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构

2023-04-18马春霞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生命

马春霞

(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暴露出教育内容、形式僵化,教育缺乏实效性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未能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生本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出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生本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断发展的体现,更是教育回归生命本源的诠释。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体系重构中,突出个性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强调的是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育方法,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是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有利于加快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步伐。然而,在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过程中,“生本教育”理念贯彻尚存在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生本教育”理论要求教育者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发展实施教育,其根本特征在于鼓励受教育对象主动“学”,而非教育主体“教”。“生本教育”理论以受教育对象为教育终端,根据受教育对象的需求制定教育本源、目的、过程,体现“生本教育”的本质。[1]“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实施教育的主体,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将师生间的情感作为教育纽带,兼顾学生的文化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

(一)确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独立个体。大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能够促进自身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意志等感知能力;在加强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大学生重视身体锻炼,保证其身心共同发展。从根本上看,大学生全面发展意味着在身体、心理领域的综合发展。“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大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全面发展,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综合素质、知识、创新能力、个性的发展。[2]由此可知,“生本教育”理念的教育目标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较多重合部分,二者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的教学过程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于日常交往和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在校课堂教学、开展讲座等积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学生也能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外化于行,使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逐渐成为自己的观点、道德信念。通过长期实践,学生学到的思想道德知识升级成为学生思想感情的一部分。[3]学生的思想道德又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一过程体现着学生主动思维的建构,意味着学生应自发主动地培养思想政治素养。学生以日常生活的体会和思考为主要学习需求,将自身的感悟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精神,这也就是学生主体性的展现。我国教育学家郭思乐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一旦明确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整个生命的发展并实现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价值,就能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育之中,同时使教育本身获得生命力。[4]此时,教育便真正实现了诉诸生命、依靠生命、回归生命的目标。教育主要围绕实现生命主体的目标,这是教育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实施教育的新思路,这一过程即为“生本教育”。“生本教育”重视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生本教育”对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三)建构促进学生生命整体协调发展的教学内容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当以人的生命为本,因而教育应当给予生命充分关注,教育内容应当与人的成长发展需要契合,而教育形式应当符合人的发展路径。学生作为生命个体,主要表现为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高校应整合学生知识、能力、品德要求,构建具有生命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如在讲解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兼顾基础理论与课外时政知识,同时融入伦理道德教育、法学教育。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寻找在学习、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5]在协调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体现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学生能够构建精神世界,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构策略

“生本教育”理念能通过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生命发展产生正向作用。基于“生本教育”理念,高校应从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与过程评价等方面探寻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策略。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现状

郭思乐教授最早提出“生本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引向教育实践。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将其内在价值、伦理行为、教育形式紧密相连,真正促进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的释放,“生本教育”理念实现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生本教育”理念是教育深入发展的体现,是教育对回归生命本原的诠释。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生本教育”理念强调转变教师思维,指导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将个性教育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归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下,“生本教育”理念已经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实践作用,体现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统一性。在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体现出新的教育方式,不仅做到了更新教育理念,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学生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生本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呈现出新思想、新方法,教育成效显著。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构策略

1.立足学生生命成长制定课程规划

教育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事业,保证每个人能够发挥自主性,获得需要的情感、技能是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教育应当致力于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同时关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生本教育”理念立足学生的生命发展制定教育体系,基于学生的生命发展制定教育体系意味着教育者需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有着深入了解。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体系必须具有实践性、个性化的特征,这一教育体系强调尊重学生的信仰,兼顾学生心理、人格的发展,以培育学生自主、创造的生命整体为前进方向。关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获得创造性思维,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新的认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性逐渐增强。高校教师将原本枯燥的思想政治知识讲解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体验的实践性环节,极大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同时,基于生命教育理念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蕴含着发展生命的内涵,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生命主要表现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生命成长也是个性体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有着深刻的人文价值。“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着重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动力因素与发生机制,实现学生情感表达的教育目的,从追求某一具体目标过渡到行为取向,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体现着高校对学生意识形态与实际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

2.确立以生为本的和谐课程文化意识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富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动态系统,而和谐的课程文化意识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构,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方向发展。“生本教育”理念下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含三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指“均衡”内涵,“生本教育”理念重视寻求能使学生的能力、知识与素质均衡发展的教育途径,体现着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配合,这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成为引导学生寻求生命意义的重要课程。二是指“多样”内涵,即引导学生构建适合自身的个性化课程,为学生追求个性,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便利。三是指“整体”内涵,这一内涵要求教育主体促进学生与教育内容的互动,同时增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将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都视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生为本”理念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本质,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中重塑教育思维,不断探索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本源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化。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将新时代人文知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发展,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以生为本”理念高度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灵活、转变、联结,能够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构建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内容

在“生本教育”观念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要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紧紧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如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设现代化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生本教育”理念内涵中,可以清晰地理解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兼有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和对生命情感的启发。实现教育促进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个体实现生命价值。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课堂教学主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是探寻德育教育与思政理论教育平衡的构建过程。在“生本教育”理念和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内容,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结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当前,我国经济、科技、政治等领域发生着新变化,但也产生诸多的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之一,其思想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老化,因此教育者应该从教材、课程入手进行教育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当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的前提下,讲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课堂教学案例也要具备启发性,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基于教材、课程本身开展创造活动。思想政治课程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位置,倡导学生作为构建教育体系的参与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本教育”理念。

4.探索科学、活跃的教学模式

“以生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广大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部分学生视为较为枯燥的课程,不少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在“以生为本”理念融入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呈现丰富的教育项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这会改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给学生的刻板印象,教育体系更加人性化,显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发展优势,树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的教育形象,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不断探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中,高校可以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学科进行跨学科交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党史等学科知识跨学科交融,同时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艺术表达,引导学生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激发学生能够主动探求教学内容,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刻理解。在“以生为本”理念下,教师导入一些开放性的教学题目,根据时事引入生动的教学案例,运用现代融媒体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并大胆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在发表观点后给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提升自身素质。教师在践行“以生为本”理念下积极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完善、整合教育方式,促进教育方式更加科学化。

5.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教育体系必须科学、有效,这不仅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更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全面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在“以生为本”理念下,教育回归学生的本性教育,注重个性教育,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加了一定的教学难度。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学生在理解力、创新性、主动性等都有所不同,即使在“以生为本”理念支撑下,对学生的教育也未必能做到因材施教,实现高校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更是不现实的。因此,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清晰地体现出一种教学方法、一门教学内容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影响,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评价前提。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但要具备可以量化的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笔试部分,更要有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项目、社会活动等的评价内容。将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课堂表现状态、成长状态等细节内容囊括其中,使教学评价体系从量化和质性评价全面结合,体现新时代“以生为本”理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确认“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学成果反馈,全面真实地体现学生成长状态,促进“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

三、结 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探索。要积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保障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方法、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等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中,必须要时刻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立足学生生命成长制定课程规划,确立以生为本的和谐课程文化意识,构建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内容,探索科学、活跃的教学模式,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创造必要条件,满足学生作为独立生命的发展需求与期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理念生命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