表现靠拢。

1 微综艺的定义与类型

1.1 微综艺的定义

微综艺也被称为短视频节目或轻综艺节目。微综艺的“微”,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短则三五分钟,长则二十多分钟,时长与短视频相近且节目完整框架在特定时间内能够被清晰呈现。与传统的综艺节目相比,微综艺具有短、快、网络感强、话题度高、学科纵向细分等特点,内容生产上呈现出独创性、主题性、系列性等优势。

微综艺属于综艺节目,这是传统电视综艺节目在短视频时代的一个变种,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目前,微综艺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尚不成熟,但微综艺以其适中的体量、可控的制作成本和较高的商业转化率,获得了众平台的青睐。作为一种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对碎片化信息需求的新综艺类型,微综艺也正在帮助传统综艺行业以一种全新的内容表现方式开启制作与传播的新模式。

1.2 微综艺的类型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不断增加和更多元素的不断注入,国内市场上的微综艺内容表现趋于多样化。就目前较主流的微综艺来看,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衍生类的微综艺。衍生类微综艺是指制作单位在某综艺节目播出后,通过对制作节目过程中尚未使用的素材进行整合、加工、再创作而制作的衍生类节目,虽然与各大节目制作在同一IP(指知识产权或智慧产权,包括具有商标、著作权及设计权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下,也与正片内容相匹配,但节目相对独立。例如,利用主节目台前幕后的“视频边角料”,制成微综艺节目,在延续正片趣味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对更多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二是垂直类微综艺。随着受众需求趋于个性化,其兴趣圈的分割越来越窄。在此基础上的垂直细分领域,对特定的受众群体有更大的吸引力,对其收视黏性的提升有更大的作用。比如,西瓜视频独家出品、今日头条联合发行的微综艺《一郭汇》,以郭德纲首场脱口秀为卖点,上线24小时播放量就突破1 300万。又如,通过高密度讨论热点话题以及快节奏的剪辑,引发网络讨论热潮的访谈类微综艺《透明人》,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这些微综艺在各自的垂直题材上,往往能够引起特定圈层受众的情感共鸣。

三是明星定制类微综艺。这类微综艺的内容创作以为粉丝探寻明星的另一面为核心,通过“粉丝经济”的逻辑实现商业变现。例如,开创明星个人网络微综艺先河的《你好,是鹿晗吗》在优酷首播,美食类微综艺《黄小厨的春夏秋冬》由黄磊个人品牌黄小厨携手腾讯视频生活频道重磅推出。又如,基于明星个人IP延伸的慢微综艺。比如,《毛雪汪》采用“明星好友群+倾诉”的模式,以“毛不易+李雪琴”的明星阵容为核心,多位飞行嘉宾加盟,向观众传递多元化的理念和生活态度。

2 微综艺的审美趋向

2.1 审美接受满足受众“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的核心,是要从受众出发,以受众对艺术的接受为研究重点。“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提出,指的是接受者在接受客体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趣味会对接受效果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审美预期。所以任何形式的影视作品都无法摆脱观众而独立存在。短视频时代受试听习惯改变的影响,受众在审美与接受需求上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牵动着综艺节目的风向,微综艺需要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才能更好地发展。

2.2 网感表达网络元素兼收并蓄

“影视作品要有‘网感’,就是要求其具有互联网的特征,跟踪市场需求,适应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欣赏习惯,激发观众的表达欲望并引发他们的共鸣。”[2]网络时代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观众的思维开始变得更加灵活。在综艺类节目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后,人们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契合马洛斯的“五大需求理论”。如今的综艺市场观众不再局限于节目的内容质量与传达出来的思想,还追求该档节目能否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否带来更多的网感、多维度的体验。微综艺需要网感化来营造娱乐效果,其形式主要表现在内容把握、话语方式和后期制作上。

内容把握上,微综艺的题材较为多元,内容丰富新颖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微综艺《透明人》中既有大众喜闻乐见的话题,也有较为小众的内容,满足了受众对不同话题的关注。《思念物语》则主打温情路线,展现出人内心的柔软。话语方式上,微综艺经常使用网络用语。微综艺在节目内容中加入这些用语可以与观众在用词上产生共鸣,无形中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我在宫里做厨师》第8集里嘉宾刘钧说话的同时,画面上出现“划重点:品御膳、知历史、收获满满”字幕。其中,“划重点”来自网络用语“敲黑板划重点”。通过网感词语,微综艺既能增强节目趣味性,又能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提升观众黏性。除此之外,微综艺在后期制作中也善于使用大量色彩鲜艳、灵动活泼的花字以及特效等,以提升节目视觉上的网感。例如,《我在宫里做厨师》中设置了很多有趣的花式字帖,让节目从画面上看起来更加生动、自然、有趣,符合年轻人活跃的思维方式。

2.3 碎片化结构下的多元呈现

在受众碎片化的接受习惯下,短小精悍,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表达方式。相比较于“长而慢”的内容,受众更加偏向于“短而快”的内容。作为短视频时代兴起的产物,微综艺因其内容短小精悍、移动化、多屏切换的特点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具有高度的选择权与灵活度,完美地契合了受众碎片化、注意力稀缺的伴随式接收的收视习惯,也间接地影响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例如,访谈类微综艺《透明人》,以年轻化的视角进行微观叙事,让受众对现代生活环境有不同的体悟和感受,通过观看嘉宾之间的讨论和对问题的思考,实现心理抚慰和情感疏解。在《归零》中同样如此,节目每期的拍摄主题只围绕张艺兴当天做的某一件事展开叙事,以张艺兴开“坦克”那期为例,在短短几分钟里内容聚焦于他开坦克的过程,以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来展现他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节目形式和模式,简单而又不失趣味。

同时,作为短视频与综艺节目的结合体,微综艺比传统的网络综艺类型更为丰富,题材涉及面广泛,包括文化类、运动类、访谈类、旅行类等;同时在呈现方式上也颇具新意,有横屏式、竖屏式、互动式微综艺等。微综艺以其特有的艺术特性、多元化的呈现方式,重新唤醒了受众对综艺市场的期待,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尤其是在当下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需求已发生转变的时代,微综艺的出现为传统综艺市场注入新的力量。

3 微综艺的艺术表现

3.1 视觉艺术:提升受众感知力度

3.1.1 竖屏模式视觉聚焦增添沉浸式的体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观看习惯正悄然改变。快节奏、高密度、碎片化地播放视听内容十分符合当前受众随时随地碎片化接收的习惯,而竖屏毋庸置疑成为承载微综艺的绝佳模式。

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微综艺《这young的夏天——2022夏日歌会》便采用了竖屏的呈现形式。节目中,当每位歌唱嘉宾进行演唱时,画面内容聚焦于歌手本身,其演唱时的每一个动作、神态都被环绕式的摄像机捕捉、放大,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在给观众造成较强的画面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沉浸式的歌会体验。在竖屏模式下,由于与画面之间的距离感被减弱,观众会产生第一视角的感觉。此时,观众与视频中的人物交流感也更加强烈,更容易把自身的情绪带入视频之中。

3.1.2 场景构造:实体构成再现节目中的特色“场景”一词最早来源于影视用语,是电影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场景构建得恰切与否直接影响到其思想的表达、人物性格的表现、主题审美的描写,起到说明性、烘托性和抒情性的作用。”[3]

《我在宫里做厨师》节目无论是布景还是道具摆设,都高度还原了历史,利用情景再现,细微刻画历史人物的真实个性,让历史更加鲜活,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产生代入感,能更好地了解到这道菜背后的故事,打破了人们对宫廷饮食的刻板印象,增添了人文底蕴,还原了宫廷的饮食风貌。场景化的搭建,营造出戏剧舞台的氛围,一道道宫廷大餐,让观众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1.3 画面语言推动内容生成特有视觉形象

“画面语言是指影视艺术所用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影视艺术家用这些因素和方式构造视觉形象,用这些手段和技法体现创作构思。”[4]这些语言包含构成影视作品的本体语言——色调、光线、构图等,是影视艺术形象最基本的元素。虽然综艺节目的画面语言相较于电影没有那么严谨,却也能构造生成节目特有的视觉形象。

在微综艺《我在宫里做厨师》中,每期节目在保留真实、自然的色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演绎场景,做一些氛围的渲染,比如展示食物采用偏暖色调,以凸显御膳细腻的质感以及饱满、诱人的色泽。在《这young的夏天——2022夏日歌会》中,色调整体偏亮,无论是宣发海报,还是节目嘉宾服装,抑或是灯光,都使用了高饱和度色彩或是撞色设计,充分体现了节目年轻化定位,使得年轻化的画面语言与歌会的内容相统一。

3.2 叙事微型化,叙事聚焦主体明确

3.2.1 叙事结构微型化

叙事即为讲故事。“所谓微叙事,指的是在较短时间内达成的故事描述或意义表达。”[5]相较于注重完整叙事表达的宏大叙事而言,微叙事更注重叙述的连贯性、主题性、目的性。微叙事往往从别具一格的微观视野出发,在总体性的叙述语境中,寻求多样化、特色化的路径。微综艺微型化的叙事结构,具备“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特征,与新媒体时代的观众需求更为贴切。这种叙事结构,不仅能缩短时间,也能够引起观众对某一话题的关注。

相较于传统访谈类节目的宏观叙事,微综艺访谈节目《展开说说》的叙事从微观入手,通过讨论生活中不同方面的话题,在轻松有趣的节目氛围中传递着每期主题。例如,主持人通过向嘉宾马伊俐抛出“那些冻龄女神真的是因为保养,还是天生丽质?”的疑问,引出女性身材焦虑、年龄焦虑等现实问题,进而探讨“美”的定义。

3.2.2 叙事空间微型化

叙事空间是影视作品中除了时间叙事之外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叙事研究角度。尼尔·波兹曼认为,从实质上看所有的社会科学都是一种叙事,所有的社会研究者都是在讲故事,并且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讲故事。微综艺的叙事空间包括三种类型。首先是实景呈现型叙事空间。其主要指微综艺在正常现实的拍摄环境中所营造出来的空间,也就是说叙事空间由节目组通过搭建实景的方式呈现。其次是意象隐喻型叙事空间。意象隐喻型叙事空间可以反映人物内心的复杂情绪,既对叙事主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丰富叙事空间的表现手段,增加叙事空间的结构组合方式。最后是拟象表现型叙事空间。其是指依据所要叙述的事件可自由设计的虚拟叙事空间。

《我在宫里做厨师》节目将整个大叙事空间插入小的叙事空间,与叙事主线形成看似独立却又能互文互通的效果。这种嵌套式的叙事空间既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又给观众增补了历史知识。

3.2.3 叙事方式年轻化

综艺节目在创作过程中所传递出的年轻化叙事方式,实际上是“基于网络综艺的自身特点而产生的青年亚文化的新场域、新族群和新行为”[6]。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综合视频的自制综艺,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迎合年轻人口味。爱奇艺更是一直用年轻化、娱乐化来进行标榜,创作内容上选择观众所喜爱的题材,利用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推出了多档新颖的综艺节目,抓住了粉丝经济,以年轻化的叙事方式引导当代的审美趋向。

同时,年轻化的叙事也表现在个性化的包装上。微综艺的后期包装以个性化取胜,将原生态的视频通过形式多样的花字、图片等补充修饰,贴近年轻一代的受众群体。精品化的微综艺虽与传统综艺节目的形式区别不大,但其个性化的包装在极大地丰富画面内容与形式,增添节目网感的同时,又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符合主流年轻受众的爱好。

4 结语

微综艺的出现,在给优秀综艺内容制作方提供了新的可发力赛道的同时,也为短视频受众提供了另一种新的内容形态和载体。综艺制作人员要切实把握节目品牌特色,坚持垂直领域精品细分,坚持优质内容输出,自觉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主动运用好平台优势、拓宽互动渠道、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争取更多受众,促进微综艺市场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综艺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主要内容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