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

2023-04-18张媛媛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年24期
关键词:服务业数字化数字

张媛媛

(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节能监察中心,广东 肇庆 526238 )

一、数字经济概述

目前,国内外对数字经济的概念界定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狭义的数字经济包括媒体、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等依靠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发展的产业[2]。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互联网平台,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各领域,对经济活动与经济环境起到了较强的改善作用。产业数字化就是依靠数字技术的支持,面向全链条,推动传统产业迈向数字化,从而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数字经济在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多元扩张

数字技术丰富了服务业的场景,数字化推动了服务业纵深发展。伴随着数字化的渗透,服务业开始呈现一种新的扩张规律,即服务业的服务内容、就业规模、服务形式、消费者群体等呈现多元化趋势。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多元扩张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和需求升级,重组服务业要素资源,重塑服务业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的设计类服务产品逐渐变成主流。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的应用,催生了一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服务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爆发出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大幅提升了现代服务业的质量与效率。

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多元扩张,主要从服务供给与需求两端进行。供给端扩张主要包括现代服务业的运行效率、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就业规模等扩张,就业规模扩张主要是指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新模式、新业态下创造了大量的新就业岗位,服务业的运行效率、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也随之扩张;数字经济助力现代服务业需求端扩张,主要是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新趋势。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1274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尤其是国内部分发达地区人均GDP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已经进入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与消费支出较快增长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消费趋势,使得服务业的多元扩张具有服务需求与供给双轮驱动的特征。

(二)服务业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深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全面数字化迈入新阶段。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继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下,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创造新需求,持续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数字产业化发展。服务业各领域以技术变革和新基建为契机,创新网络消费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体验,不断拓宽新服务场景,丰富线上生活服务新供给,满足线下生活服务新需求,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

(三)服务业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传统服务业内部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较高、资源大量闲置等问题,不利于服务业健康发展。数字经济利用平台组织形态与数字技术实现与传统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幅降低了行业内部交易成本,显著提高了服务业资源配置的效率[3]。在平台经济与数字技术去中介化、透明化等优势的帮助下,对垂直领域以及本地生活等服务资源进行整合,逐步消除传统服务业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较高、资源大量闲置等弊端,使得服务业资源配置质量显著提升。服务业利用数字技术打破跨行业的壁垒,通过优化组合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多种生产要素,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形成以技术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领域应用带动技术进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打造繁荣有序的服务业创新生态圈。

三、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未来趋势

(一)公益性服务业蓬勃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大力发展公益性服务事业,积极推动公益性服务市场化发展。数字经济与公益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弥补传统公益服务资源缺口,提升公益性服务业规模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例如,针对“中国式养老”问题,考虑到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城乡差异大这一现状,应通过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赋能老龄化产业,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创新发展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尤其在后疫情时代,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数字娱乐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与此同时,此类新业态的产业模式、服务质量、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微商的经营主体多为个体或者家庭组织形式,大多无实体店、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缺乏法律法规及监管程序的约束,消费者很难进行后期维权和取证,政府及平台监督、追责的难度较大。对此,在服务业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应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市场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从创新组织形态、模糊产业边界、重构产业链关系等方面赋能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正成为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提高服务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和质量标准不高等问题,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扩大供给、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数字经济可以实现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有效互动,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扩大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服务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化延伸。

四、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建立中短期发展计划,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各地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制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中短期发展计划,明确两业深度融合的方向、途径,深入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的融合路径,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价值,尽快建立完整的生态产业链,通过实施新规划方案,指引两业新的发展方向,在发挥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作用的同时,促进现代服务业对数字经济的反哺。

(二)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各地要以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服务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要加大力度推广和应用具有显著普惠性的数字化技术,着力解决现代服务业内部现存的数字化鸿沟,面向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善于利用数字化技术红利,打造完善的数字化基础系统和服务设施,从政府内部系统下沉至社会基层。要促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同向同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数字资源为关键要素,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内部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打造完善的服务业数据交易平台,加大力度鼓励数据密集型行业先行先试,制定完善的行业数据标准,规范行业数据治理,强化对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赋能[4]。

(三)建立完善治理新机制,及时组建行业协会

规范服务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坚持发展和监管两手抓。随着数字技术与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需要各地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领域立法,及时跟进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抓紧补齐制度短板,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沿着法治轨道健康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及时组建行业协会,构建集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市场监督和企业自主四位一体的治理新机制。在开发和利用数据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立法,建立面向新服务、新产品、新技术的治理标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面向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积极推行标准化试点工作,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依托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契机,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治理体系,在城市规划、建设、服务、治理等领域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力度,提高行业治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中小微服务企业发展

考虑到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市场主体规模小、规模分散、服务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尤其是各大中小微服务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层面的限制,中小微服务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不够强烈,这就需要各地综合采用财税政策、援企稳岗政策、金融服务等有力措施帮扶中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抓紧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并推动落地,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服务业企业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提高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提升数字技术在现代服务业内部的覆盖率[5]。各地要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中小微服务企业从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环节入手,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由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推动中小微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五)加强应用场景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拓展

服务业数字化是一个逐步发展过程,对满足用户体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倍增作用。各地区、各部门需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下,以技术变革和新基建为契机,着力培育具有较强智慧、交互特征的生活性服务业新模式与新业态。要不断拓宽新服务场景,鼓励数字经济在生活服务业深度应用,开展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行动,打造一站式数字生活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水平。要丰富线上生活服务新供给,满足线下生活服务新需求,满足更多人群、更多区域对数字生活消费方式的服务需求。在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服务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能够加快产品及商业模式的创新速度,促进消费迭代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6]。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赋能点,需要各地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制定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做好系统集成、前瞻领先的顶层设计,加快出台支持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新机制,推动开展相关立法研究与标准化试点工作,大力发展行业自治组织,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业数字化数字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