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与评价研究

2023-04-19魏云平高崇一

科教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制图考核

魏云平,戴 俊,高崇一

(唐山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课程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单元,是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养成和素质培养的落脚点。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受益、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潘懋元先生也说过:“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1]。

工程教育认证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课程建设是工程认证环节中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部分。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专业认证理念,课程建设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要充分进行调研,并结合专业毕业要求制订合理的课程目标;二是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主要是教学设计和考核设计,这是保障课程质量的重点也是难点;三是课程的教学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调整改进,不断完善课程设计,进而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2]。

1 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

1.1 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体现产出导向。课程目标是“教师(课程设计者)预想的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效果,即学生通过学习后要掌握的能力与达到的水平”[3]。面向高阶认知的课程目标定向,可以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动机和成就期望。课程目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毕业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课程体系要求,确定每一门课程能够支撑某指标点且可评价的目标,一般情况包括课程体现的“价值引领”目标、知识传授目标和学生能力提升目标;二是结合对学生的调研。开课前,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如何,对本门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价值是否清楚,有没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很大影响。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大一新生,大多数同学尚未实现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为此设定该课程的目标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建立更坚实的“工程制图”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良好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和使用现代工具方面的能力,以工匠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入手点,用好三言两语,于点滴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家国情怀及民族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2 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进行的教学设计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教学设计须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既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要兼顾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一体化设计。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为周边企事业单位培养在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其次要求具有将高深的知识及学问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能力,即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再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学问去创新性地解决遇到的不确定的工程及社会问题。为此,课程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和双向互动,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加行业最新典型示例,使教学与实际结合,完善课程体系。

1.2.1 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的选取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微文化的诞生,作为最活跃用户群体的大学生,他们的学习生活已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的网络课程资源不断涌现,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遴选。课程内容的更新和选取不仅要考虑知识体系的完善,考虑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实现,更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知识点都要与相应的课程目标相支撑。如工程制图课程内容体系的选取,在保留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投影理论、构形方法和表达技术这些基本内容之外,还选取了工程规范基础、专业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等部分内容,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扩宽课程内容的广度,以综合素质培养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把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如专业制图部分,以企业需求的实际产品为案例、以企业冠名学科竞赛的形式、以完整的产品图纸为成绩,与金工实习相结合,扩宽课程内容的广度;在教学中强化结构功能分析、设计构思、尺寸处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挖掘课程内容的深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获得初步训练[4]。

1.2.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模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工程制图课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如课堂讲授与研讨结合,基于问题的真实项目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等;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结合,真实虚拟互补,身边载体搭配,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如针对“对象表达”和“思维训练”两大教学任务,课程组提炼出支撑工程图读、绘的四个要素:投影理论、制图标准和习惯表达法、工程背景、空间想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四个要素将教学内容分为记忆性内容、理解性内容、能力性内容,线上资源主要针对前两项,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线下环节主要针对能力性和理解性内容,以教师面授为主(含引导、总结、答疑),再辅助以上机实践、习题作业、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又在课程教学进程中插入金工实习,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课程组又提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三位一体”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科研与教学有效融合,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师生互动与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对每个任务都要提出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产学结合,学科竞赛引领。以企业冠名设立学科竞赛,将工厂实际需求和教师科研引入课堂,并设立奖项,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中提取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创造条件,如为国家级、省级赛事举办院级初赛,并分为二维、三维两个赛道,增加获奖的比例,给予学生尽量多的肯定和荣誉感,使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1.2.3 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综合检查,考核方式要多样化。首先,考核指标设计时注重过程考核,不仅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学习投入、深度学习能力等方面也要进行考虑,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并举,以达到评价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其次,考核指标重点要体现主动参与、深度加工的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同伴互评、思维可视化与反思总结等;再次,考核设计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如工程制图课程中,其考核形式就有三种,一是形成式考核,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考查,如制图基本知识和基础表达部分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除此以外,还增加了平时小测验、出勤与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多方面考量;二是答辩式考核,主要针对课程设计、小组作业等环节,考查重点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三是作品评价式考核,主要针对工程图部分,如某机械产品的表达,成果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程考核的内容要支撑培养目标并与其相对应。考核内容的实现要有评价依据来支撑。每一个课程目标都要有其对应的考核内容与评价依据。如工程制图课成绩评定的方法分为笔试成绩加平时成绩的形式,细分了平时成绩所涵盖的内容,建立了各项成绩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各项测评所占课程目标的比例,确保通过课程学习之后,学生能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考核的设计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考核方式创新为抓手,设计面向评价的学习任务,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的效果。工程制图课程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很好的实践,如形体表达与构思部分,选用不同类型的零件让学生自主设计表达方案;装配图部分,布置基于真实工程案例的小组作业,进行翻转课堂练习,除了能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外,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课程教学实施

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教学的实施。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以共同学习、共享经验的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培养目标。

学生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建构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一步。一是地位的平等,尤其是教师要放下知识权威的角色,尊重并接纳学生在文化、学习观念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二是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关爱,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三是学生之间,要努力创造协作共赢的关系,互帮互助,开展协作学习。

2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建设的引领

课程评价不仅是教务管理部门对课程建设进行引导的制度文件,也是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保障,还是课程建设本身的重要内容。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建设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大多针对的是课程资源及教学条件方面,评价的重点还在“教”,而教育的目的是“学”不是“教”。为此,在建立课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站在“学”的角度优化评价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以学为中心”,更有利于持续改进的达成。该体系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这可以实现对教与学双方效果质量的检查,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引导的作用,对推动课程建设本身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学业成就评价往往以课程目标达成度报告来展示,该报告的重点难点是课程评价结果的计算和对此结果进行的分析,其中课程目标达成度期望值是实践过程中比较难把握的,设置得过低,反映不出教学效果,设置得过高,达不到预期,其设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

3 结语

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目的,是要将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聚焦学生的学,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几大要素:课程目标制订前要进行充分调研,要体现产出导向,课程目标的制订包括价值引领目标、学生能力提升目标和知识传授目标;教学设计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教学内容和资源的选取要体现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式融合;课程考核内容和评价指标要与课程目标相对应,体现主动参与、深度加工的学习活动;课程实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一步,要注意激励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课程评价对课程建设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关键,学业成就评价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制图考核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