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集团:四体系四工程抓实人才队伍建设
2023-04-18邹京宗
文/邹京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集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人才发展战略,创新落实人才工作四大体系,大力实施四项重点人才工程,筑牢各类人才成长根基,持续提升人才引领和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
明晰人才兴企的战略定位
坚定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着力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严格落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努力创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一是健全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形成党委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统筹抓总,业务部门密切协作,用人主体具体落实的人才管理工作格局。二是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建立健全分级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强化各级党委对人才的关心关爱。三是加大党委监督考核力度。每年对人才工作重要事项落实情况开展评估,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各单位党委(总支)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人才规划和政策制度引领,强力推动人才兴企战略实施。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兴企战略。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制定实施《攀钢“人才兴企”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攀钢“十四五”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支撑产业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二是完善人才工作制度突出政策指导。先后出台青年管理团队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度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主体。三是强化跟踪督促突出措施落地。结合人才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任务,逐项建立台账清单,定期跟踪措施推进情况,通过动态监督管理,强化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 2021年与北大光华联合举办优秀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持续创新人才工作四大体系
创新引才工作体系,对接需求精准“引”,打造聚才磁场。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统一,探索优化引才工作模式,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引用质量。一是创新刚性引才模式,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大力实施“院校+社会”双轮驱动引才模式,加强成熟人才引进。二是拓宽柔性引才渠道,强化高端智力引用。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引才理念,加大外部“智囊”引用力度。目前有外聘专家院士14 名,并与3 个院士专家团队建立对接联系机制。三是优化引才服务体系,提高引才服务质量。统一招聘服务标准和流程,特别是做好高层次人才住房、家属就业等服务保障工作。
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注重务实悉心“育”,搭建培训平台。以强化理论基础、注重团队历练、提升实战能力等为重点,为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创造条件。一是强基础,搭建知识研修平台。推行骨干人才赴高校院所研修,联合北大光华、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二是重实践,搭建团队历练平台。以首席工程师为核心吸纳骨干人才,围绕钒钛、特钢等重点产业,打造核心产品技术团队9 个,通过团队攻关历练技术人才215 人,技能大师工作室骨干训练营培训技能骨干40 余人。三是提效能,搭建挂职交流平台。内部构建不同性质岗位挂职交流平台;外部构建与省市政府挂职交流平台。
创新人才发展体系,搭建舞台高效“用”,发挥人才效能。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加强青年人才任用力度,发挥人才引领支撑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畅通各类人才发展渠道。构建管理、研发、工程技术、专业职能、采销、点检和技能7 类人才等级序列,建立序列内晋升、序列间互通机制。二是建立“揭榜挂帅”工作机制。以重大创新项目为载体,吸引聚集相关领域科技人才,共同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创新人才激励体系,优化环境尽心“留”,营造爱才生态。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原则,探索实施骨干人才激励“组合拳”,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一是建立差异化分配激励制度。进一步强化收入分配向关键核心骨干人才倾斜,对核心战略产业实行工资总额“摸高”激励,对核心研发产业实行工资总额单列管理。二是建立多元化专项奖励制度和个性化技能津贴制度。建立项目分红激励机制,实施关键人才中长期和青年人才成长激励。
着力实施四大重点人才工程
聚焦技术创新突破,打造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坚持以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目前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人才近百人。一是精准选拔培养对象。围绕重点战略领域,综合考虑专业能力、培养潜质、年龄等因素选拔推荐,并经综合评定、系统研究选拔科技领军及后备人才培养对象30 人。二是逐人制定实施培养方案。结合技术创新实际,从创新目标、培养措施、条件保障等方面,制定实施一人一培养方案,实现培养到个体、计划每年做、坚持动态调。三是建立个性化项目负责制。制定《攀钢关于优化科技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实施方案》,赋予科研项目负责人团队自主组建权、外委合作决定权及激励分配权,实现“人、财、物”等资源高效配置。
聚焦破解现场难题,打造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牢固树立“技术基础在工厂”的理念,以服务生产现场为核心,持续推动企业建好建强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一是壮大工程技术力量。以满足现场技术管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技术性工作为前提,完善技术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激励措施,加大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选派配备力度,确保主体生产厂矿作业区至少配备2 名专职工程技术人员。二是注重工程技术团队建设。推动首席工程师建立技术团队全覆盖,近2年新增首席工程师团队22 个。
聚焦技能技艺传承,打造技能人才队伍。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重点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建立、完善、加强和改进技能人才工作长效机制。一是推行关键技能岗位接替计划。以支撑各产业发展为基础,聚焦高炉炉前、转炉炼钢等64 个主要工种,推进实施关键岗位接替计划。二是强化技能团队融合作用。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实行“技师+工程师”团队合作模式;建立技能大师联谊会制度,推进跨单位、跨专业交流学习。
聚焦服务战略需求,打造年轻管理团队。围绕领导人员尤其是年轻领导人员七种能力提升,大力实施年轻核心管理团队培养工程。一是研究遴选管理团队培养对象。二是制定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每年结合综合评价结果,实行末位替换动态管理,确保培养团队始终充满活力。针对培养对象学历、专业、经历等特点,制定“一人一表”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培养对象个人成长档案,并及时做好动态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