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3-04-19王盼盼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王盼盼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正以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特征,冲击着电视新闻的权威地位,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专业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媒体使新闻素材获取的方式更多元,使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同时面对、处理线上、线下等不同的新闻来源,还要在编辑新闻时兼顾不同传播载体和终端的特点,关注媒介融合趋势,具备更敏锐的新闻嗅觉。作为新闻采编的关键角色,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和采编能力直接关乎新闻产品的质量,记者必须紧跟新媒体的发展步伐,适应多平台采编的新模式,专注于培养跨界复合的专业采编能力,确保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公信力和正确价值导向。

1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征

1.1 新闻采编更注重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成本大幅降低,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移动互联网、5G等新技术不断推动新闻采编流程的重构,电视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文字编辑、图片处理、视频剪辑,多终端同步采编。以视频新闻为例,传统的电视新闻从摄像师拍摄录像到播出新闻片段,需要经历采集、传输、剪辑、加工等多个环节,耗费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如今,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采集、剪切和视频发布等工作,新闻采编时间被大幅缩短[1]。网络直播成为新兴的采访方式,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动态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实现了新闻报道的“零时差”。

1.2 数字图像新闻成为主流形式

随着各类电子终端的性能和传输速度的提升,图像化、视觉化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趋势,从新媒体平台采集的图片、视频等成为电视新闻报道制作的主要素材。新媒体技术为电视新闻图像采集提供了便利,智能手机、相机等设备的普及,使每个网民都有机会成为新闻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另外,5G、光纤网络等新技术带来高清、无延迟的视频传输,高速、稳定的图像传播技术不断丰富着受众的视觉体验,无论是网络电视上的高清新闻栏目,公众号图文并茂的新闻推送,还是十几秒的抖音短视频新闻,都为受众所青睐,数字图像新闻日益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新闻形式[2]。

1.3 网民参与新闻传播的意愿更强烈

新媒体时代,网民参与新闻传播的意愿明显增强,新闻的传播由专业机构主导向受众参与转变,形成“自下而上”的新闻传播模式。首先,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网民参与新闻传播的门槛,他们通过微博、论坛、博客等平台发布信息、录制视频等即可传播新闻内容。其次,参与新闻传播满足了受众的表达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摆脱了过去的被动接受者角色,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并影响公共议程,展示独特见解,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新媒体时代,公众新闻理念不断强化,网民以新闻线索的“提供者”、新闻第一现场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评论者”等不同身份,表达着参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强烈意愿,他们围绕热点事件展开讨论,仅凭转发、点赞等互动就能聚集关注,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利用新媒体扩大影响,推动某事件成为舆论热点。这一趋势对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之呈现开放与交互并存的新特征。

2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2.1 电视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被削弱

“去中心化”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鲜明态势之一,其对电视媒体及其从业者的重要影响,就是议题设置功能的分散。传统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依靠其强大的资源优势,可以主导社会舆论议题的设置,电视报道什么,观众就观看什么、讨论什么。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让普通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不少突发事件常常先在新媒体平台上披露和传播,电视新闻的传播速度往往难以追赶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民众获取信息更多依赖新媒体,电视新闻议程设置的功能被削弱。新媒体还使“网络议程”得以形成,网民可以通过新媒体关注某一事件或话题,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反过来使其成为电视媒体的报道主题。新媒体时代,更多的参与主体介入新闻传播,使电视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被削弱。

2.2 电视新闻生产周期被压缩

在去中心化、议题设置功能分散的趋势下,新闻采编成为电视新闻记者与各媒体之间的一场“时间竞赛”,电视新闻的生产周期因而被大幅压缩。首先,采访环节的时间压力更大,尤其是对于一些突发新闻,各类网络自媒体“争抢”现场的一手素材,凭借网络平台的传播速度和微博的快捷发布优势,现场视频和图片资料数分钟内就可能遍布网络。为保证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记者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采访访谈和新闻采写,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先发优势。其次,在新闻编辑策划环节,对“抓热点”的要求更迫切,新媒体场域内的新闻热点快速转换,网民的关注焦点频繁变化,如果电视新闻的选题策划不能及时结合最新的舆论热点,就很难引起强烈的反响。最后,大众对新闻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要求更高,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往往采取多轮审核、多人复核的方式,有效过滤错误信息,但随着新闻生产周期的压缩,电视新闻的采编容错率更低,尤其是一些直播类新闻,对现场记者的采编质量把控能力、事前准备和工作细致程度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3 追求“快餐化”的新闻采编缺乏深度

在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趋势下,电视新闻部门的工作职能发生变化,新闻采编播发流程被简化,许多记者第一时间收集到信息素材后,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矩阵账号,迅速进入“采写—编辑—发布”流程。这种工作模式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使新闻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信息呈现“快餐化”趋势,采编、报道缺乏深度。在时效压力下,一些记者深度依赖网络信息,过度追求数量和出稿速度,思考不足,缺乏对新闻信息的深入加工,报道简单,评论片面。技术只是工具,新闻的核心仍在观点、内容与思考,在拥抱新媒体的同时,记者需要跳出技术视角的局限,回归新闻本质。

3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提升策略

3.1 深入一线,勤于练笔,打好采编基本功

电视新闻记者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就必须树立“基本功”意识,坚持深入新闻一线、勤于笔下练习,不断提升采访观察力、信息甄别力、文字撰写力。首先,电视新闻记者要立足新闻第一线,深入基层做好调查采访。采访是新闻采编的根基,记者要时刻保持高昂的职业热情,主动深入新闻现场,与当事人零距离接触,全方位了解事件的始末经过,采访当地居民和目击者获取第一手资讯。同时注意采访对象的多元化,力求呈现新闻全景,获取真实可靠的原始新闻材料。其次,记者要注重磨砺文字功底,勤于练笔,坚持每日写作训练,可以通过学习名家作品,熟悉优秀新闻文章的语言结构和叙事手法,每天坚持练习新闻稿件编写[3]。在训练中注意结合实际新闻主题进行创作,努力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新闻故事讲述能力。在实际新闻采编中要积极运用所学语言技巧,避免生搬硬套。新闻观察力体现在对新闻线索的发现、对事件本质的洞察等方面,记者要丰富知识面,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浏览各类媒体,主动搜集信息。在此基础上,要培养洞察新闻背后问题的能力,对事件进行透视分析,揭示事物本质,多方求证,筛选信息真伪,避免传播错误信息。

3.2 强化专业采编培训,传承优秀采编经验

强化专业培训内容供给,是提升电视新闻记者采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电视台可以针对新闻采编工作的专业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置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课程模块,并通过多种渠道有组织地传输给新闻从业者,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同时,构建系统化的技能课程,使记者掌握采访、写作、摄制的基本技能,针对数据采集、直播技术等开设培训项目,帮助记者适应数字化采编。并且,围绕不同报道领域设计专题课程,如涉外报道、财经报道、文化报道等,分享报道策划和内容处理的专业经验。也可以就采访对象的不同,设置专题研讨,分享采访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群众等的技巧,分享该领域的报道策划和内容处理经验。另外,可以选择资深记者担任导师,新人记者或潜力记者担任学徒,根据专长领域和采编风格进行科学匹配。导师要能够以身作则,以实际项目示范报道技巧,学徒则边学习边实践,在指导下承担适当新闻采编任务,快速提升自身能力。导师要针对学徒薄弱环节设计系统培训方案,传授深入新闻一线的采访经验、文字撰写的技巧等,帮助新人记者练好“基本功”[4]。除此之外,可组织记者进入实际新闻环境中实习实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新闻采编任务,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通过构建系统化、专题化、定制化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培训体系,全方位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包括采访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新媒体应用能力等,强化记者的专业技能体系,使之成长为既具备扎实基本功,又能顺应新环境的专业人才。

3.3 完善采编团队激励机制,营造敢创新、能创新的采编氛围

为了激发新闻一线记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电视台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有效的外在驱动[5],引导记者主动学习、主动改进、主动创新。完善采编团队激励机制,是激发电视新闻记者创新活力,营造敢创新、能创新的良好氛围的有效举措。一是要建立鼓励机制,可以设置“月度新锐记者”“年度十佳记者”等奖项,对在快讯报道、专题采访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记者进行表彰,给予奖金及荣誉证书,还可以在内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宣传推广这些创新实践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要建立竞争机制,如可以举办“金镜头奖”“采编之星”等评选活动,评委可以由资深编辑记者担任,从采写、镜头语言等多个维度评选出工作成果突出的记者。三是要建立发展机制,为有潜力的记者提供深造的机会,提升其专业能力。

3.4 规范采编质量考核,以评估结果督促记者提升采编能力

电视台应建立规范科学、内容全面的新闻采编质量考核机制,通过对记者采编过程和产出进行定期考核评估,有效提升其新闻采编能力。考核内容既包括对终稿报道的评估,也包含对采编过程的监督。对终稿报道质量的考核,要综合评判新闻叙事是否客观公正、采访是否深入充分、消息来源是否可靠多元、语言表达是否流畅优美等。对采编过程的监督,要关注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是否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是否秉持求真务实的专业态度、是否认真做好取材准备工作、是否耐心对采访对象跟进追踪、是否努力争取多方求证、是否力求新闻报道真实准确等。可以由资深编辑结合日常工作对记者进行动态考察,也可以定期组织行业专家对典型样本进行评分,实现编辑内部监督与外部专业评审的有机结合。考核结果应作为记者专业技能考察、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与记者的职业发展和薪酬待遇挂钩,可对表现突出的记者进行表彰和重用。

4 结语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多元舆论场域,电视新闻业不能故步自封,要顺应这一新形势,调整新闻理念。电视新闻记者要牢记新闻的核心价值,坚持求真务实,提高新闻判断力,以理性引导舆论,用专业塑造品牌,关注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深入生活,挖掘有价值的素材,讲述动人故事,积极传递正能量,使电视新闻业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活力,不断为公众提供权威、真实、优质的新闻,推动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关于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