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思考
2023-04-18王永如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222100
王永如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 222100)
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并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有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问题意识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意识与思维发展密切相关。在思维过程中,如果缺乏问题的引导,思维容易停留在表面,显得肤浅。只有当个体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举例而言,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现象提出了质疑,通过深入思考,最终揭示了地球引力的存在。因此,问题意识是激发科学质疑的起点,只有培养质疑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而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内容通常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气候、水循环、城镇化等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温升高现象,来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激发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关注。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思考地理知识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而提升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地理思维水平。这种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问题意识培养符合教育发展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满足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实现由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导的转变。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这种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问题意识的培养也符合高考改革的需求。传统高考注重考试分数,忽略了地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性。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考试题必须具备研究性,要求试题来源于生活,考查知识的应用性。考试题目具有开放性,并且要紧跟时政热点。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也可以同时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考试卷的多元性要求学生具备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问题意识的培养正是一个促使学生思维多元化的途径。因此,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满足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也更好地适应高考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更全面、灵活地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认识人地协同关系,同时要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前提。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以及改善地理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1.改善教师教学方式
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应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具备思考习惯,能够通过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涵盖生活环境、气候、工业化、商业化、人口流动等方面。通过结合地理知识和生活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工业化对环境和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关注社会热点时事也是改善教学方式的重要一环。将社会热点时事引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宇宙、大气层等地理常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航天组在空间站的生活,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同样,在学习水循环知识时,引入日本排放核废水的新闻事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核废水的危害。
通过将时事新闻融入教学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培养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探讨太阳、空气和水等基础元素,还是涉及人口分布等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太阳的特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太阳的利与弊,如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光照对皮肤的影响。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思考,例如,“人们外出过度防晒有没有必要?”或者“《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生活在古墓常年不见阳光,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这样的问题既涉及地理知识,又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
在学习人口分布因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农村生活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分析,结合《人口迁移》的内容,来思考自己家庭迁移的推力因素。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增强学科学习的实际意义。
人口、生活空间和区位经济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在地区,引导他们分析城镇化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对乡村的影响,并提出改革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自身生活出发进行质疑,还能通过思考去寻找答案,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善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改善地理教学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作业和考试,以标准答案为基准,着眼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未能将地理知识有机地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评价方式需要更紧密地与生活相联系。考核内容应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核心,关注地域的差异。例如,在探讨人口迁移和影响人口分布因素时,可以将考察重点分为人口迁出地和人口迁入地。对于常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如北上广,学生需分析自己家乡成为人口拉力的原因;对于人口迁移大省,如河南、安徽、四川等,学生则需要分析家乡人口迁移推力的主要原因。通过这样的考察,学生能够培养忧患意识,树立振兴家乡的理想。
在考核中,应引入当前的生活现象和生活环境,与地理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环境对生活的影响。例如,可以探讨疾病传染与环境的关系,儿童身高体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同时,对于气候异常等现象,如2023年夏天华北高温持续,也可作为地理考核内容,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思考,促使他们正确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的改善不仅需要调整教学方式,还要强调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生活区域,运用地理常识解释生活现象,并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地理概念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实际应用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时能够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