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效能提升对标研究
2023-04-18林婧
林 婧
(广州劲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供应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任务。电力企业的核心固定资产是其电力设备,输配电价改革下,输配电价逐步过渡到按照“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原则核定,一方面,这样的核定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定价年限电网企业的实际成本和合理收益,有利于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高电力市场运行的效率和公平性;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将彻底告别“吃差价”的盈利模式,电力企业资产管理需要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标法国电力公司的资产管理模式,探讨国内电力企业如何在输配电价格改革环境下,加强并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效益,从而提升电力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法国电力资产管理对标
(一)法国电力概况
法国电力(EDF)由电源供应商、输电网运营、配电网运营和售电服务商组成。电源供应商和售电服务商是向市场完全开放的竞争性业务;输电网运营和配电网运营是政府监管业务。其中,输电网由法国输电公司(RTE)在政府监管下独家运营,配电网由法国电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法国配电公司(ERDF)经营全国95%的配电网,是法国最主要的配电商。
法国配电公司(ERDF)采用总部、联合大区、大区三级组织结构。总部下设人力资源部等15个职能部门和8大运营联合大区,运营联合大区下属还设有25个大区。各联合大区彼此独立经营又互相配合协调,统一归ERDF总部调配。每个运营联合大区设置运营联合大区经理以及技术部门、用户与地区关系部门、人事部门、金融部门、特许经营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每个大区设置大区经理以及资产与设备等相关职能部门,其管理的配网设备资产属于政府,由政府颁发特许经营权。运营联合大区肩负着配电网地区资产管理的重任,大区的资产管理是联合运营大区管理的细化,重点在于实际业务的开展。
(二)资产管理
ERDF在资产管理中实现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大区用户关系部门负责表计测量、用户服务和用户直接关系三项职能,开展网费收取、供电需求响应等9项业务;入网与土建工程部门主要处理个人用户的入网需求、实施中压和低压电网上的投资工程等10项业务;资产与设备部门主要开展投资决策、树障清理等14项业务;用户与供电商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用户业务管理及用户接待。
(三)规划管理
ERDF在规划管理中基于监管机构的严格把控以及企业经营压力,在财务管理上有明确的投资测算方法和准则,对每一项投资需求会进行严格的财务论证,技术、经济以及政府、社会要求高度融合,在规划实施前保障投资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四)运行管理
ERDF将运维检修分成六大类,包括预防和缺陷处理、油漆、纠正性检修(调整、校准)、翻新(至少15年不用大修)、更换、综合改造,对每类设备明确了检修类型。ERDF按照法国标准协会制定的标准将检修专业级别分为5级,明确每一级的资质需求,再通过“严重性—概率模型”和“可行性—效益比模型”两个维护检修决策模型来决定对应检修工作是否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决策模型作为决策判断的指导依据,但大区仍有自主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
(五)退役管理
针对退役报废,ERDF根据供应商建议、同行专家经验、故障分析等从物理寿命角度制定了主设备及部分附属设施的预期(设计)寿命。在苛刻的政策和外部环境下,ERDF积极采取各种办法延长设备寿命,设备延寿成为ERDF资产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有相当部分设备寿命在45年以上。
(六)信息系统
对于管理支撑,ERDF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和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建设年度投资占比达到5%,研发机构投入上百人。信息系统与实际业务的重要程度等同,架构与业务流程如出一辙,业务部门负责与信息部门默契配合,目标高度一致,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撑资产管理。
二、对标法国电力的启示
(一)加强资产价值管理,提升资产效能
量化投资决策,强化过程管控。做好前瞻性的资产决策,开展投资测算,突出精准投资,建立量化的项目优选机制,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在项目立项前期进行充分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分解评估,辅助企业投资决策,提升投入产出和资产长期价值创造能力,持续优化资产及成本结构,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强化投资全过程管控,形成投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投资完成率、及时性、均衡性全面提升。
盘活存量投资,充分发挥资产价值。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关键业务横向协同机制,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和效能。以可靠性为核心,综合考虑设备状态、风险和重要性等因素,以设备状态检测数据为基础对设备进行评估,试点开展以“状态为本”灵活调整设备检修周期,优化检修策略,及早诊断可能存在的设备隐患,在故障发生前对设备安排修理。以报废资产净值率管控为抓手,倒逼资产全生命周期前端各环节管理的有效提升。
(二)优化物资采购储存供应模式,提升资产入网质量
强化采购技术审查,优化招标采购机制。增强设备技术队伍组建,合理利用技术、技能专家,组建专家小组,用于采购技术审查。强化招标过程的技术审查,探索开展“技术审查+商务竞价”两步招标机制,明确设备入网技术门槛,确保供应商生产技术达标。
优化供应商合作机制,提高物资质量。建立健全与供应商合作有效期、物资保质期内的合同规范,强化相关期限内供应商物资、服务质量下降的惩罚约束机制,提升合作质量。探索通过邀请招标选取优秀供应商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采购效率和供货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保障备品备件的长期供应。
完善品控体系,强化设备入网管理。完善品控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到货抽检和专项抽检,合理运用送样检测方式,做好设备质量的预控和到货把关。加强新设备入网管理,完善设备运行评价机制和LCC(Life Cycle Costing,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模型,加强基础管理和数据收集分析,加强物资异常情况反馈,为供应商选择和提升设备采购质量提供依据。
(三)开展资产评价,推动实现闭环管理
日常监督评价。重点依托专业信息系统,核查关键数据质量、业务协同效果、项目管理过程等情况,对账卡物一致性、成本归集、项目计划、物资采购计划、资金支付进度等进行常态化监督,发现不协同内容,提出改进建议。
实物资产评价。以资产实物为对象,与价值管理相结合,按年度选取部分单位,对其资产规模、年龄结构、成本投入产出效益进行专项分析评价。对电网规划策略、可靠性管理策略、投资策略及各项职能策略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提出资产运营的策略建议。
资产绩效评价。结合国内外对标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公司实际业务需要,建议增加百万工时工伤意外率、万元固定资产售电量等指标作为公司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酌情增加能够衡量风险、成本、效能综合绩效的相关指标,实现对资产管理执行过程的有效评价和监控。
(四)强化基础保障,为资产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夯实数据基础,强化数据应用。固化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清理的长效管控机制,持续开展账卡物一致清理,推进物资、资产及项目编号等多码联动,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数据信息交互共享。全面梳理资产管理业务流程,通过实物流、价值流两条主线进行纵向全覆盖,横向集成贯通,打通各业务环节的壁垒,实现各专业协同管理,使资产管理从原有的条块化职能管理转变为一体化流程管理。
优化组织结构,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资产管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架构。在决策层,决策层全面统筹管理公司资产管理目标规划,负责企业资产管理总体策划、部署和监控。在管理层,资产管理部门具体策划、开展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在执行层,基层单位负责从规划、建设、维护、更新到报废等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具体实施工作,探索常态化制定并更新设备技术标准、跟进设备采购技术评价流程,开展资产管理工具方法研究、指标管控、资产管理过程管控及指导、体系评价等工作。
建立方法工具体系,支撑资产管理全过程。围绕风险、效能、成本,积极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基础方法(PDCA循环法、企业管理体系层次分析法、逐级承接分解法等)和技术方法(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方法LCC、设备状态评估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多指标分析方法等)的研究应用,针对不同资产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决策决定因素,结合外部政策、监管要求、社会需求、企业战略规划目标、人财物现状等要求,识别资产管理流程,形成涵盖“总纲—执行—回顾—支撑”四个维度的资产管理方法体系。
树立科学的资产管理观念,夯实文化基础。全面开展资产管理理念的宣贯与文化培育,加强宣传和体系宣贯培训力度,引导各方积极参与,让员工认同资产管理体系内容、了解自身岗位在资产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营造良好的资产管理环境。
三、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效能提升研究
(一)提升投资效益,做大资产规模,提升准许成本核价基准
在输配电价改革的背景下,电网规划建设的核心是做好投资规划、优化投资策略,逐步实现投资建设驱动型向价值驱动型转变,确保电网投资获得监管部门认可、纳入核价范围,争取较大的投资规模。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理念,强化主网规划和前期管理。以精细管控、精准投资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配电网基建项目优选方法,研究提出项目投资效益评估模型,按单个项目实现项目全过程管控,推行投资实施成效评价,提升配电网精准投资管理水平,注重资本回报,杜绝违规投资,防止无效投资,使规划设计和投资决策更加科学。
(二)降低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采购管理体系
根据输配电价准许成本要求,优化采购管理体系,合理制定采购策略组合,推广结构化评审和AI辅助评标,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工作,提升资产质量,降低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
(三)提高电网规划和工程建设质量,实现资产的高效利用
在电网规划方面,提高电网规划水平,避免因规划变更造成资产提前退役;严格落实设备选型导则,加深项目可研深度,避免设计重大变更,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成本合理可控。在工程建设方面,加快推进电网投资建设进度,及时形成公司有效资产;同时,加强工程建设阶段质量管控,确保“零缺陷”移交。
(四)充分利用政策空间,用好用足材料费和修理费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电力企业控制好费用支出,精准投入立项,有效监控万元资产运维费指标,同时需要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充分利用政策空间,用好用足材料费和修理费。加强对输配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维护好有效资产,使得资产使用寿命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定价规定的折旧年限,为延长会计折旧年限创造条件,努力保持与定价年限相衔接,提高输配电成本费用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降本增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资产现状清理,保障资产规模
摸清公司资产状况,确保所有资产纳入核价范围,开展在建工程专项清理,加快结算和在建工程转固进度,多措并举减少在建工程挂账。提升报废物资处置效率,加快回收处置资金,减少公司资源及资金占用,健全闲置物资再利用机制,形成资产退役与闲置再利用机制。优化土地房屋、车辆装备、技术数据等全类资产使用机制,提升资产利用率,创造转化效能,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六)积极利用技术创新,推动电网向可靠、智能、绿色转变
利用智能化网技术,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决策与优化运行,支持电网智能、经济运行。
(七)完善数据治理和资产管理数字化建设
一方面,根据输配电价监管数据归集的要求,完善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公司核心业务及数据统一管控,实现业财信息自动归集;另一方面,挖掘数据信息潜能,利用资产数据信息开展业务分析,生成各类管控分析报告,辅助业务管理。提升决策支撑能力,通过“资产墙”等数据分析模型,支持投资、运维策略,提升资源分配的精准度。
(八)深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开展生产性资产整体评价,评估在新盈利模式下现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可持续性。适应电改对资产管理的新要求,深入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优化资产管控策略和技术标准,加强资产全生命周期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