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自觉*

2023-04-17章忠民王可晗

理论与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境界

章忠民 王可晗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把握时代脉搏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目标。作为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逻辑主线,“中国化”“时代化”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的“双驱”和“两翼”(1)参见肖贵清、张鉴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何以能行》,《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11期。,该论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基础上,外延有所拓展,内涵有所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一化”到“两化”,其间释放出重大的思想信号,就是要不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解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这一转化过程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命题下,涵盖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路径模式、理论创新命题指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任务的系统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一切理论创造都围绕如何在新的历史实践中继续实现“中国化”和“时代化”来展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从未离开过科学理论指导,提升开辟“两化”新境界的理论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真理力量,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和底气,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实保障。

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实然与应然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命题写入党代会报告,这一命题源于党在历史征程中对“两化”的深刻探索。新时代开辟“两化”新境界,是历史必然、现实需要和逻辑应然的辩证统一。

(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开始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虽然党在不同时期肩负不同的目标与任务,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始终是一切理论与实践的主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宝贵经验。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2)《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不再将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而是看到落后农业大国的复杂情形和中国革命的严峻性、长期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继续探索的理论与实践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停止理论探索,而是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穿于下一时期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站起来”后如何“富起来”,是改革开放时期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需要回答的又一理论与实践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和发展市场经济,才能够使人民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实现协调发展。

第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新时代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虽然开辟“两化”新境界的命题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始至终包含时间维度,根据时代条件展现出不同特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开辟“两化”新境界是新时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现实需要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都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3)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5页。。开辟“两化”新境界是必然、实然与应然的辩证统一,必然与应然为实然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开辟“两化”新境界的理论自觉,是立足当下现实,继续答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答卷的重要前提。

第一,回答中国之问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但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困境。在中国共产党力量还弱小的时期,我们未能充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过盲目照搬苏联经验的倾向,并在实践中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而革命受挫。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创造性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第二次结合”,到新时代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转变,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发展的过程正与中国共产党创立伟业的历史征程相一致。

第二,回答新时代中国之问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课题亟待回答,只有不断创新与完善的科学理论才能指引中国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中国共产党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同时必须以具体的时代特征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看,中国化与时代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辩证关系。有什么样的中国化就有什么样的时代化,中国化决定了时代化的步伐,时代化服务于中国化变化发展的需求。

第三,马克思主义也需在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检验和丰富自身。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发展性的理论特征,决定了只有在中华大地上扎根,才能用发展的实践经验来完善自己。在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孕育生成,中国共产党在众多领域的治理经验都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让科学理论得以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丰富自身。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逻辑应然

理论发展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逐步成熟离不开实践探索,实践又不断受正确理论指引,两者需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统一。开辟“两化”新境界是必然、实然与应然的辩证统一,必然与实然为应然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理论需要对实践高度总结。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在延安时期提出,但付诸实践是从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就已开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让理论跟上实践发展步伐,为推进改革开放新事业扫清障碍、铺平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也在领导人民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面对时代之问,必须用理论总结实践经验,开辟“两化”新境界。

第二,理论需要和实践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统一。实践为理论提供鲜活的现实材料,理论为推动实践更高水平发展提供指南,开辟“两化”新境界,必然立足于过去党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事业发展的理论源泉,开辟新境界是理论与实践的螺旋上升和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与时俱进特点。在解决挨打、挨饿问题后,中国共产党还要较好地解决挨骂问题,回答时代之问。

第三,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来源和底气。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力量,提高执政能力和提升科学理论创造力和创新力都是党的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恩格斯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实现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73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两化”新境界,同时也为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和理论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三个维度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于从不同维度深化新境界的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四史”“三个历史决议”和“能好行”三个维度来把握。

(一)从“四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党史、新中国70多年的奋斗史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诠释着在世界和中国、过去和未来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不同含义。

第一,开辟“两化”新境界是中国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的强大力量。500年历史涤荡,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十月革命的胜利让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虽然曲折重重,但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仅向世人展示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更在改革开放事业开拓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开辟“两化”新境界,这是中国作为东方大国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力量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需要在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交出中国的优异答卷。“两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回答中国之问后,必须进而回答世界之问,反过来世界之问的回答又深化中国之问的回答。

第二,开辟“两化”新境界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政党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论是一些资产阶级政党,还是部分工人阶级政党,都接连遭受曲折与执政危机。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67页。“大的样子”,不仅是说党员规模巨大,还代表必须用更高的标准衡量自身,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三,开辟“两化”新境界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使命。基于时代特征的转换确定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一化三改”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我们在中国大地上摸索出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通过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找到以“改革开放”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赋予“四个全面”新内容,有助于回答“强起来”的时代之问与历史之问。

第四,开辟“两化”新境界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进行改革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逐渐找到了市场这一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并将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取向。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这也是不断开辟“两化”新境界的内在要求。

(二)从“三个历史决议”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里程碑,“三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新与飞跃,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价值意蕴。

第一,《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个历史决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提炼党在六届七中全会以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是近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对于这样一个经济、政治、文化都极端落后的农业大国,只有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武装斗争,才能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在对“工农武装割据”的探索中、在对“红旗还能打多久”质疑的回应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区分与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系的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6)参见汪青松:《三个“历史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理论建设》2022年第1期。,对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有了充分认识。

第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篇章,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结论。基于这一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合作互助”,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方法,分步骤完成对三大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第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新纪元”“新时期”“新时代”三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必须基于新的时代条件开辟“两化”新境界。国际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历史机遇和挑战并存,并呈现新的时代特征;国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立足时代大势才能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的各种问题。第三个历史决议还明确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价值范畴,表明新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向纵深推进的核心命题仍然是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发展绝不仅限于“富起来”,“五位一体”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个历史决议中的“两个确立”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明确领导核心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开辟“两化”新境界的伟大探索。

(三)从“能行好”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对党走过百年历史的回顾,“能行好”的维度则提供了理解新境界的全新视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6页。从“一个行”到“两个行”,是对马克思主义到底行在何处的进一步深刻展示。

第一,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实现“行”的具象化。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共产党看到科学理论的力量,并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解答中国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却不是现成答案,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实现了“行”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到底行在何处,关键是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一个行”提升为“两个行”,进一步深化“能行好”的内在逻辑,更加增强了中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

第二,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是“两个行”造就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洞察世界的科学方法,但实现“本土化”和“时代化”却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开辟“两化”新境界放在突出位置,表明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决心与信心,唯有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才能实实在在完成中国化。“两个行”既是对“一个行”的突破,又是一种回归。一方面,回到“一个行”,彰显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坚守;另一方面,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两个行”指导下的伟大创造。根据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中国需要进行深刻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需要进行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基于中国国情和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形态的呈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落后的农业大国建立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不断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和“强起来”的目标,“两化”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一切事业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方法、原则与路径

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落脚于实际并接受实践检验。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开辟“两化”新境界的理论自觉,也要将理论自觉通过实践体现出来,实践要真正开辟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有科学方法、原则与路径。

(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正确方法

第一,开辟“两化”新境界需要掌握科学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和近代以来各种试图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困境的政治力量的最大不同,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观察时代和世界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8)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4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两化”新境界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待中国化与时代化,就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对立统一关系,防止出现因过于偏重经验事实亦步亦趋而陷入经验主义泥潭,同时要防止唯书唯上搞本本主义而陷入教条主义泥坑。我们不能因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忽略世界潮流、国际形势的变化,只要国情不要世情,也不能过于强调时代化,而背离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使命。

第二,开辟“两化”新境界需要用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是开辟伟业的领导者,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这是关于政党使命的问题。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萌发于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在“窑洞对”中找到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9)《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88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拥有9 800多万名党员,以及506.5万个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永恒课题。开辟“两化”新境界的关键在党。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机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正是在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才能引领社会各领域开展建设,承担起开辟“两化”新境界的政治责任。

第三,开辟“两化”新境界需要实现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开辟“两化”新境界的主体,新境界意味着对党在治国理政各领域都有更高要求,中国社会需要在“五位一体”各个领域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经济上,必须遵循高质量发展原则,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创新需要融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每一环节;政治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只有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文化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才能铸牢人民开辟新境界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建设中,推动共同富裕是开辟新境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治理上,开辟新境界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只有走永续发展的生态治理道路,才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两化”新境界的“六个必须坚持”,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为有机整体,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理解这六个组成部分。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是党领导人民开辟“两化”新境界的根本所在。从“一化”到“两化”,凸显实现这种统一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理论掌握群众、让群众运用理论,党与人民密切联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动力。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耕者有其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还是新时代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朝着共同富裕迈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中国共产党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政党不是越大越强,“苏联共产党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却在拥有近2 000万党员时丧失了执政地位”(10)王炳林:《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理论与改革》2022第6期。。我们必须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的挫折中看到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客观规律并吸取教训,人民至上永远是党须牢记心中的红线。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最大底气。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中华民族就不会迎来从深重苦难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1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36页。。在两个大局交织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亘古恒新,源于中华民族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推动文明发展,并且不断自我革新以保持生命力与活力。实践表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各领域自信的根源。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开辟“两化”新境界需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尊重“三大规律”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前提,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开辟前无古人的事业。促进创新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表明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脱离运动的观点来看社会运行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不断推动创新是由物质世界绝对运动的根本属性决定的,矛盾是事物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点也要求社会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9页。开辟“两化”新境界,需要在“知”与“行”基础上加以创新。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创新要坚持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善于将创新的成果转化到实践中去,推动实践向更高层次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现成的答案,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是挖掘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原理。看到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观察国际变局与听见时代呼唤,积极主动作为才能为开辟“两化”新境界不断扫除障碍。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疆域辽阔、多民族融合的大国,中国面临改革发展稳定各领域和各层次的问题;国际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关系变化带来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内政外交国防需要全局谋划。这进一步表明,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维方式,为解决国内外各种矛盾提供科学理论。

第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文化基因,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开辟“两化”新境界,还需要胸怀天下。在新时期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为自身重要的政党使命,在给当前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后,继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开辟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遵循“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开辟“两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和实践路径,也是开辟新境界方法与原则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贯穿党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欧洲”(13)邸乘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科学涵义、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其产生旨在指引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压迫,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一具有普遍真理性的学说为中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但同时必须以中国自身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为转移。同时,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还有时间向度,随着各时期国情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五四运动以来,从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再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仍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方向,无论历史方位如何变,立足本国实际才能开辟“两化”新境界。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科学理论中国特色与时代意蕴。几千年来,不论是古罗马文明、古阿拉伯文明还是古印度文明,都没能实现文明发展的连续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必然要求我们从回望中华民族形成历史中找寻答案。在各民族融合中,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互补性不断推动中华文明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文化理念,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立足世界与时代大局,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得到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体现开辟“两化”新境界的大国担当。

第三,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开辟“两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重申“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源于两者之间价值上的契合性。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理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结合。”(14)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因而两者产生相结合的现实可能。另一方面,“第二个结合”有其必要性,即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为中华文化注入科学理论的活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基因包含着家国情怀,“中国梦”的提出便是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开辟“两化”新境界必须根植中华文化沃土,必然要求实现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与此同时,“一个行”到“两个行”的变化,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升华相互辉映。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展现其真理光芒,必然要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一个行”到“两个行”为“两个结合”提升了理论高度。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揭示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的理论创新、凝结的实践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劈波斩浪的基因密码(15)参见王增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机理》,《思想理论教育》2023第1期。。“中国化”和“时代化”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提升理论自觉的“双驱”和“两翼”(16)参见肖贵清、张鉴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何以能行》,《思想教育研究》2022第11期。,开辟“两化”新境界是现实、历史和逻辑的呼唤,是中国事业承前启后的必经阶段。“四史”承载着“两化”新境界厚重的历史积淀,“三个历史决议”昭示着“两化”新境界实现的里程碑式飞跃,“能行好”的提出展示着未来开辟“两化”新境界的具象蓝图。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按照“六个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遵循“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将“两化”新境界向纵深推进。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品“境界”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慎独的境界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