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完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路径探讨
2023-04-18吕利娜
吕利娜
(宁夏固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夏 固原 756000)
金融的核心在于管控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使资金合理运用,从而促进金融市场规范、稳健运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此次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至信贷市场,进而演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共同作用产生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在货币体系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而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是其实现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风险管理战略、建立健全治理架构、制定信贷政策制度、强化信贷风险控制。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目的、背景及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目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控制”的定义为:“管理层、董事会和其他方面为管理风险、增加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而采取的任何行动”。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控制缺陷及风险管理漏洞,从而寻求和挖掘提升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水平、实现信贷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和路径。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背景
一方面,为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降低不良资产,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水平,2014年,中国银监会制定下发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第三十一条至第五十五条针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中授信内部控制重点,授信决策机制等各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完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严格信贷风险管理是法律规定,也是审慎监管要求。另一方面,银行的本质是经营风险,而同时金融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加强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势必会放大风险,因此,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实现以较低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配置风险,即实现有效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已成为核心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意义
巴塞尔协议指出,“银行的管理层需要防备各种不同的风险,对大多数银行来说,最主要的是信贷风险,即对方不能还款的风险”。信贷风险控制重点通过贷前调查识别、度量借款人风险;贷中追踪、落实贷款资金去向及真实用途,防范资金转移用途风险;贷后检查借款人经营情况,降低贷款逾期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资金运作是相互贯通的,两者良好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资产安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近几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新冠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坏账频发,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旨在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健全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开发和运用信贷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和模型持续有效监控信用风险,降低和控制不良资产率,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决策层及监督层未有效行使职权
内部控制应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但当前商业银行从制定制度、监督检查更多地把信贷业务内部控制重心放在执行层,董事会下设的战略委员会、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常见因治理架构不完善、权责边界不清晰、委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等原因,实际未有效履职、行使经营决策及保护相关利益者利益的职权。另外,审计监督也因独行性不够、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强等因素难以发挥出积极的信贷风险评估及提示作用。
(二)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个人征信、企信宝、企查查等虽普遍应用于商业银行信贷人员针对借款人的贷前调查中,但仍处于手动查询、人工评判阶段,未有效嵌入信贷系统,未实现直接联动上述查询结果的自动评估授信;针对贷后检查,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中虽然明确了不同金额贷款实施贷后检查的频次等要求,但未建立重要风险点提示的后台预警系统,导致信贷人员不能有目的、有侧重、高效地开展贷后检查。当前,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普遍管户数量较大,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贷前调查及贷后检查将难获良好质效。
(三)针对信贷风险研判仍以人为感知为主
信息是控制的基础要素,但目前商业银行对现代化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仍不够充分,同时,商业银行贷款存在以地域产业等因素形成行业投放集中的现象,例如,一地区肉牛、奶牛养殖贷款集中度较高,另一地区制造业贷款发放占比高,而实际操作中针对贷款行业风险的评估更多取决于人为主观判断。商业银行未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加工、反馈系统,未建立以自身信贷业务数据为基础有效融合行业发展趋向、盈亏收益等信息数据的风险评估模型,缺乏可量化的不同等级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估计。
(四)合规文化建设滞后
合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违法违规案件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声誉风险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部分商业银行不断健全信贷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控流程,但信贷人员违规放贷问题仍频发,员工更多的只是担心受到处罚的被动合规,而缺乏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职业素养不高、价值取向偏差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由此可见,合规文化并未深入人心。
(五)薪酬在风险管控中的导向作用不明显
《商业银行稳健薪酬指引》明确了商业银行建立的绩效考核指标应包含风险成本控制指标,其中包含不良贷款率。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制定的薪酬制度更注重促进完成各项经营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设置的经营考核指标权重以存贷款业务等规模结构类指标为主,同时贷款增户、增额等指标占比较高,对比不良贷款控制额等风险控制类指标占比较低,信贷人员在权衡考核指标后容易作出舍风险求收益的选择,因此,薪酬考核在信贷风险管控中未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完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路径
(一)强化董事会、管理层及监督层履职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应自上而下形成由决策层、管理层及监督层三个层面组成的控制体系。1.决策层由董事会及下设的战略委员会、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组成,对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而言,各委员会针对信贷业务发展战略、大额贷款关联交易、信贷产品风险评估等重大事项应审慎评估、科学决策,切实、有效履行董事会及下设委员会职权,同时按照公司法及相关规定,个别事项还应通过股东大会表决。2.商业银行管理层对信贷内部控制承担最终责任,经营层由行长、主管信贷业务副行长及信贷部、授信审批部、财务部、合规部等各职能部门组成,负责制定信贷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内部控制措施、适度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检查、纠正内部控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3.监督层由监事会、审计部组成,负责提供贷款风险为基础的确认,提出富有见解性及前瞻性的审计意见,最终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有效、组织运作改善。
(二)建立健全信贷内部控制框架
管理层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框架。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例,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过程,受机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影响。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要素对于实现经营目标都很重要,包含经营层管理理念及经营风格的控制环境是根本的控制要素,因此,需要将风险偏好嵌入信贷决策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而风险评估是在既定经营目标下分析并降低风险,商业银行要让风险评估发挥作用,必须科学、量化评估各项贷款业务发生风险的概率及频率,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有效防控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信贷决策机制
信贷决策应依据规定的程序进行,建立以贷款风险控制为目的同时兼顾灵活经营的分层授权机制。商业银行应设立信贷审批委员会,审议遵循贷审会委员逐个表决、集体审议的原则,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审批责任、落实赔偿责任。另外,应建立审批权限制度,根据贷款业务种类、期限、担保条件等以支行负责人、贷审小组、总行授信审批部、贷审会、董事长确定不同限额的审批权限,同时审批权限应当采用量化风险指标。
(四)强化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中相关人员自觉遵从良好的价值取向、遵守规章制度统称为“合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由于其提供产品、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风险大、规范性强的经营特性,因此,对合规管理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合规文化理念应当自金字塔尖长期一致地灌输到商业银行的每一个层级乃至每个员工身上,使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自身风险管理职责,从而使信贷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建立合规文化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坚持合规文化从高层做起,大额不良贷款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高层介绍、领导指示,因此,需要建立畅通的群众监督渠道,信贷合规文化必须自高层而起至高层而终,形成管控闭环。二是在保证合规管理部门独立性与话语权的同时,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协调,风险与合规管理部门必须拥有独立性和话语权,对经营层领导直接负责,对信贷业务内部控制风险进行全程跟踪、评估,及时、有效地提出风险管理意见;同时,合规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协调,而非孤立地开展合规管理工作,针对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政策、指引、规范等及时对涉及信贷业务的重点内容整理、分析,与业务部门分享内部控制的导向及要点,另外对信贷业务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应及时下发风险提示。三是将风险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的体系之中并适当提高权重,避免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为完成指标分值占比较高的规模类指标放松风险类指标约束。四是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归属支行日常排查、信贷管理部门定期排查、合规部门专项排查,线上线下排查方式相结合,做细做实信贷人员赌博、转贷、经商办企业、个人征信不良及账户异常交易的排查,从而及时、有效地发现违规发放借名贷款、盗用客户信贷资金的问题。五是提升信贷业务检查岗胜任能力,为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加强信贷风险管控,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门逐渐建立健全风控或检查岗位,但受业务知识及风险意识限制,风险控制作用的发挥更多体现在违规点上、而非风险的面上,因此,需要加强针对监管要求、宏观经济运行、贷款行业风险研判等可形成风险控制知识体系的业务培训,从而提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检查质效,有效推进信贷业务内部控制。
(五)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贷风险评估控制体系
“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服务理念转变以及贷款产品创新必须建立在大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完善信贷风险评估管控体系,使信贷管理系统数据化、模型化,针对不同类别的借款人以行业评价指标、区域经济指标、地理分布指标等进行贷前评估调查及贷后跟踪分析,因此,要求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识别、贷款发放审核、信贷业务管控必须在信息技术支撑上实现质的突破。
四、结语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严峻形势,商业银行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信用及支付中介,应严把贷款质量关口,严格信贷内部控制。针对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三会一层”职责边界不清晰、职责履行不到位,贷款前中后台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未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风险研判系统以及合规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应深入思考,从决策层、监督层履职着手,进一步完善信贷决策及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信贷风险研判,加强信贷风险管控的大数据后台建设,同时强化企业合规文化建设,通过培训、人才引进等提高信贷风控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